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藥品行業發展范文

生物藥品行業發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藥品行業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藥品行業發展

第1篇:生物藥品行業發展范文

醫藥行業中具有良好成長性的小公司有時會比龍頭公司更被投資者看好。國際上醫藥行業的靜態市盈率在20倍左右;龍頭公司2004年的動態市盈率平均約為19倍;預計2005年為17倍。全球最大的醫藥企業PFIZER INC,目前市盈率僅16倍,2005年預測市盈率僅13.46倍――該龍頭公司的定價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中國的醫藥行業還是一個中等偏小的行業,工業產值相當于食品行業的1/4,銷售收入相當于食品行業的1/6;凈利潤率在9%~10%,超過食品行業1倍多;然而上市公司數量已經有106家,遠遠超過食品行業的60多家;因此,醫藥行業投資策略應當充分考慮到企業數量過多,固定資產比重大,造成凈資產收益率與成長性不高,80%的企業達不到行業平均增長水平15%~18%;以及一些公司凈利潤率水平超高,造成的“低市盈率陷阱”與流動性風險。因此,在充分考慮市盈率將實現國際接軌的前提下,5~10億元銷售的中等規模公司,5%~15%凈利潤率水平的中等盈利能力,規范的治理結構,以及連續多年的良好成長性公司應當是投資的首選。

政策面-小企業壓力大

國內醫藥工業企業仍有近4000家,一方面生產企業規模小、市場集中度低、產品劑型單一、新藥研發投入低;另一方面企業產能過剩,通過GMP認證的企業中,65%的生產線面臨開工不足,約60%的中小企業在不同程度地承受著新產品開發、銀行還貸、營銷渠道建設、流動資金匱乏的巨大壓力。

2004年行業內部的亮點不多,主要有部分細分行業運行態勢偏暖――中藥與生物制品行業景氣度回升較快,2004年以來利潤增幅明顯強于醫藥制造業;預計未來三年還將持續領先整個醫藥制造業。

行業面-關鍵因素分析

國家相關的政策和制度依舊是左右醫院用藥的決定因素;醫院用藥增長幅度回升大,品種大類結構發生變化小;全國整個藥品市場中,醫院所占的份額會被零售市場有所侵奪乃是大勢所趨;由于藥品招標、藥品降價、“二個總量控制(也稱預算管理)”等人為因素存在,許多矛盾尚有待于進一步梳理,藥品報銷范圍仍是影響藥品市場最主要的因素。

醫藥行業的關鍵價值驅動因素向好

宏觀經濟持續向好,將繼續拉動藥品消費增長,一般來講,與GDP提升相應的藥品消費彈性系數為2.0附近,由于權威部門預測2005年GDP增長7.5%,預計藥品銷售增長15%可能性較大。

“分類管理制度”推進OTC藥品市場規范發展,OTC市場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老齡人口醫藥需求巨大、農村市場開始啟動,為醫藥市場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每年藥品需求在,農村人均用藥費用將從目前的40多元,提高到60元以上,低價藥品受到促進大。

醫保目錄4年后的調整已經對醫院用藥產生促進作用。

并購促進行業集中度的迅速提高。尤其是下半年以來,醫藥行業已經成為并購市場最有活力的行業之一,例如2004年以來被參股的就有哈藥集團、華北制藥、云南白藥、東阿阿膠、白云山中藥廠、廣藥王老吉藥業等一批公司;后面還將有越來越多的充分競爭公司被收購。

研究面-企業自主定價能力2005年展望

綜合判斷,2005年醫藥行業銷售收入與利潤將增長15%左右,同時,如果醫療保險、藥價改革與招標采購等不利因素趨于合理解決,不排除增長20%以上的可能。

從行業內部看,中藥與生物制品行業發展速度仍將領先于化學藥行業。 尋找業內的增長點,從治療領域看,老年病、復合維生素為代表的消費升級自我藥療藥物(OTC)、消化系統、皮膚科、婦科、免疫調節市場將有超常規增長。在這些細分市場中,能發揮比較優勢的企業,將能夠賺取高額壟斷利潤;同時,在醫藥商業另外一些競爭充分的子行業中,將伴隨著優勢企業行業集中度的迅速提高,重點關注。

從定價上看,嚴格意義上說,中藥行業自主定價能力很強的公司只有云南白藥、東阿阿膠、片仔癀三家,只有他們能夠在提價之后實現價量齊升;而二線公司大多只能依靠改變劑型等方式提高產品的價格,例如同仁堂、馬應龍、天士力、九芝堂;相比很多行業,他們的自主定價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除了品牌之外,還需要關注新技術帶來的革命性變革,例如益佰制藥、恒瑞醫藥,在他們的治療領域相當長時間內幾乎沒有遇到 “強大”的競爭;就是因為他們開發的產品具有差異優勢,行業壁壘很高,這類企業通常在3~5億元銷售放大的過程中有超常規的增長。

雖然優勢企業數量上并不眾多,我們還是看好醫藥公司的表現,原因是這些前期低成本戰略受害者,會在即將到來的新增長周期中把握價格主導權,方式是通過制劑藥出口、大型并購、技術創新來實現的。由于歐美企業這三項帶來的業績增長潛力遠不如國內企業,尤其是一些經營接近谷底的企業(廣州藥業、華北制藥)。因此,在一段時間內,相當部分治理結構有好轉的國內企業估值水平將逐漸提高。

科研面-自主知識產權藥物將大大增加

艾滋病疫苗、治療性乙肝疫苗相繼進入二期臨床,口服胰島素也將進入臨床,盡管這三項技術國內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是二期臨床離產業化還比較遠,疫苗業與國產胰島素行業的真正騰飛尚待時日。

金融面-2005年子行業與代表企業估值判斷

中藥類公司-防御類為主,由于凈利潤率太高,注意低市盈率陷阱。

化學制劑藥公司-行業降價與高成本“風暴”即將過去,龍頭公司高增長將延續。

化學原料藥公司-低成本怪圈無改觀,特色公司持續性不大,規避為主。

生物制品公司-行業代表性差,但是即將受到政策扶植,關注技術創新與產能轉移。

醫藥商業公司-原則上規避,除非外資并購,業績翻番等拐點出現。

第2篇:生物藥品行業發展范文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al and hygiene textiles industry briefly, brings forth the restraining factors of this industry, including deficiency of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weak public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lack of policies guiding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this industry is quite considerable, especially for differential and functional medical materials, biomedical fiber and textiles. In the en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1我國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簡況

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主要指醫療、防護、保健及衛生用途的紡織品,有 200 多類產品,其中高性能醫用紡織品占10%。近年來,我國醫療和衛生領域對紡織材料的需求潛力巨大,行業規模持續增長,但也逐步暴露了諸多限制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現實問題。

2000年之后,我國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進入快速增長期,2009年產量達到 59.5 萬t,2010年產量預計超過 70 萬t。目前已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是醫療防護用和衛生用紡織品,而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外科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紡織品及體外過濾用紡織品則大部分依賴進口,每年進口額已經超過 60 億美元。

2我國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據調研反饋,目前國內使用的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大多質量參差不齊,品種和型號單一,價高質低,功能性和舒適性俱差。在醫療用紡織品方面,醫療系統僅對產品供應商有一定的認證,缺乏統一的材料和產品采購標準、認證辦法和配送管理體系,并缺乏質量監管機構。我國醫院以采購非一次性用品為主,一次性用品也僅限于口罩、帽子之類的常規產品,一次性隔離衣和手術衣、一次性防護服的使用率低。大部分科室、區域還是使用普通棉布防護衣,只有在傳染病區和重癥監護病房(ICU)才會使用一次性防護服、防護鏡及醫療橡膠手套,且使用率不高。由于缺乏品牌戰略意識,我國衛生用紡織品的大部分高端市場已經被歐美等發達地區的品牌占領,裝備水平先進的國內企業為這些品牌供應原料,較差的企業則在狹窄的中低端市場內打惡性價格戰。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問題。

2.1標準和規范制訂工作嚴重滯后

標準工作滯后直接導致了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據統計,目前和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相關的現行標準共計 32 個,其中僅有 3 個是在2003年非典時緊急制定的國標,其他均為醫療系統制定的行業標準,且多為產品標準或術語,直接有關紡織品的標準不超過 12 個。另外,還有正在制定的兩項醫療用紡織品國家標準。國際上采用的醫療衛生用紡織品標準超過 60 項,且主要為材料測試方法,以及對產品通用要求的標準規范。因此,如何根據當前行業發展的需求來制定詳細的標準工作規劃,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到目前為止,我國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的相關標準基本上以衛生系統為主導制定。由于醫療系統制定的標準術語和紡織系統的習慣多有不同,在標準的使用和術語的統一上存在較多的不銜接之處。因此,紡織系統應加強材料和測試方法的行業標準制訂,并推動醫療系統制定終端產品的通用要求和應用測試標準,做好材料和產品的標準對接。對一些普及性較廣的大類產品和關鍵的重點產品,應主動配合醫療系統推出成套國家級推薦性標準,甚至是強制性國標。

缺少材料采購指南和使用規范,產品質量無法保證。醫療系統對于不同危險環境沒有對防護級別要求進行成套的標準評估,醫院采購和使用防護用紡織品多憑經驗執行。目前我國醫院的采購工作通常由醫政科或設備科來執行,由于產品標準和材料認證要求的缺失,采購時只能通過查驗“三證”(生產執業許可證、衛生許可證、醫療器械注冊證),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2.2認證工作阻礙行業健康前行

由于缺少標準和使用規范的技術支撐,我國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的認證相對空白,特別是醫療用防護產品審批認證機制混亂。普通棉布防護衣和普通非織造布防護衣為一類醫療器械,可由市級醫療器械管理部門審批;一次性和多次性醫療防護服屬二類醫療器械,由省級醫療器械管理部門審批,但是對于材料和產品的相應技術標準和生產規范并未認證和規定。目前國內醫療用紡織品的流通渠道復雜,優異產品使用成本昂貴,更多的產品存在優質不優價現象。另外,醫療用紡織品的產品信息跟蹤管理和售后服務水平低,也給交叉感染醫療事故埋下了隱患。

我國生產的大量高檔醫用手術衣、口罩等產品出口經國外權威檢測機構認定和包裝之后,高價返銷回國內,流通環節的延長大大增加了最終用戶的成本,給行業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阻滯和隱患,更抑制了高性能產品在國內醫院的推廣。例如,我國作為世界一次性手術衣的生產大國,很多從國外進口的手術衣其實是由我國制造而成,而醫院采購價格遠高于出廠價格。

2.3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和體系建設薄弱

和發達國家企業相比,我國大多數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受規模實力和發展背景所限,科研投入比例相對較小,大部分企業存在產品單一、創新能力不足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等現象。受標準、使用規范和市場采購體系等現實問題的影響,多數創新實力強的大企業被迫遠離國內市場,這也是國內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綜合競爭力相對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托科研院所、檢測中心、認證機構、信息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調整醫療用紡織品或衛生用紡織品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檔次及其綜合經濟效益,擺脫高檔產品依賴進口和中低端產品惡性競爭嚴重的局面,已成為當務之急。

醫療防護用紡織品儲備和配送機制不健全。國內醫療防護用紡織品基本是企業自產自銷,缺少能與多家企業具有穩定聯系的物資檢測和配送機構,產品調度不暢,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生產供應易出現混亂局面。此外,國內各部門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機制,對重大疫情的監測預警與信息交流不暢,使得儲備品種與數量難以滿足應急需要。

2.4政策法規引導和保障機制缺失

有關醫療職業防護法律法規制定的不明確和個人防護保障機制的缺失對我國醫療防護用紡織品的需求影響很大。衛生部了《職業病防治法》、《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對醫護人員在診療和相關工作中的個人防護作了規定,但是除《禽流感職業暴露人員防護指導原則》規定了防護用品的質量性能要求、穿脫順序和戴用有效時間外,其它法規沒有對醫護人員個人防護設備的性能和使用要求提出具體規定,更沒有對醫療防護用紡織品的標準化要求。

3我國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的發展空間和趨勢

3.1市場發展空間

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2002 ― 2010年我國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速度超過了 20%,出口增速超過 29%。但我國醫療用紡織品的綜合技術性能尚不能充分滿足需求,尤其在外科用植入性紡織品和體外過濾用紡織品方面,目前主要依靠進口。另外,國內醫院、衛生機構的應用尚未真正打開,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的應用都有待大力拓展。

生物醫用紡織材料近年來發展迅速,已經廣泛應用在組織再生、骨骼填補再生、創傷治療、生物粘合劑、放射治療、透析和過濾、美容外科等具發展潛力的領域。全球矯形外科修復材料和制品市場的增長率達 26%,用于心血管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材料、血液凈化材料、藥物緩釋材料也呈高速增長的趨勢。由于起步較晚,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的市場份額約占全球市場的 2%,據預測,今后 15 ~ 20 年間,該產業將以 15% 以上的速度增長。

一次性醫療防護用紡織品將是重要的應用趨勢。重復使用型手術服經消毒處理后,其阻隔過濾病菌的能力會下降,同時,在洗滌過程中也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在美國,90% 以上的醫院選擇一次性醫療用品,主要是為了防止交叉感染。醫療防護用紡織品將更多地采用非織造材料,手術室用非織造布產品等高檔次、開發領域巨大的醫療非織造布產品因其科技含量高、利潤可觀而成為其中的發展重點。目前,世界各國對醫用非織造布產品的開發正在提速,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不惜花費巨資加大在該領域的研發。據悉,僅德國目前就有 17 家紡織研究機構在進行醫用產品的研發。未來醫療防護用紡織品的研發將更多地關注材料的防滲漏技術、吸附臭味技術,抗菌、防血液滲透、抗靜電、舒適性等功能。

我國一次性衛生用品的市場基本上屬于自給型,凈出口量呈迅速上升趨勢,少量的進出口產品以前主要是跨國公司/港臺企業為調劑境內外銷售品種而產生的。主要出口產品是紙尿褲、護理墊等,大多是為國外公司做貼牌加工(OEM)。

3.2產品及技術發展趨勢

我國醫用紡織品中,醫用防護、保健、衛生用紡織品類和外科用非植入性紡織品類,量大面廣,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并可大量出口,產品開發的重點在于專門用途的功能性產品,提高產品的差別化和性能指標水平。外科植入性紡織品和體外過濾用紡織品大部分依賴進口,產品開發的重點在于特殊的生物醫用纖維及其產品開發,目標是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替代進口。

3.2.1高檔醫用防護材料

全面提升材料的均勻性和產品穩定性,不斷降低成本,將是該類材料的發展趨勢。如可對SMS非織造復合材料進行“三抗”(抗酒精、抗血、抗油)和抗靜電、抗菌、抗老化等處理,提高耐靜水壓、抗酒精等級和縱橫向斷裂強力。

3.2.2新型醫用敷料

材料高效性、產品高效能、護理高效率代表了新型醫用敷料總的發展方向,同時將更注重產品的生物活性和智能性。新型醫用敷料的可開發種類包括含銀抗菌敷料、生物活性敷料等。產品要求可塑性強、粘附性好、透氣透濕性好、抑菌促愈,并有止血、鎮痛的功能。此外,還具有能促進上皮細胞、成纖細胞,以及內皮細胞等多種細胞分裂和胞外基質生長的功效,有效吸收傷口滲出液,干燥后可形成阻擋外來細菌侵襲的物理屏障,為上皮生長創造良好環境。下游應用產品包括創面用敷料、止血海綿、醫用脫脂棉、醫用脫脂紗布、紗布繃帶、彈力繃帶、石膏繃帶、創口貼等。

新型衛生材料:將更多地采用生物可降解型、抗菌型、超吸水型等功能性纖維原料,從而提升一次性嬰兒和老年尿布、衛生巾、功能濕巾等產品的技術性能指標。在一次性衛生材料中,重點開發面層材料和導流層材料,研究開發材料的可降解性能,提高面層材料的柔軟性和功能性,以及導流層的蓬松性和復合化,增強可持續的差動導流性能。

生物醫用紡織材料:支架材料的降解速率可智能化控制和標準化制備是組織工程產品實現產業化的關鍵因素之一。支架材料的結構成型工藝與降解特性、與細胞的吸附性能是研究熱點之一。研究解決特殊紡絲、織物成型工藝以及組織器官成型和熱定形、生物相容性、功能涂覆技術,開發人造皮膚、心臟瓣膜、人造血管、疝修補片、人工腎、可吸收縫合線、衛生用線等高技術生物醫用紡織材料,重點突破產品的臨床應用技術和生物實驗。

4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對策建議

4.1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

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跨紡織和醫療衛生領域,醫療用紡織品的生產與市場許可需得到國家藥品食品監督局(SFDA)許可,生產企業還需要滿足多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如GMP、ISO等。在產品標準、使用規范、研發與生產應用等方面的銜接上,需要建立多部門協調機制,加強溝通,解決依賴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行業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科研課題立項、投資引導上,重點向醫用防護用品相關單位傾斜,給予資金支持,致力于對已有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技術改造及新產品的自主研發。

4.2建立質量保障體系

結合我國國情,建立產品標準體系,對于主要產品的性能,制定不同的分級指標,并對使用范圍提出建議,指導臨床醫護人員正確使用符合標準要求的防護產品。引導企業按照相應標準要求進行科技開發、組織生產及采購,促進研、產、銷、用的良性循環。

搭建公共服務平臺,促進醫療防護用紡織品企業、原材料供應企業、科研單位與醫療使用單位的緊密結合,嚴格規范醫療防護用紡織品的市場準入條件。加強流通經銷環節的資格認證和質量監督,凡二類以上醫療防護用紡織品,只有經過嚴格認證的專門流通機構才具有采購和經銷資格。醫院應從有資質的流通機構中購買醫療防護用紡織品,流通機構要具有對產品進行必要的檢測和生產監督的能力。

第3篇:生物藥品行業發展范文

分析如下:

一、中藥材、中成藥業 從中藥制藥行業整體發展看來,上游中藥材價格基本保持穩定,中藥行業的成本因素變動不大;而在市場需求方面,由于人口老齡化以及對中藥產品在慢性病治療中安全性療效認識的增強,下游市場需求保持穩步增長;此外,采用新工藝制造的先進劑型的中藥產品大有逐步替代原有傳統劑型品種的趨勢。技術和市場將是左右未來中成藥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這種大環境下,具備較完善的產品結構,營銷能力較強的中藥制藥公司有望繼續保持高于行業15%的平均增長幅度。

二、化學藥制造業 化學原料藥行業是化學藥制造業中產品品種最多、生產銷售規模最大的子行業。預計抗生素原料藥企業在2008年的贏利能力將仍然較弱。而對于細分品種如心血管類藥物等,多數品種在升級換代、國際產業轉移、專利到期促進仿制等因素的影響下,在2008年雖面臨價格持續下跌的可能,但通過規模效應、成本控制、以及產品從成長期進入成熟期的穩定供求關系的依托,仍然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保持相對較高的盈利水平。化學原料藥行業整體而言,預計2008年大致與2008年情況持平,處于自然增長狀態。

2008年中國醫藥行業前景的總體展望分析認為:

第一,2008年,全球醫藥產業依然穩定發展,預計未來3年世界醫藥市場年增長率9%左右,生物制藥市場年增長率大概為20%(引自新疆證券)。專利藥將繼續主導市場發展但增幅減緩,普藥的市場份額將擴大。

第二;2008年,醫藥行業利潤增速出現階段性的回落。自1999年以來,中國醫藥工業經濟連續保持兩位數的產銷和利潤的穩定增長,但2008年3季度以來政策與市場兩大層面的多種負面因素集中顯現,這一慣性將在2008年持續。

第三;2008年,我國醫藥需求將持續增加。人口增長、人口老齡化、人均用藥水平提高等行業長期增長的內在驅動因素并未改變;而2008年8月份以來占據國內第一大用藥領域地位的抗感染藥物市場逐步回暖,對于化學原料藥與化學制劑藥行業的整體效益水平回升具有重要意義;加上中藥行業銷售與利潤水平的持續穩定增長和生物制品行業的快速成長,2008年醫藥行業效益有望回升。預計未來3年國內藥品市場年增長率13%~17%。

第四;2008年,中藥行業與特色原料藥子行業仍將是中國醫藥經濟的比較優勢行業,整體上具備更突出的核心競爭力和穩定增長前景。相對而言,國內化學制劑藥企業普遍缺乏創新,在全球競爭市場競爭,仍然需要努力。

第4篇:生物藥品行業發展范文

知名制藥企業最近瞄準鏡中多了個獵物,面對著保健飲料這一持續擴張的市場,它們坐不住了。

10月中旬,可口可樂公司和法國制藥商賽諾菲安萬特建立合作關系,雙方將以各持半數股權形式進行合作,聯手推出一系列保健、美容飲品,飲品會根據賽諾菲安萬特旗下營養品牌命名為“Beautific Oenobiol”,于今年秋季登陸法國各大藥房,后期可能推廣至歐洲其他國家。

對于制藥企業深耕保健飲料市場的背后邏輯,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給出了答案。他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飲料消費有健康化發展的趨勢,而且藥企前期布局養生保健食品市場收益良好,為其進軍飲料行業做了鋪墊,拓展產業鏈條是如今藥企找尋新盈利點的重要途徑之一,下游市場布局所得收益可為上游研發奠定經濟基礎。”

此外,藥品利潤空間下降也是制藥企業踏足保健飲料行業的重要推手。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曾透露,2012年上半年,我國藥品銷售總額增長了19%,利潤總額增長了17%,出口增長了5.1%,但同比,增幅均出現了下降。在醫藥行業利潤下滑、新藥審批速度放緩的情況下,保健品申報卻同比增長30%。

“藍海”蛋糕很大

保健飲料有望成為中國飲料產品的下一個增長熱點。

隨著肥胖癥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日趨增長,消費者健康意識在逐漸提高,碳酸飲料的市場熱度有所下降,保健飲料的出現恰好滿足了這樣的市場需求。既能防病又能提升國內飲料產品的檔次,保健飲料有望占據大份額的市場。

相關專家認為,在健康保健飲料市場迅速擴大以后,以中藥、特色食品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植物飲料已成為飲品市場上的新亮點。據調查預測,未來五年,全球健康飲料將以高于普通飲料增長速度1倍以上的速度增長。而建立在我國傳統中醫藥學和現代健康理論基礎上的具有強身和保健功能的保健飲料產品更是受到市場的歡迎,其前景越來越好。

目前,僅美容保健飲料的市場份額目前就接近百億元,并且還將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巨大市場讓藥企們難以淡定。

在家樂福、物美超市,印著衛生部“保健食品”小藍標的保健飲料只擺在貨架一隅,客流很少。只有“紅牛”相對鋪貨較多,大約占據整個保健飲料貨架的1/2。整體價格上,保健飲料比同屬功能型飲料的運動飲料系列約貴1倍。保健飲料的消費受眾面比不上普通軟飲料和其他運動型飲料,在售的品牌也無非就是紅牛、力保健、日加滿等屈指可數的幾款。

藥企更具優勢

有業內專家表示,藥企在保健品行業技術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隨著新版藥品GMP認證的全面實施,藥企的生產技術和研發水平普遍比保健品行業企業要高。青島漢河藥業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青島海川創新生物天然藥物研究中心開發部經理劉劍飛認為:“藥企從技術水平上優于現在的保健品企業,以后的保健品由于藥企介入而會越來越向高技術產品轉變。”除此之外,制藥企業的研發人員水平和硬件設施也相對較高。

制藥企業進入保健飲料行業,其過硬的硬件水平在質量上給大眾帶來更多的消費信心。如果更多的制藥企業有意在此發展,很可能帶動整體保健飲料生產廠家的水平上升,這將在無形中提高整個行業的進入壁壘。質量的保障,質量意識的重新拾起,不僅會使保健品市場的面貌有所改觀,同時,保健品市場巨大的空間,更不失為醫藥企業尋找發展的又一條捷徑。

事實上,制藥企業進入保健品領域能夠促進該行業發展的觀點雖然得到眾多業內人士的認同,但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取得成功。眾所周知,近年來,保健品市場也經歷了規范的過程,有關政策不僅對產品功能、原料、檢測機構和方法、審評專家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同時對市場推廣也有嚴格的要求。

與此同時,藥企進軍保健品市場之后將會加劇這一市場的競爭態勢。中國保健協會保健品市場工作委員會委員于斐指出,許多企業往往把進軍保健品看成是今后乃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利潤增長點,而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是否有相匹配的能力和資源,如果準備不足,那就需要趕緊補充和整合了。如果單純羨慕和借鑒別的企業或產品的成功,想在自身得到拷貝或復制,那就成了極端幼稚的做法。

行業洗牌指日可待

我國保健飲料產品行業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以銀杏茶為例,由于一些企業盲目“追風”,因為并不具備提取銀杏黃酮制作保健茶的生產技術,其產品功能、功效也就達不到要求,于是這些廠商不得不以次充好,而這樣的競爭邏輯大大降低了產品的實用價值及其聲譽。我國雖有1000多家保健品企業、9309個文號、2000多個上市品種,但好產品太少,保健品市場中充斥著概念產品、垃圾產品和雷同產品。

宣傳不當、監管不到位會使得消費者承擔風險、藥企飲料栽跟頭的隱患大增。

對此,專家建議,盡管保健飲料前景樂觀,但要注意一哄而上所產生的副作用,找準市場定位非常重要。同時保健飲料廠商還需密切注意國際飲料市場的動態,開發新品,避免國內市場供過于求而產生“打內戰”無序競爭現象。

第5篇:生物藥品行業發展范文

此次年會將邀請國家有關部委領導、乳業發達國家駐華使節、外國企業展團及國、內外乳業專家參加。精品展示會將集全面性、針對性、專業性于一體,是了解國內外乳品行業發展趨勢、新技術、新產品、信息交流的平臺,更是學習、溝通、洽談貿易、尋找合作伙伴的良機。

展會將在涵蓋牧場設施、乳品加工機械、包裝材料與印刷、乳品添加劑、乳品生產主料及配料等領域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全產業鏈質量安全保障系統的展示。當前形勢下乳品加工企業急需擴大自建牧場,增加奶源,本次展會將順應這一市場現狀,增加牧場建設所需的機械設備、檢測儀器以及疾病防疫技術等內容。

2014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在京舉辦

本刊訊(記者 唐蕊)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際食品科技聯盟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聯合舉辦的“2014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于4月17日在北京召開,數百名中外食品安全專家及企業家參會。

本次會議以“強化食品安全科學基礎,實現社會共治”為主題,意在夯實中國食品安全的底座和基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錢桂敬、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王、衛生計生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巡視員高伏、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劉金峰等政府相關主管部門領導到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守護“舌尖安全”不僅是中國政府的責任,更是中國食品界的使命。

大會分設了“食品安全與微生物控制――關注全產業鏈的安全控制”、“乳制品產業鏈安全與可追溯體系建設”、“傳統食品工業化與食品安全”等專題。大會期間,由國家食藥監總局指導的“媒體溝通會”同期召開,國內外專家就食品安全――“透明產生信任”與近50家媒體的代表進行了溝通。

2014中國食品安全展將展示“全產業鏈安全”

本刊訊(記者 孟雯)在國務院食安辦、商務部指導下,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的2014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創新技術展覽會將于6月17~19日在北京舉行。

第6篇:生物藥品行業發展范文

(1.秦皇島市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處,河北 秦皇島 066000;2.秦皇島市海港區農業局,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摘要:我國作為水產養殖大國,近年來,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給人們的飲食安全帶來隱患,給水產品行業發展帶來危機,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本文對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現狀進行了綜述,對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對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進行了對策思考,以期為保障人們飲食安全和推動水產品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建議參考。

關鍵詞 :水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原因分析;對策思考

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水產品以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且均衡等優點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水產品所含蛋白質豐富,占人類食用動物蛋白質的五分之一[1];水產品中脂肪含量低,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有較好的保護作用;水產品富含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對人們飲食保健和調節營養均衡有著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隨著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相繼而來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逐漸增多,影響著水產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氯霉素事件、孔雀石綠事件、福壽螺事件、大閘蟹致癌事件等嚴重挫傷了中國民眾對水產品的消費信心[2];另一方面,我國作為水產品出口大國,多次出現的出口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使我國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名譽損失。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正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敏感問題,加強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已刻不容緩。

1水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1.1藥物殘留超標影響水產品質量

藥殘超標或含禁用藥物是水產品質量最突出的問題。由于水產品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模式,加之技術、管理、利益趨勢等一系列原因,使養殖戶有大劑量使用抗生素及防腐消毒化學藥品的行為,這其中包括一些國家嚴禁使用的藥品和化學品,常見超標藥物或禁用藥物有高錳酸鉀、磺胺嘧啶、氯霉素、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3],此類藥物超標使用均對人體有一定程度傷害,并且這些藥物通過食物鏈富集作用,對人體產生的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及毒性作用等會進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健康[4-5]。同時,藥物殘留引發的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嚴重地影響了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6],不僅使我國水產品品質的國際聲譽受損,而且由于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針對藥物殘留貿易技術壁壘的提高,我國水產品經濟的發展也遭受巨大的競爭壓力。

1.2養殖用水污染影響水產品質量

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致使大量的工業廢污水排到江河湖泊當中,其中所含的重金屬對水產養殖用水造成了嚴重的污染[7],汞、砷、鉻、鎘、銅、鋅等重金屬被排放到水域環境中,由于其元素的性質相對穩定,不僅不易被氧化,反而富集濃縮到水產品體內,對消費者食用水產品的安全性造成影響。船只跑漏油和石油泄露等事故時而發生,污染養殖用水,油類在水面上浮,其水面油膜不僅妨礙水氣交換,而且降低浮游植物和藻類的光合作用,更會導致水生動植物窒息或中毒死亡,嚴重影響生態平衡。另外有機物污染常引發赤潮,使生物窒息并產生生物毒素,從而影響水產品產量和質量,并危害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1.3水產品生物性危害影響水產品質量

水產品的生物性危害主要是指其中所含的致病菌及寄生蟲,其產生源于養殖密度的增大和養殖用水的污染。某些水產品中存在寄生蟲,并且富集了甲肝病毒、霍亂弧菌和副霍亂弧菌等致病菌[8],這些微生物能夠引起甲肝、霍亂和副溶血性中毒,而副溶血性弧菌則是水產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9]。如果在水產品加工過程中,處理不當或加熱不徹底,可引發食用者感染致病菌或寄生蟲,從而導致中毒或感染,不僅如此,致病菌或寄生蟲在人體中休眠或生長時,可能引發多種難以發現病源的繼發性疾病。

1.4內源性毒素及過敏原影響水產品質量

貝類、深海魚類多含內源性毒素或過敏原。水產品中內源性毒素包括貝類毒素(如神經性貝毒、麻痹性貝毒、腹瀉性貝毒)和魚類毒素(如組胺、河鲀毒素)等[10],其來源為生物自然合成或餌料生物轉移富集作用,水產品加工處理不當或加熱不徹底可發生食物中毒。水產品中蝦、龍蝦、蟹和其他貝類常成為人體過敏原,它可使人體發生特異性皮膚炎癥及毒性反應,從而危害人體健康。

2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原因分析

2.1水產品質量監督監管不到位

我國目前還缺乏完善有效的質量安全管理體制和預警、監督、管理機制,對水產品的市場監督監管和漁業投入品生產行業監督監管還不到位,懲戒力度不足,致使我國某些生產企業或養殖戶為求利益甘愿鋌而走險,視國家法律法規于不顧,導致我國水產品屢次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如有些生產企業為追求產量,采用高密度養殖,造成疫病暴發或產出無質量保障的苗種,影響水產品品質;又如部分漁用飼料廠家為追求經濟效益,長時間在飼料生產中添加大量抗生素、激素、類激素類藥物卻未被叫停等,這些行為的發生均與有關部門的監督監管漏洞密不可分。

2.2水產品檢測技術及標準滯后

由于資金、技術、設備、儀器等一系列原因,我國水產品許多檢測指標無法檢測或檢測不出來,對水產品監管部門的技術支撐無能為力,檢測技術和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另外,我國水產品檢驗標準與發達國家的水產品檢驗標準差距較大,標準的制定與實際情況有所背離,實用性有待提高;并且,水產品的標準對生產環境、產品衛生、包裝運輸等方面規定不明、條款不清、要求不嚴,需要進一步完善。

2.3水產品養殖用水內源性和外源性污染

水產養殖用水對水產品質量安全有重要影響。水產品養殖用水內源性污染主要是由水產品粗放型的生產養殖模式所導致,水產品養殖過程中餌料和藥物的殘留、養殖動物排泄的糞便是養殖水內源性污染的主要因素。水產品養殖用水外源性污染來源如上所述,究其原因,一方面,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不當或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入水域,石油泄漏處理不徹底、不及時引發水域污染;另一方面,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的農藥化肥,經過雨水沖刷注入水域,造成養殖用水富營養化,引發赤潮,不利于水產品正常繁殖,影響水產品品質和產量。

2.4人為主觀性原因

部分企業經營者受利益趨勢,只講求企業效益、產量指標,在養殖過程中為降低養殖成本,濫添加抗生素、激素等藥物防治水產品疾病,甚至使用腐爛變質的飼料以次充好,忽視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問題;部分養殖工人由于知識水平有限誤用或過量使用漁藥,影響水產品品質;部分漁藥生產和銷售人員為牟取經濟利益違法生產禁用水產藥物,肆意夸大藥物療效,隱瞞藥品毒副作用,誤導養殖者過量用藥或用錯藥,造成水產品藥物大量殘留;部分水產品加工者加工不當,引起諸如食用河鲀和織紋螺等的食物中毒。以上原因使我國水產品多出現人為主觀性質量問題。

3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對策思考

3.1加大水產品行業全過程監督監管力度

要全面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動水產品行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從源頭抓起、從細節做起,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監管必不可少,其力度必須加大。水源和苗種是基礎,要強化水產養殖企業的水源水質控制,對投放的苗種要進行嚴格檢疫,確保苗種質量;合理用藥是支撐,要嚴格規范水產養殖合理用藥,所使用的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應符合相關規定;檢驗檢疫是門檻,水產品上市流通前,必須通過合理密度和頻次的檢驗檢疫,各項指標達到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后,方能流入市場,對上市的水產品,仍然要進行抽檢,對檢疫檢測不合格的水產品強制驅逐出市場;物流衛生是保障,要注重水產品物流運輸的每一個細節,確保加工、儲存、運輸、銷售工具及場所的衛生條件均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規定。

3.2加大水產品健康養殖技術投入力度

加強水產品健康養殖技術投入,進一步研發探索水產品質量檢測新方法,積極借鑒學習國外先進檢測技術,完善檢驗標準。漁業主管部門和水產技術推廣部門應加強對水產養殖者的培訓與指導,讓養殖技術、漁業法規等知識深入人心,用科學來引導健康養殖、可持續養殖,切實提高水產養殖者的技術水平。完善水產品健康養殖生產的技術體系,把好苗種質量,做到科學培育苗種、科學放養魚種。做好水產養殖的病害防治,加大人、物、財投入力度,研發使用毒副作用小、易代謝分解的魚藥,進一步提高水產品的食用安全性。

3.3加大水產品養殖用水管理力度

水產養殖用水的質量直接影響水產品的品質,因此,必須加大力度保障水產品養殖用水質量。在法律法規及標準的層面上,要細化相關條款,加大懲處力度,對不符合漁業水質標準的水源要嚴格禁止作為養殖用水;在制度層面上,要依據水產養殖用水的水質標準,建立健全養殖用水定期監測制度,合理制定監測計劃,記錄養殖用水動態變化情況,研究掌控養殖環境變化與水產養殖病害發生規律的關系,科學預防病害發生;在源頭控制層面,要進一步加強環境整治力度,對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石油泄漏等進行及時合理的處理,控制農業生產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切實減少養殖用水外源性污染源。

3.4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宣傳力度

要進一步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規范水產品從養殖到銷售的一系列行業行為,培養水產品養殖、加工及銷售等從業人員的質量安全責任感。通過舉辦質量安全管理培訓和水產品安全知識講座、發放文字資料、開展媒體節目宣傳、曝光問題事件等方式,強化水產品養殖、加工及銷售等行業自律,樹立從業人員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意識,同時也增強消費者的質量鑒別能力,讓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深入人心,逐步形成從養殖者到消費者的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共識。

參考文獻:

[1]

林洪.水產品營養與安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

[2] 林坤.福壽螺、多寶魚、“紅心”咸鴨蛋[J].中國衛生產業,2006(12): 69

[3] 錢惠興.養殖水產品藥物殘留狀況初探[J].江蘇預防醫學,2007,18(4):77-78

[4] 李銀生,曾振靈.獸藥殘留的現狀與危害[J].中國獸藥雜志,2002,36(1): 29-33

[5] 胡夢紅.抗生素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水產科技情報,2006, 33(5):217-221

[6] 郝海.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遭遇綠色壁壘(Green Barrier)的原因剖析[J].現代漁業信息, 2006, 21(10):32-32

[7] 馬振祥,季莘.南通地區部分河域經濟水產品中重金屬含量的檢測及評價[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03,13(6):734-735

[8] 戴昌芳,方悅怡,嚴紀文,等.生食水產品常見病原微生物污染與安全性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06,22(4):449-450

[9] 劉秀梅,陳艷,王曉英,等.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發資料分析: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網[J].衛生研究,2004,33(6):725-727

第7篇:生物藥品行業發展范文

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進出口化妝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開始施行

《進出口化妝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該規定的實施標志著進出口化妝品質量安全監管有了新的法律依據。新辦法將標簽審核改為標簽檢驗。同時,新辦法明確了進出口化妝品檢驗檢疫的工作程序、檢驗檢疫機構的義務和責任,從報檢、檢驗檢疫、合格不合格處理等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規定,程序清楚、內容全面、可操作性強。

國家質檢總局和各地檢驗檢疫機構,主要負責口岸化妝品的檢驗檢疫監管。《進出口化妝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注重這種分段管理體制的銜接,修訂時充分參考了相關部門的法規調整,并結合本系統的實際工作作出了有效銜接及可操作性的調整。新辦法將更符合進出口化妝品貿易發展的趨勢,在通關便利性、執法統一性和規范性上更可便利操作,從而促進進口化妝品貿易的規范發展。

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了《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索證索票和臺賬管理規定》

為規范化妝品生產經營行為,保證化妝品的質量安全,保障消費者健康,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有關法規,2012年1月1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出臺了《妝品生產經營企業索證索票和臺賬管理規定》。

規定要求在中國境內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的企業應當按照該規定從原料供應開始的各個環節都要建立、加強和規范索證索票和臺賬管理;認真查驗供應商及相關質量安全的有效證明文件,留存相關票證文件或復印件備查,如實記錄購銷信息等。

該規定的出臺,為化妝品安全從原料供應、生產、銷售、使用提供了嚴格的憑據保證,對供、產、銷、用等各方面均有著積極的保護作用。

行業科技篇

三、全國美妝科學技術協會正式宣告成立

全國美妝科學技術協會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于2012年8月28日在中國科技會堂宣布成立。這是中國美妝行業第一個國家級的科學技術協會,是中國美妝業界發展的里程碑。

全國美妝科協的成立,標志著全國美妝行業有了自己的科技組織,將會更好地促進美妝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美妝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美妝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和提高,促進科學技術與美妝經濟的結合。

該組織將還通過設立全國美妝科技進步獎,鼓勵在中國美妝行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推進美妝行業的科技成果轉化。

四、中醫美容與體質養顏研討會探索化妝品領域最新理念和科技

2012年11月30日,第二屆中國中醫美容與體質養顏學術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

本次研討會在“中醫養顏”的背景下,以“中醫美容與體質養顏”為主題,體現了化妝品領域中最新理念與最新科研進展。體質養顏所詮釋的美麗是和諧之美、健康之美,是通過內養外調而達成的自然之美。在中國,隨著人們生活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及渴望健康美麗意識的逐漸提升,化妝品領域逐漸步入了“中醫美容養顏”時代即“體質養顏新時代”。體質養顏學說的提出在中醫體質學和化妝品研究兩大領域架起了橋梁,實現了新的融合,并在化妝品領域展現了蔚為壯觀的發展前景。

企業發展篇

五、世界最大珍珠化妝品深加工基地全面投入使用

中國化妝品市場向來是外資、合資品牌的占據地,國產化妝品牌明顯處于下風。在這種形勢下,2012年4月22日由國產珍珠化妝品牌領航者海南京潤珍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產建成,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藥谷二期的世界最大珍珠深加工基地——海南京潤珍珠科技園全面正式投入使用,同時這個基地也成為中國美妝行業第一個“中國珍珠化妝品研發生產基地”。

京潤珍珠科技園落成投產,標志著我國珍珠化妝品產業與世界接軌的先進發展水平,象征著中國珍珠化妝品行業的一次歷史性突破。

六、億莎集團獲國內本土化妝品連鎖企業最大的一筆首輪融資

截止到2012年7月,億莎化妝品集團的首輪融資額度為國內本土化妝品連鎖企業里最大的一筆。

有著“新美麗經濟”之稱的中國化妝品專賣連鎖行業,近幾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從7%增長為30%左右,全國店數約為17萬家,已成為繼百貨、KA賣場之后的另一個化妝品消費主流渠道,是中國本土化妝品品牌誕生和發展的沃土,其強勁的市場表現和高增長性,也受到了投資公司的關注與認可。

此次億莎獲得大規模的首輪融資,是化妝品零售行業標志性事件。資本方不單提供了資金方面的支持,更會把資本方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市場運作經驗帶給億莎。億莎有了資本方的助力,也會在品牌建設、市場運營、店務管理、產品結構、客戶服務、資金管理、上市規劃等諸多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

風險事件篇

七、香奈兒5號被歐盟建議禁售,中國仍在售

素有“永不過時的神話”之稱的香奈兒5號自1921年問世以來,一直是時尚與品位的代名詞,但是這款明星產品在歐盟的研究報告中被指出含有可能導致過敏的“樹苔”成分,被歐盟列入建議禁售產品清單。

2012年11月6日有記者走訪國內多家商場看到,剛剛被列入歐盟建議禁售名單的5號香水,依舊擺在各大香奈兒柜臺的顯著位置,且“這款香水銷售正常”。作為香奈兒的拳頭和口碑產品,5號香水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銷量都非常大,全世界每30秒鐘就有一瓶5號香水出售,5號香水的利潤能達到400%。在業界看來,這款全球市場占有率達3.6%的產品被歐盟建議禁售,對香水行業是個不小的打擊。

香奈兒5號在歐盟禁售而仍在中國熱售的情況,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在化妝品安全使用方面還未能與世界對等、同步。這也提示了國內在化妝品安全使用方面應進一步加強信息及時、準確、廣泛、暢通的建設。

八、“屈臣氏毒面膜”讓人們對化妝品安全再度擔憂

2012年8月,福州一位40來歲的金女士,使用屈臣氏一款珍珠美白面膜后全身發紅,嘴唇發紫,后來死亡。因敷屈臣氏面膜致顧客死亡的消息發出,在微博及各大論壇上傳開,引發全國關注。

這款產品上架前也通過了歐洲第三方機構毒理評估測試和國家第三方機構皮膚斑貼測試,檢測結果都符合國家安全衛生標準,質量合格。

在各項標準檢測下化妝品的質量、安全再度出現問題,消費者和各個方面不僅要問一下,購買什么樣的產品才能讓大家放心使用?

九、達爾問報告揭部分美白祛斑化妝品重金屬含量超標

2012年4月10日,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等民間環保組織聯合《美白祛斑化妝品重金屬含量調查報告》。報告稱,在北京、上海、東莞等10城市,環保組織隨機購買的477個美白、祛斑化妝品中,有112個汞含量超標、44個砷含量超標、20個鉛含量超標。

隨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及時采取措施,下發文件,加強對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的事后監督,并組織開展相關產品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對部分省市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督查。

人物篇

十、呂實璟獲化妝品界終生成就獎

第8篇:生物藥品行業發展范文

保健品啊,保健品,你是上帝,會有人前赴后繼頂禮膜拜;同樣,你也是地獄,讓人膽戰心驚談虎色變。在保健品市場這個莫測高深的江湖上,您準備好了嗎?您的心態又如何?

近幾年來,作為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領頭人,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期間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象那浩蕩東去的長江水,峰回路轉,綿延不絕。讓我們一起來一一回味那些曾經輝煌的保健品大鱷們當年的風光和衰敗。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的愛天長地久……”當雄壯豪邁激蕩的旋律傳入耳膜,想必當年有許多的年輕人都曾被太陽神的精神理念感動過。不可否認,上世紀90年代初太陽神創造了中國保健品的輝煌,然而,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太陽神一蹶不振。

接下來的沈陽飛龍,其延生護寶液更是以排山倒海般的廣告攻勢席卷全國,可惜其好景也不長,總裁姜偉先生痛定思痛中開始反思。筆者記得幾年前在廈門曾看到過一個有關姜偉的專訪,畫面上的他奔走在一家學校的操場,據說是在聯系企業員工的培訓問題。瞧,這位東北漢子疲憊的臉上寫滿了滄桑,話語中不復有當年的豪氣而更多夾雜的是辛酸,那時,離他剛剛出爐的那篇著名的《總裁的20大失誤》沒幾天……

再接下來,在中國保健品史上具有巨大知名度的三株開始在國人面前崛起,而筆者也是在那時邁進了三株的大門。也許歷史總是在驚人的重復,三株也沒能走出失敗的厄運。同樣,在98年下半年,吳炳新也寫出了《對三株的十五條思考》。最近據業內人士說,吳炳新在臥薪嘗膽一段時間后,正在醞釀揭竿而起,以保健品、藥品、化妝品作為迅速啟動的產業方向,前期市場運作資金約6000萬元人民幣,不知是處于懷舊還是對前期產品沒落的不甘心,吳炳新以后的產品仍將運用“三株”這個頗受爭議的品牌。

如今,筆者在營銷戰壕里也跌打滾爬了十多年,在江湖上浸潤久了,跑的地方多了,接觸的人廣了,漸漸地發現了一些會制約這個行業發展的怪現象。

人員心態浮躁

記得96年的時候整個三株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那時的吳炳新在員工大會上氣勢豪邁的提出了要做中國第一納稅人,做日不落生物王國的目標。在這種目標的指引下,當時全國各子公司員工群情振奮,慷慨激昂,只有上班沒有下班,深入扎實的開拓農村根據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召喚者一批批員工在天不亮的時候就出發去貼海報,刷墻標,搞活動,發傳單,不管風吹下雨,也不管是披星戴月,總之,在城市社區、鄉村田頭到處都活躍著三株人的身影。 “傳單、電視專題、活動”是三株人開拓市場的三大法寶。“傳單”就是把登有消費者服用三株后的信息反饋及時挨家挨戶的普投,由于上面姓名、地址、照片一應俱全,因而在宣傳上很有殺傷力。“專題”就是請來消費者在電視上侃侃而談,現身說法,講解三株口服液給自己身體帶來的種種益處。“活動”就是通過舉辦現場咨詢,請來一生進行義診,借機推銷產品。這三種法寶實施后的共同特點在于三株的療效宣傳無處不在,其宣傳的廣度和深度無人能敵,它們時刻游走于廣告法的邊緣,再加上三株人的人海戰術,一時間整個市場的銷量高歌猛進。就拿當時三株集團無錫公司的員工來說,曾連續六個月銷售額在全國三百多家子公司中排名第一,員工每月的獎金都在1萬元以上,著實讓他們興奮了一把。記得當時在行業內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做三株人能掙大錢、掙快錢,走出去消費,個個都很瀟灑”,這種狀況不知引來了多少同行的羨慕。只可惜,輝煌炫耀的時光并不長久,而很多人恰恰忘了在風光背后艱苦的工作和銷售額的提升。

接下來,由于湖南常德事件導致的負面影響和快速發展中存在的管理問題,三株帝國開始了衰落,許多人開始各奔東西。當然,他們大多數仍在保健品行業發展,君不見目前的保健品舞臺上有許多都是當年的三株人在唱主角,他們長袖善舞,運用三株推廣時掌握的營銷經驗和啟動方法,期待著一個新的產品前景,但心態的浮躁的確讓他們也坐失了許多良機。

在保健品行業,尤其是知名大企業出來的員工,由于個人收入直接與銷售掛鉤,隨著企業的強大,他們的收入也隨之水漲船高,因而往往自我感覺過于良好,到一些新加盟的企業時月薪達不到幾千塊、職位達不到某個等級的不予考慮。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過去做產品輝煌時的狀態。

的確,那時由于銷售量的增加也帶來相應物質利益的豐厚,許多人為此買房買車,但話說回來,所有這些的前提都需要一個量的支撐,要把市場做上去后才會有兌現的可能,否則,不顧自身的客觀實際能力,采取浮躁的心態,動輒月薪年薪多少多少,其實是不明智的做法。

相對來說,一些已在市場上打出品牌的保健品企業,由于銷售的穩定和管理的積累,身在其中的中高層人員并非如外界想象的那么高薪,但他們仍樂此不彼,為什么呢?其實企業的品牌效應同樣會給人以心靈的成就感,在那里收入相對穩定而沒有什么大起大落。

在筆者的周圍,常有許多同行,各自服務著不同的企業,見面最多的不是聊企業產品如何運作,而是攀比看收入的多少,一旦發現月薪不如別人,心情就會一落千丈,尤其是當發現對方以前還是自己的老部下,而今羽翼豐滿蓋過自己,心中的痛苦直接從臉上就能看出來。接下來,他們就會不顧企業剛剛運作、資金緊張等現實狀況,跳槽兩個字不斷在腦海中閃現,其結果,倒霉的是自身,在江湖上口碑也不佳。

所以,保健品雖說是個高增長性的行業,但如若持有浮躁心態,往往會毀了它的健康發展。

行業的浮躁

我國保健品行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歷了粗放型的發展,生產企業曾一度達到3000多家,產品近萬種,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產品良莠不齊,被稱為“虛火上升”的假繁榮,不僅未給保健品行業帶來益處,反而損害了行業聲譽。

可是現如今保健品給人的感覺總是可信度不高,這個行業離開了玩概念、炒新聞,似乎就成了無源之水了。而且保健品從興旺到衰退周期是那么短暫,也很難讓更多的人對它予以更多期待。雖然目前行業受到冷遇,但它仍被視作“朝陽產業”,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將為保健食品發展提供歷史性的機會,保健品生產企業的當務之急是揚長避短,盡快成熟起來。 據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來看,目前保健品的運作,更多的還是單純依靠廣告投入的數量營銷,每一個新品上市,企業往往在前三個月集中資金狂轟濫炸,指望著迅速在第四個月收回成本,但嚴峻的現實帶來的更多是無奈。

第9篇:生物藥品行業發展范文

(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摘 要: 消費品工業是青海省傳統特色產業,在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融合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十一五”以來,青海省消費品工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整體而言,消費品工業還處于粗放式發展階段,規模化、集群化、國際化程度較低,龍頭企業競爭力不強。為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指導消費品工業實現快速健康發展,本文總結了青海省消費品工業發展現狀和突出問題,提出了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

關鍵詞 :青海;消費品工業;發展;問題;任務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5)05-0095-02

收稿日期:2015-02-06

作者簡介:李軍(1982-),男,青海西寧人,碩士在讀,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任科員。研究方向:政府政策。

一、發展現狀

(一)行業發展有進有退,主導產業地位基本確立

“十一五”以來,隨著國內外競爭環境的變化,青海省消費品工業的結構調整加快,對外來資源依賴和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塑料、造紙、皮革等行業逐步萎縮,部分行業已經完全退出,而與當地特色資源高度關聯的農特產品加工、特色紡織服飾、醫藥制造等行業快速發展,并日益成為主導產業。2011年,三大主導產業的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和就業在整個消費品工業中的占比分別達到了84.8%、93.2%和77.6%。其中,農特產品加工的優勢最為明顯,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貢獻接近青海消費品工業的半壁江山。

(二)區域特色日趨顯現,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

“十一五”以來,“大美青海”主題下的青海省消費品工業的區域品牌已經初步形成,涌現了11個中國馳名商標(全省共有12個)、2個中國名牌(全省共2個)、38個青海省著名商標(全省共有53個)、16個地理標志著名商標(全省共16個),“互助”“晶珠”“藏羊”“可可西里”“伊佳”“昆玉”“三江源”“極草5X”“青海青”等品牌已經享譽海內外,極草系列產品已經邁入國內外高端消費品市場,“藏羊”地毯、“青海青”維P粉、“伊佳”服飾等在青海省出口創匯中的主導地位日益鞏固。

(三)特色園區快速發展,產業集聚雛形初顯

“十一五”以來,青海省的園區建設提速,產業集群雛形已經基本形成。目前,在消費品工業較為集中的西寧已經形成了特色紡織服飾與食品加工制造(西寧南川工業園)、生物醫藥(西寧生物科技產業園)兩大特色園區,以海東互助為核心的青稞酒集群正在發展壯大、海南州的棉紡產業集群也在快速發展。以西寧南川工業園為例,該園區集中了青海藏羊機織地毯有限公司、青海雪舟三絨集團、青海圣源機織地毯有限公司多家有實力的企業。

二、發展重點

(一)農畜產品精深加工

1.牛羊屠宰及精深加工。著力打造高原牦牛、三元牛、藏系羊高端肉制品品牌。按照“肉、皮、骨、臟、血”五位一體的總體開發要求,以高值食品和生化制藥為重點,對現有屠宰生產線進行臟器清潔、分揀、輸送、血液無菌儲運等方面的技術改造,提高生產的自動化水平。以西寧、海東園區及海西為中心,布局和構建屠宰-分割-熟食加工-冷鏈物流-生物技術為一體的牛羊肉高端加工完整產業鏈條。

2.乳制品。加快奶源基地建設,嚴格乳制品行業準入,穩定液態奶產量,擴大酸奶產量,適度發展免疫調節功能乳制品、嬰幼兒配方乳粉、乳清蛋白、奶酪等高端產品。完善酸奶、奶酪等牦牛乳制品標準和質量體系建設,培育形成高端牦牛乳制品品牌。推進乳制品加工向“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轉變,打造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的生態奶業技術體系,提高乳清、奶油、乳糖等回收利用水平。

3.青稞加工。積極推進青稞酒工藝技術、香型的標準化建設,壯大青稞白酒規模,適度發展青稞保健酒,提高青稞酒的市場占有率;采用先進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技術,積極發展青稞加工食品、青稞β-葡聚糖、青稞麥綠素提取及保健品、藥品、化妝品等下游產品,推進青稞產業向高值化發展。

4.油菜籽加工。采用先進的壓榨和萃取技術,豐富菜籽油產品品種,形成20萬噸油品生產能力;加快籽粕高值產品提取及脫毒技術的引進和研發,開發肌醇、植酸等高值化產品;采用發酵技術生產高效植物蛋白生物飼料,形成完整的油菜籽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條 。

(二)礦泉水及果蔬飲品加工

大力發展天然高端飲用水產業,擴大“昆侖山”品牌礦泉水產能至5億箱/年,將“昆侖山”礦泉水品牌打造成國際知名品牌;積極發展三江源“華夏正源”、黃南州“瀞度”、海東“七里寺”等其他品牌礦泉水,形成“一主多副”、高低端并存的礦泉水格局。利用沙棘、紅景天、枸杞等特色資源,重點發展特色飲品、保健品及食品,加快推進蓋碗茶、藏式奶茶等民族地方特色飲料的產業化。

(三)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

1.枸杞。擴大枸杞種植面積,夯實枸杞產業發展基礎。按照“杞果分置,寸市厘作,果葉并舉”的枸杞產業發展要求,以高檔果品和精深加工為重點,形成集枸杞種植-高檔鮮果-精深加工為一體的完整枸杞產業鏈條。以枸杞鮮果品牌建設和杞果保鮮為重點,在海西、西寧或海東分別建設鮮果品倉儲、配送基地,打造直接面向市場枸杞高檔鮮果品牌;按照GMP標準,以較小的枸杞果為原料,采用先進的提取和發酵技術,生產枸杞酒、枸杞多糖、黃酮、枸杞籽油、枸杞濃縮汁終端食品保健品等枸杞精深加工系列產品,提取后的壓榨物經發酵后生產高效植物蛋白生物飼料;枸杞葉用于生產枸杞葉茶和枸杞保健產品。

2.沙棘。以現有15萬噸沙棘原料為基礎,加強沙棘生產基地建設,擴大沙棘種植面積。扶持和培育一批特色沙棘生產加工企業,引進先進設備和工藝流程,提升沙棘加工能力,擴大現有沙棘油保健品、沙棘酒系列產品、沙棘VP粉等高附加值產品產能;同時以沙棘總黃酮、單體黃酮、沙棘多糖等醫藥保健品原料產品為新的突破口,推動沙棘在生物醫藥、保健品、化妝品等高端產業中的應用。

3.蟲草。采用細胞破壁技術,加快西寧、海東蟲草加工產能建設,形成年加工30噸蟲草能力;加大研發力度,推進蟲草人工培育進程;積極推進蟲草在抗人體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效等臨床試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抗衰老、預防惡性腫瘤等疾病的臨床試驗。

(四)生物制品與生物醫藥

1.生物制品

(1)蟲草發酵菌粉。加快蟲草菌粉發酵產能建設,形成500噸蟲草菌粉的生產能力,并以菌粉和發酵液為原料,重點構建蟲草菌粉百靈片和軟膠囊、蟲草酒和蟲草飲品兩條產業鏈,實現無廢水、無廢渣排放的清潔高效生產。

(2)動物血液、臟器、骨的綜合利用。以動物血液為原料,發展全血氨基酸、脫毒牛血清、血紅素等產品;以動物骨為原料,突破骨骼粉碎降解、有效活性成分提取等技術,發展骨粉、骨油、牦牛骨保健品、明膠活性全骨復合物,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開發骨素、膠原蛋白、骨肽等高值化產品生產技術;以動物臟器為原料,發展腸衣、肝素鈉、胰酶粉、羊胎素等產品;以牦牛皮為原料,發展牦犀膠補血系列產品。

2.生物醫藥

加快傳統中藏藥生產標準的制定和完善,開展中藏藥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建設地道和地產藏藥GAP種植基地;加快搭建中藏藥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原料倉儲和初加工、藥品生產、成品藥倉儲和配送三個環節的合理布局。

(五)特色紡織服飾

建立大白毛、絨毛原料和地毯、絨紡產品的質量標準,建設產品質量檢測公共服務體系。以西寧南川工業園為載體,以現有地毯生產企業為支撐,擴大地毯織機裝機規模,增加花色品種,地毯產量達到5000萬平方米,提高紡紗、染色、污水處理等配套生產能力,以地毯主要銷售市場為重點,建立地毯售后服務體系,打造集原毛交易、分梳、紡紗、染色、織造、后處理、配送、清洗為一體的藏毯產業集群。

以伊佳服飾為主體,以增加花色品種為重點,培育和壯大民族服飾產業。支持服裝企業承接產業轉移,適度發展高檔、輕薄、精紡、時尚類針織服裝,努力增加“三絨”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場占有率。

三、重點任務

(一)大力推進企業兼并重組

整合產業發展資源。鼓勵同類產品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企業兼并其他企業,培育發展一批技術先進、核心競爭力強、主業優勢明顯、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重點推進中藏藥企業的聯合重組,形成3-5家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大力推進牛羊肉屠宰與加工企業的整合,形成2-3家牛羊肉屠宰、加工和生物制品一體的綜合生產企業集團;加大油菜籽加工企業的整合,形成3-4家種植、榨油、有害脫除和發酵飼料一體的企業集團;加強蟲草產業資源的整合,提高蟲草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蟲草行業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二)優化生產力布局

立足青海省的區位、交通、資源等條件,按照專業化發展、區域化布局的發展思路,把比較優勢發揮和后發優勢培育結合起來,統籌全省消費品工業發展和園區開發,促進資源向重點園區集中,提升集聚水平。重點支持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海東工業園優先發展消費品工業,同時,按照錯位競爭、特色顯著的要求,加強州、縣特色消費品產業園和產業集中區建設。

(三)強化企業自主創新

在實施“123”科技支撐、50個重大技術進步項目的基礎上,遴選一批影響消費品工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深化產學研合作攻關;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建設技術中心,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搭建科技項目孵化和創業平臺,圍繞消費品工業主導產業,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開發與應用。積極推廣節能減排共性技術,實現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處理,推動青海省消費品工業向資源節約型、生態環保型發展。

(四)加強企業品牌建設

制定符合自身實際、定位明晰的品牌建設發展規劃,組織實施消費品工業品牌帶動戰略,重點培育“柴達木枸杞”等區域品牌,提升“昆侖山礦泉水”等企業品牌;支持企業制訂一批特色消費品工業產品質量標準,重點加快制訂絨毛、枸杞、中藏藥和蠶豆等原料產品供給等級標準,提升品牌質量和知名度。

(五)建立一批專業化交易市場

最新永久无码av网址亚洲| 日韩美女av二区三区四区| 7777色鬼xxxx欧美色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卡一| 日本a级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www在线看免费|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 欧美色99| 久久夜夜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国产乱人伦AⅤ在线麻豆A|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观看| 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看|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手机| 天天射天天操天天综合网| 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国产乱妇无乱码大黄aa片| 国产精品无码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第一页|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在线| 丰满大肥婆肥奶大屁股| 丰满熟妇被猛烈进入高清片| 韩国19禁主播深夜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vr专区|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 国产91对白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