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范文

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范文

致病的主要因素

大氣污染和吸煙 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呼吸系統病的增加與空氣污染、吸煙密切相關。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可刺激呼吸系統引起各種肺部疾病;吸煙是小環境的主要污染源,目前我國青年人吸煙人數增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發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

吸入性變應原增加 隨著我國工業化及經濟的發展,特別在都市可引起變應性疾病的變應原的種類及數量增多,如地毯、窗簾的廣泛應用使室內塵螨數量增多;寵物飼養導致動物毛變應原增多;還有空調機的真菌、都市綠化的某些花粉孢子、有機或無機化工原料、藥物及食物添加劑等,均是哮喘患病率增加的因素。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變異及耐藥性的增加,是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的的重要因素。

外感寒邪 中醫學認為一旦氣溫驟降或貪涼飲冷超出人體適應能力,即可導致人體感寒而病。體質與病因、發病、病機、辨證、治療及養生預防都有密切的相關。所以,中醫重視人的體質及其差異性,這也是中醫學的一大特點。飲食不當、情志所傷及過度勞倦也與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

呼吸病的預防與調理

第2篇: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范文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東進19日說,我國工傷保險制度已經將受職業病危害的人員納入工傷保險范圍,對塵肺病等職業呼吸系統疾病的各類職業病患者提供治療費用和生活保障。

    王東進在第十屆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國際會議上介紹,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職業病的防治工作。

    王東進說,我國工傷保險改革的目標是建立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覆蓋城鄉所有用人單位和職工,制度體系法制化,管理服務社會化,工傷保險與事故預防、職業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

    據了解,當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與有關部門聯合構建工傷保險促進職業病防控機制,使職業病特別是職業呼吸系統疾病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使職業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和生活保障。

第3篇: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范文

[關鍵詞]大氣顆粒物;呼吸道微生態;甲型鏈球菌;呼吸道感染;益生菌

[中圖分類號] R12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4(c)-0012-04

[Abstract]Air pollutants are varieties of solid and liquid particulate matter generated by natural and human activities.The pollutants are easy to absorb the air suspended metal ions,inorganic components,organic ingredients,biological substances, etc..When entering into respiratory tract and adsorbing on the mucous membrane,it causes abnormal changes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micro-ecology.A reduction in the normal flora of the mouth,such as Streptococcus type A,or the invasion of foreign bacteria,can break the micro ecological balance,causing respiratory infections.The mutual antagonism between the respiratory tract flora should be beneficial to actively explore,and Probiotics should be selected, Probiotics treatment should be initiated.In this paper,the main atmospheric pollutant composi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epidemiology,the respiratory tract microecology change predictiont,the influence of air pollution on the respiratory system,the influence trend of air pollution o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the exploration of respiratory tract flora probiotics were reviewed.

[Key words]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Respiratory microenvironment;Streptococcus type A;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Probiotics

大氣污染物是由自然和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各種固態和液態顆粒狀物質的總稱,易于吸附空氣中懸浮的金屬離子、無機成分、有機成分、生物物質等。近年來,大氣污染伴隨工業化的飛速發展而加劇。本文就大氣污染物的主要組成及其理化性質、大氣污染與人群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機體呼吸道微生態改變的預測、大氣污染對呼吸道疾病的影響、大氣污染對呼吸系統的影響趨勢以及呼吸道菌群益生菌的探索進行綜述。

1大氣顆粒物組成及理化特性

大氣污染物是由于植被破壞、土質疏松形成揚沙天氣肆虐、汽車尾氣、冬季供暖、工業廢氣隨意排放、秸稈燃燒、建筑粉塵等自然和人類活動作用下形成,是各種固態和液態顆粒狀物質的總稱。若其懸浮在空中,可使能見度

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主要污染物包括大氣顆粒物(PM2.5、PM10)、SO2、NOX,其中大氣顆粒物化學組成復雜且危害較大,是人體健康、大氣可見度和空氣質量的重要影響因子[5]。根據其存在狀態也可分為氣態和氣溶膠兩類,氣態污染物主要包括SO2、NOX、CO和Oadb。氣溶膠被稱為大氣顆粒物,按照空氣動力學直徑分成4類,總懸浮顆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可吸入顆粒物(IP;PM10)、細顆粒物(fine particle,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超細顆粒物(ultrafine particle;ultra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0.1)[6]。大氣顆粒物中PM10被WHO稱為可入胸部的顆粒物,PM10對健康的風險是由于碳質和金屬部分構成,其可溶性無機化學成分的濃度與呼吸和循環系統疾病而入院的關系密切相關。PM2.5的粒徑小、比表面積大,易于吸附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Pooley與Gibbs定義其為可入肺的顆粒物,其組成成分包括金屬鎳,隨人呼吸進入氣管和支氣管,再進入到肺泡上皮細胞和血液中,引起局部炎癥氧化應激反應,導致炎性介|(IL-6、IL-8、TNF-α等)釋放入血從而進行全身效應與炎癥,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7-8]。大氣污染物對呼吸系統損害主要依靠其表面吸附的化學物質。可溶性無機成分暴露與呼吸和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之間具有相關性,但不同地區的顆粒的化學成分也不相同[9]。不同化學成分所引起的生物效應可能是由于顆粒物的各種特性例如質量、尺寸、表面積導致,所以在大氣污染顆粒物的研究中要考慮物理和化學性質,并且數據作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分析,其結果比較也存在困難,因此不同的健康風險與大氣顆粒物的濃度和化學成分相關,收集并分析其內部餾分,有助于建立更具選擇性的污染控制政策以及控制與發病率、死亡率關系更顯著的化合物的具體排放源的政策。

2呼吸道菌群在大氣污染下的狀態

正常情況下,健康人呼吸道存在著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微生物,其在鼻、咽、喉等部定居,多達21個菌屬200多個菌種,這些菌種成為人體上呼吸道固有“正常菌群”[10]。魯辛辛等[11]查明了健康人口咽黏膜菌群的密集度:常見7~8個菌屬,13~16個菌種,其中以甲型鏈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簡稱“甲鏈”)為主(占40%~60%),其他分別為奈瑟菌屬(20%~30%)、棒狀桿菌屬(5%~10%)、葡萄球菌屬(4%~8%)、厭氧鏈球菌群和梭桿菌屬(0%~40%)。健康嬰兒口咽部黏膜共有6種菌屬,包括棒狀桿菌屬、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差異球菌屬、嗜血桿菌屬、莫拉菌屬。甲型鏈球菌是口咽部優勢菌群,重污染區低于輕污染區,而且重污染區致病菌高于輕污染區,導致寄居在人體表和外界相通的腔道的微生物與微生物、微生物與人體以及微生物和人體與外界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環境遭到破壞。正常菌群通過纖毛擺動、相互競爭、上皮細胞不斷更新和刺激局部免疫球蛋白等維持呼吸道健康以及對抗病原體,保護機體免受致病菌侵襲[12],因此說明大氣污染可使健康人口咽部正常菌群失衡。

隨著微生態學的研究進展,可以根據其研究目的選擇不同的動物模型包括無菌動物、基因敲除動物、斑馬魚以及線蟲等,可以分別控制實驗中的遺傳因素和微生物因素,進而有效達到研究菌群對宿主作用的分子機制的目的[13-15]。有實驗顯示,給大鼠染毒染塵后口咽部菌群種類數量都出現明顯變化[16],口咽拭子檢查分泌物發現菌群種類數量增多,口咽部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導致呼吸道菌群失衡,寄生在呼吸道的正常菌群遭到破壞,這使得條件致病菌增多,進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可威脅生命。這些都提示大氣污染可導致呼吸道菌群改變及致病菌豐度和密度的增加;優勢菌以致病菌為主,出現定位、定性、定量的改變,也證明長期生活在環境污染的空氣中會使機體呼吸系統疾病易感性增強[16]。大氣污染對呼吸道確有損傷作用,機體微生物群中原籍菌的優勢菌下降或消失,外籍菌超過一定數量,導致微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人體受致病菌群的感染不僅取決于病原微生物自身的性質與特征,更取決于人體內環境的微生態平衡以及這種平衡對人體免疫系統的激活及應答反應。

3大氣污染與呼吸系統疾病關聯

每年,我國由于城市大氣污染而引起的呼吸系統門診病例逐年增加,大氣污染造成的環境破壞與呼吸道疾病的損失在我國GDP指數中所占的比例已呈現上升狀態,特別是在對敏感人群,如兒童和老人[17]。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哮喘、呼吸困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功能降低、支氣管炎等]已成為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且重要的疾病之一,研究其致病機制及影響因素能夠為及時采取有效的科學防治措施奠定理論基礎[18]。大氣顆粒物數量和濃度的不斷增加,將直接導致大氣能見度不斷降低,誘發呼吸系統出現微生態失調,微生物發生定位、定性或定量的改變,微生物系統的生物屏障作用被削弱,外籍菌或致病菌入侵、定植、繁殖。呼吸道微生態系統由生理性作用轉變為病理性作用,形成抗原,啟動機體的免疫系統,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免疫復合物等發生免疫應答。當自身免疫應答不能抵御病原微生物群落的改變時不僅可引起肺損傷,隨血液循環還可以引起機體免疫變態反應與氧化應激從而導致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系統性炎癥反應及DNA的損傷,介導臟器損傷[19-20]。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類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其中COPD的發病機制與氧化應激有關。有害顆粒和氣體誘發的肺部炎癥以及促發氧化應激反應形成COPD。據估計,到2020年其⒊晌引起全球總死亡的第三主因和造成身體殘障的第五主因,但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大氣顆粒物只作為其促發因素,是否致病與個體差異有關[21]。隨著大氣污染、全球變暖,可吸入顆粒物濃度與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關系密切且呈正相關,尤其是與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臟病[22-26]。長期暴露在大氣污染物下,首先會損害人體的呼吸系統,同時影響人體的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甚至引起人體遺傳物質的損傷[27]。大氣污染對人體各大系統確實存在危害,但其是通過怎樣的過程致使人體內環境紊亂?這其中存在個體差異。對于不同個體危害嚴重程度不同,對大氣污染顆粒物的吸入敏感程度不同,累計部位亦不盡相同。

第4篇: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范文

[關鍵詞] 軍團菌;抗體;呼吸科

軍團菌病是軍團菌感染所致的,以肺部感染為主要表現的,累及多系統的急性的傳染性疾病。20世紀40年代,首次發現軍團菌從士兵的血液中培養出來的,但當時并未認識[1]。直至1976年,退伍軍人在美國的費城組織一次集會,后發生嚴重的肺炎爆發流行,引起34人死亡,被當時的媒體稱為軍團火病。6個月后鑒定出病原體與30年前為同一種細菌,遂命名嗜肺軍團菌[1]。隨后,軍團菌病在很多國家及地區都出現過散發或爆發。目前隨著空調、加濕器等電器的廣泛使用,軍團菌發病率大大增加,危害也更加嚴重。為了解軍團菌病的現狀,故將我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呼吸內科部分患者120例進行軍團菌抗體測定,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7月~2014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120例,其中慢性支氣管炎患者68例、肺炎患者35例、發熱原因待查患者10例、肺癌患者7例。。男患者77例,女患者43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52.4±2.6歲。

1.2 診斷標準

我國對軍團軍菌病的診斷標準是1992年4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編委會制定的:

(1)患者有胸痛、咳嗽、發熱、寒戰等臨床表現。

(2)X線具有炎癥表現。

(3)符合呼吸道的分泌物、血、痰及胸水培養有軍團菌生長。

(4)符合呼吸道的分泌物檢查直接免疫熒光法陽性。

(5)符合血清間接熒光抗體法檢測,前后兩次抗體效價達1:128或更高。

(6)符合血清試管凝集試驗檢測,前后兩次抗體效價4倍增高,達1:80或更高。

若具備(1)、(2)項,加第(3)、(4)項中任何一項,可診斷為軍團菌肺炎;若具有(1)、(2)、(5)項者為可疑軍團菌肺炎。

1.3 方法 所有檢測患者均空腹采靜脈血,離心后抽取血清送檢。采用微量凝集試驗的方法來檢測軍團菌抗體,檢測8型抗體,分別為Lp1、Lp2、Lp3、Lp4、Lp5、Lp6、Lp8、Lp10。

2.結果

對120例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進行軍團菌抗體檢測的結果如下(見表1)。共檢出軍團菌抗體陽性30例,陽性率為25%,其中以Lp3、Lp4及Lp5菌型的陽性率發生的比率高。在68例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中,有30.9%的陽性率;發熱待查及肺炎陽性比率分別為40%及14.3%,而我們選擇的呼吸科患者總的軍團菌抗體陽性率為25%。

表1 不同病種的呼吸系統疾病軍團菌抗體檢測結果

標本數 Lp1 Lp2 Lp3 Lp4 Lp5 Lp6 Lp8 Lp10 陽性數

慢支 68 0 0 5 8 7 1 0 0 30.9%

肺炎 35 0 1 2 1 1 0 0 0 14.3%

發熱待查 10 0 0 1 1 1 1 0 0 40.0%

肺癌 7 0 0 0 0 0 0 0 0 0

合計 120 0 1 8 10 9 2 0 0 25.0%

3.討論

常見的軍團菌有麥氏軍團菌、長灘軍團菌、嗜肺軍團菌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我們最為常見的是嗜肺軍團菌。軍團菌有41個鐘、64個血清型[2],能夠致20多種人類疾病[3]。呼吸道是軍團菌的主要感染途徑,動物實驗證明,軍團菌直接感染肺泡會致病。人呼吸時,軍團菌進入呼吸道,侵犯體內的巨噬細胞以及肺泡組織,引起肺部炎癥。軍團菌病在臨床上有2種表現類型,一種為肺炎型,即以咳嗽、咳痰、發熱和肺部炎癥為表現,X線可見典型的肺部炎癥;另一類型癥狀較輕,無肺部癥狀,僅表現為肌肉酸痛、頭痛、發熱等類流感樣表現,系毒力較低的病菌引起,可自限。軍團菌病的臨床表現多無特異性,早期與流行性感冒或其他類型的肺炎不好鑒別,易漏診。臨床呼吸科醫生應在診療過程中認識及重視本病,以便正確診治。

參考文獻

[1] BaronS[EB/OL].http://gsbs.utmb.edu/microbook,2003-01-21.

第5篇: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范文

方法:按國際疾病分類(ICD-10)進行死因編碼,按照衛生部(CCD-87)17大類整理分析。

結果:2012年寶應縣報告死亡數6799人,粗死亡率7.43‰ 。其中男性3689例,粗死亡率8.03‰;女性3110例,粗死亡率6.82‰。2012年居民平均期望壽命為76.50歲,男性74.98歲,女性78.51歲。主要死因順位為惡性腫瘤、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意外傷害。占總死亡數91.09% 。

結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傷害為寶應縣居民的主要死因,應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及行為干預,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增強安全意識,以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和傷害的發生率,以達到有效降低居民死亡率的目的。

關鍵詞:居民死因監測惡性腫瘤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513-02

死因監測是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監測項目,對轄區內的居民進行長期和連續的人口學監測及全死因監測,掌握本地區人群死因動態變化,發現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衛生問題,可以為更好的制定疾病防治對策提供依據。為了解寶應縣戶籍居民死因動態變化及構成,現對寶應縣2012年生命統計資料進行分析。

1材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死亡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記報告系統的人口死亡監測資料,所有死亡資料均經核實整理后統計。人口資料來源于寶應縣統計局,采用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進行標化。

1.2方法。采用國際疾病分類(ICD-10)進行死因編碼,按照衛生部(CCD-87)17大類進行死因歸類。

1.3統計分析。采用Excel、死因監測數據清洗等進行資料的整理和數據統計。

2結果

2.1死因概況。2012年寶應縣戶籍總人口數為91.5473萬人,其中男性45.9532萬人,女性45.5941萬人。全部死亡個案6799例,粗死亡率737.44/10萬 ,標化死亡率為538.85/10萬。其中男性3689例,粗死亡率802.77/10萬,標化死亡率為670.47/10萬;女性3110例,粗死亡率682.11/10萬,標化死亡率430.18/10萬。

2.2主要死因順位。前五位的是惡性腫瘤、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傷害。五種疾病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91.09%。男性死因順位與全縣的死因順位一樣,女性稍有不同,見表1。

2.3各年齡組死亡情況: 5-14歲組死亡率最低,為1.42/10萬;大于等于65歲組死亡率最高,為 556.76/10萬,占總死亡人數的74.96% 。

各年齡段首位死亡不同,0―1歲組為先天畸形染色體異常,1―4歲組為傷害,5―14歲首位為惡性腫瘤,15―64歲首位為惡性腫瘤,大于等于65歲首位為心臟病,見表2。

2.4惡性腫瘤死亡情況:2012年寶應縣報告惡性腫瘤死亡2183例,死亡率為238.46/10萬其中:男性1383例,死亡率為300.96/10萬,女性800例,175.46/10萬,惡性腫瘤前五位是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直腸癌;女性惡性腫瘤的順位和惡性腫瘤順位一致,男性稍有不同,見表3。

2.5期望壽命和主要疾病減壽情況:平均期望壽命為76.50歲,男性為74.98歲,女性為78.51歲。減壽順位前五位依次為惡性腫瘤、損傷和中毒、腦血管、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男性和總減壽順位相同,女性的減壽順位稍有不同,依次為惡性腫瘤、心臟病、腦血管、損傷和中毒、呼吸系統疾病,見表4。

3討論

本文結果顯示,寶應縣居民死亡率在65歲以后急劇上升,男性高于女性,可能與男性的社會壓力較大及特殊職業有關,還有不良的行為習慣如酗酒、吸煙有關。前五位死因順位為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損傷和中毒。五種疾病死亡人數共占全死因人數的91.09%。潛在的壽命損失年數前五位分別為惡性腫瘤、損傷和中毒、腦血管、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其中惡性腫瘤損失壽命最為嚴重,尤其是男性居民。損傷和中毒所導致的早死是低年齡組死因的首位原因。心臟病和呼吸系統疾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寶應縣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惡性腫瘤是死因順位和減壽順位的首位。惡性腫瘤的順位是胃癌、食道癌、肺癌、肝癌、結腸癌,提示寶應縣居民消化道腫瘤的死亡率很高,可能與水系和居民喜歡吃腌制品有關;肺癌的發病率為48.53%。腦血管病在死因順位中排第二,提示我們加強健康宣教,使居民自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損傷和中毒在減壽順位中排第二,導致的早死是低年齡組死因的首位原因,一定要引起重視,應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減少傷害的發生。死因監測分析是評價一個地區公共衛生和人群健康狀況的主要手段,也是評價衛生保健工作成效的依據之一。針對慢性病的防治應采取各種預防途徑,如社會保障、環境治理、健康知識的宣教、居民自覺地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有效的降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使居民的生活質量提高和期望壽命的延長。

參考文獻

[1]周金意,向全永等2007年江蘇省居民死因監測分析 江蘇預防醫學2008,12,19(4)

第6篇: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范文

1豬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原因

細菌性呼吸疾病由1種或2種以上的細菌感染,如豬支原體肺炎、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豬鏈球菌病、進行性萎縮性鼻炎、豬肺疫等;病毒性呼吸系統疾病由1種或2種以上的病毒引起,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偽狂犬病、豬流感、豬瘟等;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有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癥等;寄生蟲性呼吸系統疾病,是由蛔蟲、后圓線蟲、肺絲蟲等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另外,飼養管理和環境應激因素也可引起該病的發生。

2豬支原體肺炎

該病又稱豬氣喘病、豬霉形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發生的一種接觸性慢性呼吸道疾病。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是影響該病發生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寒冷、多雨、潮溫、擁擠、通風不良或天氣突變及飼料單一、豬只抗病率下降時,發病增高,癥狀也加重。臨床上多呈慢性經過,一般情況下,該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在流行暴發的早期以及飼養管理條件不良時,豬只抵抗力降低,繼發性病原體感染也會造成嚴重的死亡,給養豬業發展帶來嚴重的危害。

2.1臨床癥狀

該病體溫和食欲無明顯變化,主要癥狀為咳嗽和氣喘。根據該病的發生經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型常為新發生該病的豬,尤以懷孕母豬及小豬為多見,呈急性呼吸困難,嚴重者張口伸舌,口鼻流沫,腹肋起伏運動(腹式呼吸)。有時也會發生痙攣性陣咳。豬體溫一般正常,如繼發感染,則體溫可升高。妊娠后期的母豬發病癥狀較重,病死率高,仔豬死亡率也較高。

2.2防治方法

2.2.1預防:目前沒有可應用的菌苗,所以只有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來預防和消滅該病。改善飼養條件,注意加強豬只抗病能力。圈舍要定期消毒,阻斷傳染源,常用的消毒劑和消毒方法均能達到消毒目的。最好自繁自養,避免引進豬只時帶進該病。如必須引進時,也要隔離觀察,確認無疾病后再混入大群飼養。

2.2.2治療:發病豬群可應用抗生素治療,但要注意藥物的選擇。青霉素、鏈霉素及磺胺類藥物對霉形體不敏感,不可用此類藥物治療。土霉素、紅霉素、林可霉素及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對霉形體較敏感,但霉形體具有抗藥性,治療用藥不可長期應用1種藥,幾種藥交替使用效果明顯。

3 繼發性感染疾病

繼發感染疾病包括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副傷寒、豬副嗜血桿菌病等。在一個豬場中,如果發生和流行上述原發性感染疾病,同時又合并發生或繼發感染,即可加重發病豬群的臨床癥狀,造成極高的死亡率。

3.1臨床癥狀和病變

該病多暴發于6~10周齡保育豬和13~20周齡的生長育成豬,通常稱18周齡墻,發病率25%~60%,發病豬的死亡率為20%~90%,豬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病豬表現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無食欲,眼睛分泌物增多,出現結膜炎癥狀。急性發病體溫升高,可發生突然死亡。大部分豬由急性變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豬生長緩慢,消瘦,死亡率、僵豬比例升高。哺乳仔豬以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為主,死亡率較高。如飼養管理條件較差,豬群密度過大或出現混合感染,發病率和臨床表現更為嚴重。病豬在藥物的輔助下逐漸康復,死亡率較低。

3.2防治對策

3.2.1藥物使用

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發生PRDC的豬場,藥物治療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因此建議使用藥物預防,可采用母豬和仔豬飼料添加藥物的方式。斷奶仔豬可用支原凈(50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 mg/kg),連續使用1個月,母豬產前1周和產后1周使用支原凈(100 mg/kg)+金霉素(400 mg/kg)。如果育肥豬存在PRDC,可在13、17周齡使用1周,對PRDC有很好的預防效果。但應避免使用產生鹽酸克倫特羅假陽性的藥品,如含氨茶堿的豬喘平等。

3.2.2做好驅蟲工作

蛔蟲和鞭蟲等寄生蟲可損害豬體免疫系統,使其抵抗力下降,蛔幼蟲經肺移行和肺絲蟲都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癥。因此,在仔豬斷奶轉入保育舍1周后,可飼喂拌有2 mg/kg有效成分的伊維菌素粉劑的飼料連喂1周,間隔7~10 d再喂1次。

3.2.3疫苗注射

第7篇: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范文

[關鍵詞] 健康宣教; 健康體檢

[中圖分類號] R1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27-132-02

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強了,改變了有病才去醫院的舊觀念,如今主動去醫院體檢的個人、團體逐漸增多,健康體檢也成為醫院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本文對我院2008年242名領導干部進行健康體檢,對各項檢查報告進行綜合分析。主要疾病譜有高脂血癥、冠心病、脂肪肝、高血壓、高血糖、胃腸道疾病、骨質增生等慢性非傳染病,為本次體檢排前幾位的疾病。因此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做好健康宣教,傳播衛生知識,對提高群眾預防疾病的能力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08年來我院參加體檢的242名領導干部,其中男214例,占88.9%;女性28例,占11.5%;年齡45~60歲。

1.2 方法

1.2.1 檢查前 要求每一位體檢人員在檢查前3d忌食油膩食物、禁止飲酒、慎防感冒,不能勞累,檢查當日晨空腹,以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1.2.2 常規體格檢查 身高、體重、血壓、視力、頭頸、口腔、耳鼻喉、內外科系統檢查、婦科檢查。

1.2.3 實驗室檢查 血尿常規、便常規、血糖、血脂分析、血液黏稠度、肝腎功能、電解質、心肌酶譜、乙肝六項、腫瘤標記物。

1.2.4 醫技科室檢查 數字X線胸片、心電圖、頸顱部血管檢查、腹部B超、心臟B超、泌尿系B超、胃腸鏡檢查。

1.2.5 體檢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

2 結果

本次體檢的242名受檢者都不同程度地查出患有某些系統臟器疾病或異常疾病,多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檢出率為100%。

(1)心腦血管系統疾病121例,占體檢人數的50%。其中高血壓41例,占16.9%;心電圖異常25例,占10.3%;腦血管異常55例,占22.7%。

(2)消化系統疾病158例,占體檢人數的65.2%。其中淺表性胃炎32例,占13.2%;中、重度萎縮性胃炎12例,占4.9%;腸息肉8例,占3.3%;十二指腸潰瘍9例,占3.7%;慢性膽囊炎22例,占9%;膽結石18例,占7.4%;脂肪肝57例,占23.5%。

(3)代謝性疾病76例,占體檢人數的31.4%。其中糖尿病及血糖偏高15例,占6.1%;血尿酸偏高24例,占9.9%。(4)泌尿系統疾病39例,占體檢人數的16.1%。其中尿路感染9例,占3.7%;前列腺增生23例,占9.5%;腎結石3例,占1.2%;腎囊腫4例,占1.6%。

(5)呼吸系統疾病6例,占體檢人數的2.4%。

(6)乙肝表面抗原陽性7例,占體檢人數的2.8%。

3 討論

本次體檢結果顯示,領導干部的健康狀況不佳,患病率較高,慢性非傳染病成為影響健康的主要疾病。進一步分析結果發現,按系統分布情況看:消化系統異常者158例,占總人數的65.2%,居第一位,其中主要疾病是脂肪肝、胃腸道疾病、膽囊炎,說明領導干部飲食結構不合理,生活不規律。其次是心腦血管異常者121例,占總人數的50%,居第二位,其中主要疾病是高血壓、腦血管異常、心電圖異常。居第三位的是代謝性疾病76例,占31.4%,其中主要疾病是血糖高、血尿酸高。這次體檢的領導干部年齡在40~60歲,平時勞動較少,社會活動多,應酬頻繁,攝入高油脂、高糖食物多,吸煙、飲酒,導致高脂血癥、高血壓、高血糖、血尿酸高、動脈硬化,是患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痛風的危險因素。居第四位的是泌尿系統疾病39例,占16.1%,其中主要疾病是前列腺增生,與年齡有關。居第五位的呼吸系統疾病6例,占2.4%。看來呼吸系統疾病患病最少,不是危害領導干部健康的主要疾病。

綜上所述,排在前幾位的疾病成為影響領導干部健康的主要疾病,對疾病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領導干部在領導崗位責任重、壓力大,容易導致機體代謝功能紊亂。對自身健康不夠重視,缺乏必要的醫學知識。工作時間長,大腦皮層長期處于緊張疲勞狀態,生活規律差,飲食結構不合理,吸煙飲酒頻率高,缺乏一定的運動和鍛煉。進行健康教育:對領導干部的健康狀況應給予高度重視,為領導群體開展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定期進行健康體檢,讓每個人對自已的健康狀況做到心中有數,了解危害健康的因素和預防措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能力,克服不良生活習慣,加強傳染病的預防。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保持情緒穩定樂觀,堅持體育鍛煉,提高人體環境適應能力,保證充足的睡眠。積極的生活飲食干預,不吸煙、不喝酒,發現疾病早治療,達到健康目的。

[參考文獻]

[1] 范建華. 開展醫院健康教育的思考[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1999,15(11):667-669.

[2] 包家明,霍杰. 護理健康問答[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

[3] 黃津芳,劉玉瑩. 護理健康教育學[M]. 北京:科學與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86-95.

[4] 鄭修霞.護理教育學概論[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43- 58.

第8篇: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范文

關鍵詞:呼吸內科; 腎上腺皮質激素; 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562.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3-0360-01

腎上腺皮質激素是腎上腺分泌激素的總稱,目前已經廣泛在呼吸內科中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參與和調節人體多種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1]。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抗休克、抗過敏以及抑制免疫等作用[2]。但在治療過程中不能從根本上根除病癥,又是會因為副作用引發并發癥加重病情的發展,因此,臨床上合理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顯得格外重要[3]。為探討和分析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呼吸內科中的臨床應用,減少其副作用和并發癥,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呼吸內科的病例資料,總結腎上腺激素用于非典型性肺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中的臨床應用。現報道如下。

1 腎上腺皮質激素在臨床中的應用

1.1 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非典型肺炎是一種新型的傳染病,病死率高達14%-15%。其發病機制和臨床治療尚無明確的結論。隨著人們對非典型肺炎研究的深入,多數學者認為非典型肺炎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的疾病,和其他病毒感染疾病一樣,至一種自限性疾病。在非典型性肺炎發病的高峰期應用腎上腺激素進行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而對于疾病的后期和恢復期無明顯的作用。王廣發等研究認為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非典型性肺炎是有益的,尤其是對于無明顯基礎疾病的患者的效果更好。但在應用的過程中應合理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最佳劑量應控制在每天80-160mg。

對于合并有基礎疾病的患者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具有一定的風險,臨床中應加以注意。在使用過程中還應加強對腎上腺皮質激素副作用和并發癥進行有效控制,減少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4]。

1.2 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道系統的一種慢性疾病,危害性較強。據統計,全世界目前只有有1億的患者患有支氣管哮喘。目前治療支氣管哮喘,腎上腺皮質激素是一種有效的藥物之一。對于輕癥的支氣管哮喘可進行規律性吸入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對于重癥哮喘或哮喘的急性發作,可采用靜脈給藥。常用的藥物包括甲潑尼龍、氟替卡松、二丙酸倍氯米松等[5]。

1.3 肺結核: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發展,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肺結核已經越來越受到臨床上的重視。腎上腺皮質計算在改善肺結核腦膜炎、胸膜炎以及重癥結核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顯示出其治療的優越性。霍曉穎等研究證實對于浸潤型的結核病由于患者出現了廣泛性的滲出性病變,患者處于過敏的狀態,通常會伴有發熱、食欲不振等中毒的癥狀,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行治療,能抗炎、抗過敏、抗休克,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浸潤型結核病的過敏反應,使其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好轉和改善。從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癥狀,增進患者的食欲,有利于結核病的治療[6]。

1.4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發病時由于患者的氣道阻力增加,逐漸變為不可逆轉的氣流阻塞。腎上腺皮質激素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效藥物之一。長期吸入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無明顯的副作用[7]。李曉康等研究認為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延緩病情的惡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尤其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加重期的治療,效果更好。臨床上長榮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包括強的松、甲基強的松龍以及丙酸倍氯米松等。

1.5 大咯血:大咯血是呼吸內科比較嚴重的病癥之一,如不及時治療和處理,患者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據報道,急性大咯血的死亡率高達7%-30%。因此,臨床上對于急性大咯血的病人進行積極有效的搶救顯得尤其重要。以往臨床上搶救急性大咯血患者時很少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對于肺結核伴有大咯血的患者常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腎上腺皮質激素可使咯血癥狀得到控制,治療效果好,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大咯血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

2 不良反應

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免疫等作用,在呼吸內科的疾病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臨床應用過程中,不可忽略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副作用。激素對人體具有重要的不良影響,長期應用激素可產生不良反應和并發癥。長期應用會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突然停藥常會因腎上腺功能尚未恢復產生腎上腺危象。

綜上所述,呼吸內科疾病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呼吸內科應用廣泛。在臨床應用中臨床醫生在使用激素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應嚴格掌握治療指證,避免或較少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陳文彬.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臨床藥理及其在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Ⅱ)[J].四川醫學,1996,1(17):42-43

[2] 陳文彬.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臨床藥理及其在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Ⅲ) [J].四川醫學,1996,2(17):111-112

[3] 陳璽,魏春林.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呼吸內科幾種常見病癥中的臨床應用[J].醫學信息,2011,3:862.

[4] 錢濱.淺析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呼吸內科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療,2009,2:55

[5] 于和,王芄,劉梅.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呼吸內科的臨床應用[J].天津藥學,2008,4(20):75-76

第9篇:呼吸系統疾病的危害范文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指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且氣流受限逐漸加重[1]。同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發病,反復發作,最后導致慢性死亡的一種重要的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經成為影響公共健康的重大問題。由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資助的一項研究表明,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將成為世界疾病經濟負擔的第五位。它不僅給患者帶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幸。對此不少學者進行了相關護理的研究,本文給予了歸納總結,以期能引起患者和護理工作者的重視,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1 生活護理指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呼吸道已有明顯損傷,因此要囑患者堅決戒煙酒,要有良好的治病修養環境,住地空氣要新鮮,保持病室溫度在18℃~20℃,濕度50%~70%,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避免或減少有害粉塵,煙霧或有害氣的吸入,不用地毯和皮毛裝飾品。病情較輕者可適當活動,病情較重者應臥床休息,協助患者采取舒適的,如:抬高床頭或半臥位[3]。

2 飲食護理指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增加,發熱等因素,常導致能量消耗增加,因此補充足夠的營養非常重要。合理的搭配飲食提供足夠的營養,如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粗纖維,易消化等飲食,適當增加含游離脂肪酸較豐富的食物,如植物油,海產和魚類食品,減少鈉鹽的攝入,以免引起鈉水潴留;避免進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粘稠,少食多餐,減少用餐時的疲勞,進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增進食欲[4]。

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除了要供給足量營養和易消化的食物外,必須注意以下幾點,飲食有利于保持二氧化碳產量盡可能達到最低值,因為二氧化碳增多,將增加呼吸系統的負擔,已經證明,消耗相同的脂肪和糖類,二氧化碳的產生量,脂肪僅為糖類的百分之七十。因此應提醒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盡量減少糖類,增加脂肪攝入,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蛋白質攝入過多,必然增加熱量的消耗,否則不能很好的利用,因此,如果患者未成明顯消瘦等蛋白質衰退跡象,蛋白質的攝入不宜過量;呼吸系統疾患可增加患者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量,所以應增加復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的攝入,礦物質尤其是鈣劑應保持日常攝入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戒煙。煙內含有焦油,煙堿,尼古丁,鉻等大量有害物質,吸煙能抑制氣道的纖毛運動和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呼吸道黏液腺,和杯狀細胞的增生,肥大,增加粘液的分泌,使氣管,細支氣管充血,水腫和化生,降低氣道防御功能,容易誘發感染,引起支氣管痙攣,增加氣道阻力,現已公認吸煙是許多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的直接原因和是疾病加重的因素,護士應通過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吸煙的危害,從而達到戒煙的目的。

3 保持呼吸道通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量增多,痰液粘稠,易形成黏液栓引起氣道狹窄阻塞。此時應濕化氣道:如蒸汽吸入,超生霧化吸入,并聯和應用祛痰藥及黏液溶解藥,也可輕拍背部,以助痰液咳出。教會患者有效的排痰方法:①盡量坐直,緩慢的呼吸;②做橫膈式呼吸;③屏住呼吸3~5 s,然后慢慢的盡量由口將氣體呼出;④做第二次深呼吸,屏住氣用力的自肺的深部咳出,做第二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做完后休息,保持房間濕度為70%,遵醫囑使用痰易凈等藥物[2]。

4 運動療法指導

運動療法包括呼吸體操和有氧運動訓練,運動療法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吸氧量及體力活動的耐受性,增強體質。呼吸體操包括腹式呼吸與擴胸,彎腰,下蹲和四肢活動在內的各種體操活動,有氧運動訓練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樓梯及慢跑等。開始運動5~10 min,4~5次/d,適應后延長至20~30 min,3~4次/d。其運動量由慢至快,有小至快逐漸增加,以身體耐受情況為度。一般1~2兩周后心肺功能顯著改善[1]。

5 心理護理

需要康復治療的患者由于病程長,多方治療不能痊愈,且病情有逐漸進展的趨勢,往往對藥物治療缺乏信心,極易產生焦慮,孤獨,抑郁等心理。不良心理又會加重患者病情,從而形成惡性循環,使患者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著雙重折磨,因此必須給予患者良好的心理護理,才能使其康復治療得以順利實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熱情的與患者交談,耐心的聽取患者訴說病情,保持理解尊重的態度,取得患者的信賴,給予患者鼓勵支持,幫助患者建立康復的信心,同時可以鼓勵患者多參加活動,分散注意力,與其家庭溝通,讓患者同時感受到來自家庭和醫護人員給予的支持和溫暖。使患者松弛緊張情緒,克服孤獨感,增加生活樂趣。

綜上所述,為了減輕患者的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充分的調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觀能動性,護理措施上不僅要重視患者本人的整體護理,還要調動家庭和社會的力量,給予幫助,使患者充分的感受到溫暖和支持,使患者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治療,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

參 考 文 獻

[1] 胡國英,馬金鳳,劉淑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復護理.護理實驗與研究,2008:5.

[2] 黃育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中國醫藥導報,2007,(31).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无码Av| 手机看片国产日韩| 久久亚洲精品色一区| 日本激情网址| 国产午夜无码片免费|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毛片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寡妇树林野战在线播放 | 欧美黑人又粗又硬xxxxx喷水| 人妻av无码专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国产精品天天狠天天看|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 欧性猛交ⅹxxx乱大交| 久久丫精品系列| 老妇女性较大毛片| 日本午夜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精品夜色二区91久久久|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app| 夫妇交换性三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6080yyy午夜理论片中无码|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抽搐免费网站|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 亚洲国精产品一二二线|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专区一线二线三线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v在线| 欧美a在线视频| 日韩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99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五一看片| 就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99热高清亚洲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