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能家居行業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李東生 中國企業家論壇輪值主席
互聯網大潮正猛烈沖擊著傳統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流程,打造去中心化和扁平化,開放式的組織是傳統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基于互聯網,移動智能創新成為大趨勢,智能的時代孕育很多機會,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和車聯網為核心的物聯網經濟將可能成為新一輪的增長點。移動互聯網將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平。另一方面,隨著新型技術顯示的發展和制造成本的不斷降低,顯示產品將充滿人類的生活和工作的所有空間,顯示屏也將無處不在。
劉明康 中國銀監會前主席
任何時候,任何國度,任何政黨、政府都不要欺騙百姓,在論語當中子貢問政,子曰“民不信不立”,拿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你如果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整個國家就垮了。
姜建清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及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凸顯,大量積蓄的產能造成了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眾多行業甚至一些新興產業的產能利用率均不足 75%。而且,中國近4萬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也需要尋找多元化的投資渠道。“資本+產能”的雙輸出戰略無疑是同時化解兩大過剩的有效方法。
宗慶后 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政府應降低稅賦,讓利于民。否則,不少中小企業根本承受不了,只能偷稅漏稅,并且偷稅漏稅的一部分稅收又成了政府官員的灰色收入。
二、政府要簡政。現在公務員的隊伍太龐大了,而且有很多臨時工,政府應節約,減少三公經費開支,而且不應該再搞一些無效的投資,減輕納稅人的負擔。
三、由補貼農民變為提高農產品價格,讓農民真正通過勤勞致富,農產品的價格提高了,拿補貼農民的錢來補貼城市貧民。
四、提高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收入,進而發展第三產業。
現在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的企業家都變成弱勢群體,政府要關心企業家的生存環境,同時希望全社會要理解他們。現在銀行貸款利息在10%以上,而實體經濟利潤率只有5%左右,利息之高不能承受。國家不要給銀行下達過高利潤指標,應該強制銀行降低貸款利率,否則銀行把實體經濟利潤全拿走了,實體經濟全垮了,銀行反而賺不到錢引發金融危機。
楊元慶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互聯網概念被過分地夸大,因為互聯網不可能顛覆傳統行業的核心價值,因此傳統行業不必抗拒或者恐懼。企業要學習華為,只有踏實做核心業務的企業,才不會被互聯網顛覆。而某些企業把其他環節都外包了,主要是放在營銷環節上,從而圈來資本市場的錢。他們不去琢磨如何苦練企業的內功,怎樣做好研發,把住產品質量,管理好供應鏈,做好售后服務,他們要讓用戶總是饑餓著。
李克平 中國投資責任有限公司總經理
中等收入陷阱在某種程度上是體制和政策安排的陷阱。如果在一些關鍵時期,由于當前短期的考慮,你會自己設置很多這樣的陷阱,這是在所謂的改革中、設計中、制度安排別需要規避和防止的。所以,一個國家的制度需要考慮長期、短期,需要考慮更精細的制度設計,否則的話可能會受限。
馮 侖 萬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企業經營環境來看,其實我們很容易看常態和新常態。第一件事看誰掙錢,常態下,比如說很牛的人掙錢,咱們掙不著錢。新常態就是大家都掙錢,不要埋怨爹,自己要努力工作掙錢。第二件事過去常態下的權錢勾結的可能能掙錢,但是老老實實的人掙錢就比較辛苦。第三是像劉漢這樣稱霸街頭的人能夠掙錢,小民就掙不著錢。常態下會搞關系的人會掙錢,新常態下會做產品的掙錢。常態下知道暗室操作的人能掙錢,新常態下,借助網絡陌生人之間可以做生意,這是很大的不同。
王 石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萬科現在仍然困惑于企業下個十年的轉型問題。我們討論了八個月,到現在都沒有弄清楚。到年底是不是有一個結果也不知道。經過1997年及2008年的金融風暴后,前幾大房地產公司被淘汰,萬科才成為第一。但因為萬科已經成了大企業,組織先進法則也符合萬科的現狀,所以如何可持續發展?我們現在確實要有重新的參照系,不僅僅更多地向國外學習,我們要更多地回顧我們的歷史和我們的過去。
沈南鵬 紅杉資本中國合伙人
我記得梁信軍和楊元慶爭論互聯網到底是不是萬能的,其實對80后來講這個問題根本不是選項,他們就是移動互聯網。80后中70%的人第一次接觸互聯網是來自于移動互聯網不是PC互聯網,這一點對我們將來是完全不適用的,這就是他們面臨的創業環境。在四年前北京投資了一家公司,這個創業者只有26歲,4年之后在今年的5月份他成功地去紐交所上市,變成了一個將近50億美金的公司,他成為紐交所歷史上敲鐘最年輕的CEO。這個公司叫聚美優品,這個創業者叫陳歐,公司還很年輕還有很長的路走。這代表了中國的年輕一代80后、90后,我相信在他們當中一定會誕生下一個聯想、華為、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