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范文

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

第1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范文

小學英語“建構式”語言觀課堂教學模式一堂成功的小學英語課要有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開始,深入透徹的分析,流暢自然的過渡,環環相扣的操練,強而有力、發人深思的結尾。然而,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評價等諸多因素。筆者從“二語”習得規律,仔細審視“任務型”教學法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并通過聽課觀察、評課、議課和問卷調查等方法,提出了相對模式化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方案。希望該方案能達到可操作性和推廣性強的初衷,以積極、穩妥、有效地推動和落實《英語課標》和“任務型”教法下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促進小學英語教師教學行為轉型,最終實現課堂教學優化。

一、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意義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化的探討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大面積推廣與落實新教法,強調可操作性。表現在:

1.易于教師的模仿與實踐操作,能有效地推進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觀念的落實。目前,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師極其缺乏,大多數是轉崗教師或兼職教師,擔任教學實非易事。因此,把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進行相對的模式化,可使教學程序操作,易于教師掌握和控制,尤其對缺乏教學經驗的或正在教法轉型的教師有很大的幫助。

2.教學的程序化也有助于學生系統、牢固地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最重要的是規范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能大面積地實現英語課堂教學優化,避免教學行為的盲目性,保證教學質量的達標。同時,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監督和檢查工作。

4.提倡“建構式”語言教學觀,為教師與學生提供理性思考的科學依據。一方面,教師以科學觀引領教學行為,可以根據所帶班級的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教材和教學目標,并科學地分析問題、預測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了既富創造性又富理性、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思考方式,使學生自主性學習成為可能,最終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二、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1.“建構式”語言教學觀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并經過其他學者補充發展的當代認知學習理論,但其核心可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在原有經驗基礎上的意義生成,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2.“建構式”語言教學觀的啟示

啟示一:小學英語教學應從“單邊活動”向“雙邊活動”、“多邊活動”轉移;應從“被動傳輸式”向“主動建構式”轉變;應少一些單一的語言知識精講模式,多一些活動式、參與式的教學模式。

啟示二: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學習環境。教師應不僅僅滿足于為學生傳授語言知識,還應利用外語的中介作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幫助他們發展自我控制學習行為的意識和能力、增強自信心。

啟示三:應提倡創造性地語言學習。提倡充分運用“頭腦風暴”“標題競猜”“心智聯想”等發散思維活動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拓展創新思維的途徑;訓練學生直覺思維,激發創新思維靈感;利用豐富多彩的游戲,增強創新思維的情趣。

三、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實施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和推進,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如今已經被各種新的教學方法所打破、替代和更新。筆者認為,素材、設計和實施是一節小學英語課的關鍵要素。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無論是語音教學、詞匯教學、會話教學還是閱讀教學,在課堂上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塊,即“1W――3P――1E”。

1.Warming up(啟動)階段。本階段是英語課堂的啟動階段,是序幕,它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口語交流,達到內容和語言方面的熱身,一方面,是激活學生的大腦和行為,吸引學生注意,調控學生情緒,創設語言環境和良好的語言氛圍;另一方面,是激活已經學過的知識(復習),使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相關內容得到及時再現,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做一鋪墊。

2.Presentation(呈現)階段。在這個環節中,老師把新的語言材料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獲得第一次感知(輸入),使學生在學習的第一時間知道所學語言的音、義、形,進行最初步的語言操練。

3.Practice(操練)階段。本環節是一節課的主干和重點部分。經過新知學習,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必須通過練習來消化,從而使學生能準確地模仿和重復說出新學的語言,并且使學生的認知從外部特征轉向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語言技能。

4.Production(運用)階段。這個階段是語言輸出、展示成果的階段,學生要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來完成一個任務,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語言輸出環節的應用活動是在替換練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放松控制,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把單項的語言技能提高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信息的能力,其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獨立繪畫、獨立制作、自編歌謠、自編會話、角色扮演、真實交流、現場調查。

5.Ending(結課)階段。一堂課的結尾,就像名劇的落幕、名著的結尾一樣,是一種藝術和創造。好的課堂結尾是銜接新舊知識、貫通前后的紐帶,是課堂的點晴之筆,是激發學生后續學習的動力推助器。它主要包括課堂小結(summary)和布置作業(homework)兩部分。

6.On―going assessment(形成性評價)。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形成性評價貫穿始終,是教師在課堂中不缺少的部分,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一種手段,也是對學生尊重和賞識的一種體現。

總之,雖然教無定法,但對于每節英語課而言,以上這幾個教學環節應該是較固定的,而不定的是每個教師在每個環節中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構思而已。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學英語的主動性。因此,教師應關注個體差異,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為學生搭建交流的舞臺;要給學生表述思維過程的機會,給予學生主體內部充分的心智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動”起來,讓小學英語教學“活”起來。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

[2]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

[3]皮連生,劉杰.現代英語教學設計.

[4]魯子問.英語教學設計.

第2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范文

一、“學思型”課堂教學設計的依據和內涵

1.“學思型”課堂教學設計的依據。建構主義的觀點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且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這種觀點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強調教師的不可忽視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學生既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又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這個觀點為“學思型”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

2.“學思型”課堂教學設計的內涵。基于以上認識,本人積極加強對新課改條件下初中“學思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摸索出一套適用于初中“學思型”課堂教學設計模式,以解決當前課堂效率較低的問題。“學思型”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為以下幾個方面: “導學――學思為先”、“精講――學思結合”、“訓練――學思反饋”的教學思路。

二、“學思型”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考與實踐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實施,實施的主要環節是教學過程, 而教學過程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課前的教學設計。《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歷史課程應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這就要求教師努力構建適用于初中“學思型”課堂教學設計模式:設計一條看得見的知識明線和一條看不到的情感暗線,并深度整合課程資源。

1.設計一條看得見的知識明線。筆者設計《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學思型”教學案時,在導入環節中這樣設計:播放《清明上河圖》視頻,學生欣賞。教師:這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描繪的北宋都城東京汴河及其兩岸的街景市貌。同學們想了解宋朝人的日常生活嗎?今天,讓我們穿越時光,回到宋代的社會去了解他們的衣、食、住、行、娛樂和節日等生活情況。老師帶領你們“東京一日游”,體驗北宋生活。

(1)魅力大比拼――體驗宋代“衣”。學思為先:教師多媒體展示各式宋代衣服圖片,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穿”,結合課文說出其代表的身份、地位,并比比誰挑的衣服穿著最有魅力。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了解宋代服飾的特點;同時,通過對宋代的陋習――婦女纏足和現代美容的對比,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2)“品嘗”美味佳肴――體驗宋代“食”。學思結合:通過創設兩個情景問題,使學生對宋代的飲食特點有一個直觀的了解。一個是“誰最會吃?”――進城后,分組活動,各小組自行解決吃飯問題,吃完后,各組進行交流,并比比哪個組吃到宋朝最好吃的東西,引出宋朝著名美食。第二個是“你好客嗎?”――“假如你是生活在都城東京的宋代人,有一天,一位來自南方的朋友到訪,你會怎樣款待他呢?”引出南北飲食差異,并與現代相比,知道南北飲食差異今天仍然存在。

(3)考考你眼力――體驗宋代“住”。學思結合:展示幾類宋代住房圖片,學生觀察差異,竟猜屬哪類民居,各有什么特點?

(4)以“車、轎”代步――體驗宋代“行”。學思體驗:創設情景:我們將要到東京最熱鬧的瓦子玩,你認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最舒服、最快到達呢?學生觀察圖片找出宋代交通旅行的條件。

(5)最佳小導游――體驗宋代娛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當“小導游”,結合圖片和課文內容介紹東京瓦子的熱鬧情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思反饋:接著結合書本P64“練一練”師生共同探討瓦子盛行原因。

(6)知識竟猜――體驗宋代歡樂的節日。學生猜節日來源(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并通過王安石的詩《元日》比較宋代元旦與今天春節的異同。

筆者設計出“東京一日游”之明線貫穿全文,讓學生穿越時光,回到宋代社會去了解當時人們的衣、食、住、行、娛樂和節日等等,讓學生在體驗宋代社會生活的同時進行“學思結合”、“學思訓練”和“學思反饋”。

2.設計一條看不到的情感暗線。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歷史學科是塑造人的道德品質的最優學科,人類的所有道德規范都能從歷史中找到其典范。

在設計《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學思型”教學案中,在教學“當時流行的穿著打扮”這一環節,我將其設計為:魅力大比拼――體驗宋代“衣”, 這個環節的“學思型”教學案的設計內容前面已闡述。這一教學設計,使學生體會兩點情感:一是宋朝服飾特點的歷史變化,從王朝初年的簡樸到王朝末年的奢侈。一方面表明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統治階級的日漸腐朽。二是宋代的服飾中明顯地反映了少數民族的影響。這是長期以來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結果。從中使學生認識到,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起到了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整節課筆者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對比、探究的形式,理解和感悟歷史與生活、歷史與現實的關系,并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中華文化的傳承性,激發學生促進中華文化的大繁榮,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這一情感主線。

3.深度整合課程資源。新課標要求在研讀課程標準的基礎上整合資源,這就要求我們依據“課標”,大膽創新。

(1)整合文本資源。常見文本資源包括教材、教參、教輔資料等。教師必須深度研究文本資料,對現成的研究成果,要認真研磨其在知識、方法、能力等方面的考量,參悟其立意,綜合多方面的信息,并進行合理選擇和利用。如在點題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難忘的“東京一日游”結束了,想一想宋代社會風貌為什么會如此氣象萬千、多姿多彩呢?老師指導學生結合第9課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加強和第10課宋代經濟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等方面來思考。

(2)用好網上資源。網絡上的歷史資源更加豐富,既有鮮活的史料,也有前沿的史學觀點。在設計本課時,筆者利用大量宋代生活圖片、視頻、歌謠等作為拓展課堂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宋代的生活風貌,對網絡資源有意識、有選擇地使用,并在此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篩選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3)挖掘生活資源。在設計學思反饋時:筆者在課外延伸部分,充分利用學生剛體驗到宋代生活和現代對比,設計為禮物大派送:A.李寧牌服裝一套;B.麥當勞、肯德基數頓;C.學生喜歡的明星簽名貼畫;D.飛機、汽車組裝模型;E.香港迪士尼樂園門票數張。師:請你根據你所選的禮物,把你想象成22世紀的歷史課本編寫者,給那時候的學生編寫“萬千氣象的中國――21世紀初期的社會風貌”, 選A者寫“衣”,選B者寫“食”,選C者寫“住”,選D者寫“行”,選E者寫“娛樂活動”,寫法可參照課文內容寫,100字以上。

第3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范文

關鍵詞:藍墨云班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移動技術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最初的教學實踐來源于美國林地公園高中,其基本思路:課前由教師提供學習資料,并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尋找答案。學生在課前完成新知識點和概念的自主學習,課堂成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交流討論和拓展提升[2]。傳統教學是課上教師講,學生聽,課后再完成作業,而翻轉課堂是利用信息技術,對傳統教學中師生角色定位及課堂時間使用進行重新建構,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進行顛倒安排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3]。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把需要學習的資料放在網絡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種學習平臺很多,其中一個平臺就是藍墨云班課。

2藍墨云班課

藍墨云班課是基于移動網絡環境下,利用手機等移動智能設備開展課堂內外及時反饋互動教學的信息化教學平臺[4]。該平臺以教師在云端創建的班課空間為基礎,為學生提供移動設備上的視頻、課件、資料、消息推送、作業等服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隨時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如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答疑討論等。藍墨云班課為移動環境下的泛在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授課和學習模式,同時把教師和學生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促進了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和資源共享。

3基于藍墨云班課的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3.1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程現狀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net是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培養學生掌握C#語法,了解面向對象的設計和編程方法,同時具有進行C/S軟件體系結構程序設計、分析、編碼和測試的能力。該課程學時為36,包括理論課和實驗課。內容多,課時少,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難度高,對簡單的程序勉強還可以接受,但是對一些復雜語言結構的理解、動手編寫程序并上機調試運行感到很困難。C#語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語法規則比較抽象,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內容,存在較大的壓力。因此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的意識不強。為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net教學中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3.2教學設計

根據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本課程以藍墨云班課為支撐,從課前任務、課堂活動和課后反饋三個環節進行教學設計。教師課前將課程相關的資料上傳到網絡,學生使用手機、筆記本等載體提前學習,通過在動手實踐中發現問題和難點,或者在課前自測時發現問題。而課堂教學則以“問題”為中心,開展協作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后學生借助平臺開展課后拓展學習,對知識點加以鞏固。基于藍墨云班課的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net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設計如圖1所示[5]。

3.3教學實施

本文以Windows程序設計基礎.net課程第6章ADO.NET——非連接狀態下的數據存取為例,具體說明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實施過程。

3.3.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影響翻轉課堂能否實施的關鍵,首先是教學資源的提供,其中微課視頻是最重要的一個資源,好的微課資源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按照老師的教學思路學習相關的課程內容;其次是自測題的設置要能很好地反映知識點,這是老師得到學生課前學習情況的重要窗口。學生通過藍墨云班課接收老師發送的學習資源、學習任務單,自行觀看視頻并完成自測題。老師通過藍墨云班課數據統計的功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測試題完成情況,更準確的把握教學重點,從而調整課堂教學。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在“答疑討論”中留言,老師及時進行解答。教學資源后,所有學生的手機會收到即時消息通知,如果該學生瀏覽或下載過該資源,資源后面的數字可以即時統計,對沒有預習的學生可以進行提醒,方便教師監督學生按時完成課前學習。

3.3.2課堂活動

在ADO.NET——非連接狀態下的數據存取這節課的課堂教學中,首先引入“超市商品管理系統”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客戶端完成商品信息的瀏覽、添加、查詢、修改和刪除等功能。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前演示已完成的界面。學生看到了系統功能的實際運行效果,會對系統設計產生興趣,繼而尋找相應的知識點,為下一步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接下來根據課前設計的學習任務單上的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第三步讓學生回顧前導課程數據庫基礎并設計出數據表,在MicrosoftSQLServ-er2012中實現。然后對本節課的重點“ADO.NET對象的對象模型”進行講述,舉例介紹Connection、Com-mand、DataAdapter、DataSet幾個對象之間的關系并示范如何使用VisualStudio2017集成環境實現所需要的功能。隨后將班級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介紹一個ADO.NET對象,繼而歸納出客戶端應用程序與數據庫之間進行交互的步驟。在明確了數據存取步驟以后,下一步討論系統的設計界面,將系統功能模塊中需要實現的內容進行分組設計。設計完成以后分組進行演示,在演示結束后各小組之間可以相互評價。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歸納,將知識點進行梳理并讓學生在課后完成一個與教學案例相似的練習,鞏固知識。

3.3.3課后拓展

課后階段,師生在藍墨云班課的作業任務模塊中進行教師評價、學生互評,以此來檢驗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且學生間作業的互評增加了評價的公平性和客觀性。此外教師可以發起調查問卷或者答疑討論,以便及時解決學生對新學知識的疑問,增強師生之間的聯系。教師在課后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借助藍墨云班課的數據分析能力,及時了解學生的過程考核情況(所有的考核結果最終都量化為經驗值)。通過分析考核結果制定下一次課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任務。

4教學效果分析

在使用基于藍墨云班課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后,為了了解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在本課程結束時組織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學生對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持肯定的態度,認為該教學模式在調動學習主動性和增強師生間交流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有利于提高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也有學生指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同學沒有積極參與,其態度影響了組內其他小組成員的學習。學生提出幾點建議,首先,教師要盡可能早的上傳學習資源,方便學生安排時間學習;其次,希望老師在小組分配上更加合理,能給學生更多機會進行展示此外,在階段性測試和期終考試中,學生的考核成績比之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第4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范文

關鍵詞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設計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目前,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在理念性、探索性、策略性方面,對于相關知識傳遞的設計沒有做出相應的研究。

1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1.1設計依據

為了構建的教學模式有理論依據,在進行設計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需遵循以下幾方面:理清課堂翻轉的過程;把握翻轉課堂的特征。

1.2設計時遵循的原則

在進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利用學生知識的構建和內化;利于實現分層教學;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情況。

1.3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

1.3.1課前準備

為了保證有效的開展課外學習活動,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應根據課程的教學安排和重難點,把適合通過教師講授、演示的內容分離出來,明確微課的教學內容和腳本,收集學習資源使各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順承性和完整性充分的展現出來,以完成微課的教學設計。同時還需考慮學生的認知情況,爭取在短短的時間內將所要展現的教學內容完全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最后在微課中適當的加入一些信息以便學生掌握重難點。

1.3.2課中活動

課中活動設計主要通過提出疑惑、解決問題、討論等形式交替進行,是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解決課堂前傳遞階段教師搜集到的問題,再根據問題的基本類型設計課堂模式。如果這些問題是共性的,那么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交流討論,再進行集體的講解,如果問題是個性的,教師則進行單獨的輔導。然后教師根據課程知識的應用性、拓展性,設置相關的任務,學生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選擇自主探究或小組討論學習,教師可在一旁觀察學生獨自操作或討論的情況,適時的給學生進行講解分析,以便完成課堂上的任務。通過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實現知識的吸收和內化。

1.3.3課后鞏固和測評

教師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總結點評,以不斷的修正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同時把優秀的學習作品展現在網絡教學平臺,供其他學生學習好的作品,以彌補自己作品不足的地方,以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對于提前完成任務的學生還可以挑戰其它的任務,如一些拓展性的任務,以便學生拓展相關的知識。

2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

2.1實踐方案

通過設計微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以驗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性、驗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軟件應用課程的有效性,如以“Flash 動畫制作”中的“按鈕制作”為教學內容驗證教學模式的操作性,以對“按鈕制作”開展教學實踐驗證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同時通過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此學生對新模式的認可情況。

2.2實施過程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實施的過程:

(1)課前準備。在設計教學方案之前,先收集相關資料,并充分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收集相關討論的信息;

(2)課中活動。學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對此微課的難易程度、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進行討論;

(3)課后鞏固。教師選取優秀的作品展現在網絡學習平臺上,以供其他學生學習,對于提前完成任務的學生布置相關的拓展任務,以便學生拓展相關知識。

2.3應用效果調查

2.3.1對課前微課的學習反饋

實踐的問題是微課的難易程度、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通過研究發現,學生都能完成任務,只是完成的程度不同,同時有近半的學生花費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其她的學生完成任務所花費的時間相差達二十分鐘。通過此實踐充分驗證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分層教學上的正向作用。

2.3.2對新模式認可度和效果的調查分析

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新模式的認可度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很好促進學生的學習,只有少部分的學生認為該模式的促進效果一般,沒有學生認為該模式的促進效果差。這就說明新的教學模式得到學生的認可。

3結語

翻轉課堂的關鍵是課前、課內、課后活動的設計與銜接。基于翻轉課堂的關鍵提出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達到課前、課內、課后活動一體化。本文針對新的教學模式開展了教學內容的實踐研究,通過研究驗證了新模式的操作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05):26-32.

[2] 陳怡,趙呈領.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教學設計及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02):49-54.

第5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范文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俄語教學;任務設計;原則

一、任務型語言教學的概念

任務型語言教學這個術語是從英文中的Tack-BasedLanguage Teaching翻譯過來的,在英文文獻里通常簡稱為TBLT。從這個英文術語可以看出,所謂任務型語言教學,就是一種基于任務或以任務為基礎的語言教學途徑(也有人稱之為任務型教學法),根據這一教學途徑,設計語言教學大綱以及編寫語言教材不是按一定的順序羅列或介紹語言項目(Linguistic Items),而是設計一系列的任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是逐一學習各個語言項目,而是完成各種各樣的交際任務。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1.語言習得理論

代表人物Krashen認為,對于語言學習,通過交際無意識地接觸語言材料系統而掌握語言的習得過程遠比有意識地學習語言規則的學得更為重要,而學生掌握語言必須通過“可理解的輸入”。為了能夠做到這一點,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首先,能理解的語言材料必須是稍稍超出習得者現有語言水平的i+1模式;其次,應該是障礙小,以便習得者的語言吸收。大學俄語對于在校學生來說,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是一種特殊語言材料,如果按照習得理論向學生講授其特點,而不讓學生參與其中習得,將其轉化為障礙小和i+1模式的語言材料,勢必影響學習效果。語言學家Long(1983)發展了Krashen的習得理論和可輸入理解,提出語言習得不可缺少的機制是“變化性的互動”即任務,因為學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簡單的語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輸入與輸出的機會。鑒于此,外語課堂教學增加“變動性互動”的各項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俄語任務的過程中進行對話性和模擬操作性互動,產生語言習得,掌握必要的語言知識。

2.社會建構主義理論

該理論認為知識是由學習者個人構建的,而不是由他人傳遞的,重視學習過程,反對現成知識的傳授,強調教學應置于有意義的情景中——而最理想的情景是所學的知識可以在其中得到運用。任務型教學法由教師按照學生的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設計任務,要求學生充分參與完成任務、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有利于學生建構對客觀事務的理解和意義。而在俄語教學中,設計真實的語言環境提供給學生一個可同時進行探究的環境,可激活學生的內在系統讓其從自身經驗背景出發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而這樣的知識體系正是學習者所要達到的理想學習效果。

(二)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特點

1.通過交流來學會交際。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各項任務的完成離不開真實的交流,交流的最終目的是交際能力的提高。

2.將具有真實性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的環境。因為真實的場景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不受任何約束地真正體會語言,理解語言并大膽地運用語言,達到脫口而出的效果。

3.既關注語言本身,也關注學習過程。任務型語言課堂把整個教學目標設計成符合本目標的若干個任務,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各項任務,進而按步驟完成課堂的總體目標。

4.具有師生角色。學生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溝通。教師是助學者、任務的組織者和完成任務的監督者,有時也加入到活動之中擔當學生的伙伴,與學生共同完成交際任務。

5.學習者個人的經歷作為課堂學習的因素。任務型語言教學追求的效果,是讓學習者能用自己的語言知識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

二、任務型教學設計原則

根據俄語教學的特點,在高校大學俄語教學定位上,第一,應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真正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第二,教學中要重視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重視語言基本技能應用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但打好基礎要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教學內容不片面追求系統完整,強調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并重,強調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應用能力并重;第三,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并確保各項語言能力的協調發展,為今后進一步提高俄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俄語教學的目標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教學策略方面,明確提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為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目標的“任務型”教學方式,使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讓學生親身參與制定、選擇任務的完成,在此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語言。

轉貼于

以任務為核心,將課堂活動任務化,任務的設計的好壞是教學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所以任務設計時應該考慮到下列三點。

1.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認知心理學將人看做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覺輸入的變換、簡約、加工、存儲和使用的全過程,它關心作為人類行為基礎的心理機制,即輸入和輸出之間發生的內部心理過程。語言學家long也主張為學習者提供可理解的輸入將有利于語言習得。而可理解的輸入必須首先符合學習者的心理特點,大學階段的學生其心理機制已接近成人水平,他們學習的潛在目的是將在真實交際世界中的可能利用,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盡可能模擬真實交際世界,這樣才能激起學習者的興趣,讓其積極地參與到任務當中。

2.兼顧學習任務和交際任務。以Edtair和Zanon為代表的廣義任務派認為,任務可分為交際任務(communicative task)和學習任務(enabling task)。集中在語言方面的練習,以語言為主的活動是學習任務。而以意義為中心的練習屬于交際性任務。Ellis(2000)認為,任務型教學法要達到促進語言習得和促進有效交際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首先,要設計一些必要的語法層面的練習,如呈現新的語言點,如練習詞匯等,如必要的詞匯用語,讓學生做必要的練習。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適當注意其語言形式,提高其語言準確性和復雜性,以此拓展學習者的中介語系統進而促進語言習得。其次,任務的設計也要讓學生在交際中能體現、達到并提高語言流利性。

3.設計出合理的任務鏈。任務鏈即一系列前后相連的任務。Nunan(1996)的任務依賴性原則指出,任務的設計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相互依存、層層深入,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每一項任務逐步發展,使教學階梯式層層遞進。

任務型的教學設計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及任務完成的情況。通過任務型教學可使學生體驗自信,學會學習,學會合作,磨煉意志。這就要求教師備好學生,以一顆童心去體驗觀察學生的生活。同時要吃透教材,把握本課的重點、難點,精心備課,每節課要設計完成一個好的任務,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用俄語去和人交流溝通,使學生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 。要鼓勵學生大膽運用俄語,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必須有足夠的語言輸入,沒有聽和讀的輸入就沒有說和寫的輸出,輸入是輸出的基礎。學習俄語的過程和兒童學習母語的過程一樣,都需要進行大量聽的訓練。兒童通過“聽”逐漸學會“說”,聽的內容越多,說的內容也就越豐富。因此,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努力創設條件讓學生多聽、多說俄語。

三、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應用

Willis(1996)提出了任務型教學模式的三個階段:任務前階段(pre-task)、任務中階段(task-cycle)和任務后階段(post-task)。任務前階段是準備階段,任務中階段是實施階段,任務后階段是驗收與提高階段。這三個階段相輔相成,互相作用。其中任務中階段是核心,任務前階段為其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任務后階段是前兩個階段的歸宿,是促進學習者語言內化過程的具體手段。在任務型教學法中,任務的設計不但要考慮到語言的可操作性,還要考慮到其是否具有交際性。

1.任務前階段。如在開始學習課文之前,教師先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預習課文,主要任務是搜集相關資料,并對搜集資料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分類和總結,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識,歸納出文章的主題和提綱。

2.任務中階段。語言教學的出發點是語言知識,終點是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在對語言規則、語言知識的反復操練下產生的。課堂語言教學應實現由語言形式到語言運用的轉變。教師應在活化教材上下工夫,創設情境,鼓勵學生進行有意義的交際,積極參與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交際活動。這一階段是整個任務的執行階段,教師可根據前一階段的情況,以具體任務的形式來完成這一階段的活動,如設計小組討論、兩人對話、分組辯論、角色扮演、實地考察、民意測驗和采訪等交際任務,以激發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興趣,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3.任務后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對前兩個階段各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在課內,學生主要通過復述課文和寫作來完成對課文的全面理解。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出了課堂,往往就進入了漢語世界,俄語學習環境難以保證。因而,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通過布置任務幫助學生加強課外俄語實踐活動,營造課外俄語學習氛圍。在俄語課外實踐中,教師應幫助學生設計、組織、安排好任務活動,如開辦俄語俱樂部、俄語協會、俄語社團、舉辦俄語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并對任務活動及時督促、檢查、總結、評價。

參考文獻

[1] 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第6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彈性設計及實;課堂教學

在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陣地,也是促進人類發展數學教育的主要方法,課堂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更應該樹立合乎時展和課堂教育要求的數學教育價值觀。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不斷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數學思維過程,創新數學的思維方式,這樣也就能夠更好的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解決問題。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價值的認識

1.1數學教育具有實踐價值、認識價值和實用價值

數學教育的價值就是對數學知識的實踐和應用,對數學公式的運用價值,它提供了幾乎無窮無盡的方法以實施日常計算和定量分析。數學教育的價值進一步是進行邏輯推理訓練,提供思維的方式和方法,體現智育價值、思維價值和認識價值。數學教育具有巨大的實用價值,工業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數學知識,工業化的進程迫切需要培養具有一定應用數學知識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1.2數學教育具有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

數學教育作為探索真理的事業,體現著培育科學精神、提升數學素養和堅持求實態度的理性科學價值,并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進而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直至生存方式,以此來體現數學教育的文化價值,數學教育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數學教育作為數學文化的傳播載體,為人們提了供一種價值觀,倡導了一種精神。數學家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求實精神,勇于堅持真理、勇于懷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勇于創新、為真理而獻身的無畏精神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教育價值。

1.3數學教育具有良好的德育價值、心理價值和美育價值

數學教育是學生心理活動的體驗,具有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完善心理結構、嚴謹的做事習慣、堅強的意志品質的價值;具有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與想象力,以保證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的價值。數學將研究對象用符號和變元來表示,其魅力成為培養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催化劑,滿足學生求美愛美的心理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欣賞美、追求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2、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彈性設計與實施的有效探索

2.1 明確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性

現代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快,老師的思想也要不斷的轉變,跟上時代的進步不斷增加新思想,不能依靠之前粉筆和黑板來進行教學。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必須明確每堂課要讓學生學會什么,具有目的的對小學數學進行教學,分析每位學生的差異,更具學生的實際情況,正確的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由于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學生很多時候感覺學習的無聊,學習起來比較枯燥,也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單純的記憶模式和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不是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主要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探索問題,從而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作為教學目的,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并解除疑問得出結論才是主要的目的。

2.2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創設一個自由的教學氛圍

具有良好的教學目的的同時還要具有恰當的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多的設計教學的內容,在教學的時候盡量的熟悉教學課件,保證教學效率。我們必須根據時代和新課改的形式進行改變教學方式,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上并不是增加學生的學習任務,而是多給學生學習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學生在確定課題之后,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對問題進行研究,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這些教學方式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不但很輕松,學生也能更好的學習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我們在教孩子們1加1等于2是正確的時候,我們不光是讓他們記住這個答案,我們更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們的思維方式,知道該怎樣計算,在遇到其他問題的時候也能很快的計算出答案,也就正所謂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道理。

2.3改進數學教學內容讓其生活化

教師在課堂準備的時候,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對于龐大的教學資源庫,老師還要查閱更多資料,這樣也就更加的花費時間,降低教學效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回歸到現實生活,以教材為基礎提高學生的感悟,切實提高學生參與現實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和實際的結合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不是要求學生對理論進行強記,而是讓學生具有靈活的思維,對于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學生都很重視,對這些事情具有深刻的印象,這時也就需要學生能夠很好的結合理論知識對實際事情進行處理,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例如,李老師到文具店買獎品,買4元的作業本,買8元的畫冊,買10元的鋼筆,用了40元錢,每一樣買了多少?在對于這道題的解答的時候,三種東西價格都不相同,買的數量也不相同,由此可知買4元的筆記本可以買10個;買8元的畫冊可以買5個;買10元的鋼筆可以買4個。因此答案也就有很多種!這個時候也就要求學生自主探索,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3、結束語

探索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彈性設計與實施,不僅是有效開展數學教學的需要,更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健康穩定發展的需要,將這種教學模式運用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典艷.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彈性設計與實施的現狀研究[J]. 重慶師范大學,2014(9)

第7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范文

【關鍵詞】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任務,任務鏈

引 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指出,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應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標準》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提倡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采用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同時,汲取各種教學方法中的有效形式,以形成適合我國高中學生的外語學習策略。《標準》如此重視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是因為這一教學途徑能夠達到“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的教育目標。

那末,應如何正確理解和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呢?筆者認為,正確理解什么是任務型的語言學習,如何設計任務是實現“任務型教學途徑”的關鍵。

1.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任務型”學習(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法研究者和第二語言習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有重要影響的學習理論。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模式。

1.1 “任務”的定義

《現代漢語詞典》(1992:965)對“任務”的解釋是:“指定擔任的工作,指定擔負的責任”。Long (1985)也從非語言的角度把任務(task)定義為:自己或他人從事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工作,如油漆柵欄、給小孩穿衣服、買東西等。也就是說,任務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但是,在外語教學中,特別是在談到任務型教學時,“任務”這一概念通常是指以真實世界為參照、以形成語言意義為主旨的活動。《標準》中指出,英語教學中的任務指有利于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種種語言實踐活動。Jane Willis對任務下的定義是:“任務”就是學生為達到某一交際目的,使用目的語來獲得產出的活動(1996:23)Wills還區分了教學中常用的六類任務:列舉、排序與分類、比較、解決難題、交流個人經歷和完成創造性任務。Breen(1987)則認為,任務是任何促進語言學習的工作計劃,小到簡短的練習,大至復雜的、冗長的活動,如小組解決問題或模仿、作決定等。它具有特定的目標、恰當的內容、規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的結果等基本特點。David Nunan(1989)在綜合上述觀點的基礎上,把任務的定義概括為:交際任務是知道自學系目的語的過程中領悟、使用、輸出語言和互動的課堂交際活動,它重點關注的是意義,而非語言形式。

盡管對任務的定義各家說法不一,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任務都涉及語言的實際運用。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運用目的語進行理解、交際,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意義上,而不是在語言形式是上。筆者認同把任務作為課堂的一種語言學習活動至少應具備以下特點:(1)以意義為中心;(2)以解決某一交際問題為焦點;(3)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

1.2 任務的結構組成

Nunan(1989)認為,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任務(task)具有結構性,并由教學目標、輸入、活動形式、教師與學生角色和環境五部分組成。

1.2.1 教學目標(goals):任務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這不僅是指語法正確的說和寫的能力,還包括社會語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語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Canale, Swain, 1980)

1.2.2輸入(input):輸入是指設計任務的資料。輸入的來源多種多樣,包括課本、報刊雜志、學生作品、影視作品、歌曲等。

1.2.3 活動(activity):活動是指任務,而不是指練習。

1.2.4 師生角色(teacher / student role):學生是交際者,其主要任務是溝通(傳送與接收)信息,具有學習的自主性,并經常進行兩人或小組活動。為了使學生成為交際者,教師應扮演促進者(facilitator)、組織者(organizer) 和監控者 (monitor),有時也加入到活動之中擔當學生的“伙伴”(partner)

1.2.5 環境(setting):環境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包括任務完成的方式(個人操練還是兩人或小組合作)和任務時間的分配,也包括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等。

2.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

《標準》為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提供了六點指南:(1)任務應有明確的目的;(2)任務應具有真實意義,即接近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活動;(3)任務應涉及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傳遞等過程;(4)學生應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英語。(5)學生應通過做事情完成任務;(6)完成任務后一般應有一個具體的成果。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教師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舉為出發點;要有助于英語知識的學習、言語技能的發展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要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審美情趣、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基于上述理論,筆者認同以下設計原則:

2.1 語言、情景真實

設計任務時要提供給學生明確、真實的語言信息,語言情景和語言形式要符合語言實際功能和語言規律,要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和學習語言。

2.2 形式與功能相結合

設計任務時要注意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相結合。要讓學生在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學會自我培養掌握語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階段任務的設計都應具有一定的導入性,使學生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任務的訓練來理解語言形式的功能,并能運用在交際活動中。

2.3 階梯型任務鏈

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并由數個微型任務構成“任務鏈”。在語言技能方面,應當先輸入后輸出,使教學呈階梯式層層推進。

2.4 在做中學

學生自始至終通過完成具體的任務來學習語言,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實施特定的語言行動,并通過完成特定的任務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各原則之間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操作中要注意他們之間的相互制約,從而推動學生的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相互促進和協調發展。

3.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步驟

Wills(1996)在她的專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三個步驟:前任務(pre-task)、任務環(task-cycle)和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

3.1 前任務(pre-task):教師向學生介紹主題和任務,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指令和做好準備。

3.2 任務環(task-cycle):在此階段,為學生為完成交際任務而盡其所能運用以學的語言知識。任務環由三個部分組成。

3.2.1 任務(task):學生執行任務,老師監督。

3.2.2 計劃(planning):各組學生準備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情況,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

3.2.3 匯報(reporting):學生報告任務完成情況,老師充當主席的角色,評價各組任務的完成情況。

3.3 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學生進一步學習、鞏固和掌握前階段所運用的語言的某些特征。

任務性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師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 、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項教學目標演變為教學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 4. 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實踐探索

在任務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并構成一個有梯度的連續系列。要使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各種“任務”中,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不僅是現成的語言知識點。這樣,隨著“任務”的不斷深化,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會越來越自動化和自主化。

筆者以SEFC Book 2A Lesson42 (Hurricane) 教學實踐為例來說明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夠回答有關問題,并能對課文的主要內容作簡要復述;

2、培養概括、分析能力,學習記筆記。

3、活化教材,對課內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4、學會從各種媒體獲取所需信息的技能。

5、教育學生學會自我保護。

教學步驟:

Pre-task

1、通過問答復習上節課內容,引出“Hurricane”話題。

Why were Pippa's parents worried? (A hurricane is likely to come.)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hurricanes?

How do hurricanes work? 學生呈現他們課前了解的情況,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給以提示(對課內知識進行拓展延伸)。

Task-cycle

展示課件,用問題What's the result after the hurricane? 引入任務。

Task 1: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then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

1. The reason why nineteen people died in the hurricane perhaps was that

.

A. it rained heavily and they were washed away

B. very tall trees were blown down

C. the big trees fell down where they were sleeping

D. they were missing in the dark

2. From the passage the greatest harm to the towns and villages was that

in the hurricane.

A.there was no electricity

B.water supply was cut off without electricity

C.people couldn't get in touch with others

D.a great many tall trees were brought down

3. At that night some people couldn't get to sleep, which made them

.

A.safe the whole night

B.nervous all the time

C.lucky all night long

D.protect themselves as possible as they could

4. With the help of the soldiers and the workers from other parts of Britain

.

A.everything would be better as soon as possible

B.things were got back as they were before

C.the towns and villages were much better than before

D.the people had nothing to worry about (CDDA)

Task 2:

Read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happened on Friday October, 1987?

2. What the weather like in England?

3. What about the rain that night?

4. Could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third paragraph?(展示課件)

Task 3: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make notes:

Time: Between the hours of midnight and 6a.m Friday,Oct.16th,1987

Place: The southeast corner of England

Speed of the hurricane: Up to 160kph

Damage:

1. 15,000,000 trees were blown down; blocking roads, paths and railway lines.

2. Electricity lines, telephone poles were brought down

3. Water supply was cut off

4. There was no electricity

5. 19people lost their lives

Reasons: Plenty of rain, strong winds, trees with leaves on were easily pushed over

Escapes: A woman-a tree fall onto the other half of her bed

A family-spend the night in a field

Results:

1. Army-cut through the fallen trees, help clear the roads and paths

2. Electricity and telephone workers-help repair the damage

3. Everything-retuned to normal

Task 4: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work in pairs )

Task 5:

Introduce the hurricane in England with when , where, what, why, how, damage,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text.

Task 6:

Discuss the question in groups, then report (work in groups):

Suppose a hurricane strikes Guangzhou, What will you do to protect yourself?

Language focus

1. Master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If the hurricane had happened during the day-time, there would bave been many more deaths.

push over; blow down; bring down

find sth. done; have sth . done; get sth. done;

have their leaves on;

awake (adverbial);

call in; call for; call on; call at

(這些語言點都涵蓋在各項任務中,學生在執行各項任務的過程中,對其已基本掌握,在此只需簡要歸納

總結即可,以免影響語篇整體閱讀。)

2. Write down the retelling of the text (according to task 5)(可以作為課后作業)

結束語

任務型教學強調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策略,促進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理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優越性。

在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牢記教學是人的活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人的因素應當成為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有利于學習者外語習得的條件,使學生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際,運用語言并掌握語言。需要指出的是,任務型教學設計的任務難度很難把握,任務的系統性和延續性也難以控制。盡管如此,其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越來越受到重視并被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使這一教學模式逐步規范,更富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周春敏《談談高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5)

2、羅少茜 陸錫欽《解讀“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任務 真實性 任務鏈》(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11)

3、盧莉《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實驗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3)

第8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范文

關鍵詞:微視頻;設計;分類;制作

翻轉課堂是指由教師創建教學微視頻,提供課前學習任務單,學生在家或課外觀看微視頻講解,完成知識傳授,再回到課堂中進行師生、生生間面對面的交流、合作,完成知識內化,以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形態。教學微視頻是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前提與條件,制作優質教學微視頻,對于翻轉課堂的實施至關重要。學校“微視頻設計與制作研究”課題組從2014年開始,對教學微視頻的設計原則、微視頻的特點、分類,微視頻的制作方法、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現整理如下,以期與同行們相互交流。

1微課程和微視頻

微課程是指按照新課標及教學實踐要求,以5--10分鐘左右的微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新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常用以突破重點、難點。微課程主要包括:教學設計、微視頻、知識清單、學習任務單、微反思等。其中,微視頻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關于微視頻,有很多說法,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其中優酷網總裁古永鏘的說法比較具有代表性。他說:“微視頻是指個體通過PC、手機、攝像頭、DV、DC、MP4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上傳互聯網進而播放共享的短則30秒,長的一般在20分鐘左右,內容廣泛,視頻形態多樣,涵蓋小電影、紀錄短片、DV短片、視頻剪輯、廣告片段等的視頻短片的統稱。其中,短、快、精、大眾參與性、隨時隨地隨意性是微視頻最大的特點。”這是廣義的微視頻。而基于微型視頻的學習資源,簡稱教學微視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依據教學規律,將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劃分成教學知識單元或知識點,錄制時長為5―10分鐘的視頻片段。

2教學微視頻的設計原則

教學微視頻的設計必需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要堅持以下原則:

2.1科學性原則

微視頻要保證科學性,最低要求應該無知識性錯誤。如不準確的概念、不恰當的舉例、不規范的書寫等,這些決不能出現在教學微視頻中。

2.2啟發性原則

教學微視頻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認真地學習,啟發他們積極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目的性原則

微視頻要做到教學目的明確、主題突出。一個微視頻圍繞一個主題,或者解決一個知識點、技能點。微視頻學習只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一個環節,所以在微視頻中不能試圖解決當堂課的全部問題。

2.4精致化原則

教師在設計微視頻時,要選擇短小精悍且相對完整的知識點材料進行微視頻制作。在設計微視頻內容時,資源的精致化非常重要。

2.5易視聽原則

設計微視頻要考慮視覺和聽覺的效果,做到界面簡潔友好,聲音清晰洪亮,注重節奏的把握與控制。微視頻中講解的內容和呈現的方式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相結合,力求易看易聽。

3教學微視頻的分類

按照課堂教學方法,教學微視頻可以分為:講授類、實驗類、解題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練習類、表演類、自主學習類、合作學習類、探究學習類,等等。如講授類以學科知識點、重點、難點的講授為主,授課形式靈活多樣;實驗類主要針對教學實驗進行設計、操作與演示;解題類則是針對典型例題、習題、考題的講解分析與推理演算,重點在解題的思路與過程分析,等等。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類型,制作相應的教學微視頻,有利于增強學習效果。

4教學微視頻的制作方法

4.1錄屏式微視頻制作

錄屏式是教學微視頻的主要制作方式,也是^為簡單、對計算機水平要求不高的一種制作方式。錄制此類教學視頻對環境及硬件的要求都不高。需要的硬件有:計算機(或者平板電腦、手機等)、手繪板、麥克風。需要的軟件有:錄屏軟件、錄屏視頻剪輯軟件、手繪板應用程序、Powerpoint等。對環境的要求僅為一個無干擾的、較為安靜密閉的房間即可。

現在錄屏的軟件很多,如Camtasia Studio、Bandicam、Adobe Captivate、屏幕錄像專家等。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是Camtasia Studio,它包含錄像器、編輯器、菜單制作器、Camtasia劇場、播放器和截屏記錄儀的內置功能。

4.2錄像式微視頻制作

錄像式微視頻是指利用手機、DV、平板電腦、錄像機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形成的視頻。錄像式視頻展示教學的真實情景,可以用來展示解題思路、實驗過程等,能夠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具體事物。

錄像式微視頻需要由攝像人員和教師、學生等合作完成,制作過程相對復雜。錄制方式主要通過專業攝像機對教學活動進行拍攝,經后期聲音、字幕等處理后作為視頻材料供教學使用,這種方式錄制的微視頻會出現教師或學生的影像。現階段,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有部分教師采用智能手機進行錄制,視頻輸出視頻格式為MP4。優點是錄制過程簡單,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微視頻的制作。缺點是畫面的穩定性較差,聲音的控制不均衡等。

4.3動畫式微視頻制作

用Flash、SimpleSVG、ANIMO等專業的動畫制作軟件制作教學微視頻。如flash在制作動畫領域以其專業性和入門門檻較低的特點贏得了大量的使用者,Flash作品可以包含簡單的動畫、視頻內容、復雜演示文稿和應用等。SimpleSVG是由中國人自主開發的一款矢量動畫創作功能軟件,基于目前最新的矢量圖形標準――SVG(可擴展矢量圖形),提供了一個真正所見即所得的SVG動畫創作環境,采用傳統的繪圖和動畫手段,以及智能的代碼編程環境,為用戶提供一個高效、簡潔、強大的SVG動畫集成創作環境。不過,由于動畫軟件專業性強,初學的老師不容易上手。

4.4混合式微視頻制作

混合式教學微視頻是指靈活地將錄屏式視頻和錄像式視頻,用視頻剪輯軟件剪輯,按教學規律進行合成,用于呈現情景、分析案例、講述故事等而制作的微視頻。后期剪輯制作時,依照教學內容,可以添加適當的字幕、解說、動畫和音樂等元素來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掌握相關內容,但在編輯過程中切勿一味地追求電視美感與畫面效果而畫蛇添足。編輯中須適當掌握視頻的節奏感,切忌過快或過慢,要按照教學和學習規律控制視頻畫面節奏,這樣有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思考和記憶。

5制作微視頻的注意事項

(1)在錄像式微視頻制作中,主講者切忌眼神四處飄忽不定。主視線要位于鏡頭上方或側方一拳的位置,視線位置應該盡可能地與攝影機平齊,同時注意眼神靈活性與交流。

(2)錄像時,主講者要保證最好的精神狀態與形象狀態,可以適當化妝,不要穿著與錄制現場的背景顏色一致的衣服,同時注意眼鏡的反光問題。

(3)切忌語句之間不連貫,語言含混不清,語速過慢,音量過低。語言要精煉,描述要準確。

(4)在錄屏式微視頻制作中,字體大小、間距要合適,給人以清楚明了感;動靜結合,給人以動態感、空間感;圖文并茂,給人以形象生動感。

第9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范文

[關鍵詞]項目課程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

[作者簡介]潘亞兒(1977-),女,浙江鄞州人,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教學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管理。(浙江寧波315100)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1-0075-02

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進行科學、公正、客觀的綜合評價,是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引導教師進行課程改革、加強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頒布后,各高職院校為了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積極尋求課程改革的突破口,項目課程教學已成為許多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的主流方向。它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以知識傳授為目標的教學方法,要求課程教學必須突出能力目標,教學內容以項目和任務為載體,教學實施與評價以學生為主體。由此可見,傳統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內容已不適用,構建與項目課程教學內涵相一致的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內容已成為各高職院校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一、項目課程教學與傳統課程教學模式的區別

從教學內容來看,傳統教學以“知識為本位”,強調學科的系統性;項目課程教學則以典型“工作項目”為載體,以行動為過程,以“工作知識”為內容,強調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一致。

從培養目標來看,傳統教學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目標;項目課程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強調課程目標與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的高度統一,強調課程目標與教學情境的協調與呼應。

從教學主體來看,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項目課程教學則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生生關系,凸顯學習者的主體地位。

從教學場所來看,傳統教學以傳統教室為主要場所;項目課程教學則強調傳統教室、專業教室、生產車間三者相結合,融“教、學、做”于一體,要求專業教室具有一定的職場氛圍。

從課程評價來看,傳統教學以學生、教師、管理者評價為主;項目課程教學還強調企業、行業協會、政府部門的參與。

二、項目課程教學對教師執教能力的新要求

1.要求教師具備科學的教學設計能力。項目課程以典型工作項目為載體,要求教師能認真研究職業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精心設計具有真實性與可操作性的教學項目,并且能融理論、實踐于一體,融知識、能力、素質培養于一體;教學目標要突出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圍繞教學目標,教學情境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用要突出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可遷移能力、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課程考核設計以教學項目為模塊,根據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素質考核內容應各占一定的比例,強調過程考核。

2.要求教師具備嚴密的教學組織能力。在項目課程課堂教學中,一般以若干個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學項目,教學活動步驟設計嚴謹、有序,要求教師既要使學生以較高的積極性融入教學,又要保持良好的教學秩序,還要兼顧人身安全。

3.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引導能力。項目課程運用任務引領、項目驅動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完成每一個工作項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教學引導能力,讓學生掌握技能的同時,還能兼顧學生的個性發展。

4.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企業實踐經歷。項目課程教學中的“工作項目”來源于職業崗位典型的實際工作任務,因此,教師只有了解企業的經營過程和生產流程,才能精心選取典型工作項目,才能對每個工作項目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了如指掌。教師也只有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才能示范準確、指導到位。

三、項目課程教學模式下的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

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的設計主要結合教高[2006]16號文件及高職教育改革相關文件精神,參考2010高職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和內涵,并通過廣泛閱讀、研究項目課程的相關書籍和文獻資料,同時對國內外教學特征、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進行了充分研究。在對部分學生、教師、專家進行訪談的基礎上,以學生評估用表和專家、同行評估用表為例,確立了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以及具體的評估內容。

1.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內容設計(學生用表)。一級指標“教學內容”下設“項目選取”“內容組織”兩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內容分別為:老師所選取的教學項目科學、合理、操作性強;老師以實際職業崗位的真實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為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依據。

一級指標“教學方法”下設“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手段”三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內容分別為:老師能根據課程內容特點,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引導等多種教學方法;老師能引導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協作完成每個教學項 目,逐項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獲取新知識;老師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注重對我們進行動手能力的訓練、科學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方法的培養。

一級指標“教學效果”下設“課堂氛圍”“學生態度”“學生收獲”三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內容分別為:老師能營造輕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師生關系融洽,注重課堂討論,能與我們一道分享經驗和感悟;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學習興趣濃厚,能積極思考、樂于實踐;老師注重挖掘我們的智力潛能,通過項目教學,我們具備了獨立完成相似工作任務的能力。

一級指標“教學素質”下設“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個性特征”五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內容分別為:老師教學語言通俗,表達清晰,感染力強;老師實踐經驗豐富,能很好地完成教學指導;老師能引導我們一起進行探索與創新,注重對我們進行自主學習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老師能根據每個小組能力狀況,較好地組織、引導我們完成每個工作項目,教學秩序穩定;老師教學熱情旺盛,授課風格獨特,人格魅力較強,深受我們的喜愛。

2.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內容設計(專家、同行用表)。一級指標“教學設計”下設“項目選取”“內容組織”“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考核方式”五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內容分別為:教學項目選取科學、合理、操作性強,能夠確保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內容以實際職業崗位的真實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為依據,并進行了較好地整合、序化;每個教學項目緊扣單元知識、能力、素質目標,并且與課程整體目標保持一致;教學步驟設計清晰、合理,教學時間安排與控制合理;有詳細、可行的課程考核方案,注重按工作項目進行過程考核,同時也包含職業素養考核內容。

一級指標“教學方法”下設“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手段”三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內容分別為:能根據課程內容特點,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引導等多種教學方法;能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協作完成每個工作項目,案例、技能訓練等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過程,注重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級指標“教學效果”下設“課堂氣氛”“學生態度”兩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內容分別為:能營造輕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師生關系融洽,注重課堂討論和競爭,能與學生一道分享經驗和感悟;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積極思考、樂于實踐。

一級指標“教學素質”下設“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三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內容分別為:教學語言通俗,表達清晰,感染力強;能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與創新,注重對學生進行職業核心能力的滲透與培養;能根據每個小組能力狀況,有效組織、引導學生完成每個教學項目,課堂駕馭能力強,教學秩序穩定。

一級指標“社會評價”下設“課程合作”“社會服務”兩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內容分別為:能與企業保持緊密合作,有計劃地與企業專家共同研討課程教學內容的開發與合作;能夠經常性地為企業提品研發、技術指導、人員培訓、企業管理等智力服務。

綜上所述,學生評估用表指標內容側重于課堂的方法性、教師的楷模性,專家或同行評估用表側重于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實踐性,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的合理性、嚴謹性,教師、課程與企業的深度融合性等。兩份評估用表均增加了“教學素質”一級指標,突出了對教師“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的評價。區別于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這一項,在專家或同行評估用表中第一個一級指標設定為“教學設計”,涵蓋“項目選取、內容組織、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考核方式”五個二級指標,這樣更加突出項目課程教學的特點。專家或同行評估用表增加了“社會評價”一級指標內容,下設“課程合作”“社會服務”兩個二級指標,筆者認為這更能體現項目課程要求教學項目來源于實際職業崗位、教師應具有“雙師”素質的特點。兩個評估表均舍棄了傳統教學中“教學態度”這一項,筆者認為這是對教師最基本的教學要求,應納入到教師日常教學管理環節中予以考核。

四、實現課堂教學質量有效評估的保障措施

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是一項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建立配套的保障措施,否則即便評估指標設置科學、合理,但如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組織不當、操作不規范,也會導致教學質量評估的失敗。

1.充分做好學生評教前的宣傳輔導工作。學校相關人員應通過講座等形式向學生介紹當前高職教育理念、介紹學校最新教學改革情況、介紹評教的意義,讓學生充分了解項目課程教學的內涵特征與教學優勢,了解就業前自身所需具備的職業能力,了解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藝術等,以便于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做出正確的評判。

2.合理做好評教過程的組織協調工作。教學管理部門應合理安排評教的時間和形式,學生評教最好在課程結束后通過教務網絡評教系統進行,并保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以便于進行理性思考,而不是敷衍了事。同行、專家評教應注重公平、公正。

3.正確做好評教后的信息處理與反饋工作。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的最重要目的是以評促改,因此,評估結束后,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應對評估信息進行科學處理,并針對每位教師評估后的詳細情況進行正確分析。通過適當的途徑和方式反饋給教師并提出改進的意見,以便于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予以完善和提高,同時也有利于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2006-11-16.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徐國慶.項目課程的基本理論[J].職教論壇,2006(4).

[5]郝超,蔣慶斌.試論高職教育項目課程的基本內涵[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6]錢艷潔.中美高校教師教學評價比較研究[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8(5).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在线|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日本午夜免a费看大片中文4| 丝袜美女污污免费观看的网站|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a| 白白色发布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久综合香蕉尹人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亚洲AV无码综合一区二区在线| 少妇高潮紧爽免费观看| 小说区 图片区色 综合区|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蜜柚|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国产舌乚八伦偷品w中| 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 毛茸茸性xxxx毛茸茸毛茸茸| 中文字幕av无码人妻|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九九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日韩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 色优网久久国产精品|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 野外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亚洲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2018高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色欲大片AAA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www|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免费大黄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亚洲中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