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道疾病的預防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舌癌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口腔癌32.3%-50.4%,好發于40-60歲。由于舌體有豐富的淋巴管和血液循環,加之舌活動頻繁,故舌癌早期易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手術是治療舌癌的首選方法,一般在切除原發灶的同時,行頸淋巴清掃術。術后并發癥較多手術風險大,尤以呼吸道并發癥多見。圍手術期針對個體實施相應護理,進行呼吸道并發癥的預防,是促進患者平穩度過手術期,減少并發癥,促進康復的關鍵。我科自2010年至2013年手術治療8例舌癌患者,圍手術期進行了護理干預,效果良好,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0年至2013年共手術治療8例,其中女性1例,男性7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40歲;均有吸煙史、嚼檳榔習慣、喜食滾燙食物。
2 預防和護理
2.1 術前呼吸道并發癥的護理干預
2.1.1 術前評估患者有無吸煙嗜好 術前兩周有吸煙史者,嚴格戒煙。吸煙易致支氣管分泌物增多,痰量增加,呼吸道分泌物殘留,易造成阻塞性肺不張,肺部感染【1】。
2.1.2 術前肺功能評估 肺功能的評估是判斷患者是否能耐受手術的關鍵,危險因素包括肺部感染等。所有患者術前常規拍胸片,由呼吸科全面評估,肺功能差者積極給與糾正。
2.1.3 肺功能鍛煉 指導患者每日4~6次腹式深呼吸,有效咳嗽,每天早晚到室外散步和慢跑。增加肺活量是預防低氧血癥和有效排痰的方法。
2.1.4 預防感染 術前一天應用抗生素,減少呼吸道分泌物。病房每日通風2次,每次15~30min,限制陪護人數及探視時間,防止交叉感染。
2.1.5 糾正營養不良 所有患者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營養不良會使患者術后面臨傷口感染和肺部感染,應及時給與補充,使患者營養狀況得到改善。
2.1.6 心理護理 癌癥患者術前恐懼、悲觀心理常常會影響到患者對手術的配合,因此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十分重要;①醫務人員通過交流贏得患者信任,使患者感到對其十分重視,②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講解,尤其對患者反復提出的生存問題等;③做好家屬工作,讓患者感受親情的溫暖,使他沒有孤獨感;④多講述手術成功的病例,最好讓同樣手術成功的患者與其溝通,交談體會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
2.2 術后呼吸道并發癥的護理干預
2.2.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術后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搶救準備。術后患者舌活動受限,難以吐出口腔內血性液體,大部分血性液體流向咽喉;同時術后吞咽功能未能較好恢復,故有窒息的危險。應保持患者頭抬高15~30度,護士每隔15~30分鐘巡視一次,密切觀察呼吸頻率和節律,一旦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生。
2.2.2 保持呼吸道通暢 保持呼吸道通暢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及氣管內分泌物。保持持續低流量給氧,密切觀察患者的血氧飽和度,防止呼吸困難或窒息。吸痰是關鍵,對于未行氣管切開者,應保護好所植的皮膚粘膜勿過度吸引牽拉,造成效果不滿意。對于行氣管切開者,要求吸痰管管徑為內套管管徑的1/2,當分泌物干燥不易吸出時,可加霧化器濕化,當發現呼吸不暢并有嗆咳、紫紺等情況時,首先給予吸痰,邊吸邊退,以免損傷氣管壁,造成炎癥及小血管損傷。
2.2.3 加強無菌操作 吸痰時,接觸口、鼻、氣管的吸痰管應分開,先吸氣管,再吸口腔鼻腔,每根無菌吸痰管使用一次。
2.2.4 保持呼吸道濕化 國外報道指出:覆蓋濕紗布為細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寄居地,同時脫落的纖維可能進入呼吸道。因此,濕化多采用微量泵持續滴入化痰藥物。
2.2.5 病室的管理 空氣傳播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個重要方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直接決定呼吸系統感染率的高低【2】。所以,每天要通風2次,每次30min;每日用紫外線照射2次,每次30min。嚴格探視制度,減少細菌傳播,護理人員在為患者進行護理前后必須嚴格洗手,以免交叉感染。
2.2.6 口腔護理 口腔的特定生理環境屬于易污染環境,保持口腔衛生是避免口內創口感染的措施之一,口腔護理工作至關重要。定時用復方硼砂溶液或雙氧水反復交替沖洗口腔進行口腔護理2次/天,沖洗管放于健側,沖洗時,動作要輕柔,防止傷口綻裂,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也可給與生理鹽水+地塞米松+糜蛋白酶超聲霧化吸入2次/d。
2.2.7 飲食護理 術后當天禁食,第二天留置胃管,給與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流質食物。增強體力,促進植皮早日成熟。
2.2.8 預防肺不張 鼓勵患者早期床上活動,術后第一天鼓勵深呼吸,尤其是睡醒后應主動咳嗽,利于肺泡擴張。
2.2.9 心理護理 患者術后語言收到影響,患者會有悲觀、恐懼失望心理,護士應同情與尊重患者的心理變化,提供寫字板、把呼叫器放在患者伸手能及的地方;學會從患者的肢體語言了解患者的需求,用微笑去影響改變患者的情緒,給患者安全感、信任感。
3 小結
給患者手術前后進行健康教育,術前去掉造成肺部感染因素,術后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肺部疾患,實施相適應的護理措施,確保了患者手術成功。
參考文獻:
關鍵詞:牛;呼吸道疾?。痪C合治療;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55
引言
近幾年來,我國肉牛養殖業遇到了牛群頻繁地發生呼吸道疾病的情況,導致經濟損失十分嚴重,影響到了我國肉牛養殖業的穩步與健康發展。這主要是由肉牛養殖戶頻繁地引進外地牛犢造成的,再加上處置外地牛犢的方法不正確,使本地牛群也受到了一定的感染,導致了互相傳染的嚴重后果。如果無法對其進行正確的治療與預防,其導致的后果將十分嚴重。
1 綜合治療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牛的呼吸道疾病會發生在奶牛、牛犢與肉牛身上,如果發現了一些與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癥狀,就必須及時地就醫,切記亂使用藥物,因為在一天的時間內,如果對多種藥物的連續使用會使藥物無法滿足對呼吸道疾病進行治療的濃度和劑量,進而導致治療的效果不佳,而且還會錯失治療的最佳時間段,直接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此外,使用幾種藥物對牛的呼吸道疾病進行同時的治療,會使病牛承受較大的身體負擔,因為病牛生病時的身體是十分虛弱的,這樣的藥物使用會造成巨大的身體傷害,使其身體機能受到的損害更加嚴重,就算治愈之后,其身體機能也很難恢復或者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過來,對肉牛的質量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因此,如果發現了一些與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癥狀,必須及時地就醫,或者對病牛注射相應的抗生素,使病情得到相應的控制。在治療的時候,獸醫要對其進行早期的采樣,因為早期的病情檢測起來比較容易,保留這些數據信息可以有效地幫助到其日后綜合治療方法的研究。在病毒感染確診以后,應該注射相應的抗生素來治療,促進其治療效果的提高。飼養的環境較差或者長途運輸等都會引發牛犢的呼吸道疾病,這些病毒的交互感染會導致疾病的蔓延更加肆意。因此,全面地檢測外地購買的牛犢十分重要,有針對性的做好牛犢的各類疫苗接種,以及牛舍的清潔消毒和通風、光照同樣十分重要。同時還要對牛飼喂的飼料進行科學合理的搭配,確保其生存環境的良好。
2 預防的措施
2.1 控制引進外地牛犢的數量
在進行肉牛養殖的時候,要控制引進外地牛犢的數量,盡可能地購買本地繁殖的牛犢,以降低外地牛犢帶來的疾病威脅,降低其安全隱患。如果不可避免地要引進外地牛犢的話,就必須做好牛犢引進之前的各種防御措施,如在引購前要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提出引購動物申報審批手續,經批準后再行引購,并對其進行全面的檢測,做好其疫苗接種工作等,同時還要全面地調查引進牛犢所在的養殖場,對其真實情況進行良好的了解與把握,在確保其產地疫情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之后再對牛犢進行引進。對牛犢進行運輸時,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做好牛犢的照顧工作,使它們的疾病感染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引購回場后要做好隔離觀察和應急處理等工作,對其進行單獨圈養,數月之后對其健康狀況進行全面地觀察,確認其健康后遷入牛舍。
2.2 及時地采取正確的醫療措施
如果發現了一些與呼吸道疾病相似的癥狀,切記亂使用藥物,必須及時到當地獸醫站或者診所就醫,通過專業獸醫的檢測與治療來對病牛的病情進行確診與控制。在對病牛進行醫治的時候,通常使用到的藥物主要有林可霉素與恩諾沙星等,在使用藥物進行治療的同時,還需要給病牛注射相應的抗生素,通過這種方法來實現對呼吸道疾病病牛的共同治療。在注射相應抗生素的時候,其注射用量必須嚴格地按照抗生素的劑量標準來進行。獸醫站應該確保其具有充足的藥物,避免由藥物不夠造成的無法及時醫治的情況。
2.3 對治療無效的病牛進行正確的處理
牛群的呼吸道疾病屬于一種傳染性的疾病,有的病牛就算能夠及時就醫也不一定完全被治好。如果出現了病牛因治療失敗而死亡的情況,牛養殖戶應該對其尸體及其周圍環境進行良好的保存,并且及時地向當地獸醫部門上報這些情況,在他們的正確指導下,做好牛尸體周圍環境的清理與消毒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呼吸道疾病的二次傳播,千萬不能對病牛尸體進行擅自處理,要對其進行火化或者是將其深埋等。
3 結束語
對于牛的呼吸道疾病,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并且積極主動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做好其預防工作與綜合治療工作,此外,還要根據疫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科學的方法進行治療,以促進經濟損失的降低,使養牛業可以保持穩定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毛增榮,滕文明,彭金橋,等.淺述肉牛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和防治方法[J].新農村(黑龍江),2016(28):89.
[2]何揚舉.淺談牛呼吸道疾病的預防與治療[J].農民致富之友,2013(20):194.
每年冬季和初春時節,伴隨著一次次冷空氣過程,我國許多地區的氣溫會大幅度下降,去醫院的病人也就會增多,其中,呼吸道疾病占的比例最大。
(1)暴冷最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暴冷就是通常說的“氣溫突降”,它表明氣溫的變化幅度較大。而感冒是最典型、最普遍的呼吸道疾病。醫療氣象學家研究證實,感冒與氣象要素的變化值(尤其是溫度的變化)關系最大。例如,感冒發生的幾率與一天中的平均氣溫有關系,但與一天中氣溫的日較差(即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關系更大。臨床實踐也表明,每每發生一次“氣溫突降”,感冒的人數常常也就隨之突增。比如,每年初春的每一次“天氣突變”,“暴冷”的當日或后一日,北京地區便常常出現感冒的高峰日。研究還表明,支氣管哮喘在暴冷的次日發病率最高。因為,哮喘癥多半都是由感冒或鼻炎誘發的,而感冒或鼻炎與冷鋒活動有直接關系。另外,肺炎雖是由病菌引起的傳染病,但它的發生、惡化也與暴冷存在著較明顯的時間對應關系。肺結核患者的咯血也會隨著冷空氣的逼近而加劇。
暴冷為何容易誘發或加重包括感冒在內的呼吸道疾病?答案并不復雜。當冷空氣突然襲擊時,人的鼻粘膜受到刺激。抵抗外界病菌侵襲的能力降低。與此同時,冷空氣也會對病菌的活動起到促進作用,在這兩方面作用下,人們抵抗包括感冒在內的呼吸道疾病的能力就會有所下降,患病的可能性自然就加大了。當然。暴冷只是呼吸道疾病的誘發因素之一。醫學調查結果顯示,體質不同、生活方式不一樣的人,抗呼吸道疾病的能力也不一樣。平時注意鍛煉,體質好的人一般不容易患上感冒。而那些喜歡吃咸食品、精神經常處于緊張狀態的人,最容易患上感冒。傳統說法中,仿佛感冒僅僅是由“著涼”引起的,實際上,凡是能引起人體免疫功能下降的因素,如著涼(尤其是足部受涼)、疲勞、酗酒、睡眠不足等,都是呼吸道疾病的誘發因素。
(2)以“冷”制“冷”,是一種好的預防措施談及如何預防感冒和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復發,醫生常常會這樣提醒: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當有暴冷天氣時,要及時增加衣被,避免受涼;早晚出門最好能戴上口罩,以減少冷空氣的直接刺激,等等。從短期效果看,這些保暖措施無疑對預防呼吸道疾病是有作用的,但從長遠看,無論是健康人群,還是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都可通過“耐寒鍛煉”的方式,以“對寒冷的適應”應付“暴冷”,從而達到防病健身的目的。據有關媒體報道:一位有近20年慢性支氣管炎病史的中年人,過去,每到冬末春初,伴隨著“暴冷”天氣的來臨,他就三天兩頭感冒,老慢支癥狀(咳嗽、咳痰、氣喘)很重,服用了許多藥物,癥狀雖然減輕,但病根并沒消除,必須等到春暖花開,病情才“自然消解”??蓮那澳觊_始,由于工作和生計需要,這位中年人被聘為一家公司的采購員,整天在外面跑業務,或步行,或騎車,冷暖無礙,風雨無阻。令人稱奇的是,這年冬天,他的“慢支”居然沒有復發。醫生說,這極可能是耐寒鍛煉起的作用。如此,中年人就更有信心了,去年至今,便一直堅持耐寒鍛煉,“慢支”真的一次都沒復發過。當然,這位患者的痊愈可能只是個例,但“耐寒鍛煉”有利于預防呼吸道疾病,則絕對不是個例。挪威一位科學家曾對山區中學生進行過抗寒鍛煉的研究。受試學生白天在戶外打獵捕魚,晚上只蓋一條毛毯露宿在氣溫為3℃左右的野外。兩周以后,這些中學生已經能在這種低溫環境下熟睡。在以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受過“冷訓”的學生,感冒率竟然為零。耐寒鍛煉的方式很多。冬季戶外散步、慢跑、做廣播操、打太極拳、戶內擦洗冷水澡等,只要是接觸寒冷的運動。都算是耐寒鍛煉。不管采用哪種方式方法,都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最好能從秋季就開始,老年人可選擇運動量不太大的項目,避免因劇烈運動而突然加重心肺負擔。這里。最值得推薦的當屬“室內冷水浴”:剛開始,水溫選擇15℃,漸漸可降至8℃;先是冷水洗臉、局部擦身,最后可全身冷水浴。
肺為嬌臟易受影響
呼吸道的特殊結構和特殊生理造成了在氣象條件發生變化,尤其是氣候改變比較急速、劇烈時容易發生疾病。這就是時令變化極易誘發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例如,春天為什么易發生呼吸道疾???因為此時氣候多變,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空氣中飄浮著各種病原微生物和花粉顆粒。中醫認為,肺為嬌臟,春令是肺的“多事之春”,尤其是老年人體質較弱,稍有不慎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呼吸道傳染病等。
中醫調理的兩個例子
75歲的劉大媽,多年前就患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近幾年,每到春天早晚溫差較大時,她極不適應,經常感冒,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經常急性發作,必須住醫院治療。事實上,她完全可以通過平時的積極預防和調養來減少疾病的發作。中醫早有“肺為華蓋”“肺為嬌臟”“風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說。像劉大媽這樣原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不僅可以采用中醫治療,還可以結合自己的體質選用食療方調養預防。
任女士,原有哮喘,經常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發作,她在今年春季到來前來診所問診,希望通過調養減少哮喘的發作。該患者屬過敏體質,而春天又是各種花粉在空氣中大量飄浮的季節,再加上氣候忽冷忽熱,極易導致哮喘發作。我給予她養肺祛風、益腎健脾的中藥內服,并配合溫陽祛寒、祛風解毒的中藥泡腳,治療了兩個月以后,任女士的抗病能力得到明顯增強。現在,即使突然降溫她也不容易感冒了,哮喘發作也明顯減少了。
食療調養防生病
在此介紹三類常見呼吸道疾病的食療方法。
容易感冒者可飲黃芪姜棗茶。取黃芪30克,生姜6克,大棗10克,蘇葉12克,煎湯當茶飲。此茶具有益氣、散寒、祛風的作用,春天常飲,有良好的預防感冒作用,尤其適用于老年人。
容易咳嗽者可飲桑葉沙參茶。取南沙參15克,桑葉12克,10克,薄荷6克,制杏仁10克,桔梗5克,生甘草5克,煎湯或泡茶飲用。此茶具有祛風、利咽、宣肺、止咳之功,適用于慢性咽炎者防治咳嗽。
[關鍵詞]呼吸道疾病 氣象因子 相關關系
中圖分類號:U5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7-0359-02
引言
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包括上感、支氣管炎、肺炎等,在呼吸道疾病中易感人群居多的是小孩其次是老人。這些疾病的產生或復發都與氣象因子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楊宏青,陳正洪,肖勁松,等.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及其預報模型[1]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6]。為了進一步探討氣象因子變化與常見病的關系,本文通過大量病例與氣象因子之間的變化進行單相關分析,找出影響疾病發病的主要氣象因子,進而為預防疾病的發生提供有利的氣象依據。
1.資料來源與處理方法
1.1 醫療資料和氣象資料
本文選用2011-2014年近4年的博興縣2家醫院提供的病案室住院資料, 呼吸道疾病共有3408例,其中上感528例,支氣管炎936例,肺炎1944例,以及同期博興縣氣象局的月平均溫度(T)、月平均最高氣溫(TM)、月平均最低氣溫(TN)、月平均氣壓(P)、月平均最高氣壓(PM)、月平均最低氣壓(PN)、月平均相對濕度(U)、月降水量(R)等氣象資料。
1.2 統計方法
對博興縣出現的呼吸道疾病的月、季發病規律進行描述性分析。
將4年內的9項氣象因子分別與同期呼吸道疾病的月、季發病人數進行單相關分析,公式:
2.呼吸道疾病發病人數的月、季節分布特征
呼吸道疾病病例共3408例,其中上感528例,支氣管炎936例,肺炎1944例,上感發病人數占呼吸道發病人數的15.5%,支氣管炎發病人數占呼吸道發病人數的27.5%,肺炎發病人數占呼吸道發病人數的57%。逐月分布如圖1所示,上感發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別為131、107、162、128例,分別占上感總發病人數的24.8% 、20.3% 、30.7%、24.2% ,從上上數據可知夏季與冬季為多發季節,春季為低發季節;按月分布則8、9月多發,5、10月為低發。支氣管炎發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別為412、186、172、166例,分別占支氣管炎總發病人數的44% 、19.9% 、18.4% 和17.7% ,可知冬季為多發季節,秋季為低發季節;按月分布則1、2月多發,7、10月為低發;肺炎發病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別為748、388、354、454例,分別占肺炎總發病人數的38.5% 、20% 、18.2% 和23.3% ,同樣可得冬季為多發季節,夏季為低發季節;按月分布則12、1月多發,5月為低發。
從以上分析可知,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仍存在明顯的季節分布特征,冬季為其多發季節,但上感夏季比冬季的發病人數還要多,冬季次之。
3.呼吸道疾病與氣象因子的相關分析
3.1 上感與氣象因子的相關分析
從圖1與表2中可以分析出上感在冬季一月份發病率最高,一月份是博興縣的最冷的月份,這說明在冬季低溫是影響上感的主要氣象因子。從表2中可以分析出在春季隨著氣溫的上升上感發病人數減少,分析春季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出氣溫在15-20度之間時上感與氣溫變化負相關。上感在夏季與濕度呈正相關,從表1與表2中可以分析出隨著濕度上升上感發病人數增加。在秋季上感與濕度呈顯著負相關,從統計資料中顯示在秋季濕度小于60%時上感的發病人數明顯減少。從表1中還可以分析出影響上感的最主要的氣象因子是濕度,而且上感與濕度呈正相關,這說明在濕度上升會導致上感的發生。
3.2 支氣管炎與氣象因子的相關分析
從表2中可以分析出支氣管炎在冬季一月份發病率最高,一月份是博興縣的最冷的月份,這說明在冬季低溫是影響支氣管炎發病的主要氣象因子。在春季支氣管炎與氣溫呈顯著負相關,從表2與有關統計資料中可以分析出在春季氣溫在15度以下時支氣管炎的發病人數明顯增加。通過對表1與表2的資料數據分析得知,在夏季支氣管炎隨著氣壓的上升發病人數增加。在秋季與極端氣溫、呈負相關與氣壓呈顯著正相關,表明在秋季極端氣溫下降與氣壓上升時對支氣管炎的發病均有明顯的影響。從表1中還可以分析出影響支氣管炎主要氣象因子是氣溫與氣壓,就每個月來說支氣管炎與氣溫呈負相關關系與氣壓呈正相關,這與馬玉霞、王式功[3]分析的慢性支氣管炎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及其預報模型支氣象管炎與氣溫、氣壓的相關關系一致。這說明在氣溫下降與氣壓上升時均會導致支氣管炎的發生。
3.3 肺炎與氣象因子的相關分析
通過對統計資料的分析,肺炎在秋冬季沒有與之相關的氣象因子。從表1中可知,在春季肺炎與降水量呈顯著負相關,從表1與表2中可以看出與氣溫呈負相關與氣壓呈正相關,說明在春季降水量偏少,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均有利于肺炎的發生。從表1與表2中可以分析出,在夏季肺炎與濕度呈正相關,這說明在夏季濕度上升有肺炎發病率上升。從表1中還可以分析出影響肺炎發生的主要氣象因子是氣溫與氣壓,就全年來說肺炎與氣溫呈顯著的負相關與氣壓呈正相關,這說明在氣溫下降與氣壓上升時均會導致肺炎的發生。
4.結論
(1)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存在明顯的季節分布特征,冬季為其多發季節,但上感夏季比冬季的發病人數還要多,冬季次之。
(2)濕度、溫度、氣壓、降水是影響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氣象因子,這與董蕙青、字春霞[8]分析的南寧市呼吸道疾病預測研究一文中的影響一致。
(3)上感最易在濕度上升時發生,支氣管炎最易在氣溫下降氣壓上升時發生,尤其是在春秋兩季表現最為明顯;
(4)肺炎最易在氣溫下降與氣壓上升時發生,這與馬玉霞和王式功[3]分析的慢性支氣管炎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及其預報模型肺炎的氣象發生條件一致。在春季降水量減少也容易發生。
參考文獻
[1]楊宏青,陳正洪,肖勁松,等.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及其預報模型,氣象科技,2001,29(2):49-52
[2]宋文燕,劉新華,呼吸與循環系統疾病的發病與氣象要素關系的分析與預測,中國醫院統計,2006,9(2):81-83。
[3]馬玉霞,王式功,慢性支氣管炎與氣象條件的關系及其預報模型,環境與健康雜志,2005.22(6):462-464。
[4]李永紅.氣象因素對南京市居民健康影響的初步研究,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董蕙青、字春霞等,南寧市呼吸道疾病預測研究結論一致,氣象科技,2005,33(6):559-564
[6]蘇斌,季節變化和氣象要素變化與呼吸道疾病關系及預防措施初探,廣西氣象,2004,25(2):27-28
關鍵詞:雞呼吸道疾病防治
雞的呼吸道性疾病在養雞生產中是比較復雜的,引起發病的病因也很多。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有的是由細菌和支原體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哪種呼吸道疾病發生,從臨床癥狀和雞群的表現上都很難確定發生的是哪一種呼吸道疾病,給診斷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雞的呼吸道疾病在養雞生產中是不容忽視的一類疾病。
1、雞呼吸道疾病病因分析
1.1飼養管理因素
氣候多變的季節多發,尤其是當外界氣溫急劇下降時,雞舍內的防寒保溫工作跟不上,往往使雞群外感風寒,誘發呼吸道疾病。同時由于天氣寒冷潮濕,雞舍溫度過低,濕度過大,通風不良,灰塵較多,糞便清除不及時,導致舍內空氣污濁,有害氣體濃度高,造成以咳嗽,氣管音及呼吸困難癥狀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另外,雞舍飼養密度大,營養不良,免疫接種,飼養條件突然改變等不良的應激因素均可誘發呼吸道疾病。
1.2缺乏綜合性的獸醫衛生防疫措施
不少養雞戶有一種片面的認識,認為只要對雞群進行了預防接種,就萬事大吉,不注意環境衛生消毒工作。眾所周知,經過多年飼養的雞場,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有的甚至很嚴重,再加上飼養管理差,如遇強應激,易引起雞群發病。
1.3細菌性疾病因素
常見的細菌性疾病,如大腸桿菌病,雞白痢,雞傳染性鼻炎,雞敗血性支原體病等均可表現呼吸道癥狀。大腸桿菌侵害呼吸道后,病雞鼻腔分泌物增多,張嘴呼吸,常發出“咕咕”聲,雞冠和肉髯呈暗紫色,病雞排黃色或黃綠色稀便。雞白痢對雛雞危害較大,表現為閉目打盹,縮頸低頭,尖叫,腹部一收一縮,呼吸困難,周圍有白色漿糊樣糞便,有時堵塞。傳染性鼻炎,病初流稀薄鼻液,逐漸濃稠,打噴嚏,有音,病雞常搖頭,欲將呼吸道內黏液排出,眼瞼及周圍顏面水腫,眼結膜潮紅、腫脹。雞敗血性支原體病,以呼吸道癥狀為主,其特征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音和張口呼吸,該病發展緩慢,病程較長,成年雞多為隱性感染,可在雞群中長期存在,一旦應激即可發生蔓延。該病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是危害養雞業的主要傳染病之一。
1.4病毒性疾病因素
常見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如ND、AI、IB、ILT等都可表現呼吸道癥狀,并且有時和細菌性疾病混合感染。雞ND發病時,病雞咳嗽,呼吸困難,有黏液性鼻漏,常伸頭,張口呼吸,發出“咯咯”喘鳴聲或尖叫聲,冠和肉髯發紺,排黃綠色稀便。禽流感發生時,眼瞼浮腫,冠和肉髯腫脹發紫,鼻有黏液性分泌物,病雞常甩頭,嚴重者引起喘息。傳染性支氣管炎的主要癥狀是打噴嚏、咳嗽、張口喘氣、音、眼睛濕潤,流鼻涕等,產蛋雞常表現產蛋下降,產畸形蛋、薄殼蛋、褪色蛋增多。傳染性喉氣管炎,是一種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病雞呼吸困難,咳嗽,咳出血樣滲出物,喉頭和氣管黏膜腫脹、出血,形成糜爛。
2、防控對策
2.1消除非傳染性的致病因素
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有害氣體對雞的刺激(特別是氨氣),有害氣體刺激容易使雞發生呼吸道疾病。在養雞過程中應把通風換氣和控制飼養密度有機結合起來。通風換氣是現代養雞生產中非常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良好的通風使肉雞增長迅速,母雞高產,雞群健壯。通風換氣可減少雞舍內氨氣、廢氣、塵埃及病原微生物,使雞舍濕度也較合適、墊料也較干燥。飼養密度大的雞舍,可通過通風換氣、消毒等措施提高生產效益。而冬季防寒保暖較重要,既要排除舍內氨氣又要保持舍內溫度,可以在雞舍墊料中混入硫磺(每10 m3混入2 kg),使pH值小于7.0,可減少氨氣的產生。加強保溫措施,防止溫差過大,溫差超過5℃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2.2建立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
清舍消毒:實行全進全出制,在每批雞出欄后,要及時徹底清潔雞舍,嚴格消毒。一般可采用福爾馬林熏蒸,后用衛康噴霧消毒一次。
定期對雞的飲水進行消毒??梢杂行У胤乐癸嬎艿蓝氯捅3诛嬎餍档男l生。衛康在蛋和肉中無殘留,可用于飲水消毒。實施飲水消毒時,其藥物濃度必須準確。應注意飲水投服或噴霧接種弱毒活疫苗的前后各2 d應停止飲水消毒。
用具消毒:每日對所用過的料盤、料桶、水桶、飲水器等飼養器具,用衛康消毒液兌水洗刷干凈,涼干后備用。
環境消毒:每周對雞舍環境進行嚴格的噴灑消毒1次,可用長效衛康等消毒液消毒。
2.3加強飼養管理
溫度的驟變,常常會刺激呼吸道粘膜,誘發雞的呼吸道疾病,所以防止溫差過大。飼養密度太大,舍內有毒有害氣體如氨氣超標,或雞舍內通風不良也會刺激眼結膜、呼吸道粘膜。造成局部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從而誘發呼吸道疾病。雞舍內溫度高,粉塵大也會誘發雞群發生呼吸道癥狀和眼病。使用優質飼料,以滿足其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嚴禁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
2.4加強營養
要喂給雞群優質全價飼料,既保證蛋白質、淀粉和糖類較多的高能量飼料,以滿足雞的生理和生產需要,又要保證飼料中蛋白質、氨基酸等常量營養物質的平衡,更要保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不喂給雞群發霉變質的飼料,更不能喂給被農藥化肥或化工廢棄物等污染的飼料。
參考文獻
[1]閆永平,吳景紅.雞呼吸道疾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對策[J].當代畜牧,2009(11):11-12.
[2]王娜,段小衛.淺談雞呼吸道疾病綜合征[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1):159-160.
骨關節炎
中醫祛風散寒+西醫抗炎鎮痛
許多風濕病患者對氣候變化都較敏感,特別是下雨的春天,關節腫痛或肌肉骨骼疼痛可明顯加重,有人戲稱自己是“天氣預報員”。由于這種明確的相關性,至今還有不少老百姓認為風濕?。ɑ蜿P節炎)就是長期遭遇濕氣(包括潮濕氣候和潮濕環境)所致。
天氣潮濕時,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各種軟組織風濕癥,甚至痛風,都可以出現癥狀反復和加重。究其原因,主要是潮濕季節,空氣濕度大,氣壓低且變化大。而風濕病患者的關節周圍血管和神經功能受損,血管舒縮緩慢,對氣候變化的應激反應能力下降,因而引起疼痛麻木。
預防寶典:具有上述風濕病的患者,特別是中老年人,在潮濕天氣要及早做好防治,特別是生活上注意防護,保持室內干燥,注意保暖。骨關節炎患者特別要做好膝關節和腰部的保暖。早晚氣溫低濕度大,不適宜戶外活動,白天若室外氣溫高、濕度低,可多進行戶外活動。
祛風散寒:風濕病大多需要較長時間的維持用藥,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適量服用抗炎鎮痛劑,不宜盲目停藥。也可以服用祛風散寒、除濕通痹的中藥如獨活寄生湯、薏苡仁湯來防止疼痛復發。此外,在家可適當使用輔助治療,如對常發作的關節進行艾灸熏烤、溫經止痛膏劑外貼等,也可用溫經活血的中藥外洗、外敷。
心血管疾病
中醫活血化淤+西醫加強療效
氣壓低、濕度大,致使人們常常感到壓抑煩躁。過分潮濕的天氣,致使各種心血管疾病這時也紛紛找上門來。潮濕陰雨天氣會使人情緒低落或焦躁,影響睡眠,導致血壓升高。加之氣溫逐漸回升,人體出汗變多,水分流失,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減慢,加重心肌缺血、腦缺血,嚴重的會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塞、腦梗塞。
預防寶典:血管脆弱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慢性病的患者在潮濕天氣要格外注意,除堅持規律用藥外,一旦出現胸悶、心慌或腹瀉、感冒,要及時就醫。
氧氣瓶、除濕機:老慢支、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在家中可備一個氧氣瓶,身體不適時及時吸氧,緩解癥狀。對于有高血壓、心臟病的老年人來說,須常備保心丸。室內還可使用除濕機除濕,使空氣濕度保持在50%到60%,預防心臟不適。
活血化淤:不少進行了心臟介入治療留置支架的患者,支架下段容易引起再阻塞,所以更應適當選用一些活血化淤類中藥,以促進血運通暢,防止再阻塞。
胃腸病
中醫辨證+西醫辨病
此時食品很容易發霉變質,如不慎食用了變質發霉的食品,極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發各種胃腸道疾病。潮濕天氣最易引發的是急性胃腸炎、細菌性食物中毒和細菌性痢疾等。急性胃腸病若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或治療方法不當,會轉變成慢性胃腸病,嚴重威脅人體健康。
急性胃炎治療起來并不難,但是千萬別拖延,一些人以為腹痛沒事,上幾次廁所,吃點止痛片就好了。急性胃炎,特別是遇到劇烈嘔吐、腹瀉、嘔血、便血等病征,什么都別想,趕緊去醫院,別冒充華佗獨自處理。
預防寶典:急性胃炎絕大多數是因為錯誤的生活方式,比如暴飲暴食,食物過冷或過熱、未煮熟、不潔凈等,這些都是引起急性胃炎的“兇手”。因此,吃干凈的、安全的、適量的食物,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預防胃腸病的不二法門。
患了急性胃炎應停止吃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食物和藥物,禁食兩餐,之后吃一些易消化、清淡、少渣的粥或湯。盡可能多飲水,補充嘔吐、腹瀉所丟失的水分,喝糖鹽水(加了少量糖和鹽的白開水)。腹痛難忍時,醫生或許會用阿托品來止痛,但千萬別自己嘗試,用熱毛巾熱敷腹部止痛,如果恰好胃出血就麻煩了。
胃鏡檢查:長期有消化道癥狀,胃痛不適者,適合做胃鏡檢查。專家表示,胃鏡能明確診斷胃病,耗時小、誤診率低。
呼吸科
中醫養正氣+西醫添抗力
天氣潮濕,各種呼吸道疾病頻發。中醫學認為,肺為嬌臟不耐寒熱,如若人體肺氣不足,就不能抵御外來邪氣的侵入而易引發多種呼吸道疾病。同時,春季是陽氣生發的季節,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各種病毒和細菌容易滋生。菌類在潮濕環境下更易生長,人體吸入帶有病菌的空氣,則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發作。
春暖花開,各種過敏原也出來活動影響人的呼吸道,尤其是呼吸系統有疾病的老年人及兒童,更易患呼吸道感染或舊疾發作。加之濕邪有纏綿難愈的特征,所以病程一般比較長。
預防寶典:“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所以要想在極易滋生病菌的潮濕環境下,預防和治療呼吸道疾病,就要補養身體的正氣。適當吃點能增強身體抵抗力的補藥,如玉屏風散等。
患者還可自制一些養生藥膳食用以補養正氣,春季養生藥膳常用的藥物有:首烏、枸杞、人參、黃芪等。配用的食物有:雞肉(蛋)、鵪鶉(蛋)、豬肉、動物肝等。
接種疫苗:中醫補養正氣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但若有呼吸系統基礎疾病者仍需通過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進行預防,這種方法可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穴位埋線:針對個體情況制定中西醫互補的防治方案,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患者,若能提前行穴位埋線預防發作,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
皮膚病
中醫清熱祛濕+西醫消炎抗菌
空氣濕度大,真菌自然瘋狂生長。當空氣濕度超過80%時,空氣很少能再吸收水分,人體出汗后不易被蒸發掉,積汗潮濕的部位非常適合真菌生長,因而極易引發皮膚濕疹、皮炎、癬病等。
現在很多市民對于皮膚病常常喜歡用皮炎平等含激素類的藥膏,但有時用此類藥易適得其反。比如水皰糜爛時的癬病就不適合涂用藥膏,這時最適合的是用中藥煎水濕敷或浸泡。所以患者應到醫院就診后明確情況再治療。
通訊作者:閻豫玲
【摘要】 目的 調查筆者所在醫院兒科下呼吸道疾病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22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兒按使用抗菌藥物的種類、頻率、給藥途徑、用藥合理性等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頭孢呋辛和阿奇霉素應用頻率高,符合《抗菌藥物應用指導原則》和藥敏試驗結果,但用藥起點偏高。結論 筆者所在醫院兒科抗菌藥物用法、用量基本合理,但應避免應用毒性大的抗菌藥物。
【關鍵詞】 兒科; 下呼吸道疾?。?抗菌藥物; 調查與分析
兒科下呼吸道疾病在臨床較為常見,抗菌藥物的使用也較普遍。隨著抗菌藥物新品種的不斷增多,抗菌藥物在兒科的過度使用現象也日趨嚴重,對于小兒這一特殊群體,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就顯得更為重要?,F對筆者所在醫院兒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以期對規范兒科抗菌藥物的應用提供幫助。
1 臨床資料
從筆者所在醫院兒科出院病歷中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診斷為下呼吸道疾病的病歷226份,男139例(占61.5%),女87例(占38.5%)。年齡6天~12歲,平均2.46歲。住院時間為 3~28 d,平均住院時間為 10.7 d。患兒疾病分類見表 1。
表1 226 例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診斷
2 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2.1 抗菌藥物使用種類 226例患者全部使用抗菌藥物1~4種,人均用藥1.64種。共使用6種類型9種抗菌藥物。
2.2 抗菌藥物聯用情況 226例病例中,以兩種抗菌藥物聯用為多見,共146例,占64.60%,1種抗菌藥物65例,占28.76%。3 種以上聯用占6.64%。各種抗感染治療方案應用情況見表2。
表2 各類抗感染治療方案應用情況(前 10 位)
2.3 抗菌藥物給藥方法 口服+靜脈輸液9例,占4%,余均為靜脈輸液,占 96%。
2.4 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 用藥起點過高為99例(占43.8%)。療程過長83例(占36.7%),頻繁換藥70例(占31.0%),配伍禁忌48例(占21.2%)和無指征用藥20例(占8.8%)。
3 討論
診斷為細菌性感染疾病的患兒,才有指征應用抗菌藥物。226例患兒中有13例哮喘患兒沒有應用抗菌藥物的指征,但臨床都給予阿奇霉素或頭孢曲松預防用藥,不符合《抗菌藥物應用指導原則》。
226 例患者中有99例用藥起點過高,可見目前兒科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普遍存在“起點高”、“檔次高”等問題。
所有抗菌藥物用法用量基本合理。除頭孢曲松外,其他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均為2次/d,靜脈滴注,大環內酯類紅霉素2次/d,靜脈滴注,阿奇霉素為1次/d,靜脈滴注。
由于小兒肝腎功能發育不成熟,因此,應避免應用毒性大的抗菌藥物,包括主要經腎排泄的氨基糖苷類、萬古霉素等。
小兒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主要構成類似社區獲得性肺炎(CAP),CAP 抗感染的經驗治療主張必須要覆蓋不典型病原體。因此,美國CAP指南主張青壯年首選阿奇霉素或喹諾酮類[1~3],因其不僅對不典型病原體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對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等均有較好的抑菌作用。我國大環內酯類耐藥較嚴重,兒童也無法應用喹諾酮類,因此,指南主張青霉素類或一、二代頭孢菌素聯合大環內酯類,主要是發揮大環內酯類對不典型病原體的作用。
綜上所述,筆者所在醫院兒科抗菌藥物的應用基本符合《抗菌藥物應用指導原則》和小兒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療指南,但在一些用藥細節上應引起充分重視。
參 考 文 獻
[1] Chen HZ.Practical Int Med. 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6,12:1661.
[2] Licberman D,Schlaeffer F,Boldur I,et al.Multiple pathogens inpatients admitted with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a one 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346 consecutive patients.Thorox,1996,51(2):179-184.
[關鍵詞] 雞呼吸系統綜合癥 病因 防治
所謂呼吸道綜合癥是由雞支原體、大腸桿菌、雞新城疫病毒、冠狀病毒、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副雞嗜血桿菌和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兩種或多種混合感染引起雞呼吸道疾病的總稱。該類疾病對養雞業危害最大,造成的損失最嚴重,近幾年來發病越來越嚴重,治療難度和治療費用越來越大,下面就發病原因、病變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病因分析
1.新城疫基礎免疫沒有做好,后期的免疫即使做得再好也不易產生堅強的抗體。新城疫的免疫抗體產生的水平一般建立在首次免疫的基礎上,所以首次免疫接種很重要。
2.肉用雞后期生長快,需氧量大,呼出的有害氣體多,雞舍又過于密閉,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超標嚴重,刺激呼吸道產生病變。
3.冷空氣刺激呼吸道造成氣管發炎,致使氣管內有粘液和痰分泌,同時雞無吞咽和嘔吐動作,這種情況會造成雞明顯的呼?;蚩人?。
4.喉氣管炎、慢性流感和新城疫等較嚴重的病毒性疫病造成雞的喉頭與氣管嚴重腫脹、出血,進而造成雞群比較嚴重的呼吸道癥狀,一般藥物往往難以治愈。
二、臨床癥狀
呼吸道內的這些疾病的共同癥狀是:流鼻涕、打噴嚏、咳嗽、氣管出現鑼音,呼吸困難,食欲不振、消瘦,嚴重影響雛雞、肉仔雞的生長發育和成年蛋雞的產蛋。病理剖檢喉氣管有粘液,喉頭有出血點,氣管環狀出血,鼻腔和氣管有黃色干酪樣物,氣管還會出現假膜或血痰,肺水腫并有積液,胰臟出血,十二指腸潰瘍,直腸有彌漫性或條紋狀出血,卵巢變性或卵泡壞死,輸卵管有炎癥、萎縮,子宮有水腫并有異物。
三、雞群呼吸道綜合癥的成因
1.雞只呼吸系統結構的特殊性
雞只所特有的氣囊結構,使雞的呼吸系統可以說是從鼻到肺、至腹腔臟器、至骨骼及相關組織的“開放”系統。這意味著雞只呼吸系統的感染很容易擴散至雞腹腔臟器甚至全身,一旦氣管、支氣管的黏液纖毛系統、肺泡的巨噬細胞吞噬系統受到損害,雞只呼吸系統疾病便會發生。
2.管理因素
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溫度過高或過低,濕度過大或過小,VA、VC等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日糧中蛋白與能量的比例失衡,霉菌毒素的污染,均會損傷上呼吸道系統結構的完整性,進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
3.疾病因素
引起雞呼吸系統綜合癥的常見疫病有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行性感冒、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大腸桿菌病、霉形體感染等,而其中霉形體感染是引起禽呼吸系統綜合癥最常見的病因之一。
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響
傳染性法氏囊病、傳染性白血病、網狀內皮系統組織增生癥、馬立克氏病、傳染性貧血、呼腸孤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破壞了雞只的免疫系統,使雞只產生了免疫抑制,對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強,使得新城疫、傳支、大腸桿菌病、支原體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增加。以上影響雞呼吸系統綜合癥發生的各種因素常常具有相互作用。如管理因素、營養因素的相互作用會使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常可以繼發一些條件性呼吸道疾病如大腸桿菌病、霉形體感染等。有時在實際中也可見到一些呼吸系統疾病的混合發生,如新城疫+大腸桿菌病、新城疫+支原體感染、新城疫+傳支、傳鼻+支原體感染等,加重了疾病的發病程度,從而造成嚴重的損失。
四、雞呼吸系統綜合癥的防治
了解導致雞群呼吸系統綜合癥的發病原因是采取相應防治措施的前提。通過現場觀察并評估可能影響呼吸系統綜合癥的管理因素,對可疑飼料進行營養分析和霉菌素毒素的檢測,以及懷疑是病毒、細菌、霉形體感染時可進行必要的血清學監測或進一步采取各種實驗室手段以確認病因或病原,來做好對雞呼吸系統疾病的判斷和治療工作。
1.預防措施
1.1綜合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工作,給雞群供給足夠的營養物質,做好日常的消毒衛生工作,保持雞場、雞舍、運動場所的環境衛生,飼養密度要合理,通風良好,對于病死雞只要深埋或徹底銷毀,杜絕傳染源,給予雞群良好的生存環境。雞場應建立生物安全體系和采用全進全出的生產制度。
1.2預防接種
呼吸系統綜合癥是一種由病毒、細菌、支原體、環境應激等綜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呼吸道綜合性疾病。因此,在做好飼養管理及營養方面的預防工作外,還要做好如新城疫、傳支、傳喉、霉形體、傳鼻等的疫苗免疫接種工作。
2.治療措施
2.1管理、營養方面
加強飼養管理,給雞群以足夠的營養物質,做好日常的衛生消毒工作,保持雞場、雞舍、運動場所的環境衛生,飼養密度要合理,通風良好,對于病死雞只要深埋或徹底銷毀,杜絕傳染源,給予雞群良好的生存環境。雞場應建立生物安全體系和采用全進全出的生產制度。
2.2檢測病原
通過現場觀察并評估可能影響呼吸系統綜合征的管理因素,對可疑飼料進行營養分析和霉菌毒素的檢測,以及懷疑是病毒、細菌、霉形體感染時可進行必要的血清學監測或進一步采取各種實驗室手段以確認病因或病原,做好對雞呼吸系統疾病的判斷和治療工作。(1)病毒性疾病方面??蛇x用抗病毒中西藥進行聯合治療,必要時可先進行疫苗緊急接種,再進行相關的治療。(2)細菌疾病等方面??蛇x用抗生素、化學合成抗菌藥進行治療,如頭孢類藥物、強力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新霉素等。(3)支原體感染方面。可選用阿奇霉素、羅紅霉素、替米考星等進行治療。(4)混合型感染方面??蓪⑸鲜龅乃幬锫摵蠎?,同時多使用一些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以促進機體的康復。
參考文獻
[1]舒永方,曹步玲. 雞常見幾種呼吸系統疾病鑒別診斷技術[J]. 山東畜牧獸醫. 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