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風景園林景觀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風景園林;生態設計;概念;思想;原則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從20 世紀開始,各種各樣的環境污染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關注,人們開始考慮到環境和能源危機的問題,針對園林景觀設計來說,人們開始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與發展, 這是對自然和文化的一種全新認識。20世紀70年代,一位設計師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提出了把生態學思想運用到景觀設計中,設計時要尊重自然,把景觀設計跟生態學進行完美地融合,開辟了生態化景觀設計的科學時代。以此同時,更為廣泛意義上的生態設計也開始誕生, 其中包括建筑的生態設計、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工業及工藝的生態設計等等。本文重點討論風景園林景觀的生態設計。
1、生態設計的概念
1.1生態設計
在進行設計時重視自然生態的維護和協調,指的就是生態設計。在設計時運用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觀念,設計師在體現物質和能量的過程中,把人和自然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并不是以人類為中心,或者以自然為中心,設計想要達到最終目的是,盡可能的利用自然的力量,使用最少設計來達到預期的需求或者欲望的需求。
1.2現代景觀設計跟生態設計的結合
生態思維是景觀設計學的重心, 但是由于設計的生態意義,致使景觀設計出現誤差。一種是過分強調組織和條理生態的過程;第二種是則強調表達和再現藝術和美。生態設計觀念把設計師從對美與形式及優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對自然的關注, 引向對其他文化中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關注;而文化含義和美感缺乏的唯生態設計以及生態決定論都是缺乏生機的。而西蒙茲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書中挑明了景觀設計師的工作目的,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人類生活同生命的地球和諧相處,就是景觀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所以,景觀設計師具有協調和指揮的作用,同時也是可持續人居環境的規劃設計和創造者。
2、風景園林的生態設計
廣義的“生態設計(Ecological Design)”是一個中性詞,指按照自然環境存在的原則,與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并能夠承載一切生命跡象的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形式。生態設計遵從自然化、節約化、本土化及人與環境相和諧的基本原則,強調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的原則。生態設計的概念主要包含兩方面的涵義,其一從生態效益的角度出發,強調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其二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考慮,強調成本節約和能源節約,對自然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資源的使用價值。生態設計作為一種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其存在的范圍極其廣泛,包括建筑、工程、風景園林、工業設計及有機農業等方面。在風景園林學領域,“生態設計”是風景園林向可持續和自我維持狀態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種設計思想與形式。
3、景觀生態設計的思想
3.1生態恢復與促進
通俗的說,超強的自我恢復能力和逆向演替機制是生態系統本身所具有的, 但如今的環境除不僅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擾, 而且還劇烈的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所以,如今的設計師,需要面對的愈來愈多的,那些看似絲毫沒有價值的廢棄地和垃圾場,還有就是其他的,被人類生產破壞了的區域。用景觀的方式修復場地肌膚, 促進場地各個系統的良性發展成了當代景觀設計師尤其是具有很強社會責任感的設計師的一大責任。對于現代的景觀設計師來說,當他們面對那些因人為過度開發和利用已經顯得滿目瘡痍,甚至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和工業垃圾的場地的時候, 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怎樣恢復生態的本來面目?就算是面對被破壞的場地,設計師們也要思考怎樣通過景觀設計的方法來促進場地生態系統進行完善。
3.2生態補償與適應
由于工業的出現和進步,同時也大量的非可再生資源被消耗了, 資源在不斷的減少,自然環境顯得傷痕累累, 景觀設計師們的使命跟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 景觀設計運用中怎樣設計出更加適宜的景觀,同時把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如何因地制宜的運用設計手法和景觀元素, 以此來補償人類對自然所犯的“罪惡”,變成了景觀設計師的一種使命。現達的科學技術滿足了這些設計師的愿望, 他們可以利用各種手段來降低對非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并開始利用大陽能、風能等自然自身的力量來維持環境對能量的需求,因此來滿足現代生態環境的需求。
4、園林景觀生態設計原則
4.1遵循地域自然條件原則
(一)考慮各種氣象要素
在園林景觀生態設計過程當中需要考慮各種氣象要素,進行理性的分析與設計。
(二)尊重地形,維護場地完整性
在園林設計當中,應當尊重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種設施,甚至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特點和廢棄設施重塑新的園林景觀,既保留了原有基地的歷史文化,又滿足人們需求。
4.2植物造景過程中遵循植物生態學原則
(一)維持園林中植物群落豐富的多樣性
在城市生態園林構建當中體現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生物的多樣性。現如今,在城市園林中的植物配置普遍都是由單一的物種來構成,該形式搭配的群落,在結構上和功能上都不健全,而且該系統非常脆弱,不能抗病以及蟲害,對其他自然災害和人為干擾因素的影響都無法避免。所以要維持群落的生物多樣性就應該盡量設置與地帶性植被結構相近的生物群落。
(二)構造一個合理的、多層次的群落結構
在配置園林植物時,充分把植物群落的成層性以及層片特點利用起來,在選擇物種時根據近自然群落的理論,仿照地帶性頂級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和群落結構特點來選擇,使得群落結構呈現合理和多層次的特點。
(三)生態位以及優勢度理論
影響到群落穩定性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跟群落優勢種與次優種群的穩定發育有關,在園林設計中,要根據地帶性頂級群落中物種生態位、優勢種、以及物種重要值,來合理配置園林群落中的植物,才能展現出一個健康的自然群落。
考慮到植物的物候變化
在城市中的園林綠化景色設計中,要組織好素材,才能體現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美,體現出很高的觀賞性和藝術性。運用各種色彩,還有各種季節的植物進行配置,可能夠良好的體現出園林植物的生態性。
4.3園林景觀生態設計遵循適用、經濟原則
設計者應當在有限的投資條件下,發揮最佳設計技能,節省開支,創造出最理想的作品。實際上,正確的選址,因地制宜,本身就減少了大量投資,也解決了部分經濟問題。當然,園林建設要根據園林性質、建設需要確定必要的投資。
結束語
相對于傳統設計來說,生態設計在面對眾多設計問題時擁有自身的特性,但是生態設計應該是傳統設計的進化和演變。沒有文化內涵和美感的生態設計是無法被社會所接受的,因此也就不能體現出該設計的價值。反之,沒有考慮到生態的設計也是沒有生命,是無法持續的設計。景觀設計應該是把傳統設計和生態設計進行融合起來,既強調對生態過程的組織和調理,又強調藝術和美的表達和再現,任何一極都不能偏廢。
參考文獻
[1] 何健雄. 探討城市規劃園林景觀設計——以赫章縣中心城區綜合綠地系統規劃為例[J]. 廣東科技. 2013(08)
[2] 王啟智. 低碳風景園林營造的功能特點及要則探討[J]. 科技創業家. 2013(03)
[3] 徐剛. 淺談低碳式風景園林的建設[J]. 科技創業家. 2013(03)
[4] 陳立欣. 園林植物群落及其設計有關問題之我見[J]. 中國農業信息. 2013(07)
【關鍵詞】生態學;生態設計;風景園林
一、風景園林生態設計概念
1.風景園林生態設計
風景園林是人們在城市中得以親近自然,享受戶外生活的場所,在它所構成的生態系統中,人類處于設計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地位。設計要素包括山水地形、建筑、植物和水體、具有很大的人工成分,維持它正常運轉的能源、物質均來自于園林景觀生態系統外部,所以說它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和不穩定性。無論是人工建造的園林,還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財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種生命的存在,能夠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循環。
2. 生態設計
“設計”是一種將人的某種目的或需要轉換為具體的物理形式或表達方式的過程。它是人類有意識塑造物質、能量和過程以滿足預想的需要與欲望心。著名景觀設計師斯圖亞特?考恩認為:“任何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盡量使其對環境的破壞影響達到最小的設計形式都稱為生態設計。這種協調意味著設計尊重物種多樣性,減少對資源的剝奪,保持營養和水循環,維持植物生存環境和動物棲息地的質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環境及生態系統的健康”。
二、生態學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1.以循環為主的水的設計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從生態因素方面對水的處理一般集中在水質的清潔、地表水循環、雨水收集、人工濕地系統處理污水、水的動態流動以及水資源的節約利用等方面。在風景園林設計中充分利用大型植物自然凈化能力凈化污水,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大型動植物生長,增加綠化面積和野生動物棲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態環境的建設。
2.以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為理論的植物配置的設計
(1)植物材料的選擇
提高城市園林植物生態功能,應盡可能地擴大城市綠地面積,提高綠化覆蓋率。對于構建城市生態園林,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效應具有指導作用。因此,在植物材料選擇時,應該因地制宜,發揮不同植物的各自優勢,最大限度地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生態條件,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進行相應的選擇。
(2)選用生態效益高的植物
不同的樹種其生態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因此,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態效益就必須選擇那些與各種污染氣體相對應的抗性樹種和生態效益較高的樹種。
(3)遵從生物多樣性原理,模擬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
建設城市生態園林要充分利用生態學原理,應考慮到植物的層次性、多樣性以及各樹種間和草木間群落的穩定性等問題,特別是針對樹木間的生化相克和對人體產生過敏或有礙健康的各種問題都應考慮周全。不同植物配置在一起除考慮不同功能區的條件外,還應考慮植物相生相克性、陰陽性、觀賞性,病蟲害的交叉性,以及病蟲害防治的難易程度,耐濕耐旱性、整體功能性的發揮等都是配置園林植物應考慮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鄉土樹種生命力和適應性強,能有效地防止病蟲害暴發,常綠與落葉樹種分隔栽植能有效地阻止病蟲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單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耐陰灌木樹種與喜光喬木樹種配植,在增加土地利用率的同時,顯著提高園林綠化的綜合效益。
3.生態學理論在風景園林設計中的主要應用
3.1 應用生態學原理,保護利用場地現有的自然生態系統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應用生態學原理進行設計,保護自然環境不受或盡量少受人類的干擾,現有場地往往經過很長時間已經形成了新的動植物生態系統。在景觀改造時,根據生態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護利用,尊重場地原有的自然環境的生態特征,盡可能將原有的有價值的自然生態要素保留下來并加以利用,組織到園林景觀的設計中去。主要手法有:
(1)利用當地的鄉土資源
鄉土植物是指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及物種演替后,對某一特定地區有高度生態適應性的自然植物區系成分的總稱。它們是最能適應當地大氣候生態環境的植物群體。除此之外使用鄉土物種的管理和維護成本最少,能促使場地環境自生更新、自我養護。
(2)尊重場所自然演進過程
現代人的需要可能與歷史上該場所中的人的需要不盡相同。因此,為場所而設計常常不會模仿和拘泥于傳統的形式。設計的過程就是將這些帶有場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結合在設計之中,從而維護場所的健康。作為風景園林設計者應盡量保留原場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樹、已有地被、及名樹、古木、水、地形等,這是對自然的內在價值的認識和尊重,這樣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資成本,又能避免為了過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對原有的生態系統造成無法彌補的破壞。
3.2 基于生態調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場地現有的材料和資源
生態調控原理中的循環再生,倡導能源與物質的循環利用貫穿于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始終,生態的風景園林設計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和資源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新材料的需求,減少了對生產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3.3 土壤的設計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設計中選擇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就顯得很重要。主要考慮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態學習性,選擇適宜植物生長的土質。特別是在風景園林的生態恢復設計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對當地的土壤情況進行分析測試,選擇相應的對策。
4.土壤的設計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設計中選擇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就顯得很重要。主要是考慮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態學習性,選擇適宜植物生長的土質。常規做法是將不適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換走,或在上面直接覆蓋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長,或對已經受到污染的土壤進行全面技術處理。采用生物療法,處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質,增加微生物的活動,種植能吸收有毒物質的植被,使土壤情況逐步改善。
綜上所述,現代園林生態設計是要把人與自然、環境更緊密聯系在一起。它表達了人類渴望與自然親近、并與自然融合共生的愿望。隨著公眾生態意識的增強和生態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園林生態設計手法的探索也在持續進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愿望在這些設計手法中得以表達。無論過程或結果,無論表象或本質,它們都體現了設計師對人與自然之間生態關系的思索與探究。
參考文獻:
[1] 歐百鋼.對我國風景園林學科建設與發展問題的思考[J],中國園林.2006(2).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設;園林景觀;設計風格;設計意境
園林景觀設計是城市規劃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僅可以美化城市的生態環境、陶冶人們的情操,它也是對一個城市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園林景觀設計反映了人們的審美觀和時展的步伐,同時還體現出了人們對理想空間的一種渴望心理,都希望可以生活在令人身心放松的美好環境中。隨著近些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提高,促使著現代化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也不斷提高,城市園林建設中對城市綠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它不僅可以很好地改善城市環境,還可以優化城市功能。
一、城市園林景觀設計風格與意境的意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受重視,我國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直接關系到我國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在城市園林設計中,園林景觀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這個城市人們的居住水平的高低。城市園林規劃建設不僅僅是單純的種植樹木、花草、擺雕塑、設置桌椅,還需要通過合理的種植密度、空間布局劃分來達到良好的景觀效果從而體現生態功能性。以科學的城市園林景觀規劃達到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改善,以此促進城市綜合生態環境的改善,為營造良好而又舒適的人文生態城市奠定基礎。那么就需要將城市園林建設的生態觀賞性與功能性充分結合,進行合理的規劃和設計,才能打造出居住舒適性城市,保證休閑運動的順利開展以及投資環境的健康建設。
二、城市規劃建設中園林景觀設計風格分析
1.圍繞城市生態環境進行園林景觀風格設計。城市規劃建設是對園林景觀的設計風格進行規劃和設計,它必須圍繞城市生態環境進行。在當前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人員往往會過于管著景觀規劃和建設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外來植物的引入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所以在進行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時,要求設計人員不僅要注重景觀設計所帶來的美觀性和實用性,還要注重景觀設計中所選用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盡量選用本土植物,不僅可以起到保護本土生態環境的作用,還可以大量的節省開支。同時,通過大力引用本土植物,充分利用原有樹木和苗木,以大苗為主,進行適當密植,選擇既具有觀賞價值,又有較強抗逆性,便于管理的樹種,保證園林植物由是以的還說呢國泰環境和植物配置,必須要適應植物生長的生態習性,保證高度適應和適應近期、遠期景觀的要求。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恢復和發展,還起到了保護當地生態平衡的作用。大力應用本土植物還可以在一定出程度上為打造城市特有的景觀或是植物景觀奠定基礎,促進城市總格文化氛圍的建設。比如長沙市濱江公園水景區,就是以垂柳為骨架,輔以花桃種植,形成桃紅柳綠的水岸風情,水面種植荷花、睡蓮等,使得本土植物可以得到長久的發展,推動城市綠化和經濟文化的共同建設發展。
2.圍繞園林文化進行園林風格設計。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園林規劃中經常會出現多種表現方式來突出園林主要發展方向。一般在城市園林建設中主要有兩種建設方式,一種是對原有場地進行改建,另一種就是選擇新的場地進行建設。無論是哪一種建設方式都必須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開展,在城市原有園林場地的規劃建設中,因為原有的基礎建筑風格已經決定了園林設計整體風格,所以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原有建筑風格為基礎進行景觀的規劃和設計。設計人員要做好實地考察,對園林原有建筑風格進行分析,了解原有建筑物的歷史,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怎樣添加新的元素,以適應現代化城市發展需要,最后再來開展合理的園林景觀規劃建設工作;而對于新建園林景觀規劃建設要根據園林主題,對場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氣候條件以及本土植物的生長特點等進行評估后,再來確定景觀設計的主題思路,從而開展城市園林的景觀規劃建設工作。
3.開展互動性的園林風格設計。城市園林景觀規劃建設應該以互動性的景觀為基礎,從而開展景觀的規劃設計,通過互動性的景觀可以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生活環境。在現代化的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很多的景觀規劃和設計都是單純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只是為了滿足欣賞需要,而忽視了人們與景觀的互動性,比如在很多園林景觀規劃中,就有很多假山、雕塑等單一的景觀。但是,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和設計更多的是要將觀賞和娛樂結合起來,通過景觀設計以互動的方式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比如可以設計秋千、圍棋臺等讓人們在進行觀景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娛樂活動,讓城市園林擁有良好的氛圍。所以在注重景觀觀賞價值的時候,要提高后才能是園林景觀的休閑娛樂性,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性。
4.園林風格設計與立體綠化的結合。我國雖然地大物博,都是人口繁多,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土地資源十分緊張,所以在進行城市園林規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節省用地的原則。可以在城市園林建設中以中小型園林建設為主,利用立體綠化園林景觀提高城市園林綠化面積。在進行立體景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特性,打造出持續性的綠化立體景觀。在園林景觀中的小路上進行泥地散鋪石,在路的兩百米范圍內打造郊外野生環境的自然景觀,通過泥地與石頭縫隙來增加園林綠化草的種植面積。通過大面積的立體綠化景觀還可以吸附灰塵凈化城市空氣,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
三、城市規劃建設中園林景觀設計意境分析
1.園林景觀植物與園林意境。園林植物本身就結合了自然美和人工美,而植物美是通過植物本身優美的姿態、豐富的樹形、絢麗的色彩以及芳香的氣味為園林營造出來的美,讓大家產生不同的審美感覺,使園林意境更為豐富。所以,首先要充分認識植物本身的美,才能發揮應有植物美的特性,為人們創造美好的園林意境。
2.園林植物的生態特點與園林意境。運用植物不同的生態學提點,讓人們產生不同的感悟和想象,從而豐富園林的意境。我們都知道,古人常用松柏象征堅貞。松枝傲骨崢嶸,柏樹莊重肅穆,且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以梅象征堅強不屈。梅的枝干蒼勁挺秀,寧折不彎,被人們用來象征剛強不屈的意志;以菊象征不畏風霜。在深秋時節開放,它花期長,千姿百態,深為人們喜受;以牡丹象征富貴。它以其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端妍富麗的特色,素稱“花中之王”;以蘭花象征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征……根據景觀效果的需要,選擇以生態學特性的植物進行搭配,可以充分體現園林景觀的意境。
3.園林植物的獨立景觀與園林意境。通過采用孤植、叢植以及群植等方式,構建園林植物的獨立景觀,將園林植物的個體美和群體美展現出來,同時賦予園林植物豐富的內涵,讓人感受回味無窮的園林意境。第一,孤植體現植物的個體美,選擇個體美的園林植物景行孤植,創造園林意境,比如園林中庇蔭和構圖藝術相結合的孤植樹。孤植樹應選擇具有枝條開展、姿態優美、輪廓鮮明、生長旺盛、成蔭效果好、壽命長等特點的樹種,如銀杏、槐樹、榕樹、香樟等。第二,叢、群植既展現植物群體美,又體現植物個體美,選擇適宜的叢植更可以豐富園林意境美。例如油松在幼齡時全株團簇似球,壯齡時亭亭如華蓋,老年時則枝干盤虬而有飛舞之姿。將植物通過孤植群植等不同設計手法組合在一起,則能體現植物的群體美。喬木層位于植物群落的最上層,增加群落的層次感,并且色彩豐富、景色宜人。植物群落的地表用草坪、低矮的花灌木或地被植物覆蓋,避免了黃土,使地表綠蔭覆地,鮮花盛開,觀賞效果明顯提高。不同的植物群落能夠產生不同的景觀效果,喬木、灌木、草本均衡搭配形成的群落層次分明,比例協調,錯落有致。
4.其他景觀與園林意境的結合。第一,與建筑物等的結合,園林植物豐富了建筑色彩,賦予了建筑物時間感和空間感,通過協調建筑與周圍的環境,凸顯出建筑主體意境;第二,與水體的結合,通過園林植物與誰提的結合,既豐富了水景,還為水景增添了生動的內容,比如在筆者的故鄉洪湖,主要是盛產荷花的,在園林景觀中通過荷花的種植,可以體現“接天連日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還凸顯除了夏日的景象;第三,與山體的結合,不但可以起到保護山體的作用,還可以為山體裝點華麗的衣裳,使園林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第四,與園路的結合,利用豐富的園林植物材料,構成具有特色的園路景觀,創造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意境。
四、小結
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對城市園林景觀規劃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進行城市園林設計時要充分根據現有的環境,結合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從而通過植物特性以及個性美和群體美的結合,為人們打造生態和諧的居住環境,以及體現園林景觀的意境美。所以當下對于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既要能夠滿足現代人們對環境的需求,也要充分體現園林的藝術精華所在,打造現代化園林意境,從而營造符合人們追求的現代園林。
作者:王佳 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寧.青島新天地景觀長廊色彩設計分析[J].北方園藝,2016,(1):68-71.
1.1看不到自身的價值
中國本就是擁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早在古代,我國的園林設計技術就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端。但是由于時間的推移,逐漸被西方設計所替代。為了經濟的發展,我們砍伐綠樹、占用土地、摧毀古建筑,把原本綠色的家園變成如今的高樓林立,甚至隨處可見的不是自己的色彩,把原本自己的東西換成了別人的東西,完全忽視了自身的價值。
1.2只搬用了傳統的形式,卻缺失了傳統的文化
現在的風景園林在景觀設計實施中采納了很多傳統的鄉村景觀元素,但是,大多數我們看到的都只是形式的改變,對很多文化的實質和精神不求甚解。優秀的風景園林設計不應該只追求視覺上的賞心悅目,而是身處在它的環境中能夠自然而然地被它獨有的文化氛圍而感染,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不是只是外表光鮮亮麗,內在庸俗不堪。
1.3中國傳統的鄉村景觀
我國的鄉村景觀是有著中國傳統文化氣氛的景觀,隨時代的發展雖然也有所改變,但本質不變,保留了中國傳統的民風民俗,獨特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很多城市所看不到的景象在中國傳統的鄉村都能夠得以體現。中國傳統的鄉村并不是一個穩定的實體,它是根據時間和經濟的變化而變化的,是人類和自然環境長期不斷相互作用的產物,我們所見到的傳統鄉村景觀正是這一產物最直接的體現。因此,鄉村景觀是自然環境和民風民俗的融合,包含了鄉村的生態、生產和生活3個層面,即生態環境的循環利用、生產方式的改進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且與鄉村的社會、經濟、文化、習俗、精神等密不可分。目前,中國正處于傳統鄉村景觀向現代鄉村景觀轉變的過渡階段,但是基本的民風民俗、生態環境要采取保護政策,使其變成帶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現代化鄉村景觀。
2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傳統鄉村景觀元素的應用
中國美麗的自然景觀和卓越的園林文化遺產是現代風景園林建設的寶貴財富。但是在城市,很難再找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存在,它們早已被高樓和板油所代替,失去了原有的風采。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傳統鄉村景觀元素的應用,不僅可以讓人們生活在綠色健康的環境里,還可以展現民族風采。我們是擁有56個民族的文明古國,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獨有的民族色彩,這些色彩在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展現有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實際上,現代國際風景園林都是通過園林建造展現自己國家獨特的風采。然而在古代,中國風景園林的建造技藝本就早于西方國家,它們也是借鑒中國的造園形式和技術逐漸發展起來的由此可見,中國傳統的鄉村景觀元素有許多極富現代意義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現代風景園林師去繼承和發揚。民風民俗,自然風景,“天人合一”就是傳統鄉村景觀的美妙之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懂得循環利用和保護生態,自然風景就是風景園林設計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資源。中國傳統的鄉村風景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貴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風景和民族文化是中國風景園林設計的核心與精華所在。“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強調的就是按照自然的客觀規律而不是人類的主觀思想來造園,要想獲得源源不斷的自然資源,就得遵守自然規律。這也是國際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的發展趨勢,做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民風民俗發揚光大,體現出中國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3結語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風水知識;應用評價
風水學在我國有著漫長的發展史,在我國古代活動中發揮著深遠的影響。然而在近代,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風水學是封建迷信的代表,其中一些有關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觀點也被舍棄。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工業進程的全面推進,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當人們認識到生存環境已經面臨較大威脅時,又重新定義了風水學,并更加注重和自然融合的風水知識。而園林是人與自然聯系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本文對于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風水知識應用評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風水知識概述
伴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工業時代的到來,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城市作用于功能、樣式與結構、景觀與生態環境。在西方建筑學者與城市規劃人員的研究過程中,挖掘到了我國普遍存在的城鄉自然和諧之美,從而開啟了對中國風水研究之旅。同時,我國城市、環境工作人員也著手研究一直被人們視為封建迷信的風水,并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風水是一種古老、悠久的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一定吸收了哲學思想內容。雖然從外表上被人們認為是一種封建迷信,但卻有著科學的內涵。風水是一門獨具韻味的中國文化景觀,在數千年的文明演變過程中,長期以來,風水是人們追求的理想環境的別稱。風水知識中強調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這符合“天人合一”的觀點。風水中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它不僅將人作為自然的組成部分之一,還認為大地具有靈性,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協調,這是風水思想的核心。
二、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風水知識的具體應用
在傳統園林景觀設計中,均會應用山水之術或者吉兇之術等風水理論,這些理論知識均在自然環境中不斷成長,唯獨因地制宜理論,一直以來均被應用在人文景觀的設計過程中,并閃爍著優秀傳統文化。正是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了風水知識,才能在有限的空間內顯露雄偉山河的壯觀景色。
(一)在園林選址和布局中的應用
園林景觀的選址非常講究,不僅要充分考慮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的經濟因素,還應合理選擇周邊背景。通常背山面水是園林景觀選址中應堅持的基本原則,并且在風水學中,此種選址方式也是藏風聚氣的風水寶地,參照負陰抱陽的原則,這種選址中陰陽有效互補,可互相調整運勢。在現代園林景觀的實際選址中,應從更加廣闊的層面發揚和傳承風水學知識,并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其中風水寶地中強調山環水抱的和諧、自然,背山面水可有效阻擋寒流,且盡情享受清風拂面的優美瞬間。同時近水選景有助于取水等工作的開展,這些風水知識均具有扎實的科學依據,因此,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選址時,應合理應用上述風水知識,并參照當代綠地規劃建設中的具體要求和標準,合理選擇園林地址。在風水知識中,林木具有藏風功效,水面具有包攬氣息的功效,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注重林木環繞和水面相抱的建設。另外,風水知識中也強調“林不斷,水不死”,因此,不僅要在城市邊緣建設城市綠地景觀,還應在市中心合理規劃、科學布局,進而形成良好的風水環境。同時在風水知識中,植物具有一定的化解煞氣的功效,因此,在規劃和設計城市綠地過程中,可將綠地放置在煞氣濃郁且不便建筑設計的位置,進而有效化解煞氣。
(二)在園林風水植物規劃和布局中的應用
植物造景是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園林景觀中發揮著錦上添花的作用,合理的植物造景布局,既能更好地營造藏風聚氣的風水效果,還是融入自然景觀的橋梁,發揮著人和自然和諧共存的效果。例如,在園林的東南方設計一個招財亭,依據風水知識,東南方向在五行八卦中屬木,為增加此方位的神韻,則應優化和調整此方位,通常在同一方位上安放和木有聯系的事物,往往選擇植物盆景,旨在借助植物盆景增加該方位的能量。在植物布局中,還應注重不同植物之間的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讓觀賞者切身體會到這種自然之美,當然對園林植物的人工建設雕飾,是為了讓其更加符合風水氣象,這主要是因為,風水知識中的植物具有通天的效用,尤其是經過人工管理后的植物,則具有順應天時的功效。
三、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風水知識應用的原則
風水知識作為一門知識具有漫長的發展史,時至今天,被人們廣泛地應用在建筑設計中,這主要是因為其內在的科學性決定的,這也是風水知識原則的具體體現。在傳統文化中,風水知識主要包含因地制宜、依山傍水、系統性、坐北朝南、順應天氣、陰陽屬性等原則,其中因地制宜與依山傍水對園林景觀設計的影響程度最大。
(一)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從表面上可以將其理解為地址選擇,然而具體是指自然環境。首先,園林景觀設計人員應能準確把握園林設計方案的整體方向,且明確設計的具體方向,然后在嚴格依據該地區實際自然條件,合理選擇最理想的設計模式。通常我國南方地區氣候宜人,因此,具有較多的園林景觀設計工作方法。另外,園林景觀設計人員還應以此為基礎,依據具體的地理條件,采取可靠的設計思路,將園林景觀設計方案和周邊自然環境渾然一體。
(二)依山傍水
依山傍水的原則在風水知識中經久不衰,山是自然的骨架,水是世間一切事物生長的源泉,如若沒有水,世間萬物將不復存在,其中也包括人。分析山水理論可知,依山主要包含土包房和房包土這兩種形式,其中土包房具體是指房屋周邊三面環山,只有南面是敞開的,如果隱藏在山林中,用風水知識來解釋則代表安詳;房包山具體是指房屋大多數建造于山坡上面,通常從山腳一直延展到山腰。古典園林中十分重視依山傍水原則,各個皇家園林這能夠均是山水同在,即便真沒有水,也會有人造水池和人造假山,當然也有一部分單純是為了創設優美的景觀,然而絕大部分都是設計人員特色設計的,這主要是依據了風水知識中的依山傍水的原則。
結語
風水學在我國有著漫長的發展史,起源于古代,在近代被放棄,而現代又對其重新定義,它的內容深奧、博大精深,它是現代建筑設計行業的基礎理論,雖然在現代不免仍舊殘留一定的封建色彩,但我們應摒棄其迷信成分,加強對風水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堅持“去其槽粕,取其精華”的應用原則,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不斷弘揚和傳承風水知識的精華,進而創作出獨具現代氣息和民族風韻的優秀園林景觀作品,提高園林建設水平。
參考文獻:
[1]林文丹.風水學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3).
[2]黃巍巍.風水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19):1202-1202.
[3]周鳳君.淺議風水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3).
關鍵詞:傳統文化;風水理論;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風水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景觀的具體設計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可分為不同的內容,古代園林設計中都滲透著風水學的影響,風水因素也將不斷融入其中,風水是我國人民數千年來總結的經驗,決定著園林景觀的具體設計風格,同時,也成為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主要思考方向。園林是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主要手段,代表著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現象。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建筑選址中,選取最為合適的地理位置,充分應用風水理論,完善園林景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將風水與園林設計工作進行具體的研究,提高我國的整體園林設計水平。
1中國風水理論的基本內容
首先從字面上分析“風水”的概念,分為“風”、“水”2方面,包含了自然科學知識,例如,天文學、環境學、地理學、氣象學、平衡學等。一般情況其中也滲透了建筑學理論,設計中融合了各方面的知識,形成一門獨立性的知識體系。是人對環境的最佳選擇,從傳統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探究風水。關于環境與人的學問,建筑文化充分發揮了趨吉避兇的作用。早在夏朝時,人們就通過陽光方向,確定了“陽”、“陰”,形成了陰陽概念。通過陰陽解釋具體的事物關系,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規律。“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概念,與陰陽的正反概念相比更加具體。5個基本元素組成了自然中的物體,各個元素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我國的十二生肖,為12種不同的動物類型,在相沖相克上也嚴謹的依據風水理論,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也有重要影響,提供了全面的理論依據,進一步提高了我國風水研究的發展水平。
2中國傳統風水理論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方向
2.1“天人合一”的應用
傳統風水理論中,有著明確的要求。“天人合一”概念的著重強調,大部分園林景觀中直觀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將風水的原理體現在園林設計中,表現出整個園林的藝術風格,將人與自然環境緊密有效地融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情況,設計理念也要改變,風水概念的融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現代園林設計過程中,按照實際的情況進行細致地研究和劃分。在開始設計時充分考慮和研究物種特性的保存問題,確保平衡性。在現代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種植大量的植物,首先要考慮實際情況,考慮不同植物生長需要的空間,確保留出充足的生長空間,促進植物健康茁壯地生長。在規劃工作中,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充分考慮地質條件、水文因素,綜合風水進行規劃,使園林具有環境調節的作用,朝著“天人合一”的方向發展。
2.2陰陽平衡、五行之間相生相克的應用
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陰陽平衡形成獨立的哲學辯證思想,在設計中明顯地體現出來,利用不同屬性之間的作用進行合理搭配,形成獨特的美感,確保園林景觀具有藝術感。主題上比較直接,具體區分了高雅通俗之間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原則性。充分的滲透在表現手法和結構上,將陰陽屬性的劃分變得更加科學有效,在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包含“金、木、水、火、土”這5個元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對其進行具體的布局設置,符合我國五行元素的具體要求。注意不同植物間的屬性相克,做到生態平衡。充分發揮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優勢,對美感進行具體的設計,保證園林景觀設計既要科學又要美觀。
3結語
綜上所述,風水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部分,風水學理論對古典造園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對我國的園林設計起到指導的作用。保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去除糟粕,研究和應用風水學理論的精華,對當今園林規劃設計充分發揮其借鑒作用。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改變風水概念,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運用現代的先進儀器設備,將估計的數據轉變為定性定量的數據,多結合實際需要,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融入風水理論元素,促進傳統風水理論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有效運用。
參考文獻
1何麗霞.基于傳統風水理論的海南地產園林綜合評價[J].海南大學,2015(6)
關鍵詞:生態理念;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doctrine has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which require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ecology, but also to take into account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reflect the eco-design philosophy, the science of ecology, but also with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public. The author 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of ecolog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design theory application status.
Keywords: ecological concept; landscape; design study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類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處發展越來越重要。自從1969年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的問世,將生態學思想理念成功運用到風景園林景觀設計中。而作為園林景觀設計出現的生態學理念, 也使園林景觀設計的思維和設計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改變了景觀園林的傳統和單一形象。使園林景觀設計不再停留在花園設計的狹小天地,它開始介入更為廣泛的環境設計領域,體現了濃厚的生態理念。并以“設計尊重自然”、“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把園林景觀設計與生態學完美地結合起來,把園林景觀的設計要與土地、各種生物、自然氣候、生態系統等生態學和空間等要素完美的結合起來,并能達到良好的美學設計效果。使園林景觀生態要素和功能結構表現出來。
1生態設計理論的應用研究與現狀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景觀設計師應注意將生態科學技術和景觀美學理論原則相結合起來,規劃設計出人與自然生態合一的最佳景觀園林作品。而在園林景觀設計時,要更多的考慮對生態發展、能源及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影響。同時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要尊重自然發展規律過程,追求生態和人類生活的和諧統一。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具有生態學理念的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如把各類生態學,包括動植物生態學、水文地理生態學、自然環境生態學、城市與農村田園式生態學等,都在景觀設計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但隨著生態學的發展,園林景觀生態學理論逐漸完善,對我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也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指導作用。并且對景觀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生態設計理論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園林景觀生態設計理論研究
2.1生態設計研究的基本要求
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必須體現出對于大自然的尊重和維護,綜合考慮園林景觀內的地理特征和水、氣、地質等條件及長遠發展要求,選擇園林區的最佳方位和發展規模。尊重自然,積極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觀。在開發建設前期努力保護原場地的植樹與獨特景色,建筑形式與環境自然景觀相協調,特別是尺度、色彩、形式等,盡量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且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對藝術、科學和社會等三方面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應充分考慮景觀園林空間上要與自然的各物種生態習性和環境條件,如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氣候方面都有不同變化,合理運用和進行科學的搭配,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相互協調、相互發展、種群穩定的生態式景觀園林。因此,把生態設計思想作為景觀設計中科學要求的重要部分,必須貫穿于園林景觀設計的全過程,才能保證良好的設計效果。
2.2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都必須以尊重自然和建立生態平衡的原則,如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反應在原有建筑系統的結構、布局形式與人文自然地理風情及江河湖泊水系的協調,并根據生態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護利用,尊重場地原有的自然環境的生態特征,根據自然生物的區域性;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資源;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并以”以人為本”為宗旨的設計思想,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自身功能、充分調動人類對自然生態的熱愛、充分挖掘自然的潛力,并且根據環境的條件來改變設計方案,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且良性循環發展的自然生態景觀園林,體現自然元素和自然過程。并合理布局、科學生態設計。使景觀園林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態的原則之中。
,
2.3生態設計思想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及應用發展
2.3.1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時,不要把重點主要放在設計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生態本身上面,而是應該把設計思想與自然現象相結合。作為一個優秀的景觀設計師,他尋求的不應是武斷的硬性的設計,而是去充分地利用當地自然本身提供的條件潛力來設計。體現出具有自然生態與人類和諧發展的景觀設計理念,如充分利用場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設施,賦予新的使用功能。在設計中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減少生產、加工、運輸材料而消耗的能源,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并且保留當地傳統的一些文化特點。
2.3.2
在景觀園林設計中應該因地制宜運用當地生長本土植物,尊重場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尊重自然演變和更新的規律,在生態景觀園林設計時,必須重視對植物的設計和布局,并且,還要保證景觀內所有植物能夠獲得良好的生長環境。設計師可以憑借植物的生態原理和相生相克的特點,設計景觀內的植物群落,保證景觀和植物群落能夠協調統一,實現植物群落的穩定和有序生長,發揮生物多樣性的最大效益。從生態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如是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觀,并不是生態學上的真正生態。所以,景觀設計師要理解生態的概念,了解生態理論與景觀園林設計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如在設計中或者充分利用在原有基址上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個框架,為自然再生過程提供條件,這也是發揮自然系統能動性的一種體現。從大的尺度來看,一片森林作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一片水域作為一個水域生態系統,一片濕地作為一個濕地生態系統;從小的尺度上看,景觀內的一個池塘、一小片樹林、一條溪流同樣可以被視為生態系統。在對某一尺度上的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所要考慮和實現的目標,是運用生態學原理使各個生態系統內部的結構與物質和能量流盡可能達到動態平衡,同時與相鄰生態系統保持有機的聯系。任何尺度意義上的景觀,特別是城市景觀系統,與其關系最緊密的是人類自身。
2.3.3生態系統的和諧統一發展,其目的就是要滿足人類對于生態環境的需求。且人類的影響和活動始終貫穿于園林景觀設計的全過程,使得人的活動空間、時間、物質和精神需求等,都在不同的角度方面對園林景觀設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在對城市風景園林區進行土地整體規劃、設計布局時,應該首先想到要保護規劃區內的原生態濕地或林地、歷史文化或名人遺跡等。同時,以生態學的理念和因地制宜方式對土地資源結構進行合理的設計調整,使之符合規劃設計出新型土地模式和生態類型體系。也可主張運用生態原理營造園林植物群落,強調植物群落功能和景觀的統一性,從而形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地實現生物多樣性。如在園林風景區的種植規劃設計為古建園林景觀區、生態保護林景觀區、山體彩化色葉林景觀區等。彰顯出各風景園林區的的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逐步開發出具有旅游價值的與眾不同的風景園林區。
3結語
隨著人們對生態理念意識增強和對大自然環境生活的向往,大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生活和諧共處發展,是人類追求美好的生存環境,更是二十一世紀園林景觀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所以現代生態設計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領域必將得到高度重視。因園林景觀設計是溝通人與自然的具體途徑和手段,所以園林景觀設計師要以生態學的設計思想為主導,把生態學設計理念和園林景觀設計相融合,并掌握了解生態設計理論的基本要求、生態設計理論、園林景觀設計的融合基本要素。設計出更美的生態式的風景園林藍圖。
參考文獻:
[1] 楊一寧. 基于生態學原理的園林景觀設計研究[D].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0
[2]陳六汀,梁梅.風景園林藝術設計 [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3]符氣浩.城市綠化的生態效益 [M],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4]傅伯杰等.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 [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鄉村景觀;歷史園林;現代園林設計;現代風景園林規劃;鄉村景觀規劃
自人類定居以來,鄉村一直都是人類重要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人類在鄉村地區因生產、生活的需要,逐漸改造自然、適應自然而形成的鄉村景觀,展現了農業文明特有的田園風光。現代文明誕生之后,科學、藝術和社會的發展對現代園林設計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使之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不管怎樣,園林依然是人們“理想的天堂”,是人們為了補償人與大自然環境的相對疏遠而創造的“第二自然”。鄉村是人居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區域環境和國土環境的主體。20世紀之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以及鄉村地區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進行轉變,傳統美麗、和諧的鄉村景觀受到沖擊,也對鄉村地區的生態環境產生破壞。在現代風景園林規劃中,風景園林設計師涉足鄉村景觀規劃的領域,可以在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傳統鄉村風貌,提高鄉村地區的景觀品質和生態環境質量,實現鄉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區域的協調發展。
一、國內外鄉村景觀研究狀況
我們從鄉村景觀與東西方歷史園林、鄉村景觀對西方現代風景園林的影響兩個方面來闡述鄉村景觀在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的意義,進而對中國現代風景園林作了一定的思考。一方面,我們塑造屬于中國的園林景觀,除了延續中國歷史園林的優秀傳統之外,也可以回到中國園林的本質——向自然學習;不僅將天然的山水風景作為參考對象,還可以放寬視野,將鄉村景觀作為研究和考查對象,從中汲取設計的語言和創作的靈感;另一方面,在當前我國鄉村地區面臨巨大發展和變遷的情況下,關注鄉村景觀規劃,有助于改善我國鄉村地區的人居環境,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改善國土面貌,也有助于學科向大地景觀規劃的層次進展。影響園林設計的因素很多,哲學思想、自然觀念、功能需求、藝術潮流、技術水平都會對園林設計產生深刻的影響;但無論如何,建設園林也就是建設一種人類理想的生活環境。生活在不同地域環境中的人對理想生活環境有不同的認識,會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態,這一文化形態繼而也影響到特定環境中的園林形式。這些地域特征除了純自然環境之外,在相當程度上就體現在農業景觀上。地域的農業景觀對西方歷史園林以及對西方現代園林設計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國對鄉村景觀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比較新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地理學界和規劃學界;對鄉村景觀規劃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在其他知識結構體系的規劃學科中。
二、鄉村景觀的概念
1.鄉村
鄉村,在現代地理學詞典中的解釋為:非城市化地區。通常指社會生產力發生到一定階段上產生的、相對獨立的、具有特定的經濟、社會和自然景觀特點的地區綜合體。國內外對鄉村概念的理解和劃分不盡相同,一般來說,鄉村的人口密度低,聚居規模較小,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基礎,社會結構相對較簡單、類同,居民生活方式上及景觀上與城市有明顯差別。典型的鄉村地區包括城鎮、村莊、村落和環繞它們的開放地帶;森林、農田、濕地、牧場及其它開放地帶構成了圍繞鄉村居民點的環境。
2.鄉村景觀
景觀一詞自出現以來,人們就沒有停止過對它的概念的爭議,在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等學科中,景觀都有著不同的定義和理解,紛繁復雜。論文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認識景觀以及鄉村景觀,認為景觀是一個地理區域的總體特征,它是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是多種功能(過程)的載體。
三、鄉村景觀的特點
鄉村景觀是當地人為了生產、生活而采取的對自然和土地的適應方式,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從鄉村景觀的形成和構成來看,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生產性:鄉村景觀與人們的生存、生活息息相關,使用者為了滿足生產的需要對原有鄉村地區的土地進行完善、修正和創造,這種行為本身是以生產、實用為功能目的的,因此,生產性是其最基本的特點。
自發性:鄉村景觀的形成是“勞作”出來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使用他們所能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在最低能耗下去滿足生產、生活和居住的需要。
地域性:鄉村景觀是自發或半自發形成的,受所處地域影響較大。另外還有生態性、審美性,還有文化與歷史的體現
四、鄉村景觀的價值意義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鄉村景觀這種“人工化的自然”所具有的獨特特點,不斷的體現出其所對于人類文明的內在價值。
1.農業文明時期:生產性與審美性的統一
在農業社會中,農業開發活動創造了農業文明所特有的“田園風光”,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體現了生產性與審美性的統一。
2.工業文明時期:對環境的意義
在延續著農業文明時期所具有的價值意義的同時,鄉村明媚的陽光、新鮮的空氣、鮮花盛開的果園、落英繽紛的田野等自然氣息,在工業文明下也突出的體現出對于城市環境、對于城市居民的環境價值和休閑游憩作用,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也是智慧的源泉,對后來的城市規劃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后工業文明時期:地域認知價值和文化歷史價值
鄉村景觀所體現的這些特點和價值意義,既是影響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的主要因素,也是在鄉村景觀規劃中所應關注的方面。
參考文獻
[1]陳志華.外國造園藝術[H].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陳曉彤.傳承整合與嬗變——美國景觀設計發展研究[H].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3]單德啟著.從傳統民居到地區建筑[H].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韓炳越.風景園林規劃中歷史景觀保護、恢復與更新研究[博士論文].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5
[5]韓西麗,俞孔堅.倫敦城市開放空間規劃中的綠色通道網絡思想[J].新建筑,2004
[6]韓選棠.農村社區更新規劃之基本理念與實務[J].臺灣:農業工程學報,1992
關鍵詞:生態理念;園林景觀;設計研究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類與自然生態和諧共處發展越來越重要。自從1969年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的問世,將生態學思想理念成功運用到風景園林景觀設計中。而作為園林景觀設計出現的生態學理念, 也使園林景觀設計的思維和設計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改變了景觀園林的傳統和單一形象。使園林景觀設計不再停留在花園設計的狹小天地,它開始介入更為廣泛的環境設計領域,體現了濃厚的生態理念。并以“設計尊重自然”、“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把園林景觀設計與生態學完美地結合起來,把園林景觀的設計要與土地、各種生物、自然氣候、生態系統等生態學和空間等要素完美的結合起來,并能達到良好的美學設計效果。使園林景觀生態要素和功能結構表現出來。
1生態設計理論的應用研究與現狀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景觀設計師應注意將生態科學技術和景觀美學理論原則相結合起來,規劃設計出人與自然生態合一的最佳景觀園林作品。而在園林景觀設計時,要更多的考慮對生態發展、能源及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影響。同時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要尊重自然發展規律過程,追求生態和人類生活的和諧統一。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具有生態學理念的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如把各類生態學,包括動植物生態學、水文地理生態學、自然環境生態學、城市與農村田園式生態學等,都在景觀設計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但隨著生態學的發展,園林景觀生態學理論逐漸完善,對我國景觀園林規劃設計,也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指導作用。并且對景觀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所以生態設計理論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園林景觀生態設計理論研究
2.1生態設計研究的基本要求
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必須體現出對于大自然的尊重和維護,綜合考慮園林景觀內的地理特征和水、氣、地質等條件及長遠發展要求,選擇園林區的最佳方位和發展規模。尊重自然,積極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景觀。在開發建設前期努力保護原場地的植樹與獨特景色,建筑形式與環境自然景觀相協調,特別是尺度、色彩、形式等,盡量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材料。且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對藝術、科學和社會等三方面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應充分考慮景觀園林空間上要與自然的各物種生態習性和環境條件,如不同物種在空間、時間和氣候方面都有不同變化,合理運用和進行科學的搭配,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相互協調、相互發展、種群穩定的生態式景觀園林。因此,把生態設計思想作為景觀設計中科學要求的重要部分,必須貫穿于園林景觀設計的全過程,才能保證良好的設計效果。
2.2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園林景觀設計都必須以尊重自然和建立生態平衡的原則,如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反應在原有建筑系統的結構、布局形式與人文自然地理風情及江河湖泊水系的協調,并根據生態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護利用,尊重場地原有的自然環境的生態特征,根據自然生物的區域性;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資源;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并以”以人為本”為宗旨的設計思想,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自身功能、充分調動人類對自然生態的熱愛、充分挖掘自然的潛力,并且根據環境的條件來改變設計方案,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且良性循環發展的自然生態景觀園林,體現自然元素和自然過程。并合理布局、科學生態設計。使景觀園林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態的原則之中。
2.3生態設計思想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結合及應用發展
2.3.1在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時,不要把重點主要放在設計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生態本身上面,而是應該把設計思想與自然現象相結合。作為一個優秀的景觀設計師,他尋求的不應是武斷的硬性的設計,而是去充分地利用當地自然本身提供的條件潛力來設計。體現出具有自然生態與人類和諧發展的景觀設計理念,如充分利用場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設施,賦予新的使用功能。在設計中要盡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盡可能將場地上的材料循環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材料的潛力,減少生產、加工、運輸材料而消耗的能源,減少施工中的廢棄物,并且保留當地傳統的一些文化特點。
2.3.2
在景觀園林設計中應該因地制宜運用當地生長本土植物,尊重場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尊重自然演變和更新的規律,在生態景觀園林設計時,必須重視對植物的設計和布局,并且,還要保證景觀內所有植物能夠獲得良好的生長環境。設計師可以憑借植物的生態原理和相生相克的特點,設計景觀內的植物群落,保證景觀和植物群落能夠協調統一,實現植物群落的穩定和有序生長,發揮生物多樣性的最大效益。從生態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如是花費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觀,并不是生態學上的真正生態。所以,景觀設計師要理解生態的概念,了解生態理論與景觀園林設計相結合的重要意義。如在設計中或者充分利用在原有基址上的自然植被,或者建立一個框架,為自然再生過程提供條件,這也是發揮自然系統能動性的一種體現。從大的尺度來看,一片森林作為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一片水域作為一個水域生態系統,一片濕地作為一個濕地生態系統;從小的尺度上看,景觀內的一個池塘、一小片樹林、一條溪流同樣可以被視為生態系統。在對某一尺度上的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所要考慮和實現的目標,是運用生態學原理使各個生態系統內部的結構與物質和能量流盡可能達到動態平衡,同時與相鄰生態系統保持有機的聯系。任何尺度意義上的景觀,特別是城市景觀系統,與其關系最緊密的是人類自身。
2.3.3生態系統的和諧統一發展,其目的就是要滿足人類對于生態環境的需求。且人類的影響和活動始終貫穿于園林景觀設計的全過程,使得人的活動空間、時間、物質和精神需求等,都在不同的角度方面對園林景觀設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比如,在對城市風景園林區進行土地整體規劃、設計布局時,應該首先想到要保護規劃區內的原生態濕地或林地、歷史文化或名人遺跡等。同時,以生態學的理念和因地制宜方式對土地資源結構進行合理的設計調整,使之符合規劃設計出新型土地模式和生態類型體系。也可主張運用生態原理營造園林植物群落,強調植物群落功能和景觀的統一性,從而形成一個和諧有序、穩定的植物群落,最大程度地實現生物多樣性。如在園林風景區的種植規劃設計為古建園林景觀區、生態保護林景觀區、山體彩化色葉林景觀區等。彰顯出各風景園林區的的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特色,逐步開發出具有旅游價值的與眾不同的風景園林區。
3結語
隨著人們對生態理念意識增強和對大自然環境生活的向往,大自然生態系統與人類生活和諧共處發展,是人類追求美好的生存環境,更是二十一世紀園林景觀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所以現代生態設計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領域必將得到高度重視。因園林景觀設計是溝通人與自然的具體途徑和手段,所以園林景觀設計師要以生態學的設計思想為主導,把生態學設計理念和園林景觀設計相融合,并掌握了解生態設計理論的基本要求、生態設計理論、園林景觀設計的融合基本要素。設計出更美的生態式的風景園林藍圖。
參考文獻:
[1] 楊一寧. 基于生態學原理的園林景觀設計研究[D].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0
[2]陳六汀,梁梅.風景園林藝術設計 [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3]符氣浩.城市綠化的生態效益 [M],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