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臨床醫學外科學范文

臨床醫學外科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醫學外科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臨床醫學外科學范文

【關鍵詞】工學結合;外科教學;探索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802-01

Exploration & Practice On Surgery Teaching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Min Sanxu li Yuelin Chen Jibing Wang Aijun Shi Yanping Deng Ziwen Zhang Siyong

(Surgical Department of Sub-hospital Of Zhang Ye Medical College 734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improving surgery teaching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reforming on surgery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 reform for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in medical college.

【Key words】work-integrated learning surgery teaching exploration

教高[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1]。工學結合的學習是一種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職業技能的訓練和實際工作的經歷三者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復雜且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發展的教育方法。因此,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進行教育教學制度創新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證。適應工學結合育人新模式,加強醫學高職院校外科理論課教學改革,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提高學生外科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技能,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我校外科學課程從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的內涵和特點出發,在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優化充實外科教學內容,建立模塊化教學體系,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模塊化教學是目前我國高職教育普遍認可的教學模式,也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成功經驗。職業性、應用性、崗位性是高職教育的特點。因此,臨床課程教學內容應體現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我們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教育部統編教材為藍本,以衛生部頒布的外科疾病臨床路徑和中華醫學會編著的《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為指導,以解決學生以后臨床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職業道德養成訓練為重點,圍繞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技能提高的需要,優化教學內容,設計了外科手術基礎、外科常見疾病和外科診療規范3個教學模塊,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提升學生從事外科臨床工作的勝任力。

2 多措并舉,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交互式學習型課程,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提高外科學理論課教學針對性與實效性的關鍵。我們在教學中改變過去單一講授、全程灌輸的方法,采用課堂討論、案例分析法、專題研討教學法、專題報告會、師生換位、體驗式教學方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師與學生雙向交流的“互動式”、“啟發式”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教學實效。在教學手段上,將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相結合,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改變了傳統課堂以教師單向對學生灌輸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強化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學習外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本課程教學的吸引力、實效性。具體做法如下:一是改變了授課方式,實現了兩個轉移,即教學場所由單純的教室轉移到實訓室,對心肺復蘇這種既有理論又有實驗的內容,盡可能到實驗室授課,使理論與實驗、技能教學同期進行,融教、學、做為一體,減少了課程內容的重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學效果,形成了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并行,知識學習和技能實訓并行的良好氛圍。實踐教學場所由單純的實驗實訓室轉移到醫院,如重癥監測治療、各種骨折及創傷內容的學習,以直接到醫院進行見習教學為主,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真實性,避免了黑板上做手術,教室里診斷疾病的教法,縮短了學校教育與用人單位的距離;二是根據學生知識儲備水平,有選擇地引入案例教學或PBL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為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目標的鞏固,突出崗位工作能力的培養,我們在各系統疾病的教學過程中,選擇一些內容相對簡單、知識點相對單一的章節,有選擇地采用一種相對簡化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和案例式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運用課前設計一典型病例一學生自學一課堂討論一教師總結的授課步驟,強化病例為中心,改變傳統授課中按教科書內容的講解方式。如急性闌尾炎、脾破裂等內容,我們首先以典型病例點出主題,尤其強調學生注意在典型病例中找出患者的各項診斷依據,并提出若在臨床工作中你如何收集這些病情資料以作出正確的診斷等問題,加強多學科知識的綜合利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力;三是間歇穿插師生換位教學。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學法因其具有節省教學資源、傳授知識具有準確性和系統性等優點,仍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教學法。我校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職院校來說,教學資源缺乏,這種情況尤其如此。但在長期的理論教學中會出現教師和學生對外科理論知識都感到乏味和無奈的情況,教師和學生都感到疲勞。為此,我們從調動學生學習參與性和體驗教師工作的艱辛入手,依據學生的知識學歷水平和基礎知識儲備情況,選擇一些與外科疾病相關的解剖、組胚、生理、病理、藥理、診斷等基礎課中都要求掌握的內容章節,安排4―5名同學按照解剖生理概要、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順序內容提前準備,在相應理論教學時依次進行講授,然后教師和其余學生共同點評總結的辦法進行教學,這樣既讓學生體會了教師的不易,又為今后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供了動力;四是重視單元復習與總結。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一直以來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規則,也是強化掌握教學內容的重要手段。我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單元重點內容的復習,主要做法是利用現有的多媒體影像資料,如其他學校出版的教學錄像、影視頻資料等,在每一單元理論教學結束后,利用課余時間,選擇重點內容進行播放,讓學生領略其他學校的名師風采和授課特點,參悟重點內容并強化學生對各章節知識點的掌握。

3 構建與專業實訓實踐教學高度融合的工學結合型外科學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職業素質

實踐教學是外科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實現工學結合、增強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必要途徑,對鍛煉和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和臨床思維能力及臨床基本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實訓基地、實習基地進行醫院認知、環境適應、熟悉工序、輪崗實訓、頂崗實習等, 這為外科實踐教學提供了穩定的教學基地,搭建了良好教育平臺,拓展了外科實踐教育資源。在理論課程實踐教學中,我們積極構建與專業實訓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外科學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真實、豐富、鮮活的職業情境和實踐活動中,進行觀察、思考、認知、體驗和感悟,深化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養成良好職業素養、職業品質和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1 高度重視專業實訓及見習教學

在我校三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外科學共計授課141學時,其中理論授課84學時,實訓見習56學時,并在第四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后,集中1-2周時間作為各專業學生到臨床實習前的專業技能復訓,并進行考核,對操作技能不過關的要進行補課和補考,合格后才能進入臨床實習,以此促進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

3.2 引入了項目教學法,把實踐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個具體的項目,學生以項目小組為單位,按照實際臨床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計劃,分工合作完成項目活動,并在課堂上展示項目成果,使學習過程成為人人參與的創造性實踐過程。學生自主收集臨床資料、制定診療計劃、分工合作,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工作的能力和協作精神、合作意識。

3.3 將實踐教學的考核融入專業實習、實訓中,強化職業道德的養成。我們把職業道德及職業技能的內容化為具體的考核指標,讓指導老師和學生自己對學生的服務態度、服從意識、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使職業道德教育由說教轉化為具體的養成訓練,職業技能訓練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的自覺行動,使學生在自我教育實踐與體驗中,將職業道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從而切實提高職業素養。

4 改革考試方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考試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是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提高外科學理論課的實效性的有效途徑。結合工學結合模式的特點,我們改變過去以記憶、理解知識為內容,以單一、封閉的書面考試為形式,以考試分數作為學生全部評價結論的應試考試模式,把考核貫徹到教學的全過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整合考核方式,把技能考核和見習報告書寫及平時出勤、作業完成情況納入學期考核,采取多元化評價方法綜合評定學習成績。

4.1 平時考核包括上課出勤及表現、課堂討論交流發言、作業完成等方面。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 10%。

4.2 實踐考核,通過學生遞交的見習報告、住院病歷、臨床技能訓練等方面,考核學生參加臨床實訓、實踐教學活動的效果。實踐成績占總評成績的 20%。

4.3 期末綜合理論考核。期末采用閉卷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程度、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理論成績占總評成績的 70%。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知識、能力和平時表現的考核統一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統一,知行統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教學內容設計上突出職業性,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啟發性和互動性, 在教學手段上運用多媒體現代技術, 實踐教學與專業實訓高度融合,考評方式多元化,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理論指導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有效地實現了知識傳授、素質養成、能力培養的一體化,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高第16號令.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S].2006.

作者簡介:

閔三旭,男,生于1969年8月,外科副教授、皮膚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外科、皮膚科臨床及教學工作。

第2篇:臨床醫學外科學范文

[關鍵詞] 轉化醫學;胃腸外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4;R6-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17-80-03

The role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gstrointestinal surgery

HE Songbing1 JIN Zhen2 GAO Ling1 DONG Xiaoqiang1 DING Xiaolin1 ZHAO Hong1

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 China; 2.Jiangsu International Travel Healthcare Center Suzhou Branch,Suzhou 215006,China

[Abstract] As a new medical concept,translational medicin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med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as the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its connotation.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and sub specialty in general surgery,and it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ractice.However,it has som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Carrying out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which makes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re val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It should not only be one of the trends for the clinical teaching,but also there are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medical students training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enhance the clinical skills.

[Key words] Translational medicine;Gastrointestinal surgery;Teaching

轉化醫學是新近醫學領域中的新概念和關注點,但是其起源其實已在上個世紀,轉化醫學的核心內容是解除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隔閡和屏障,使基礎研究成果能及時為臨床應用,而臨床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能及時反饋給基礎研究者,引導其研究方向,最終的目的是使臨床患者獲益[1]。胃腸外科是普通外科學領域中傳統而又新興的臨床學科,其學科的發展與基礎理論和臨床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本文就轉化醫學在胃腸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意義及應用淺談自己的體會。

1 轉化醫學的起源與理念

轉化醫學的概念其實出現是在近20年前,1996年Geraghty J[2]首次提到了“轉化醫學”的新名詞,作者通過具體的臨床案例-家族肉病的基因突變部位的研究結果轉化到臨床手術的個體化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指出了其價值。轉化醫學可以說是“從實驗室到病床”和“從病床到實驗室”的雙向轉化研究,其理念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將基礎醫學研究取得的成果應用于臨床疾病的診治和預防以及對臨床醫生的觀點及假設,通過設計基礎研究加以驗證[3-4]。

而正式明確提出轉化醫學理念在醫學中重要性的是在2003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制定了全新的醫學研究規劃,明確提出了轉化醫學在醫學基礎研究轉化為臨床實踐應用過程中的核心地位[5]。轉化醫學以疾病診治為研究切入點和出發點,強調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緊密結合,使科研成果盡可能快速轉化為疾病的診療,以促進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醫療實踐并服務于患者為最終目的,真正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從而實現一個科研與臨床的雙向、連續的轉化過程[6]。近年來,隨著對轉化醫學內涵理解的不斷深入,其在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2 轉化醫學在胃腸外科臨床教學中的重要性

隨著外科亞專科方向的不斷延伸和日趨普遍,胃腸外科已成為普通外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涉及的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體系范圍廣,此外胃腸道腫瘤是胃腸外科中的主要疾病,目前腫瘤學領域普遍存在理論基礎與臨床銜接較差的現象,因此在臨床教學中勢必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困難。處于基礎理論學習的醫學生或從事相關科研的研究生對于胃腸外科的專業知識相對缺乏,同時對臨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也難以發現,導致其學習和研究容易脫離臨床;而胃腸外科的臨床醫生更注重臨床實踐技能的開展及應用,對該領域最新前沿的理論知識及科研技術方法的掌握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因此在傳授知識時勢必會缺乏先進性和實效性,這種師生雙方脫節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7-8]。并且循證醫學表明臨床醫學的進展與進步越來越依賴與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科研工作的成果與突破。而轉化醫學的理念和初衷似乎正是可以打破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之間的屏障,發揮其橋梁作用,已開始在多個學科教學及臨床實踐中應用轉化醫學的理念并顯示出重要意義和良好前景[9-12]。在胃腸外科的臨床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培養學生轉化醫學理念的理解與應用。國內有學者通過傳授轉化醫學理念結合病例討論的教學模式顯示出克服傳統教學模式不足的效應,表明適合當前臨床教學實踐的需求,同時也適應現代醫學教學模式改革的要求,教學效果明顯改善,值得在胃腸外科臨床教學中應用和推廣[11]。此外,近年來我國醫學教學逐漸順應時代的發展模式與趨勢,大力培育轉化醫學人才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與策略。醫學研究生的培養也逐漸過渡為臨床型和科研型,在兩種研究生教學培養模式在我國專科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各自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我們發現各自的教學培養過程中也存在不足,我們需要有機結合兩者的優勢,引入轉化醫學的理念,在培養過程中注意優勢互補,發揮其橋梁作用。通過轉化醫學理念的應用,還可以借此建立科研與臨床的交流合作平臺,形成雙向的良性循環和積極氛圍,培養臨床教學與實踐的團隊精神,提升醫學生交流溝通的能力和科研領導與協調能力,形成積極和諧的局面,其目的也是促進個人及所在團隊的成長與成功。

3 轉化醫學在胃腸外科臨床教學中的經驗體會

轉化醫學理念的核心內容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礎與臨床相整合,力爭多學科多層次的交叉與融合,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思維及團隊合作精神。落實到臨床教學的具體實施,首當其沖就要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知識體系構架為基礎進行教學章節的設置和安排,對于沒有接觸臨床實踐和直觀感受到醫學生,大多理論知識缺乏學習主觀能動性。因此首先,我們對已有的課程內容和授課形式進行改革,在授課過程中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引入學科前沿知識,尤其是在胃腸外科領域微創技術的應用近年來飛速發展,以腹腔鏡、機器人為代表的微創技術應用在本學科專業中顯示出強大的優勢和無限的前景,我們結合視頻對微創技術與傳統手術的比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相關學科領域的交叉互動。其次,我們近年來在臨床教學中也采用了以病例為引導,以問題為基礎(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中心的思維是創新的源泉,為學生解答問題不是PBL教學模式的目的,而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進一步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法。在PBL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將臨床現有的疾病和病例與學生以前已學的理論知識相聯系,同時也會為學生在探求問題的途徑上提供幫助與指導,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主題討論,引導學生思維、討論、分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小組的合作查找與主題討論相關的各方面資料,最終嘗試形成自己的診治意見并建立最佳的治療策略[13]。最后,我們在胃腸外科的臨床教學中引入了胃腸道腫瘤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團隊(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的模式,MDT就是以患者為中心的多學科治療模式,他是由多個相關科室相互協作,對患者診療決策,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來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在每周兩次的討論過程中我們結合討論的患者病例信息與該學科領域的最新前沿,進行全面系統的討論,此外還設有疑難病例討論、前沿專題講座、臨床試驗匯報等形式,對于胃腸外科的臨床教學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生普遍反饋長期在MDT學習熏陶下,對于胃腸外科專科知識理論學習和實踐獲益很大。這種整合胃腸外科相關多學科體系,有助于減少單純理論教學的灌輸性、提高學科之間的連貫整體思維、增強學生臨床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因此,在PBL教學模式和MDT學習氛圍的引入下,胃腸外科的臨床教學顯示出明顯的成果。

現在是信息網路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渠道的教學資源,高效整合相關研究技術平臺,使轉化醫學的理念早期深入學生的學習和思維。首先,我們在授課時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獲取相關資源。胃腸外科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臨床指南、系統綜述及臨床試驗等成果都最先呈現在網絡上,通過網絡信息資源檢索可以幫助師生感受到最新該學科領域的現狀與進展,將這些內容貫穿于臨床教學過程,早期使轉化醫學的理念得到強化,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質量,也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轉化醫學的理念[3]。與此同時,加強轉化醫學理念的引入與應用需要一系列策略的推進,包括教學課程體系的優化、師資力量的強化以及拓展實踐的應用等等[14]。

4 結論

總而言之,轉化醫學作為一種新理念近年來受到極大的關注,在臨床教學中的引入旨在發揮其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技能的橋梁作用,與此同時也為醫學教育改革探索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新時期的新要求。在胃腸外科的臨床教育中開展轉化醫學教育,使學生接受理解其核心價值并在實踐中應用,應該是臨床教學中的趨勢之一,對于培養醫學生強化創新思維和增強臨床技能都具有重要意義。誠然,轉化醫學要真正深入醫學教育體系中并逐漸顯示出其效應,應該是個漫長而漸進的過程,需教師、學生及教育機構各方多方進一步努力探索[15]。

[參考文獻]

[1] 洪琪,郭進,劉媛,等.轉化醫學:新世紀醫學發展新動力[J].醫學教育探索,2009,8(3):339-341.

[2] Geraghty J.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Lancet,1996,348(9025):422.

[3] 梁偉,葛淑華.基于轉化醫學理念的脊柱外科研究生臨床教育模式改革初探[J].轉化醫學雜志,2013,2(5):318-320.

[4] Choi DW.Bench to bedside:the glutamate connection[J].Science,1992,258(5080):241-243.

[5] Zerhouni EM.The NIH roadmap[J].Science,2003,302(5642):63-72.

[6] Lehmann CU,Altuwaijri MM,Li YC,et al.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 medical informatics or from theory to practice.A call for an applied informatics journal[J].Methods Inf Med,2008,47(1):1-3.

[7] 劉妍,張志宏,楊闊,等.轉化醫學理念在泌尿外科研究生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意義[J].繼續醫學教育,2015,29(2):6-8.

[8] 秦新裕,劉鳳林.如何切實有效地開展胃腸腫瘤的轉化醫學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6(1):1-3.

[9] 楊俊濤,唐永梁,郭勇.轉化醫學在肝膽胰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3,42(15):1788-1789.

[10] 李洪波.淺談轉化醫學理念在微創神經外科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2014,27(4):400.

[11] 王治國,阮燦平,,等.胃腸外科臨床實踐教學對轉化醫學理念結合病例討論模式的實踐可行性[J].高等教育,2014,7:400.

[12] 熊強,鄔葉鋒,趙登秋.轉化醫學在肝臟外科臨床中的應用和發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3,7(11):4995-4997.

[13] 何宋兵.PBL教學在培養外科實習生臨床思維中的作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1):128-130.

[14] 姚艷,黃覬,馬長生.轉化醫學理念與醫學研究生教育[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1):62-63.

第3篇:臨床醫學外科學范文

燒傷是專業性較強的外科分支之一,由于其病原流行病學的限制,導致在大多數醫院,甚至許多三級教學醫院中缺乏該專業科室。筆者所在醫院為三級甲等教學醫院,燒傷中心為醫院的特色科室之一。我們在燒傷臨床實習教學中發現,近年來燒傷在外科實習教學中的作用,有被臨床醫學生及教學管理部門忽視的現象。分析可能存在如下幾個方面原因:(1)在教學安排上過分強調普外科、骨科等傳統外科在外科實習教學中的作用。由于普外科、骨科所診治的疾病發病數量大,理論知識相對容易被掌握,實習醫生在操作技能上的可參與性相對較多,從事相關專業的醫生數量多,未來從業的機會大[1,2],因此目前,普外科、骨科的實習時間往往占到外科總實習時間的三分之二。而在學生角度,傾向更加明顯,許多實習醫生往往以能主刀或一助開展闌尾切除術作為實習主要目標之一。(2)認為燒傷的專業性過強,是外科的非主要專業,因而在實習計劃中,把燒傷專業同腦外、胸外、麻醉等專業性強的外科專業同等對待。由于在上述幾個外科的實習時間往往只有1~2周,在較短的時間內,造成了實習同學在主觀、客觀上均難以徹底融入專業實習工作中,因而實習結束時,往往對該專業僅僅是走馬觀花,個別有心的學生也僅能粗淺了解。(3)由于燒傷外科專業分布的非普遍

性,從事該專業的醫生數量較少,相當一部分實習醫生會產生將來不可能從事燒傷外科工作的想法,從而在主觀上對燒傷科的實習工作提不起興趣。

就筆者近幾年在燒傷臨床帶教工作中的切身感受,以及與部分實習同學及已經畢業參加工作的臨床醫生交流,感到輕視燒傷科的實習教學工作是對現有燒傷專科資源的巨大浪費,有必要加強燒傷專業在臨床外科實習教學中的作用。其理由如下:(1)燒傷治療學是外科總論各部分知識的有機結合:外科學總論的知識是成為外科學專業的基石。在外科臨床實習中,系統地掌握外科學基礎知識,是外科實習的首要目標,也是各外科專業執業醫生的工作基本要求。然而在同學們畢業走上醫療崗位后,他們可以繼續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進行學習、培訓和強化,但很難再有機會系統學習外科學基礎知識。就這點而言,外科學基礎的系統實習,重要性超過了在普外科、骨科等專科知識技能的學習。

燒傷科所診治的疾病,是因熱力、化學物質、電流、機械等各種理化因素造成的皮膚組織破損,主要治療目的是完成皮膚損害的修復和重建,恢復皮膚屏障的完整性,就這點而言,確實具有較強的專科性。然而燒傷病人特別是危重度燒傷病人的臨床救治過程中,所涉及專業知識幾乎覆蓋外科總論的全部,包括休克復蘇、內環境穩定(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感染、外科營養、輸血、創傷后內分泌及免疫功能異常、臟器功能維護、圍手術期處理、創面處理(清創、換藥)、重癥監護、創傷愈合等,是各外科學基礎知識的有機結合。可以說,沒有哪個外科專業象燒傷外科這樣,把眾多外科學基礎知識如此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也沒有哪個外科專業能使實習醫生如此系統地感知外科學基礎知識。因此我們在燒傷臨床實習教學中,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僅僅把了解燒傷外科獨有的專科性強的知識,如燒傷補液公式、皮膚移植等作為教學重點,而且有意識地引導實習醫生,使外科學各章節的基礎知識在他們的頭腦里得到強化和系統化,使他們對外科學有一個較為完整全面的認識。比如創傷后應激反應、抗休克、水電平衡維護、預防和治療感染、多臟器功能障礙糾正、營養、創面愈合、大量輸血等都是燒傷治療的常規內容,一個相對短時間的臨床實習,幾乎可以完整地接觸上述各項病癥,及時地學習和實踐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這一點具有其他各個外科專業無法比擬的優勢。(2)對實習醫生而言,燒傷臨床工作具有較強的可參與性:實習期間是理論知識的鞏固和與臨床實踐的結合,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積累臨床經驗,是一個主觀能動的過程,要求實習同學本人有積極主動的精神。一個呆板的旁觀者是不能成為合格的醫生的。這要求實習過程中,不僅“學”的一方要積極主動,還要求“教”的一方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臨床工作中。日常的查體、問診、病歷書寫、實驗檢查等常規基本技能操作,是實習同學的必須工作,反復強化刺激是必要的,但無法進一步培養實習生的工作興趣和熱情。在更深入的層次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顯得尤為必要。

換藥是燒傷臨床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外科醫生的基本技能。在外科各專業中,燒傷換藥的技能和所起的作用是獨特的,在部分病人,換藥是最主要的治療措施。臨床實習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實習醫生可以進行有效的換藥治療,相對獨立地進行換藥、包扎、固定等操作,熟練掌握該項技能,在病人的創面康復過程中,獲得工作樂趣和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增強自信心。

燒傷手術中,由于是體表手術,站位相對不受限制,手術視野開闊,操作范圍相對廣泛,便于老師的指導和錯誤糾正,操作效果可控性強,能避免因技術不熟練造成的手術效果不佳,因而實習醫生具有很強的參與性。有些實習同學在燒傷科短暫的實習時間內,縫合、結扎、止血等手術基本操作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第4篇:臨床醫學外科學范文

合理的引流過程可以提高醫療手術后續的控制和管理,從而有效的改善患者手術后的并發癥控制。肝膽外科的手術治療、護理是需要加深綜合性護理過程的無菌技術控制,實現綜合性引流管的切面出口,避免回流造成患者病情問題。防止引流出現扭曲或受損,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完善綜合性護理引流觀察過程控制,保證治療過程的合理化,對臨床引流治療過程中的各個步驟系統的分析,出現顏色不清的問題,應該立即告知醫生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完善綜合性的檢查,防止產生腹脹問題,造成引流管脫落等問題[2]。

2加深綜合控制護理管理過程

加深醫療護理的綜合治療過程,防止引流管過程的有效控制,改善綜合性肝膽疼痛,造成異位囊腫。逐步的減少引流管的引流速度,保證合理的控制過程,提高患者整體的防護意識管理,加強患者的有效溝通。提高護理的風險意識控制管理,加深安全性教育過程控制,采用合理的培訓過程,完善綜合性的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控制,抱枕護理人員較高的安全防范過程,實現醫療設備的有效化管理,加強具有安全性的相關因素的控制,從而保證了臨床型合理護理的綜合過程控制,完成肝膽護理控制,加強護理工作人員的責任感,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嚴格流程控制,完善護理人員的控制導管的技術應用。通過對臨床醫學肝膽的外科護理控制,改善肝膽患者在身心上負擔,逐步完成治療過程中的心情治療,完成相關的臨床性治療過程,以便于醫生進行安全化的治療過程控制,保證肝膽治療過程的成功性。對護理過程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規范控制,保證患者的病情管理,記錄要保證真實性、有效性、客觀性和合理準確性。實現醫療設備的有效化管理,加強具有安全性的相關因素的控制,從而保證了臨床型合理護理的綜合過程控制,完成肝膽護理控制,加強護理工作人員的責任感。肝膽病人的有效護理可以保證合理的醫學外科技術,合理的糾正護理過程控制,實現綜合性的臨床護理,保證合理化的臨床醫學過程。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術水平,優質安全化護理過程質量控制,保證最低范圍的醫患糾紛,防止產生誤會問題,讓患者更加滿意與自我價值管理。逐步的轉換護理的觀念,完善綜合性新型的操作控制,改善患者的自尊心,實現綜合性的多治療方法的合理的臨床過程控制管理,保證相關手術過程的合理性,加深綜合性護理過程控制,改善相關設備的應用效果,改善臨床醫療護理者與患者之間的關系的有效控制[3]。

3結束語

第5篇:臨床醫學外科學范文

1臨床實踐中應用循證醫學的必要性

目前在普通外科的臨床實習教學中,傳統的教學觀念仍處于主導地位,學生不主動尋找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依據。對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一知半解,而帶教老師因為工作繁忙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缺乏有效的臨床思維訓練。并且目前的醫療環境復雜,醫患矛盾比較突出,實習醫師參與診療活動受到限制,一些診斷性穿刺,如腹穿、胸穿等,學生很難有機會親自去實踐,以上各種因素使實習生不能真正投入到醫生的角色中。學生責任感不強,對實習失去興趣,導致了臨床實習教學質量不高,同時因為患者的病情變化快,不能用同一標準去診治疾病,這就要求每個臨床醫生必須有較強的綜合能力,用最佳的臨床證據指導醫療和教學,所以在臨床中引入循證醫學是很有必要的。

2循證醫學在普通外科臨床實踐中的應用

在循證醫學指導下的臨床教學強調對一個問題的綜合思考和決策,這種模式的出發點是提出問題,并需要尋找出一個有指導意義的答案。循證醫學的基本步驟如下:提出問題查詢證據分級評價證據篩選證據應用證據[1]。首先是根據一個病例,提出診斷和治療方面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讓學生去查閱相關文獻,得出結論,按照循證醫學的原則將結論進行分級,分析結論的可靠性和參考價值,采用最好的有循證醫學根據的結論來指導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例如:我們選擇有代表性的臨床病例由學生親自去接診,完成問病史、查體、診斷及治療方案等一系列的問題。如:一患者行“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胃大部切除術后”,恢復進食后突然出現一過性血容量不足、惡心嘔吐、腹部絞痛、腹瀉、頭昏、出冷汗等癥狀。請問該患者如何診斷?為確定診斷應做哪些檢查?如何治療?其預后如何?學生通過親自問病史、體檢,結合課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初步診斷為“傾倒綜合征”。確定檢索詞為傾倒綜合癥、診斷、治療、預后,帶教老師引導學生在中文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和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等進行文獻檢索,獲得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并與老師討論,明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結合具體情況,將其應用與該患者的診斷及治療決策中,在這一循證醫學實施過程中,學生不僅較好的掌握了疾病的診斷依據及治療方案,也了解了相關最新進展,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文獻分析能力,培養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實習興趣及實習質量也明顯提高了。

第6篇:臨床醫學外科學范文

1.1采用開放式的骨折固定器控制

針對患者的骨折治療情況,采用合理的固定器進行加固,確保患者骨科的傷病組織得到有效清創,對局部進行引流,減輕局部壓力,加強臨床骨科固定器的固定效果,改善骨折周圍部位的固定準確度,提高骨科患者的后期恢復效果。在早期的骨結構中,采用穩定裝置進行外固定器處理,完成軟組織的修復過程,確定骨折位置,對骨折的相關類型、骨組織的自身情況進行合理的調節,對患者是否需要采用外固定器裝置問題進行臨床治療分析。加強骨折連接處的治療效果,防止出現骨骼周圍軟組織挫傷的問題,對固定器的使用情況進行準確的治療管理,提高早期骨折的治愈效果。伴隨著臨床醫學骨折治愈情況的分析,實現對骨折固定器的準確治療控制。

1.2軟骨組織損傷的控制

對于嚴重性的皮膚軟組織損傷和缺損,需要采用抗感染臨床治療處理的方法,完成對軟骨組織的有效處理,制定合理的骨折開放固定方案,完成穩定性的骨折端口治療過程,確保骨折部分的穩定性治療,從而大大的降低患者的感染幾率,防止在臨床上出現各類軟組織創口覆蓋的問題。及時清創確保沖洗效果,引導患者完成骨骼引流,檢測患者骨折部分的感染情況,制定合理的局部軟組織管理,對具有強烈缺損問題處進行治療,從而提高后期創面封閉,對固定器進行治療,完成局部皮瓣移植皮治療的臨床處理。

1.3臨床醫學上關節周圍的骨折問題的處理

關節周圍的骨折問題需要對軟組織進行合理的損傷控制,對關節周圍的相關治療過程進行合理的分析,及時在臨床上完成骨折解剖復位治療,制定合理的骨骼恢復治療過程,逐步實現骨骼日常生活有效的功能活動。對軟組織和局部的骨折情況進行檢測分析,實現開放性的復位治療,防止骨骼組織出現障礙問題,實現固定器的有效化應用。在固定器的控制中,需要采用螺絲釘等醫學固定設備進行關節連接處理,采用臨時性外固定器固定,可以有效的實現缺損骨折區域的治療。如果出現腫脹和感染問題,需要采用外固定器控制完善骨折治療效果,實現臨床醫學上有效化的骨骼固定。

1.4骨盆的骨折處理方法

骨盆的創傷損傷問題需要醫生對骨盆的損傷情況有臨床治療經驗,對骨盆進行合理的分離和移位,防止患者出現出血性休克問題。主要是受到靜脈損傷問題的影響,出現嚴重的失血問題,采用骨折部位捆綁的方法,可以提高盆骨骨折問題的有效復位,提高固定器對骨折修復的治療效果,逐步降低盆骨內的壓力,防止出現壓迫性出血問題。在治療骨盆復位過程中,加深固定器的穩定性,可以有效的改善骨折的有效化治愈效果。

2臨床醫學上多發骨折的固定器效用

對于多發骨折損傷,是因為外力損傷造成患者受到嚴重創傷問題。患者的臨床表現是具有傷勢重、生理紊亂、失血多等復雜表現。對臨床骨折損傷問題的有效治療,加深臨床治療效果,保證對損傷情況的有效改善,逐步實現有效化的重點問題調整,防止出現多發損傷骨折問題,出現顱腦、胸部等相關部分的損傷,甚至加深四肢的損傷,出現軟組織面積的逐步擴大。對于大面積的骨骼感染問題,需要及時對軟組織面損傷部分進行處理、防止出現骨折粉碎、大面積骨缺損問題。為了合理的治療多發性的骨折損傷,需要合理的加強骨損傷問題的治療,對臟器進行治療管理。制定簡單、方便、快捷的有效骨折固定方案。完成夾板、骨牽連以及內部固定效果的治療,防止患者出現出血性休克問題。因此,合理的控制固定方法,完成多發骨折問題的有效固定,保證治療效果。制定單側固定器的可靠性固定,提高簡單操作效果,完成局部創面的有效修復,保證多發性骨折問題的有效處理。

3總結

第7篇:臨床醫學外科學范文

本人是醫科大學臨床外科專業**級的學生,在學校的組織安排下我來到**人民醫院外科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充實而緊張的實習轉眼間就結束了,這次經歷可謂收獲頗豐,使自己對醫學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下面就是對實習的個人鑒定。

在進入icu前帶教師向我講解icu內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并介紹icu環境,使我對監護室有所了解,工作起來得心應手。特別安排專科疾病知識講座,即對胸心外科常見病的介紹,使我對胸心外科疾病有一定的認識,有利于術后監護。使我了解中心靜脈測壓的意義和重要性,它是直接反應左心功能和衡量血容量的客觀標準,指導補液速度和評估血容量。

在進入臨床實習后,我往往把學習重心放在了操作上,而對理論學習和臨床思維的訓練有所放松,在胸心外科尤其如此。胸心外科病種多、手術多,我極易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手術操作上。所以我把多上手術、多練手作為實習的主要目的,手術后的病理生理會發生很大改變,我必須全面準確的綜合病史、體征、病情程度、手術方式等多方面考慮,方能準確掌握要害所在,看清本質,理解手術對患者的影響,制定正確的處理措施。

通過一個月的實習,使我對胸心外科術后監護有所了解,基本掌握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微量泵等的臨床應用和注意事項,并能獨立完成中心靜脈壓的檢測,氣管插管內吸痰,護理記錄單的書寫,出入量的總結等監護技能。

這次寶貴的實習對臨床經驗上十分欠缺的我來說就是雪中送炭,在實習過程當中我保持謙虛、認真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的學習。對從醫者整體素質也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為我以后的學習道路指明了方向。

第8篇:臨床醫學外科學范文

中圖分類號:R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4)04-0102-02

自從有幸成為國家第四批師承制學習的一員,筆者屢次被問到同樣的一個問題:“作為一名泌尿外科醫生,為何要拜著名內科專家為師?”實質上,高年資外科醫生系統學習中醫理論和內科臨床,是提高臨床素養的必由之路,也是最終能有所建樹的捷徑。醫學是不斷進步的,表現在其分科和專業越來越細,但同時一些新學科的產生又是多學科的部分融合(如介入科)。檢驗醫學進步最重要的標志是能夠認識和解決當時難以治療的疾病,因此,醫生應不分科室專業,而以最大限度解除患者病痛為終極目標。這就要求醫生應具備廣博的基礎知識和精純的專業素養。筆者認為,面對患者臨床復雜多變的病情,中醫院校畢業的學生要想成為一名合格出色的外科醫生,必須系統學習中醫理論和內科臨床,才能有效地提高個人整體素質。現就相關學習的必要性闡述如下。

1 中醫外科學理論特點

中醫外科學是中醫學的一門分科,其中很多病種如急腹癥、泌尿系統疾病,原本屬于中醫內科范疇。中醫外科的發展始終貫穿了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維,如《外科精義》就指出“治其外而不治其內,治其末而不治其本”的方法是不對的,明?汪機《外科理例》更提出了“治外必本諸內”的思想,認為“外科者,以其癰疽瘡瘍皆見外,故以外科名之,然外科必本于內,知乎內,以求乎外,其如視諸掌乎”。陳實功《外科正宗》從學術思想上十分重視顧護脾胃,強調“外科尤以調理脾胃為要”,并特別指出“內之證或不及于外,外之證則必根于內也”。《靈樞?本臟》關于“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的論述更是強調了內外之間的關聯和不可分性。

2 中醫學科診療特點

《臨證指南醫案》云:“醫道在乎識證、立法、用方,此為三大關鍵,一有草率,不堪司命。然三者之中,識證尤為緊要。”臨床上,患者的病情變化錯綜復雜,醫生在千變萬化的表現中要抓住疾病的本質,對病證作出正確判斷,就需要熟悉和領悟中醫學的理論與知識,在名師指導下不斷進行臨床實踐,培養較強的思維能力。臨證應四診合參、病證結合,要具備司外揣內、見微知著、以常衡變的本領。在跟師出診期間,筆者被導師高榮林教授“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的本領所折服,高師遵循中醫經典理論,從容應對各科雜癥,確有“桴鼓相應,拔刺雪污”之效。在嘆服導師中醫學識廣博精深、應用游刃有余的同時,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對經典理論的一知半解,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缺乏系統性,從而更加堅定了摒棄內外科之別,跟師多讀書、補好課的決心。

3 臨床實踐的證明

目前國內中西醫結合學科的蓬勃發展,就是響應當年主席關于西醫學習中醫指示的成果。筆者所從事中西醫結合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的專業,原本屬于中醫內科范疇。20世紀50年代后,一批優秀的西醫人才通過“西學中班”學習,開創了中西醫結合泌尿外科,對一些專科疾病的認識和診療水平較以往有了明顯提升,如對慢性前列腺炎的診治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筆者研究生導師劉猷枋教授作為中西醫結合泌尿外科的創始人之一,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通過前列腺炎指診,發現很多患者前列腺質地變硬、有明顯壓痛,結合中醫理論,認為本病屬醫“積”范疇,病因雖復雜,但在病理方面有其共同特點,即多種病因均可導致前列腺腺管、腺泡及間質充血水腫,淋巴細胞浸潤,久則腺管阻塞,腺液滯留,炎癥包裹及間質纖維化,肛診表現為前列腺硬結和硬化,而臨床癥狀見腰骶、會陰、小腹等盆腔部位的疼痛不適,提示本病應屬中醫血瘀證。總之,前列腺炎主要矛盾為前列腺腺泡、腺管炎性梗阻,間質纖維化,血瘀證是其本質特征。因此,應將活血化瘀法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遵《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血實宜決之”,劉猷枋教授創制了以活血理氣、化濕解毒為治法的前列腺湯,并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這一創新實踐豐富了對慢性前列腺炎的理論認識和臨床治療。同時表明中醫理論對外科疾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其實,“醫不分中西,唯效是驗”。在科技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現代科技的融合對各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單純從外科角度而言,臨床上針對手術性疾病的治療已經有了重大轉變,如由傳統的開放性手術進路向微創手術進路轉變,而這一轉變高度依賴于視頻技術和儀器設計的進步,其結果是外科醫師能為患者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

4 結語

第9篇:臨床醫學外科學范文

關鍵詞: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臨床應用;并發癥及處理

隨著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切術(PPH)在現代外科醫學中的廣泛應用,以及該術式相較于傳統術式的多種優點,患者們已經越來越能接受PPH,但是隨著手術數量的增加,也相繼出現了一些術后并發癥,我們也要針對手術并發癥適當改進技術,預防以及及時處理并發癥。下面,就PPH的臨床應用及并發癥的處理,結合本人的一些臨床實踐,作如下總結。

1 PPH治療痔的機制

有觀點認為痔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肛墊下移學說[2],PPH就是基于這個理論產生的,該術式是用吻合器經在脫垂的痔上緣環狀切除直腸下端的粘膜以及粘膜下組織,同時吻合遠近端的腸壁斷端,將脫垂的內痔懸吊上拉,恢復肛墊的正常解剖位置,由于PPH也切斷了直腸粘膜下供應痔的部分動脈[3],所以,術后痔的血供減少,而使移位、肥大和充血的肛墊萎縮變小,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和效果。

2 PPH的適應癥、禁忌癥

PPH的適應癥:除了Ⅲ,Ⅳ度內痔外,還包括反復出血的Ⅱ度內痔、導致功能性出口處梗阻型便秘的直腸前膨出、直腸內脫垂[4]。

PPH的禁忌癥:直腸肛管纖維化導致的整個肛管粘膜層不能順利移動者。

3 PPH的優點

與傳統的痔切除術比較,PPH的優點有:①手術術式簡單,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②由于PPH不切除肛墊,所以術后不影響患者的精細控便能力;③PPH的切除部位在齒線上方,屬于內臟神經支配,所以患者術后疼痛明顯減輕;④因為患者術后部的皮膚及肛管沒有創面,所以術后換藥簡單化;⑤顯著減少傳統外剝內扎術后的常見并發癥:如疼痛、水腫、狹窄等;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⑦明顯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5]。

4 PPH的術后并發癥及處理措施

4.1吻合口出血 吻合口出血為PPH中最常見的并發癥,多表現為搏動性出血,有文獻報道吻合口出血的發生率在36%~60%[6-7]。①原發性出血:器械因素、技術因素、血管因素等;②繼發性出血:感染因素、機械因素等。

出血處理措施[8]:術前排除患者凝血功能障礙,仔細檢查吻合口,對可疑的出血點進行壓迫或縫扎止血;必要時可給予止血藥。

4.2直腸炎肉

4.3殘留皮贅或痔核脫垂 原因可能有:吻合口設計過高、術后吻合口分離、患者外痔較重或多、患者原本肛管外翻太重等。處理:提高術者的操作技術水平;吻合后對外痔部分作恰當的修整。

4.4術后疼痛 原因:個體差異、手術吻合平面過低、炎癥刺激等。處理:止痛,可給予鎮痛藥;抗感染;吻合釘將脫不脫者在直腸鏡下鉗夾;心因性疼痛則按“神經官能癥”治療[9],可采用誘導、提示、針灸及保留灌腸等治療方法。

4.5術后墜脹 原因同術后疼痛:手術吻合平面過低、炎癥刺激等。處理方法同術后疼痛。

4.6吻合口狹窄 原因:吻合口位置較高、炎癥、荷包縫合太深,將腸壁肌肉組織釘合太多。處理:術中預防;術后定期復查:術后半月左右復查較合適,可在指檢時給予適當局部按摩,有利于防止吻合口的狹窄;擴肛;狹窄嚴重,組織已完全老化并且擴肛無效者則需要在麻醉下行縱切橫縫術[10]。

4.7排便異常 臨床表現為:排便規律的改變;糞便性質的改變;便急;部分失禁等。原因可能為:人體直腸的生理、心理及功能三個方面非常敏感,任何處置或手術都會對人體的排便功能造成影響,從而出現其不同于術前的習慣狀態。處理:術前與患者交流,并取得理解;對癥治療,縮短排便異常的過程,若患者因疼痛或心理恐懼排便困難時,可用開塞露注入幫助排便[11]。

4.8術后復發 由于吻合口設計過高,切割后不能將肛管完全上提;術后吻合口分離;PPH術式本身的局限性。處理:掌握痔的病因病機和發病特點;提高術者的操作技術水平;對PPH手術進行必要的改進;對脫垂嚴重或者合并直腸內脫垂的患者可采用雙吻合器吻合[12]。

4.9術中腹痛 原因分析:直腸粘膜在切除過程中腸壁肌肉受到牽拉;切除組織較多;荷包縫合較深,直接切除部分腸壁肌肉引起;麻醉不充分;內臟神經張力過高等。表現為術中出現腹痛,常為牽拉樣痛、掣痛或痙攣樣痛,嚴重者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或惡心嘔吐。處理:可在術前10min給患者肌注安定和山莨菪堿;術中腹痛時可使用鎮痛藥,如:阿片類芬太尼、地佐辛等。

5 關于PPH手術的改進

目前,我國實行的PPH手術與原創PPH手術已經有所區別,大多數臨床醫師在具體的手術操作中已經將荷包縫合更接近于內痔的上極[13-14],所以,在粘膜環切后對痔血管的切斷以及切除部分內痔組織有更確實的效果,有利于降低PPH術后內痔脫垂的復發率[15]。

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術者術前給患者做檢查時,一定要采取蹲位檢查,術者必須親自觀察患者痔脫出的情況,以確定痔的分期。

嚴格執行手術操作常規,熟練操作技術:施行PPH手術的臨床醫師必須通過專業培訓,并且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熟悉并掌握手術器械的操作,熟悉手術適應癥,縫合止血的方法規范,避免造成繼發性出血。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M.Pescatori,G.Gagliardi.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proc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s(PPH) and 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STARR) procedures[J].Tech Coloproctol,2009,(12):7-19.

[3]張東銘.痔與盆底動力學關系[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8,11:24-26.

[4]任東林.PPH手術治療痔病的適應癥及應用注意事項[J].大腸病外科雜志,2011,9(增刊):7-8.

[5]覃俊仕.吻合器痔上粘膜環形切除釘合術的現狀與展望[J].結直腸外科,20011,13(2):123-124.

[6]姚禮慶,唐競,戈少云,等.吻合器治療重度痔(60例報告)[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5):288-289.

[7]Yek-HongHo,FRACS,Wai-KitCheong,etal.Stapled Hemorrhoid ectomy-costand Effectiveness[J].DiscolonRectum,2008,43:1666-1675.

[8]王輝,唐偉鏢,肖煥擎,等.PPH對Ⅲ-Ⅳ度痔病治療的術后并發癥及對策.大腸病外科雜志,2011,9:17-20.

[9]CheethamMJ,MortensenNJ,NyseromPO,etal.Persistent pain and faecalurgencys tapled hemorrhoidectomy[J].Lancet,2010,355:810.

[10]趙順,張德峰,等.PPH并發癥的防治與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2012,4(2):8.

[11]曾凡貞,劉金玉,張慧玲.肛腸病術后并發癥的預防.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3,19(5):594-595.

[12]Beattie GC,Loudon MA.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ircumferential stapled anopled anoplasty in the management of haemorrhiods and mucosal prolapse[J].Colo Dis,2011,2(3):1-6.

[13]楊新慶,韓進.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釘合術學術研討會紀要[J].中華外科雜志,2002,40(10):795-796.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76少妇精品导航| 熟妇与小伙子matur老熟妇e|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 无码爆乳超乳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6080|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播放| 美女视频很黄很a免费国产|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成人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人妻| 麻豆五月婷婷|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本色|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a在线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 a级毛片网| 97人妻天天摸天天爽天天 |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中文在线中文a|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三区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毛片免费网址|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色欲av| 乱人伦99久久|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下载|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 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