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范文

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

第1篇: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腹腔鏡 腫瘤 胃腸道

胃腸道癌的早期診斷和精確的臨床分期將直接影響合理治療方案的選擇。術前腹腔鏡檢查可以直視下觀察相應病灶,并對可疑病灶行活組織病理學檢查,以完善臨床和影像學診斷結果,為鑒別診斷和臨床分期提供進一步的根據,從而使治療方案更為合理[1]。我們探討術前局麻下用針形腹腔鏡檢查胃腸道癌的合理治療方案。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1年10月至2003年2月間,本科對臨床和影像學診斷為胃腸道癌的高危患者在術前行局麻下針形腹腔鏡檢查以進一步了解癌腫的性質、部位、浸潤程度及腹腔內轉移的程度,為選擇更為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本組胃癌18例,平均年齡65歲(60~81歲),男性10例,女性8例。其中胃竇部癌11例,胃體部癌5例,賁門部癌2例。結直腸腫瘤7例,平均年齡62歲(59~77歲),男性3例,女性4例。其中盲腸癌4例,升結腸癌、乙狀結腸癌以及直腸癌各1例。在25例胃腸道癌病例中,19例合并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6例患者年齡大于75歲。

1.2 針形腹腔鏡的應用 予0.5%利多卡因穿刺點局麻。提起腹壁后于臍下或臍上3cm處插入2mm套管鞘,維持氣腹內壓6~8mmHg。經套管鞘直視下緩慢插入2mm零度角針形腹腔鏡(2mm Minisite Type Laparoscope,美國外科公司),必要時2mm活檢鉗取病變組織作病理學檢查。

2 結果

與影像學結果和手術結果相比,腹腔鏡下胃腸道癌原發病灶檢出的符合率為100%。在18例胃癌中,腹腔鏡檢查發現腹膜轉移有8例(57.1%),其中4例有廣泛的腹膜和淋巴轉移;5例發現有大網膜轉移;5例有壁層腹膜轉移。剖腹手術13例,其中腹膜轉移的符合率為3/5例。觀察18例胃癌胃周淋巴轉移檢出情況,12例(66.7%)有淋巴轉移。其中8例為剖腹手術者,在腹腔鏡下檢出有胃周淋巴轉移,與手術發現的符合率為61.5%(8/13)。5例非手術病例在腹腔鏡下見原發灶與周圍組織廣泛浸潤粘連,其中1例肝圓韌帶和臍周廣泛轉移,另1例有肝臟或/和腹膜轉移,且這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從而放棄剖腹手術。

7例結直腸腫瘤病例中,6例手術,其中5例腹腔鏡檢查有腸旁淋巴結轉移,與手術發現的符合率為83.3%(5/6)。這些病例中,2例手術證實有局限性腹膜轉移,而腹腔鏡下僅發現有1例。

通過針形腹腔鏡可以觀察到壁層腹膜轉移灶及腸段漿膜面上的轉移病灶呈大小不等灰白色結節;并可經腹腔鏡下觀察腹水量和性質以及抽取腹水送有關檢查。本組患者術中只覺略有腹脹,術后一般情況、生化和血氣分析等指標均無變化。

3 討論

隨著對胃癌生物學特性的認識提高,已探索出早期胃癌的各種縮小手術。這些手術方式在老年高危患者具有較大的應用前景。胃癌的合理治療方案的選擇同樣取決于癌腫的性質、部位、轉移范圍及程度。本組胃癌病例因就診時已屬,針形腹腔鏡檢查利于明確術前分期,結合全身條件,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

結直腸癌病例在針形腹腔鏡直視下主要觀察空腔臟器漿膜面、大網膜、腸系膜和壁層腹膜的病變情況,對可疑病變部分鉗取活組織行快速病理檢查,以明確癌灶的存在。

腹部CT診斷腹腔內轉移性腫瘤的假陽性率可達到40%左右[2]。腹水細胞學檢查僅有50%~80%的病例可找到癌細胞[3]。安子元等[4]報道腹腔鏡診斷腹膜轉移癌灶具有較大的價值。我們對25例胃腸道癌病例術前行針形腹腔鏡檢查,均觀察到原發病灶的存在及淋巴轉移和腹膜轉移的程度和范圍,與剖腹手術結果基本一致,為癌腫的臨床分期以及隨后的治療方案選擇提供依據。本組病例中,有5例胃癌由于針形腹腔鏡明確診斷腹腔內有廣泛轉移,全身情況不良而避免了剖腹手術,從而完善和補充了影像學檢查結果,有利于提高診斷的精確性。

在局麻下接受腹腔鏡檢查時,患者均訴略有腹脹但可忍受,各項生命體征及血氣分析值均未見有明顯變化,從而證明該檢查無任何不良反應。術前腹腔鏡檢查,為老年高危患者的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減少盲目性,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并使其預期生存期限得到延長和生活質量得到提高。針形腹腔鏡檢查具有成像清晰、操作簡單、創傷微小、探查范圍廣及攜帶方便等優點。

參考文獻

1 Bogen GL, Mancino AT, Scott-Conner CEH. Laparoscopy for staging and palli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m alignancy[J].Surg Clin North Am,1996,76:557-563.

2 metastasis and the indications of less invasive operations in early gastric cancer[J]. World J Gastroentero,2000,6:553-556.

3 Brenner DE, Shatt ME, Jones HW,et al. Abdominopelvic computed tomography[J].Surg Gynecol Obstet,1985,65:715-720.

第2篇: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范文

滑膜肉瘤到底是什么病?

魏則西兩年前被診斷罹患滑膜肉瘤,后來出現肺部轉移,兩年時間即發展至死亡,可見滑膜肉瘤的惡性程度。

滑膜肉瘤是軟組織惡性腫瘤之一,其多發于關節、滑膜及腱鞘滑膜,以四肢的大關節為好發部位,也可發生于前臂、大腿、腰背部的肌膜和筋膜上,主要臨床癥狀為局部腫脹,有腫塊、疼痛,以活動受限為主,局部淋巴結轉移易發生在N窩、腹股溝及鎖骨上淋巴結,晚期滑膜肉瘤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肺、腦、肝。X光片、CT、核磁鐵共振(MRI)檢查均有助于診斷,確診則依據病理活檢。

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

目前總的治療原則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以往手術主要采取截肢術,但仍有30%~40%的患者死于癌細胞轉移。

由于現在更強調生活質量,治療方案多采用保肢手術,同時應用多種輔助治療,包括放療、化療、生物治療(如靶向藥物治療等),但滑膜肉瘤術后復發率仍高達50%, 一般發生在2年以內。放療又分為術前放療及術后放療,其中后者局部復發率是前者的兩倍,因此,更傾向于采用術前放療,并且術前放療有可能使截肢手術變為保肢手術。

化療同樣分為術前化療及術后化療,在眾多化療藥物中,目前也僅有阿霉素及異環磷酰胺有效,故該病化療方案選擇面窄,一旦復發或轉移,治療難度極大。目前的化療方法也傾向于術前化療,使應截肢的患者得以施行保肢手術。術后化療作為局部淋巴結和(或)遠處部位轉移灶的最終治療方法,僅對部分患者有效,但不能對該病變達到即刻或長期的控制。靶向藥物治療目前也僅僅美國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準帕唑帕尼治療滑膜肉瘤。當化療、帕唑帕尼治療無效時,可考慮進入相關臨床試驗,但療效尚不確切。

魏則西所患的滑膜肉瘤是惡性程度很高的軟組織腫瘤,手術切除后復發及轉移率仍較高,而且一旦發生轉移,有效的治療手段少之又少。魏則西出現肺部轉移后,其實就已屬于癌癥晚期,況且治療手段有限,死亡只是疾病的自然進程,無論什么治療方法都很難改變最終的結局。

何謂生物治療?

生物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后的第四大癌癥治療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和激發機體的免疫反應來抑制、殺滅癌細胞,大體上可分為細胞治療和非細胞治療兩類,前者主要有DC治療(樹突狀細胞治療)和CIK治療(多種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治療)。細胞治療往往需要采集患者自體的細胞進行制備,再回輸至患者體內,因此無法規模化生產,只適于在醫療機構自行開展。非細胞治療包括抗體治療、靶向藥物治療、基因治療、細胞因子治療等。目前臨床上已廣泛應用的有抗體治療和靶向治療,療效肯定,副反應小,對于某些病種已成為首選治療方法(如EGFR突變型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的厄洛替尼、吉非替尼)。

第3篇: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探討上頜竇癌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經驗。方法:上頜竇癌患者49例,分別應用單純放療、單純手術、綜合治療。結果5年生存率在單純放療組、單純手術組、術前放療+手術組、手術+術后放療組、化療+放療組分別為28.6%、44.4%、55.6%、58.8%、42.9%。結論:宣傳普及衛生健康知識,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綜合治療,是提高上頜竇癌治愈率的關鍵。

【關鍵詞】上頜竇癌 診斷 綜合治療

一 資料與方法

2000~2010年收治上頜竇癌患者49例,其中男34例,女15例。年齡30~69歲,平均51±6歲。腫瘤發生部位(CT檢查及手術證實):侵犯全上頜竇21例,中上部12例,中下部6例, 49例上頜竇骨壁均已破壞。按病理組織分類:鱗癌27例(55.1% ),腺癌15例(30.6% ),其他類型7例(14.3% )。按照UICC TNM分期標準:Ⅰ期2例(4.1% ),Ⅱ期5例(10.2% ),Ⅲ期15例(30.6% ),Ⅳ期27例(55.1% )。病程大部分為2~15個月

內。

二 臨床表現

根據腫瘤侵犯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侵犯口咽部多為牙齒松動、脫落、軟腭腫脹、牙神經疼痛等;侵犯鼻部為鼻塞、血涕或鼻腔腫物;侵犯眼部,癥狀多為面部腫脹、眼球突出、復視、眼瞼下垂等;侵犯翼腭窩為張口受限;侵犯中樞神經,癥狀為耳聾、面癱、頭痛等。

三 治療方法

單純放療7例,放射劑量為60~70Gy, 6周完成。單純手術9例。綜合治療33例,其中術前放療+手術9例,一般放療2周后行手術治療;手術+術后放療17例;化療+放療7例,化療藥物多采用頸外動脈插管配合以DDP方案為主的多種抗癌藥物聯合使用,均2~3個療程完成。術前、術后及配合化療的放射劑量為40~60Gy。其中6例上頜骨次全切除術, 13例上頜骨全切除術, 7例上頜骨全切除術加眶內容物摘除術。7例有頸部淋巴結腫大,其中4例行頸淋巴清掃術, 3例行頸部照射。

四 結果

本組5年生存率48.98% (24/49)。5年內死亡25例,均因腫瘤死亡。腫瘤局部復發27例,局部復發加頸部轉移7例,局部復發加遠處轉移9例,局部無復發而遠處轉移3例。不同治療方法5年生存率為單純放療組28.6% (2/7),單純手術組44.4% (4/9),術前放療+手術組55.6% (5/9),手術+術后放療組58.8%(10/17),化療+放療組42.9% (3/7)。

五 討論

關于早期診斷問題:上頜竇癌的治療效果和預后與早期診斷有密切關系,但臨床確診的上頜竇癌多數已屬中晚期。因此,普及衛生健康知識,定期開展癌癥普查工作,改善基層衛生院的醫療條件,提高臨床醫生的醫療水平,盡可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綜合治療,這是提高上頜竇癌治愈率的關鍵。臨床上凡遇原因不明的面部腫脹、上牙痛、鼻阻塞、間斷性鼻腔出血性滲出液,皮膚知覺減退或開口困難等癥狀,經對癥治療無效時,尤其年齡在40歲以上的患者,均行上頜竇的臨床及CT檢查,必要時行上頜竇探查術以排除本病。

1 眼球的摘除問題:上頜竇癌累及眶底骨板、骨膜以及眶內容物的比率在45%以上,認為眶內容物切除是上頜竇癌根治性手術中的必要內容。上頜竇癌T3患者摘除眼球的效果優于保留眼球。筆者認為眶內容物摘除術一般用于下列情況:①癌瘤已累及眶下板而且眼球移位,球結膜水腫或眼球運動受限者,皆一并摘除眼眶內容物。如癌瘤雖已累及眶下板,但無上述臨床體征,或經術前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后,眼球位置、球結膜以及運動等均已恢復正常,術中經探查眶內脂肪與眶下板可以分離且未見瘤組織時,則可保留眼球,僅作上頜骨切除術。②術中發現腫瘤已侵犯眶骨膜,肉眼下腫瘤可完整切除時,術中冷凍切片病理檢查證實腫瘤細胞已侵犯眶內軟組織,可選擇上頜骨切除并眶內容物切除術。③CT檢查證實篩骨已廣泛受累(因為眶腔與篩迷路之間的骨壁很菲薄,又有許多血管和淋巴管通過,所以實際上不可能隔開癌瘤侵犯),臨床上此時眶腔及眼球的功能大多已受波及,因此有這些體征時應考慮摘除眼球。頸部淋巴結清除術的問題:據文獻資料統計,上頜竇癌較少且較晚發生轉移,轉移率為15% ~17%。原則上對于上頜竇癌沒有廣泛累及周圍組織者,臨床檢查沒有發現頸部淋巴結轉移,不作頸部淋巴結清掃術。如已累及眶下、顴窩、顳下窩、翼腭窩等組織或間隙,出現嚴重的功能障礙,即使臨床上無發現頸部轉移灶,可作預防性的功能性頸清掃。如果以原發灶的組織學、生物學及臨床特點顯示它具有高度轉移灶,且轉移灶沒有與頸動脈球或頸內動脈粘連,沒有與位于鎖骨下方的頸內靜脈鏈下端或頸根部的大血管粘連,沒有發生遠處轉移的均可進行根治性頸淋巴清掃術。

2 關于綜合治療的問題:上頜竇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放療及化療。其特點:①上頜竇局部解剖關系較為復雜,腫瘤擴展常累及鄰區諸多重要組織器官;②上頜竇癌位于竇腔內、血運差,腫瘤充滿竇腔而細胞乏氧,對放射線的敏感性降低;③上頜竇鱗癌發生率高且屬于中度敏感性癌瘤,放療后可殘存癌細胞島,導致再次復發。因此選擇單純放療難以根治,如施行根治性放療,可造成局部骨組織壞死,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再行手術又不利于重建;單純化療,目前尚無理想的化療藥物,加之考慮到患者的機體情況,癌瘤對藥物的抗藥性或耐藥性及藥物對癌瘤細胞的選擇性等;手術治療也不可能完全將腫瘤切盡。因此,綜合治療方案是治療上頜竇癌的最佳選擇。采用現代放射治療技術,姑息性放療,輔助區域性動脈化療,使癌瘤部分縮小,或短期控制其發展,作減量手術,兼顧功能和美容,盡可能多地保留其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質量,達到癌瘤治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韓敏. 上頜竇鱗狀細胞癌組織中p27蛋白和增殖細胞核抗原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青島大學, 2001 .

[2] 文亮,韓丹. 上頜竇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一例[J]]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5, (12) .

[3] 李業偉,周土芬. 上頜竇癌研究的一些新進展[J]中原醫刊, 2006, (07) .

第4篇: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范文

肺癌具有多樣性,治療方案具有“個體性”和“綜合性”,而外科手段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科技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學技術、理論的發展,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實現診療目的的同時,更加追求創傷小和美觀。因此“微創”技術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也成了醫學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微創技術是二十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門技術,它借助于多種現代化設備,如胸腔鏡、氣管鏡、超聲內鏡、縱隔鏡等全副武裝外科醫生的視覺系統,通過腔道使人體內部結構清晰地呈現在熒光屏上,同時應用相應配套腔鏡器械代替外科醫生的雙手通過小切口甚至是自然腔道(如氣管)去完成過去需要開胸的手術。實現微創甚至無創,具有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內環境穩定、住院時間短、患者認可程度較高、醫療資源應用更加合理等優點。

胸腔鏡

此鏡如同一臺大型的攝像機,其原理為把筒狀鏡頭置入胸腔中,將解剖結構清楚地顯現在顯示器上,外科醫生通過觀察屏幕完成手術。其優點包括①創傷小由于術中面對顯示器操作,不用胸腔撐開器將肋間隙硬性撐開,肋間神經幾乎不受牽拉,肋間肌肉也不會被切斷,術后疼痛較常規開胸明顯減輕,胸廓的完整性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咳痰、深呼吸功能鍛煉不受疼痛的制約,可以早期下床活動,胸管放置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減少,術后如肺不張、肺炎、胸腔積液等并發癥的發生率也有大幅度下降。②美觀主操作口長度不過4厘米,另外兩個孔徑1.5~2厘米,術中采用可吸收線縫合,術后不用拆線,瘢痕小,向傳統的“長蜈蚣樣”傷口說“再見”。③手術時間與開胸手術時間幾乎相同雖然面對顯示器的操作較為緩慢,但是由于切口小,開關胸的時間會大幅度減少。④避免氣腹的相關并發癥胸腔鏡操作時要求全身麻醉的氣管插管為雙腔,操作側的肺塌陷并不像建立氣腹時向腹腔內注入二氧化碳,而只需在胸部上打開一小口,由于肋骨對胸腔的支撐作用,很容易就建立了氣胸。使用范圍也很廣泛,除胸膜固定術、胸膜肺活檢等相對簡單的手術可以完成外,肺葉切除(包括心包內處理血管)、肺段切除、袖狀切除、全肺切除等均能夠實現。另外,在一些復雜的開胸手術時,胸腔鏡輔助可以照亮一些視野死角,便于操作,從而使得手術更加安全、簡便,同時可以減少切口的長度。由于其創傷小,不能耐受開胸手術的一部分患者可以通過胸腔鏡達到治療目的。

纖維支氣管鏡

這是目前肺外科的常規診療技術,可以發現氣管、支氣管內黏膜表面的微小病灶,并可以對氣管內腫瘤進行活檢明確診斷。氣管內鏡超聲聯合經氣管針吸活檢(EBUS-TBNA)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的新技術之一,經它應用纖維內鏡,超聲技術,經氣管穿刺技術對肺部惡性腫瘤進行定位、定性,明確腫瘤病理診斷,同時對腫瘤的可切除性進行評估。與傳統的經支氣管針吸活檢術(TBNA,無超聲引導下的盲穿)相比,EBUS-TBNA保留了TBNA技術操作簡單、微創、涉及縱隔淋巴結區域廣、可重復強的優勢;同時,由于具有實時超聲圖像顯示的功能,使得穿刺定位更加精確,顯著提高了穿刺的準確率及安全性。由于在對主肺動脈窗(第5組)及主動脈旁(第6組)淋巴結的診斷受主動脈搏動影響較大,且無法完成對第8組(食管旁)淋巴結的診斷,因此通過聯合縱隔鏡、經食管超聲技術能夠實現對全縱隔內淋巴結進行評價。精確的術前N(淋巴結)分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外科手術(N2及N3患者,即同側縱隔或對側縱隔淋巴結腫大的患者),既減少了社會資源的消耗,又為患者進行最佳治療提供完整信息。

頸部縱隔鏡術

頸部縱隔鏡術(Cervical Mediastinoscopy,簡稱CM)是瑞典醫生Carlens于1959年首先正式介紹的用于上縱隔探查和活檢的一種手術技術,該方法問世后很快在歐洲大陸推廣,后又傳播到北美及世界各國,并在北美進一步發展到擴大的頸部縱隔鏡術(Extended Cervical Mediastinoscopy,簡稱ECM)及胸骨旁縱隔鏡手術,近年又有電視縱隔鏡手術用于臨床。縱隔鏡需要在全麻下完成整個手術,于頸部胸骨上1~2厘米正中小切口,示指沿氣管前解剖間隙分離出血管后頸縱隔“隧道”,使用帶光源的縱隔鏡置入頸縱隔“隧道”,直視下分離氣管旁淋巴結并行活檢,從而明確縱隔淋巴結是否轉移,是肺癌術前病理分期的最重要檢查方法。有了精確的術前分期,才能夠制訂最合理的治療方案,使患者獲得最大益處。

纖維氣管鏡和硬質氣管鏡

對于不能開胸手術切除的中心型肺癌,包括一些高齡、低肺功能患者,氣管鏡下(包括纖維氣管鏡和硬質氣管鏡)冷凍外科治療對于迅速控制和緩解支氣管內腫瘤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改善生存質量也是一種十分簡便而有效的微創(無切口)方法,同時可以配合氬氣刀、激光、支架實現局部“最佳”控制,增加治療后放化療的敏感性以及機體對腫瘤的免疫力。

射頻消融

對于那些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患者,包括縱隔淋巴結廣泛轉移,雙側頸部淋巴結轉移,對側肺轉移,腦、骨、肝臟、腎上腺全身遠處轉移和局部外侵嚴重,屬于局部晚期的肺癌患者;以及手術切除風險過大的人群,比如嚴重的心臟疾病,心功能差,長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差,難以耐受麻醉以及手術打擊和少數堅決拒絕手術治療的患者;另外,對于肺轉移瘤患者,無論原發腫瘤是否得到有效控制,不能施行手術患者,射頻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種可選擇的微創治療方法。一少部分患者在術前基于影像學的判斷是可以切除的,但是在手術探查后侵犯心臟、大血管,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患者手術是探查性的,此時可以利用RFA作為補救治療措施,盡可能的實現局部減瘤治療。該方法應用消融電極,在超聲、CT引導下經皮穿刺,或者在手術過程中、胸腔鏡下,使射頻電極進入實體腫瘤組織,通過射頻輸出,使病變區組織細胞離子震蕩摩擦產生熱量,通過加熱的溫度來殺滅腫瘤組織,病變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從而達到局部消除腫瘤組織的目的。

第5篇: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宮頸癌;手術;治療;進展

1.前言

宮頸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當女性患上此病后,若是不及時治療,則會危及到女性患者的生命。目前,治療宮頸癌的方法有三種,一種是手術治療法,一種是化療法,還有一種是放療法,在選擇治療方法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做選擇,早期選用手術治療較為理想,手術技術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為此,在治療宮頸癌上,優先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比較多,結合患者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2.宮頸癌分析

宮頸癌是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的發病率不斷攀升,若是不及時進行治療,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宮頸癌屬于惡性腫瘤,現如今死亡率位居世界第二。歐洲國家在宮頸癌的預防上,已經采取了篩查行動,疾病如此,該疾病的死亡率與發病率依然居高不下,并且向低齡化發展[1]。目前,治療宮頸癌,每個時期治療的所采用的方法均不相同,手術治適合早期宮頸癌患者,早期使用手術治療,治療前掌握患者腫瘤的大小情況、濕潤情況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等現象,掌握基本情況之后,便可確定手術方案。在宮頸癌早期,也可以采用放療治療的方法,但是,放療治療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較大,手術治療不但可達到相同的治療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可起到保護患者卵巢、陰道的作用,避免術后出現后遺癥給患者生活造成不良影響[2]。現如今,臨床對盆腔解剖有了新的認識,手術治療不但要求保留患者原有的身體功能,還要求降低手術對患者生活質量的不良影響,手術治療方法眾多,每一種方法都具有其特點,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才可獲取理想的效果。

3.宮頸癌手術方法治療分析

3.1全子宮切除術與腹腔鏡手術

在宮頸癌的早期,患者及時到醫院治療,醫務人員結合患者的情況為患者安排適合的手勢治療方法,經腹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是治療宮頸癌一種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其臨床療效顯著,該治療方法手術存活率高達90%左右[3]。但是,該手術存在一些缺點,就是開展手術時,手術涉及的區域范圍比較大,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在手術完成之后,要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避免誘發尿失禁、尿意喪失、便秘、疼痛等并發癥,在此類并發癥中,其中膀胱功能障礙發病率最高,給患者的康復造成阻礙作用。而腹腔鏡手術相對于全子宮切除術而言,其更具有優勢,腹腔鏡治療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比較小,患者在手術時失血量少,術后患者可在短時間內恢復,無需長期住院。相關研究表明,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宮頸癌,與采用盆腔淋巴結切除術治療相對比,接受腹腔鏡治療的患者,在術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上,研究組明顯優于接受盆腔淋巴結切除術治療的患者[4]。由此可見,治療宮頸癌使用腹腔鏡治療其效果顯著,腹腔鏡治療時,視野比較開闊,醫務人員在一個視野清晰的條件下開展手術,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還可同一時間開展腹膜后淋巴結切除工作,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出現于腹腔粘連等現象。但是,腹腔鏡手術對手術醫生的要求比較高,只有具有豐富腹腔鏡手術經驗,熟悉掌握手術操作技術的醫生才可將手術順利完成,除此之外,腹腔鏡下宮頸在韌帶切除上存在一定的限制,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5]。

3.2保留功能手術治療分析

保留功能手術要求接受治療手術治療之后,要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卵巢功能以及神經功能。要重點保留宮頸癌患者的生育能力,那么手術治療優先考慮采用根治性宮頸切除術,該手術適合小于40歲這一年齡層的患者,并且沒有出現淋巴結轉移情況,經過檢查確認腫瘤的直徑不超過2cm,并且沒有任何不孕不育的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療,可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風險[6]。在接受廣泛全子宮切除手術之后,患者的陰道將會發生變化,陰道與未接受手術前相對比,會變窄或者是變短,對患者的性生活難免造成影響。尤其是年輕的患者,更注重的保留,為此,在選擇手術時,可選擇陰道延長術,該手術方式可有效的幫助患者保留。手術方法為在手術時,對患者陰道存在殘缺的部位,進行止血處理,子宮膀胱部位采用反折切并縫于患者陰道的前壁殘端部位,對于子宮直腸腹膜的處理是反折縫于患者陰道的后壁殘端部位,把陰道殘端的部位、盆腔腹膜,一一進行縫合,縫合完畢之后,對陰道的斷端上方部位進行直腸漿肌層、膀胱均進行縫合[7]。若是需要進行神經功能的保留,所采用的手術治療方式是根治性切除中對盆腔自主神經進行保留,該手術適用的條件有以下幾點,第一腫瘤的直徑需要超過2厘米,并且處于lb時期的患者;第二,在接受輔助化療之后,處于lb2-Ⅱa時期的患者。在患者完成手術之后,對其進行盆腔器官評定,掌握患者手術情況,以及在手術完成之后膀胱的恢復情況等,均要進行一一的評估[8]。

3.3前哨淋巴結、盆腔淋巴結手術分析

腫瘤治療需要模式化、整體化,通常宮頸癌清除術+盆腔淋巴結術結合在一起效果不錯,但是盆腔淋巴結還沒發現轉移的部分患者卻選擇了盆腔淋巴結清除這項手術,術后出現了居多的血管、神經損傷的并發癥等不良想象;相反,沒有轉移的淋巴結在人體內還是可以正常運行的,淋巴結這條鏈接是可以起到預防擴散癌細胞的作用的,假如,把淋巴結切除之后就失去了預防免疫的功能的作用,那么,腫瘤手術治療就得實行整體化的措施,以免引起盲目的治療,視患者為自己的親人,進行淋巴結手術必須要嚴格謹慎,采取前哨淋巴結病檢手術是避免盲目治療與手術有效的方法[9]。在前期與后期的宮頸癌中復發的患者,盆腔下淋巴結(閉孔和髂外淋巴結)及宮旁的盆腔上部淋巴結(髂內、髂總淋巴結跟骶前淋巴結)陽性率進行比較正好成正比。盆腔下部淋巴結、盆腔上部淋巴結與宮旁淋巴結的測試比99%是陰性,因此可根據測試比來進行早期與晚期宮頸癌復發淋巴結的患者進行篩選切除主動脈旁淋巴結的必要[10]。進行多項宮頸癌前哨淋巴結臨床調查顯示,腫瘤直徑超過2厘米,安排進行前哨淋巴結清除術。

3.4盆腔廓清術治療分析

宮頸癌患者若是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癌癥進入晚期,或者是已經進行手術治療,在術后出現復發等現象,此時需要采用宮頸廓清術進行治療,該治療方法是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種方法,雖然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比較大,而且會誘發并發癥[11]。但是,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不得不采取該方法進行治療,根據手術的范圍,可將手術方式分為三種,一種是前盆腔,一種是后盆腔還有一種是全盆腔,三種手術方式具有其特點,前盆腔廓清術手術時不對直腸進行切除,后盆腔廓清術不對尿道、膀胱等進行切除,而全盆腔廓清術切除的范圍比較廣,包括了全宮旁、輸卵管、直腸、尿道。卵巢以及子宮等切除[12]。

4.展望

宮頸癌早期治療,采用的是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比較多,但是,無論選擇哪一種手術方法進行治療,都要考慮到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傷害,以及患者的實際情況與接受能力,手術盡量要縮小手術的范圍,并且,盡可能的保留患者的器官勝利功能,降低手術對患者日后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13]。選擇手術時,一般情況下,早期宮頸癌患者,可考慮采用根治性宮頸切除術、腹腔鏡下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以及保留神經的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做選擇[14]。我國在宮頸癌手術治療方法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手術治療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為此,在手術方法上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這兩者種治療方法,將會成為宮頸癌治療日后的發展趨勢,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治療技術也處于更新狀態,將新技術靈活運用,從而提高宮頸癌患者的康復率與存活率[15]。

參考文獻:

[1]孫國儉,魯笑欽,崔金全.陰道延長術在宮頸癌患者治療中的意義[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5):298-299.

[2]陽志軍,陳艷麗,姚德生,等.腹腔鏡下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療效及對患者預后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18(25):113-114.

[3]于月成,吳維光,謝婷婷.系統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宮頸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對膀胱功能的影響[J].現代腫瘤醫學,2012,20(1):40.

[4]肖會廷,李斌.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應用于宮頸癌的研究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6):419.

[5]劉春源,溫勇,邢青青.69例早期宮頸癌根治術的術中和術后并發癥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5(07):225-226.

[6]侯彩英,宮榮杰,姚元慶.宮頸癌的治療進展[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1,21:4182-4186.

[7]盧艷,姚德生.復發性宮頸癌的手術治療進展[J]. 腫瘤防治研究,2012,14(07):872-875.

[8]梁金艷,楊州,盧毓芳,等.腹膜代陰道延長術在宮頸癌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廣西醫學,2013,18(17):449-450.

[9]張申華.年輕宮頸癌行陰道延長并保留卵巢的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09,14(15):117-119.

[10]龍穎. 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在根治性子宮切除術中的循證醫學研究與基礎、臨床研究[J].廣西醫科大學,2010,15(13):270-273.

[11]楊紀實,周留林.腹腔鏡手術治療早期宮頸癌18例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05):113-115.

[12]尹紅,秦云.39例早期宮頸癌根治術的并發癥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1,18(25):223-224.

[13]楊桂玲,李云龍.早期宮頸癌根治術腹膜陰道延長術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21(5):143-145.

第6篇: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乳腺癌;保乳手術;輔助放療;療效

【中國分類號】 R737.9【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44-5511(2012)02-0082-01

乳腺癌屬于臨床女性高發的一種癌癥,對女性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目前,臨床上對乳腺癌的外科手術治療方法越來越重視[1]。在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以及臨床手術不斷提高,保乳手術在臨床上的效果廣受人們的關注。為了進一步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手術聯合化療治療的臨床效果療效,本文以我院2010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收治的39例確診為乳腺癌病患為研究對象,對全部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現做如下報道:

1.臨床治療

在我院2010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收治的39例乳腺癌病患都是女性,最小年齡為25歲,最大年齡為45歲,平均年齡34.6歲。經過臨床診斷全部為早期乳腺癌患者。全部患者手術的入選標準為:(1)CT圖像、B超等檢查沒有多中心的病灶。(2)患者的腫瘤5cm可是經術前化療之后降期,病患要求行手術的[2]。(3)患者的腫瘤和的距離超5cm的。全部病患在術前的乳腺X線示有可疑的病灶,經過術中病理的證實,全部患者均是原發性乳腺癌,經TNM 分期分類:Ⅰ期的占21例,Ⅱa 期的占18例。

2.臨床方法

2.1手術方法:全部患者都要求保乳,故均做保乳手術。在完成手術后均進行化療輔助治療。若激素受體呈陽性的病患另服三苯氧胺,以病情為根據決定服用時間,通常是4年左右。有10例患者做局部的廣泛切除聯合腋淋巴結,有14例患者做象限切除聯合腋淋巴結;所有有切除需要的患者均將腫瘤所在乳腺組織均切除掉,切除邊緣和瘤緣的距離為2~3cm。在經過術中冷凍的切片檢查結果切緣若是呈陽性,在行擴大手術切除,直至切緣為陰性[3]。

2.2化療方法:12例患者服用表阿霉素500mg/kg;17例患者服用多西他賽50mg/kg;10例患者服用紫杉醇100mg/kg)。手術結束后1周對患者術前、后證實是II患者進行化學治療。

3.結果

全部患者在結束手術治療之后,均做病理檢查,切緣結果全部呈陰性,有4例淋巴結出現轉移,轉移數量為3枚,轉移率為10.3%。在39例患者中,4例為ERICH性者,5例為PR陽性者,8例為ER和PR全部呈陽性。

4.討論

早期診斷及治療乳腺癌是拯救廣大女性病患生命、提高生命質量的一個關鍵點。人們應該對乳腺癌及早期乳腺癌的外科手術有一定的認識。早期乳腺癌通常腫塊比較小,時常會難以區分小葉增生和良性病變。不過即便是小腫塊亦會導致乳腺的懸韌帶受損,導致回縮、局部皮膚發生凹陷等之類的癥狀,極易發現[4]。在以往因醫療水平存在差異,在就診時病患的腫塊已比較大。在早期乳腺癌病患會出現程度不一的觸痛或者是溢液等。在近年來,乳腺癌檢查得到很好的普查,所以臨床對早期乳腺癌的診斷率逐漸增多。目前,我國臨床乳腺癌治療手術方式已經由傳統的改良根治術向保乳治療逐步轉變。

乳腺癌的手術主要包括乳腺腺段切除術、原發癌切除術等,這些手術方法都需要同時進行腋窩淋巴結的清除術[5]。近些年來,我國此類手術治療方法用于治療乳腺癌病患的病例逐漸增多。據多項研究表明,局部進行廣泛切除聯合放療和改良根治術比較,它的遠期療效沒有明顯的差異。在近10余年來,國內這類手術普遍得到開展,但是乳腺癌保乳手術仍存在一些問題,即局部的復發率比典型的根治術以及改良根治術高,大約高出2倍左右。而要減少這類的復況。關鍵在于掌握好這類手術的有關適應證,不僅要在手術保留一定的乳腺組織,確保乳腺外形正常,同時還要切除干凈原發癌,要盡可能避免有殘留的腫瘤。若是病理明確切緣呈陽性,通常進行普通劑量放療是無法控制好此類病灶的,在放療之前應該展開擴大手術。

目前術后乳腺癌的放療治療早已從以往單一的手術治療轉變成綜合治療。通過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筆者保乳手術治療需要注意到乳腺癌患者行根治術之后的放療,實質是針對于乳腺癌患者淋巴引流區以及其有復發傾向的潛發手術床。給予放療,主要是為了預防性照射。在術后進行放療,應以病患原發灶的部位以及腋窩淋巴結的具體轉移情況為根據確定。基本的原則為:首先,I期的乳腺癌患者在行根治術之后沒有特殊指征的,在術后不做放療。其次,Ⅱ期的乳腺癌患者在行根治術之后,其的腋下淋巴結的相關組織呈陰性,在術后不做放療。第三,腋下淋巴結的第一水平有3個左右呈陽性的,通常情況下可以不做放療。可是若是腫瘤的組織學道道Ⅲ級,沒有斷經,而且存在受體陰性等因素時,應該加以胸壁照射。第四,患者的腋下淋巴結≥4個陽性水平淋巴結并且是伴有腫瘤的患者應行鎖上,進行內乳以及胸壁的三野照射。

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術治療的原則通常是基于保根治的安全性之下減少手術的創傷以及美容效果目的。在本資料中,全部患者在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結果為:保乳組明顯優于改良根治組,而且住院得時間較短短,還能保留乳腺,臨床美容效果令人滿意,在很大程度上突出處保乳外科手術用于治療乳腺癌的優勢。總而言之,乳腺癌病患應該切實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臨床進行保乳手術聯合化療治療,操作方便,治療效果好,病患復雜率小,而且并發癥也少,癌轉移率也小,不僅減少病患的痛苦,同時又有較好的美容效果,因此應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遲達,羅婭紅,于韜,趙英杰. 應用乳腺X線檢查評價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療效[J]. 當代醫學. 2011(10).

[2] 杜稼苓,路選,王穎,孫鶴慶. 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臨床對照研究[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1(04).

[3] 孫永強,楊雯雯,梁文軍,孫敬巖. 保留乳暈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Ⅰ期假體植入重建20例[J]. 醫藥論壇雜志. 2011(22).

第7篇: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早期胃癌; 臨床病理; 浸潤深度

中圖分類號 R446.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4-0129-02

doi:10.14033/ki.cfmr.2015.24.073

所謂的早期胃癌是指腫瘤的浸潤局限于黏膜或者黏膜下層,無關病灶大小和淋巴結轉移與否,現如今對于早期胃癌的診斷主要還是依靠內鏡檢查的方法進行[1]。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借助內鏡技術進行微創治療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筆者便搜集整理了筆者所在醫院近幾年來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通過探討其臨床病理特征與浸潤深度的關系進行分析,旨在為早期癌癥治療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搜集整理了筆者所在醫院自2008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共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36~79歲,平均(59.8±1.2)歲。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痛17例,消化道出血11例以及貧血4例。病程2周~3個月。

1.2 方法

觀察分析32例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臨床癥狀和腫瘤部位分型等方面對早期胃癌浸潤深度的影響進行分析探究。具體觀察指標包括50歲以上的患者和小于50歲的患者胃癌發病率比較;32例患者有無消化道出血比較以及腫瘤大小直徑長度比較等。食管、胃換個結腸淺表腫瘤的病變可以分為Ⅰ型(隆起型)和Ⅱ型(平坦型)以及Ⅲ型(凹陷型),分別對其進行比較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研究所得數據均通過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處理。將32例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消化道有無出血和腫瘤的具體形狀大小進行分別的分析比較,通過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計算,檢驗的標準顯示為α=0.05。

2 結果

2.1 腫瘤部位、腫瘤大小與內鏡分型

經過外科手術以及手術后的病理證實發現,腫瘤僅僅是胃部黏膜以及黏膜下層和癌灶的病變。具體病變部位包括:上區共9例,其中賁門有7例,胃底有2例;另外有11例處在胃部的中區,包括胃體的9例和胃角的4例;剩余有9例位于下區,這7例集中在胃竇部位。

腫瘤病灶的大小分別有13例患者的腫瘤直徑≥2 cm,剩余19例患者的腫瘤直徑則

2.2 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32例早期胃癌患者均順利通過了活體組織的檢查并一一進行了快速尿毒酶的試驗,其中有11例患者檢驗結果呈現陽性,陽性率為34.4%。

2.3 組織學分型及淋巴結轉移率

32例患者中,黏膜下層浸潤的患者共15例,包括7例淋巴結轉移;黏膜內癌患者有17例,未出現淋巴結轉移。病理組織學分類,包括17例未分化型,癌細胞浸潤深度達到黏膜下層的有12例,伴隨有淋巴結轉移的有5例;分化型患者共有15例,浸潤至黏膜下層的共5例,10例患者中均未出現淋巴結轉移的現象。

2.4 臨床病理特征與浸潤深度的關系

32例早期胃癌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腫瘤病變部位和體積大小等方面均和具體的浸潤深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為可以加以對比研究。內鏡分型顯示為Ⅲ型10例患者中,全部顯示為低分化腺癌,浸潤深度均達到了黏膜下層,其中有7例患者伴隨著淋巴結的轉移。而病理分化顯示為Ⅱ型的患者有19例,19例患者中僅有5例浸潤至黏膜下層,且均無淋巴結轉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9),詳見表1。

3 討論

內鏡診斷及治療技術不斷提高,早期胃癌經過檢查被及時發現治療的案例也越來越多。內鏡微創手術也讓許多早期胃癌的患者避免了傳統的手術治療的風險,并且治療效果絲毫不差于傳統手術的效果[2-3]。內鏡微創手術治療需要確保淋巴結未出現轉移,并且需要提前對腫瘤浸潤的深度進行判斷。倘若微創手術后再一次出現淋巴結轉移則需要對其進行補救,從而導致患者忍受二次治療的痛苦。由此可見,手術之前對淋巴結有無出現轉移是選擇手術方式的關鍵因素所在。

在本次實驗研究中,32例患者腫瘤內鏡分型顯示為Ⅱ型和Ⅲ型的所占比例最多,占患者總數的90.6%,Ⅰ型則相對較少。在患者大體分型中Ⅰ型和Ⅲ型較Ⅱ型浸潤深度較深,其中Ⅲ型患者早期胃癌均有黏膜下浸潤,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9),淋巴結轉移率在60.6%以上,因而此類患者并不適宜在淋巴結轉移率較高的情況下接受內鏡微創的治療方法[4]。

腫瘤體積的大小對于內鏡治療的方式選擇亦有著重要的影響,從多項數據研究來看,癌灶0.05),此數據結果同文獻相吻合。

近年來,隨著臨床醫療條件技術的不斷發展,早期胃癌內鏡治療的條件也逐漸放寬,但是目前并沒有準確判斷淋巴結有無出現轉移的問題[6]。根據臨床數據研究發現,黏膜下層的浸潤在內鏡下大致可以分為Ⅲ型,淋巴結轉換率比較高,因而不適合接受內鏡下的微創治療。

由于本次實驗研究所收集的研究樣本數量較小,統計的效能不足,腫瘤大小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情況同早期胃癌浸潤深度的具體關系,需要不斷持續收集更多的臨床病理資料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奚豪,朱延波,蔣虹偉,等.早期胃癌淋巴結轉移與病理特征相關性分析及手術方式選擇[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1,20(1):27-29.

[2]錢立勇.85例早期胃癌的臨床病理特征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5(4):63-76.

[3]崔希剛,陳俊強,劉金祿.胃鏡診斷49例早期胃癌臨床表現和病理特點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2):54-55.

[4]毛小菁,曹永明.早期胃癌的病理診斷[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2(23):215.

[5]楊光建.早期胃癌60例的臨床病理特點分析[J].醫學信息,2010,24(1):173-174.

第8篇: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分化型甲狀腺癌; 預后分析

中青年(年齡

的臨床資料,探討影響其預后的因素。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間,在本院首次治療年齡4 cm2 3例;術前有、無淋巴結轉移分別為111、70例;治療前遠處轉移7例,5例轉移在肺,肝、骨和海綿竇、翼腭窩轉移各1例;全組中178例手術,手術方式包括:①單葉或次全+峽部切除88例;②雙側單葉或次全+峽部切除7例;③單葉或次全+峽切除+同側治療性頸清掃68例;④單葉或次全+峽部切除+同側功能性頸清掃+對側部分或次全切除10例;⑤分期雙側單葉或次全+峽部切除+同側功能性頸清掃5例。3例患者因廣泛轉移行放化療。全組均給予促甲狀腺素(sitimulating thyroid hormone ,TSH)抑制治療,均未給予131I治療,全組復發19例,17例行腺葉切除或加治療性頸清掃,2例未手術。

1.2 隨訪 門診、信函或電話隨訪,半年或1年隨訪1次,隨訪自1995年6月至2006年9月,由本院隨訪室完成;失訪14例(7.73%),全部失訪者以至末次隨訪時間為生存時間按截尾值處理。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 SPSS 10.0 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以 KaplanMeier 法計算生存率、單因素分析用 KaplanMeier 生存曲線法比較, 顯著性檢驗采用 logrank test, 應用 Cox 比例危險率模型進行多因素預后分析, 以 (P

2 結果

2.1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顯示性別、年齡、腫瘤大小、T 分期、遠處轉移、臨床病理分期顯著地影響分化型甲狀腺癌的預后(P0.05),不同影響因素的10年生存率結果見表1,生存曲線的比較見圖1。

2.2 多因素分析 將所有變量引入Cox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發現遠處轉移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因素,其相對危險度為8.117。

3 討論

分化型甲狀腺癌 (DTC) 是最常見的甲狀癌, 一般認為大多數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惡性程度較低, 預后較好, 10 年生存率可達 90%以上[1,2], 但有一部分分化型甲狀腺癌的預后不佳, 值得引起重視。為了實現對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個體化治療,國外不少學者提出了不少預后評估系統, 包括:AMES(age: 年 齡 , metastasis: 轉 移 , extent: 范 圍 ,size: 大小) , AGES(age: 年齡, grade: 分級, extent:范圍, size: 大小) , MACIS(metastasis: 轉移, age: 年齡, completence of resection: 切除完整性, invasion:侵犯, size: 大小) 和 GAMES(grade: 分 級 , age: 年齡, metastasis: 轉移, extent: 范圍, size: 大小) 等[37]。1988 年 Cady[6]將 1961-1980 年 Lahey 醫學中心的821 例分化型甲狀腺癌, 按年齡、有無轉移、病變范圍和腫瘤大小(AMES) 等因素分為高危組和低危組作為指導手術治療方式的準則。低危組病例( 占89.4%, 其死亡率為 1.4%) 只需將病變的一側葉連同峽部切除。如病變范圍較大, 穿透甲狀腺包膜或濾泡狀癌伴有明顯包膜侵犯者等高危病例則需同期行對側腺葉次全切除術。1987 年 Hay[7]將 Mayo醫療中心 1945-1980 年 1 500 例甲狀腺狀癌采用 AGES( 年齡、腫瘤級別、腫瘤范圍和腫瘤大小) 評分法也將患者分為高危組和低危組。低危組( 占 86%, 死亡率為 2%) 患者(AGES 評分

3.1 中青年(年齡

中青年DTC屬于低危甲狀腺癌,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預后好;但在手術范圍及131I治療的適應證方面存在爭議[8]。國外多行全或近全甲狀腺切除加頸清掃術,術后131I治療和長期TSH抑制治療;部分學者[9]和我們的經驗認為;DTC應該根據其臨床特征進行風險分組,對

3.2 影響

3.2.1 年齡對預后的影響 ≤20歲組10年生存率為83.94%,20-30歲和>30歲組10年生存率均在94.0%以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與Kowalski等[12]認為青少年DTC預后優于成人的結論不同,但Alessandri等[13]回顧性分析38例青少年DTC患者,發現其年齡越小預后越差,他們認為年齡小者,遠處轉移發生率更高;

3.2.2 病理類型對預后的影響 以前的分化型甲狀腺癌包括狀癌、濾泡性癌、混合型癌和嗜酸細胞腺癌等, 1988 年 WHO的新的病理分類標準中取消了混合型這一病理類型, 認為只要顯微鏡下可看到核包涵體、核溝等狀癌的特征性改變即可歸為狀癌[14]。一般認為狀癌的預后優于后濾泡性癌[15], 但也有文獻報道二者之間的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我們的資料顯示狀癌和濾泡性癌的10年生存率分別為 91.86%和 87.63%, 支持后一種觀點。這可能與以前把部分狀癌和濾泡性癌相混淆有關。

3.2.3 腫瘤大小和 T 分期對預后的影響 45 歲以下的患者中, 不管是 T1 還是 T4, 即使伴有淋巴結轉移, 也只是Ⅰ期, 若伴有遠處轉移, 則為Ⅱ期。單因素分析中, 腫瘤大小和 T 分期都顯著地影響預后, 但在多因素分析中, 只有 T 分期是獨立腺體外侵犯者即 T4 病例有時在腫瘤大小中無法體現。值得注意的是本組資料中隱匿性甲狀腺癌即 T0 病例的預后較 T1、T2 者差, 這可能與我們資料中的 T0 病例是指病理學而不是臨床上的 T0 且其病例數較少有關。

3.2.4 手術治療方式對預后的影響分化型甲狀腺癌原發灶的手術方式影響預后。本研究中, 雖然國外有不少學者主張對大部分的分化型甲狀腺癌行甲狀腺全切除或近全/次全切除術, 術后常規行 131I治療, 而后再行甲狀腺素抑制治療[16,17], 但也有的學者主張對局限于一側腺體的低危組分化型甲狀腺癌僅行單側腺葉加峽部切除術, 術后不行同位素內放射和甲狀腺素抑制治療[18]。有學者[19]認為對于低危組病例, 全甲狀腺切除較單側腺葉切除并無生存優勢。結合我們的資料, 我們主張對局限于一側腺葉的分化型甲狀腺癌低危組病例行單側腺葉加峽部切除術, 對于頸淋巴結的處理, 我們主張行治療性頸淋巴結清掃術。

3.2.5 統計發現本組患者遠處轉移經分別為16.7%(1/12例,≤20歲)、3.6%(6/169例,>20歲)。經Fisher精確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36),推測遠處轉移發生率高可能是≤20歲患者預后差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發現有、無淋巴結轉移的10年生存率分別為88.3% 、98.6%(P=0.0127),淋巴結轉移是否影響預后一直存在爭議。Beasley等[20]對465例低危甲狀腺癌進行的無瘤生存率和總的生存率均低;多因素分析發現淋巴結轉移仍然是影響無瘤生存率的獨立因素,但對總生存率沒有顯著影響。

多因素分析顯示遠處轉移是影響生存率的獨立因素,有無遠處轉移的10年生存率分別:18%、94.60%,前者與國外術后加131I治療模式的10年生存率有較大的差距;Shoup等[21]對有無遠處轉移的336例DTC進行多因素分析發現,有無131I治療的患者其預后差異統計學意義,其10年無瘤生存率分別為12%和33%,盡管也有研究認為對DTC進行術后的131I內照射治療生存率沒有影響[22]。

第9篇:淋巴轉移的醫療方法范文

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北京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 支修益

最近,26歲女演員徐婷因患惡性淋巴瘤不幸離世。生前,她因害怕放化療痛苦,進而選擇了用刮痧、拔罐和針灸等進行治療,結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期,最終不治身亡。她的離世卻帶來了人們對中醫的“口誅筆伐”,認為中醫療法很多不靠譜,其實,無論中醫西醫在治療腫瘤上,都因種種原因擔過不少罵名。

無論是對中醫療法的質疑還是對西醫放化療的爭議,人們都是希望能找到一個最佳的方式來治療癌癥。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暨國家癌癥中心中醫科主任馮利表示,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沒有絕對最佳的方式,“如果要有,那一定不會存在爭論了,因為其他的治療手段必將被淘汰。”目前只能通過對病人實際狀況評估后,制定合理治療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偏聽偏信某種療法都只會走入誤區,最終人財兩空。

有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的癌癥診斷率為65%,我國僅為25%。而在我國診斷的癌癥患者中,過度醫療帶來的誤治是導致5年生存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除了醫療體制之外,患者對癌癥治療的錯誤認識也不容忽視。為此,專家列出7種常見的腫瘤治療誤區,大家不妨排查一下。

1.中醫治腫瘤比西醫好。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北京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表示,沒有哪種治療是絕對優于另一種的。通常情況下,西醫治療為主,中醫治療為輔是比較合理的手段。如肺癌一期的早期患者,手術切除病灶后,可通過中醫調理迅速恢復;中晚期癌癥患者在確定使用放化療手段后,可利用中醫緩解放化療后的不良反應,如營養不良、便秘等,進而提升癌癥患者的生存質量。馮利形容癌癥就像陣地上的碉堡,西醫是導彈,中醫就是步兵,導彈炸毀碉堡后清理戰場需要步兵。如果收拾戰場用導彈轟炸,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而只讓步兵攻碉堡也不會成功,只有二者合理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放化療只會讓人死得更快。馮利指出,放化療并不是對所有人都有良好效果,研究顯示,只約30%的癌癥患者適合放化療治療,不適用者進行放化療只會起到反作用。其實像徐婷所患的淋巴瘤,如果早期進行放化療,可以大大提高治療效果。只可惜她有點偏聽偏信了。支修益強調,規范放化療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手段之一,按照治療指南規范治療,是不會縮短生存率的,但過度放化療就會影響患者生存率。

3.腫瘤就是癌癥,癌癥就是腫瘤。馮利解釋,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腫瘤生長緩慢,多為膨脹性生長,無痛感,不轉移,不影響正常生活,甚至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可以不切除。惡性腫瘤則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癌癥,疼痛感劇烈,如果細胞分化不好、手術不徹底,很容易復發。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是癌癥,只有惡性腫瘤才會危及生命。對于良性腫瘤,患者不必過分擔心。

4.認為“切除后即可痊愈”或“切了以后還會復發”。支修益表示,腫瘤是否手術,術后效果如何,與患者所處的患病階段緊密相關。早期癌癥患者如果手術及時,且沒有發生轉移,術后痊愈是有可能的。但如果已發生微小轉移,即使術后恢復良好,也會存在復發可能性。馮利強調,腫瘤早期與晚期不是簡單的就醫早晚,而是患者要在發現異常后第一時間就診。有的患者感覺到不適已有2~3年,癥狀加重后雖然也來就診,但很可能病情已到中晚期,白白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5.“中晚期癌癥沒得治。”馮利表示,癌癥防治應遵循三個“3”,即1/3癌癥可以預防,1/3癌癥可以早發現并治愈,1/3癌癥可通過治療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支修益也強調,中晚期癌癥患者的治療目標是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就像糖尿病和高血壓,目前的醫療水平也無法治愈。”但不影響患者帶病生活的質量。和癌癥和平共處,中晚期患者也能像糖友一樣高質量地生活10年,甚至20年,也不是不可能。

6.反正沒得治,不如試試偏方。馮利認為,不排除某些偏方對癌癥治療有作用,但偏方多是某些醫生的經驗性總結,缺乏大量病例支持。很難講某個偏方對所有患者都有效。因此,患病后先去正規醫院接受規范治療要比尋求偏方靠譜。畢竟,正規醫院接觸到的病例要比偏方大夫接觸的多,無論從臨床數據還是治療經驗,偏方大夫都無法和正規醫生相提并論。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天堂资源地址在线官网| 成年网站拍拍拍Av| 日韩无码电影| 牲欲强的熟妇农村老妇女视频| 亚洲三级a|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人妻人妻少妇在线系列| 白又丰满大屁股bbbbb| 国产在线观看黄| 久久99老妇伦国产熟女高清| 熟妇的味道hd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国产午夜福利片| 男女吃奶做爰猛烈紧视频| 日韩女优中文字幕在线|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老妞| av手机在线天堂网| 老师粉嫩小泬喷水视频90| 亚洲精品你懂的|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久久天堂av色综合|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亚洲欧美无人区乱码|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不卡一区二区| 色 综合 欧美 亚洲 国产| 国产自在线播放|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 一级黄色欧美|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91人妻无码成人精品一区91| 国产一区二区丁香婷婷|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av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丰满少妇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