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地理教學經驗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導學案;編寫策略;自主學習
前言
為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國家多次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導學案就是隨著改革應運而生的產物。由于“導學案”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學情分析,考慮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學習全過程的發展和聯系,由教師編寫設計學習指導方案。因此,導學案編寫是導學案教學模式有效性實施的關鍵。本文堅持把新課程改革理念作為研究的宏觀導向,重點探討高中地理導學案編寫策略,以促進導學案教學的有效實施。
一、導學案的編寫策略
“導學案”就是將教學內容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潛移化,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對學生實施科學有效訓練,達到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的教學方案。“導學案”既是一種教學方案,也是一種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方案[1]。因此導學案編寫的好壞決定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導學案”教學通常由三部分組成,課前預習導學案―課堂學習研討案―課后拓展延伸案。所以本人根據自己的實際導學案教學經驗從以三部分對導學案編寫的策略加以分析整理,僅供參考借鑒研究之用。
(一)導學案編寫前的準備策略
1. 吃透教材、解析課標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中心,是學生學習的核心,教材內容的設置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一定的思路。而高中地理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綜合性,即地理學科的知識體系相對完整,每一章節、課時甚至各地理教材之間都有其內在的邏輯聯系,只有教師對教材內容充分把握分析、吃透教材,才能在課標的引導下明確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才能掌握重難點內容和一般內容的關系,才能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合理分配教學時間、設計教學方法,才能編寫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的導學案,才能發揮教材在發展學生綜合思維能力方面的教育功能[2]。所以無論您是有著非常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還是剛剛上崗的新教師,都要對照課標將教材的內容熟悉三遍,切記經驗化、自我化。
2. 題海撈珍、準備素材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把時間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并努力簡化學生利用資源所經歷的實際步驟上[3],所以在編寫導學案之前,教師應該將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的題目找出來,做一遍或是大致瀏覽一下,找出易考點和重難點,分析題型和變題,并搜索其他科目中或是社會生活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或視頻、動畫,為導學案的編寫準備素材。
3. 掌握學情、理清思路
在編寫導學案之前,教師務必要對學生整體情況進行分析掌握,包括各分數段學生比例、學生學習興趣情況、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的思維狀況、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對教師及學科的態度、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分配等問題。這都為導學案的編寫掃清障礙,在教師對教材和學生充分掌握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從學生自主學習角度構思導學案編寫的思路,及預設和可能生成的問題的準備。
(二)課前預習導學案的編寫策略
1. 注重基礎
課前預習導學案的目的是讓學生課前在導學案的引導下,自主將所要學習的內容中簡單、基礎的部分自我消化,并能從自己的腦海中提取出已學的和本部分內容相關的知識點,所以課前預習導學案的編寫一定要注重基礎知識,切記難、怪題目的出現,以免打消學生自主預習的積極性。在課前預習導學案中也可以預留1――2個思考題,引發學生對本部分內容進一步深入的思考。
2. 建構體系
地理問題大多是關聯性的分散知識點,因此必須要讓學生在腦海中構建相關的知識體系,這有助于學生記憶和輕松的掌握地理知識,對于知識的建構,教師可以以框架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填空,這樣學生可以充分閱讀書本,并理清知識的前因后果,而不是盲目的記憶結論[4]。
(三)課堂學習研討案的編寫策略
1. 回歸生活、情感教育
地理知識龐雜,涉及到政治、軍事、文化、天文、歷史、生態、環境、工業、農業、商業等方方面面的知識,是最接近生活的一門學科,因此地理導學案的編寫應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學會在生活實際中發現地理問題,解決地理問題。而發揮人的潛力的后天教育環境,與其說是物質,不如說是情感,所以我們在編寫導學案時也要將情感教育貫穿其內,以此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增強愛國主義情感[5]。
2. 問題導學、分清層次
數學家哈爾莫斯曾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這句話我想也同樣適用于理性思維較強的地理學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地理問題設計,可以引發學生質疑、思考,并想辦法解決問題,因此導學案在編寫時,盡量將重難點知識剖析使之問題化。而問題的設計要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分層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這樣才能在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同時,實現導學,這也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的”地理基本理念所要求的[6]。
3. 知形轉換,提高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核心,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掌握、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技能,因此學生不僅要學會從圖形中提取、總結相關信息的能力,還要學會將知識點轉化成圖形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編寫導學案時,要注重知識和圖形之間的轉換,這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7]。
4. 訓練鞏固、當堂檢測
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即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和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告訴我們,要想讓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必須大力縮小最近發展區。因此在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已經達到的知識水平上,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當堂訓練,即每個知識點后都應配備相應的題目,在加強學生記憶力的同時,增加學生的信心,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獲得前進的動力,這樣學生才能逐步達到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
(四) 課后拓展延伸案的編寫策略
課后拓展延伸案,即課后作業,是教師根據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有針對的進行題目篩選、編寫的。其目的是對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研討的結果進行反饋檢測和提高訓練,因此題目的選擇要全而精,這時“題海撈珍”的編寫前的準備工作就能幫助你快速的鎖定所需的題目,分層訓練、步步提高。
二、結語
導學案的編寫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和使用導學案的目的,因此在新課改的基礎上,本文汲取了眾多一線教師和眾多學者的經驗總結,對導學案的編寫策略進行闡述,雖然導學案的編寫從某種程度上會增加教師的備課量,但卻是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的橋梁,因此只要我們堅定不移的使用導學案教學,相信我們的學生會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輝.“導學案”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科學論壇,2010,10.
[2] 蓮子.中學地理教材分析的意義和原則[J].云南教育,1999,14.
[3] 鄭鳳英.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J].新課程(中學版),2009,05.
[4] 張弦.高中地理教材知識體系的構建[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11.
[5] 顧琦.地理教學與情感教育[J].地理教學,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