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考試經驗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熟悉《考試說明》,將理論與經驗作為教學工作的指導。作為標準和方向的《考試說明》,每年都會根據實際要求調整,這種調整或改動勢必會對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從而要求各學科針對說明進行細致研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不斷的結合實際問題,有針對性的對每一個考點進行解讀,并分析比較與去年的差別,特別是結合高考試題分析,從而明確教學的側重點,為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導。
二、注重與其他教師的溝通和交流。擔任過高三教學工作的老教師的經驗就是最好的學習教材,這些經驗都是直接得出來的,是對高三教學工作的集中反映。只有通過交流學習,才能對自己的教學和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和更顯著的提高。特別是我校實行的集體教研活動,通過“聽課——交流——實踐——總結”這一途徑,讓自己的教學管理不斷豐富和提升。
三、落實基礎,強化知識點。語文高考考點細實、知識廣泛,可以說要求全面、內蘊深廣;加之,隨著《考綱》的不斷更新,幾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試內容和范圍的變動。因此,針對高考語文的特殊性,復習應該全面、系統,在橫向考試內容的面上、逐一展開;在縱向、考點的落實、拓展上,必須訓練到位、滲透聯系。所以我在高三初期就根據學校的要求制定了嚴密的教學計劃。強化大綱要求的重點實詞、虛詞、古今異義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具體落實知識點,分點一一擊破,主要是通過典型試題練習,過關檢測、漏洞補查來完成,當然中間會穿插綜合試卷。同時狠抓了課本的背誦篇目,要求學生扎扎實實地復習,又一輪地測試卷、背誦。
四、作文重視評講和經驗總結。在習作教學中,指導學生習激發學生對生活的觀察、思考,幫助學生克服畏懼情緒,打開思路,不拘于形式而自由表達。作文重視評講和經驗總結,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實話不說空話、假話,表達真情實感。另外在指導學生習作時,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和聯想,甚至是幻想,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常考多少分嗎?告訴大家我的語文
經常考九十多分或滿分。大家想知
道我的語文為什么怎么好嗎?我現
在就把我自己總結的幾點經驗告訴
大家。
想學好語文,首先要寫得一手好
字,因為,如果你的字體,不好看
或者看不清,讓人看了不是很舒服
而是覺得心情很差的感覺。所以要
寫好字,寫好字首先要練。練好字
還只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把作文
寫好。為什么要把作文寫好呢?因
為作文往往在考試中占高分,所以
要寫好作文。告訴大家一個寫好作
文的好方法就是在電腦上開一個博
客,然后,開始在寫電腦上寫作文
,寫完發到博客上去。讓大家來評
判,你的作文好不好,如果不好你
就要虛心接受網友們的批評和意見
。以后,在寫這類作文的時候就要
寫得好一點了。如果家里沒有電腦
的話就買一本本子在本子上寫作文
寫完之后,就給父母或朋友或同學
看,他們看完之后,就讓他們告訴
你,你的作文的不好的地方和好的
地方,好的地方要加以改進,好的
地方就要讓它更好。你聽了他們的
話往后就要積累經驗。讓你的作文
寫的更好。
各位博友這就是我平時積累的怎
樣學好語文。各位博友如果你的語
【關鍵詞】教育考試 糾紛 考務管理 規范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13-01
1.教育考試糾紛的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試制度來作為甄別選拔人才的國家,從隋唐至今,考試作為一種選拔評價手段也一直為世人所認可。古人有‘萬卷青書,孤燈作伴,為求半生折桂步蟾宮’的詩句,形象地展示了歷代文人學者通過科舉考試來實現仕途人生的歷史軌跡。即使在21世紀當下社會,考試依舊是我國最重要的評價工具和管理手段,特別是一些關系考生仕途前程的重大考試,更是得到了社會的足夠重視,考生十年寒窗,為的就是能在高考中‘鯉魚躍龍門’。正因如此,近幾年來隨著考生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涉及教育考試類的糾紛、投訴呈增多趨勢。
2010年高考期間,杭州某高考考場內一名監考老師在發放考卷時手指不慎被試卷割破,將一滴血滴在試卷上,此事當時并未引起監考老師的重視,把帶血試卷分發給考場里其中一位考生。高考結束后,該考生遂將此事反映給當地教育部門,認為試卷上的一滴血是造成自己高考發揮失誤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要求當地教育考試院給予說法,并作出經濟補償。
這是一例典型的教育考試維權糾紛,考生在考試過程中積極地維護自身權益,這本是我國公民法律意識大為增強的一種體現,也是促進教育考試體系不斷規范化的推動力,但有些時候卻很難有一個界限的鑒定,考生在考試過程中到底是屬于“正當維權”還是“過度維權”?就以上糾紛為例,這一滴血究竟是否真的給這位考生高考發揮造成影響?造成多大的影響?監考老師又該承擔多少責任?當地教育考試院是否就應該因為這滴血來為這位考生的高考發揮失誤買單?考生在此糾紛中究竟是屬于正當維權還是過度維權,鉆了維權的空子,揪著“一滴血”來讓相關教育部門攤薄自己高考發揮失誤所造成的損失,這些都沒有一個作為衡量的鑒定方式,更沒有相對的法律法規做參照,這也讓教育部門在處理此糾紛時,顯得有些被動。
2.教育考試糾紛映射法律法規的缺位
前些年被教育界、法律界人士廣泛關注的《國家教育考試法》草案雖已經完稿,但卻遲遲未能實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規范教育考試法律關系、明確全國教育考試糾紛中所涉及的責任認定行為的相關法律法規。現有的相關考務管理工作規章中并沒有具體處理教育考試過程中產生的糾紛的相關處理依據,以至于存在著一些考生揪著在考試中某些微乎其微的不利客觀因素來向相關教育考試部門討說法的現象。這雖然只是教育考試糾紛中的極少一部分,但一旦產生糾紛,卻直接影響到了相關教育行政部門的社會公信度和執行力。因而,關于教育考試糾紛涉及的責任認定行為的相關立法的缺位現象是滯后于當下社會的,無法適應考試法治的需求。
3.有效規避教育考試糾紛的途徑
現階段而言,規避教育考試糾紛的最好途徑就是規范考務管理,建立一套健全的、科學化的、人性化的考務管理制度,通過每場考試經驗總結和歸納,將整個考務管理系統不斷改進,達到以“事前預防”為主的考務管理體系,才能將考務工作做到萬無一失,切實保障學生的利益,避免產生教育考試糾紛。
3.1 重視考前考場布置工作
考前考場清理工作是考務工作中比較重要的一環,考前考場的布置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響到所有考生,除了最基本的,對考場內部桌椅進行清理擺放,將考試相關的內容清空,對清理完畢的考場進行臨時封閉,并在考場周圍拉起警戒線阻止考生隨意進入。此外,一些細節工作也值得重視,例如,事先在考點大門口張貼考場示意圖,并安排工作人員進行引導指路,避免考試當天有些考生因為找不到考場而耽誤考試時間。
其次,考點要對考場周圍的環境進行“事前預防”,派考務人員對考場周圍進行勘測,盡量排除影響考生的隱患,例如:在英語聽力考試前,應該事前先跟考場周圍居民進行溝通,要求居民在此階段盡量減少噪音,特別是遇到考場附近有居民嫁娶放炮,更應該及時進行溝通,要求避開這個時間段,以免影響到考生的聽力考試,產生教育考試糾紛。
3.2 規范考前考務培訓工作
每場考試要配備足夠的監考教師、巡視人員、工作人員、考務員,開考前進行嚴格監考教師篩選,挑選工作態度嚴謹,原則性強,作風正派,做事認真的教師擔任監考工作,根據考務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的特點和要求,嚴明考場規則,嚴肅考場紀律,嚴格按照考務管理章程對監考教師進行考前考務培訓,從思想上重視監考工作,使其明確監考職責,熟練掌握監考程序和操作要求,監考過程中不做與監考無關的事。
3.3 規范考中考務管理工作
在整個考務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整個考試進行過程中的考務工作操作。在監考過程中,將每個細節做到實處,嚴格遵守考務規范流程,不用一句話來形容“只做指定動作,沒有自選動作” 。真實反映考場情況,對于考場內發生的任何突況,即使出現再小的問題,都要及時向主考匯報。
3.4 重視考后考務總結工作
任何管理系統都不可能完美無缺,考務管理系統也不例外,只有通過每場考試后的反饋總結,進行經驗歸納,將整個考務管理系統不斷改進,才能真正達到以“事前預防”為主的考務管理體系,在保護考生利益的同時,也是有效規避教育考試糾紛的最好法寶。
參考文獻: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研究方法
所謂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掌握規律,獲取知識,了解社會,應用相關知識尋求原因,解決實際問題而采用的教學模式,即為更好地指導研究性學習,具體教學中以問題、自主和探究為主線,進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自主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是教育者也是學習者,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逐漸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由知識的輸出者逐漸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學生由回答者轉變為質疑者,由聽課者轉變為參與者,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實踐中,主要以教育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內容分析法和經驗總結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教育調查法
教育調查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的現狀及其歷史材料,深入了解教育實際情況,弄清事實,借以發現存在的問題、探索教育規范而采取的系統的步驟和方法。教育調查法的特點有以下幾個:第一,教育調查法是一種間接地研究當前教育現狀的方法,不像觀察法那樣直接用感官去感知現實;第二,教育調查法可以在自然的過程中收集材料,而不必像實驗法那樣控制實驗對象;第三,教育調查法一般以教育現狀為研究對象,而不是以教育史實為研究對象。
二、行動研究法
《國際教育百科全書》把行動研究定義為“由社會情境(教育情境)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或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依賴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研究”。行動研究的主體是實踐活動的參與者,研究的對象是正在從事的社會實踐,研究的目的是處理實踐中急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研究過程的核心是“反思”。
在教育教學中,行動研究法主要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結合起來解決某一實際問題以提高教師素質的一種方法。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動態過程。教師在日常的學校生活和真實的課堂教學環境中,結合自身學科教學內容,挖掘研究性學習鏈接點,配合教學進度,積極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并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問題進行診斷、思考和探究,通過制訂計劃、實踐、觀察、反思等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以提高行動質量和效益,從而以更有效的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換句話說,就是“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真正做到“教學相長”,提高自身素質,促進教學工作的優化,達到研究和行動的良性結合。行動研究法的特點有以下幾個:第一,反思性。反思是行動研究的本質屬性。它不再把理論與實踐看作可以相互分離的孤立過程,而是以反思為中介,在行動過程中將兩者統一起來,在理論與實踐的互動中尋求實踐和理論的發展。第二,民主化。在研究過程中所有的研究參與者都是合作伙伴關系,密切配合、平等交流和共同協作的關系。第三,開放性。行動研究所關注的是社會實踐中的獨特問題、獨特事件,它隨時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不斷修改和調整研究方案,而不過分看重研究過程控制的嚴格性和研究計劃的嚴密性,強調研究過程的動態性和靈活性。
三、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就是對傳播內容作客觀而系統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的特征表現在傳播內容的明顯性、客觀性,分析過程的系統性和分析結果的量化性上。教育和教學活動,也是一種信息的傳播過程,也可以利用內容分析法,對教育文獻、語文課本、課堂講授、視聽教材、直觀教具、學生反映、學生練習、學生考試等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探索規律,形成理論。
四、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態下,依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的一種方法。教育經驗來自教育實踐活動。教師的業務素質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每個教師只有結合自己的教學時間有意識、有目的地、科學地總結自己的經驗,掌握教育教學規律,并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才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觀察事物的敏銳力和判斷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在總結經驗時,要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對于典型要用的立場和觀點進行分析判斷,分清正確與錯誤、現象與本質、必然與偶然。經驗一定要觀點鮮明、正確,既有先進性、科學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運用此方法可以把課題研究實踐過程中的經驗進行匯總整理,分類編輯成冊,并撰寫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1]鄒尚智.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高吉魁.語文新課程研究性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很多同學都是在進入初三后才意識到聽力的重要性,這就損失了不少寶貴的時間。因為聽力訓練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初三緊張的練習對一些簡單的、有規律可尋的題型還能有一定效果,但是對于拉開檔次、決定你是上普通還是重點學校的那部分題,就絲毫沒有作用了。所以,我們首先要樹立一個好的聽力學習態度:從初一開始我們就要注重聽力的學習。這是目前很多初中生沒做到的。
那么我們該如何來進行練習呢?每天花很多時間盲目地去聽是沒用的,我們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有策略的去聽,也就是四有原則。
所謂“有目的”就是指針對具體的題型來練習。我們平常的英語考試和中考的聽力題型幾乎是固定的。我們可以逐個地將各個題型的題目拿來練習,也就是選一段日子來專攻一個題型,并且把這段時間學習的經驗總結,把錯題也分析總結。
“有計劃”和“有目的”是相輔相成的?!坝杏媱潯本褪亲约焊鶕约旱那闆r來決定攻克一個題型的周期。有計劃也是指每天循序漸進的做練習。 每天保持半小時的訓練比較好,這樣比較容易堅持,而且效果好,半小時的時間也于考試的時間相適宜,可以培養考試狀態。
“有選擇”即不要什么都聽。首先要量體裁衣,接著再逐漸提高難度。比如在初一時,應選擇一些簡單的、有點娛樂性的聽力材料:如:《英語九百句》或者《迪士尼學英語》。到了初三左右,可以選擇《新概念英語》(一)。平時也可以聽些英文流行歌曲或看英語動畫片作為休閑,這有助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語感。
“有策略”是比較重要的環節,它講究的是方法和效率。首先,我們要學會泛聽和精聽的結合。在我們聽力練習的計劃中要適當的安排泛聽和精聽,針對不同的題型我們也要采取不同的聽的方式。例如,對于會考到細節題的短文,我們要精聽;對于考主題的文章我們就泛聽。當然,“策略”還包括許多學習的小竅門。比如我們在聽短文時,心里要懷著“what, who, which, when, where, why, how”,也就是七個“W”來聽,就能很快掌握大意。
一、基本情況:
×××廠技能鑒定分為專機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維修電工、維修鉗工四個工種,其中專機工49人,加工中心工21人,維修電、鉗工各5人。除兩人因修產假和赴日研修外全部參加考試。為此專業廠賽前特別成立了以廠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以及專機考評組、加工中心考評組、電鉗工考評組??荚u組全權負責考核的打分及公證性。通過此次比賽參加考試人員100%達到及格水平,其中90分以上的專機工43人,占73%;加工中心工6人,占30%、維修電鉗工6人,占60%。
二、考核辦法:
考核形式上,專業廠根據自身特點,對操作人員進行了“一人多機”和“崗位技能”兩項考核,其中“一人多機”部分占總成績的40%,考核內容主要為操作者能夠熟練掌握的機床數量,并據此對矩陣圖進行進一步的整理確認;“崗位技能”部分占總成績的60%,考核內容主要為操作者對本工序掌握的熟練程度,涵蓋了刀具調整、工件裝夾和加工、量檢具的使用和測量等各方面內容,加工中心操作工還增加了編程調試內容。兩步分內容都規定了詳細的評分標準。
三、經驗總結:
1、在考試內容上既注重本崗位技能的測試,也注重“一人多機”的測試,并據此對矩陣圖進行進一步的整理確認;
2、在考試的形式上,既注重考核操作者的全方位素質又注重貼近工作實際,如在考試內容非常細包括:磨刀、量檢具使用和測量、刀具調整、夾具調整等多項內容;
3、在評分方法上,要求考評小組現場只記錄實際情況,考核結束后小組機體商定給出最后分數。既保證了公平性又可以留下評分的依據以便日后備查;
4、在細節上,考評小組內部人員各司其責,如刀具調整和刃磨、量檢具使用和測量、工藝規程、操作規程等都是專人負責,這樣就保證了考核標準的一致性同時避免了重復判定;
摘 要 本文主要通過本人游泳多年之教學經驗總結出的蛙泳教學新方法,交換蛙泳教學順序,教學效果顯著,特來與游泳教練員一起分享、討論及為以后教練員或游泳老師教學做參考。蛙泳教學步驟包括:熟悉水性;蛙泳手及換氣配合練習;蛙泳腿部動作練習;整體配合動作練習。
關鍵詞 蛙泳 水性 腿 手 呼吸
游泳運動不僅是一種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休閑健身活動,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生存技能。游泳運動與發展少年兒童的體質健康相結合,此舉可提高少年兒童對游泳技術的學習興趣。現在很多省、市在考試中新增游泳項目,并且可以代替耐力項目參加考試,可以說把游泳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通過自己多年親身實踐經驗總結出的蛙泳教學新方法,以學員習慣性思維先蛙泳手后蹬蛙泳腿蛙泳教學順序,簡化蛙泳教學,希望為從事蛙泳初學者教學的教練員做參考。
蛙泳教學步驟:1.熟悉水性;2.蛙泳手及換氣配合練習;3.蛙泳腿部動作練習;4.整體配合動作練習。
一、熟悉水性
對于初學者來說,學習游泳的最大困難是對于水的恐懼心理,合理的使用熟悉水性練習可以有效的解除人們怕水的心理??炙∫虬ǎ喝菀缀人蛦芩?;漂浮起來不知道站立起來的技巧。熟悉水性的主要教學任務是:水中行走、呼吸、悶水、漂浮與站立、滑行、換氣的方法。在學習結束的時候如果初學者能夠平直的在水中漂浮滑行3-5米、連續的換幾口氣,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教學了。
(一)水中行走
(二)呼吸
人們平時的呼吸動作是無意識的,用鼻子吸進呼出。水中呼吸則不同,是嘴吸嘴呼,或者嘴吸,嘴、鼻呼。
(三)悶水
悶水對于初學者來說應該是學游泳的第一道門坎。技巧:嘴吸氣然后屏住呼吸,整個人悶入水中6-8秒。對于成年人來說直接把基本技巧告之都能掌握,對于兒童悶水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來練習(水中猜數字,撿鑰匙,石頭剪刀布等小游戲來轉移恐懼注意力;對于特別怕水的學員千萬不要用恐嚇等手段,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主要以引導和培養興趣為主)。
(四)漂浮與站立
體會水的浮力,保持身體俯臥平衡。做動作之前一定要吸氣,俯臥水中時身體要伸展,手腿伸直,全身放松,腳跟盡量朝水面上伸。漂起來雙手松開并前伸,雙手向下壓水并抬頭,由俯臥轉為垂直,同時兩腿伸直在池底站立。
(五)滑行
教練牽引滑行,讓學員漂浮后手松開練習滑行與站立。掌握之后練習徒手蹬壁滑行,雙手伸直,一只腳蹬地,一只腳蹬池壁。深呼吸、低頭、身體前傾并屈膝,當頭和肩沒入水中時前腳掌用力蹬離池壁,兩腿并攏并滑行(如果有學員不敢嘗試,可以先借助浮板練習)。
(六)換氣
一個換氣動作是由吸氣-憋氣-吐氣組成的。當嘴露出水面時快速吐氣后吸氣,換氣后低頭稍憋氣,然后慢慢吐氣。
二、蛙泳手及換氣配合練習
(一)水中站立式蛙泳手
身體前傾,雙腳開立站立,雙手向前伸直??诹睢?”劃手,口令“2”收手,口令“3”前伸。
(二)水中站立式蛙泳手換氣
站立姿勢同上。口令“1”分手抬頭吸氣,“2”收手低頭憋氣,“3”雙手前伸吐氣。
(三)水中戴臂圈俯臥蛙泳手加呼吸
俯臥水中,教練員或者同伴固定練習者雙腿,練習水中劃手加換氣。練習熟練之后學員可不輔助自己練習。
三、蛙泳腿部動作練習
(一)半陸半水俯臥蛙泳腿練習
雙手前伸,上體俯臥在池邊上,髖關節在池沿處,雙腿在水中,按照蛙泳腿兩拍做動作。慢收翻、快蹬夾。慢收翻:收腿時,雙膝的寬度與肩同寬,腳尖朝外,腳掌對準水??斓艎A:蹬水路線是弧線,蹬水時腳仍然翻著,蹬水結束雙腿伸直并攏時腳尖繃起成芭蕾腳。
(二)水中漂浮蛙泳腿練習
雙手扶池壁漂浮做水中蛙泳腿練習,教練及時給學員糾正改錯。
(三)水中滑行加蹬蛙泳腿練習
蹬壁滑行加蹬蛙泳腿練習(個別學員可以手持浮板滑行加蹬蛙泳腿練習)。
四、整體配合動作練習
(一)連接式蛙泳整體配合練習(戴臂圈)
蛙泳一次劃手換氣加一次蹬蛙泳腿練習,采用連接式配合。蛙泳劃手換氣之后,然后做蛙泳腿收翻蹬夾動作練習,蹬夾之后漂一會兒。反復練習。動作比較簡單,學員比較容易掌握。
(二)重疊式蛙泳整體配合練習(戴臂圈)
蛙泳連接式配合掌握熟練之后,練習重疊式配合練習。重疊式配合要求,蛙泳劃手換氣之后手臂伸直之后,蛙泳腿做蹬夾動作,蹬夾之后漂一會兒??赡芮捌谂浜蠈W員不容易掌握,教練可輔助學員腿部動作加快半拍練習。
【關鍵詞】教學反思 專業成長 核心因素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5-0067-03
一 反思的含義
“反思”概念源于西方哲學家的論述,通常指人自我精神的內省活動。洛克認為人的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感覺是外部經驗,反思則是內部經驗;反思就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認識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的思維活動與心理活動。斯賓諾莎認為反思的知識是對于觀念的觀念。黑格爾有時將“反思”稱作“后思”,所謂“后思”則是思想反過來對于自身的認識,或是跟隨在事實后面的反復思考。杜威則認為反思是“對于任何信念或者假定的知識形式”的“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和仔細的考慮”。海德格爾則認為反思是人的“自識”活動。伯萊克說,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概括地說,反思就是行為主體對自身既往行為及其相關觀念自覺進行異位思考的認識活動。
反思不同于一般的回想或回憶。盡管回想或回憶的目光也是反向的,但與反思卻有著本質區別?;叵牖蚧貞浀哪抗馐侵赶蜻^去的意識對象,是對象情境在頭腦里的中性再現;而反思的目光指向的主要是過去的意識行為,具有價值評判的性質。如參加一次教學活動,事后將活動的內容或活動的情景在頭腦中像放電影一樣予以再現,這是回憶、回想;倘若對自己在活動過程或某個環節的思想和行為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判斷與思考,就是反思了。
二 教學反思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上對教師專業化發展問題的思考和研究,使得教師的“反思”問題受到空前關注。美國卡耐基財團組織“全美教師標準委員會”制訂的《教師專業化標準大綱》(1993年),把“教師系統地反思自身的實踐并從自身的經驗中學到知識”列為制訂教師專業化量表的基本原則之一。在我國,倡導教師對自身實踐的反思,也開始成為研究教師專業化問題的主流。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這里所說的反思與通常所說的靜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個人獨處放松和回憶漫想,而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師合作進行。反思是教學經驗總結的重要基礎。反思與經驗總結都是一種指向過去經驗的回溯性認識活動,是對于既有的經驗性認識的再認識。經驗的總結者可以是實踐者本人,也可以是別人(如研究者)。比較常見的是實踐者與研究者互相合作進行總結。如果實踐者本人就是經驗總結者或參與經驗總結,那么,他首先應當對自身的實踐過程以及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認識或經驗進行理性的思考和再認識,即進行認真的反思。因為反思是實踐者的主體,反思者只能是實踐主體自身。只有實踐者自己才能了解和把握自己在經歷實踐過程中的全部體驗和意識活動,別人是無法替代的。總結者必須在實踐者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提煉和加工,才能形成具有較普遍意義的規律性認識,完成經驗總結。
反思不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一般來說,在教師專業能力訓練中有以下三種反思:
1.教學(實踐)前的反思
這是在教學設計準備階段進行的反思,這種反思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即教師對學生的需要和滿足這些需要的目的和目標以及達到這些目的和目標所需動機、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作出反思。教學前反思包括環境分析與對象分析。環境主要包括社會和學校背景、教學和學習條件。對象分析是對內部條件進行分析,主要是對學科材料和內容,教師自身特征和能力,學生特征和需要的分析。
2.教學(實踐)中的反思
即在教學中及時、自覺地反思,使教學能高質、高效地進行。
3.教學(實踐)后的反思
這種反思力求使經驗理論化,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改進,使教師逐漸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教學后的反思,需要對所選教學目標的適用性及根據這一目標選定的教學策略作出判斷,教師作為行動主體,通常是在一個完整的行動過程完成之后對自身行為和相關的意識活動進行反思。這種在行動過程終結后對自己所經歷事件的反思,往往是對行動過程整體性的總結性的批判思考,又稱作“對行動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預料的情況不斷發生,需要教師隨時作出反思。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反思會受教學計劃與設計的影響,在和學生的互動中,也會根據對學生的觀察而進行修改和調整。教學前反思起點是否合適、難點是否突破、講練是否透徹,據此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教學中反思學生在課中的參與、學生在課中的交流、教學的目標達成,從而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教學后反思自己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教學的應變、教案的修正等。
三 教學實踐中反思的內容
1.對備課的反思
備課是上課前的準備工作。它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備課的過程是教師提高自身文化科學知識水平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積累、總結教學經驗和提高教學能力的過程。對備課的反思內容主要是指反思有沒有認真鉆研課程標準、教材,掌握教材體系、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系,弄清每個單元、每個章節、每個課時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有沒有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有沒有精心設計上課的全過程等,如有沒有認真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所教學科的教學目的、該學年和各章節的教學目標嗎?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如何?學生已具備了哪些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每個提問是否都圍繞教學目標?用這種教學方法是否比另一種方法更好?期望學生從這節課學習到什么?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如何,課堂中應有什么樣的活動等。
2.對上課的反思
對上課反思的內容主要是是否科學地實施教案,教師既應依據教案上課,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又要在上課過程中,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靈活地調整教案。教學目標(三維目標)是否達到,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牢固嗎?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嗎?教學效果怎樣,對教材的講解是否正確到位,層次是否清楚、重點是否突出,教學過程設計得好不好,教學方法是否多樣,時間分配合理嗎?課堂氣氛如何,還存在哪些應改進的問題,怎樣改進,課后及時總結了嗎?這節課成功嗎?為什么成功?如果不成功,原因是什么?這節課主要的優點和缺點是什么?還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實現師生互動等。
3.對作業布置與批改的反思
對布置與批改作業的反思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作業本身的反思,布置作業要有針對性。要抓住重點和關鍵,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作業的量、難易要適中,因材施教??舍槍Σ煌潭葘W生的實際水平,提出不同要求。作業量是多還是少,是否達到效果了;不同程度的學生完成這些作業需要多少時間;所選的作業題代表性如何,有沒有一些無意義的、機械重復的作業;不同學生的作業要求有無區別對待,對作業的要求是否交代清楚了。二是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的反思:哪些題目學生未掌握做錯了,原因是什么?對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習方法,如怎樣審題、遇到不會的題目怎么辦、怎樣自我檢查等進行指導了嗎?學生有沒有出現抄襲作業的現象?三是對批改作業行為和方式的反思:是否需要批改所有學生的所有作業,可否只改部分學生的作業,可否只改學生的部分作業,讓學生幫忙批改可以嗎?可以讓學生互換批改嗎?哪些情況需要面批?作業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了嗎?作業的講評是否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4.對課外輔導的反思
課外輔導有三方面的內容,即給缺課的學生補課,給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輔導,給學有余力或學有特長的學生個別指導以加深加寬課上所學的內容。課外輔導的形式主要有兩種,即教師對一個或幾個學生進行輔導和適當組織學習優秀的學生幫助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對課外輔導的反思包括課外輔導的內容是否對應學生的實際需要、輔導的形式是否恰當以及輔導的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課外輔導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準備、有記載。每次輔導內容、參加人數和效果,要記入培優補差記錄。
5.對學生成績考核與評定的反思
對學生的學業成績進行考核與評定,是相對完整的教學過程中最后的一個步驟,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對教學工作起激勵、診斷、反饋、調控、評定的積極作用。對考核的反思包括對考核內容的反思和對考核方法的反思。前者如對考核題目質與量、難易程度的反思,題目類型的反思;后者如采用考查還是考試,考查是書面測驗還是采用課堂提問,考試采用筆試還是口試等的反思。對評定的反思包括評定是采用評分的方式,還是評分加評語的方式,評分時對學生有創見的回答有無適當加分以資鼓勵等。
四 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國家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寫的全國中學教師繼續教育叢書《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中指出:“教學反思,指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而不斷走向成熟甚至成為專家型教師的一種方式和途徑。”并進一步指出:“如果教師達不到一定的倫理與道德水準,便沒有責任性與執著性而言,也就沒有反思的自覺性。在實踐中,一個沒有道德、不負責任的教師是不會自覺反思自己的教學的?!?/p>
1.教學反思有利于幫助教師重建新的教學觀
教師通過全新的理念和行為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它會促使教師教學理念、技能的轉變和更新,從而促使教師的專業成長。新課程背景下的新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應體現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并重,既要重視預設目標,又要重視可能出現的非預設性目標;在教學內容上,不僅包含學科學習內容,而且要注意引入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在教學方法上,注意多種方法在日常教學乃至一堂課中的結合使用;在教學呈現上,注意利用問題情境和現代教育技術,以吸引學生注意、引發學生的思考;在教學的順序上,遵循‘先學后講’的次序,亦即先經過學生自主或合作性學習、探究,教師再進行點撥;在教學組織上,盡可能多地利用師生、生生互動,加強合作與交流。在教學評價上,采取多元、發展、綜合性的評價標準,以學生的生成、發展、問題解決能力、自主性等高水平的學習結果作為評價依據”。這些要求促使教師將在教學中反思:三維目標是否實現、教學內容上是否有拓展、教法上是否靈活、教學呈現上是否吸引學生、教學順序是“先學后講”還是“先講后學”抑或是“滿堂灌”、教學組織和評價上是否合理、能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從而“學會教學”,伴隨這一過程,教師必然得到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實現專業發展。
2.教學反思有效促進了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究教學問題
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性,不斷反思會不斷發現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斷發現自我,然后主動地將與行為有關的因素納入教學過程中來,重新審視自己教學中所依據的思想,并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教學問題,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3.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成為研究者
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的主體,而且要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研究自己的教育實踐以及對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做出的教學行為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通過反思、研究,不斷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使自己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動性、盲目性,使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教學與反思相結合,成為真正的研究者。
4.教學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經驗
從教師成長的規律中可以看到,教師的實踐經歷不會自動生成科學經驗,從而促進專業化發展。對教師來說,只有“經驗+反思”才會有效地促進自我更新取向的專業化發展。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意識性不夠、系統性不強、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膚淺的認識,并容易導致教師產生封閉的心態,從而不僅無助于而且可能阻礙教師的專業成長。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于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這樣經驗才會得到提煉、得到升華,從而成為一種開放性的系統和理性的力量,唯有如此,經驗才能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杠桿。
5.教學反思有利于推進新課程的實施
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學反思的歸宿是創新、是發展,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審視、分析、批判反思,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創造性的,因為它在否定、批判的同時會產生新想法、新措施、新途徑。教師的行為、能力就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并以此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再對現有教學經驗作批判性分析,重新審視自己教學活動中所依據的思想、方法,積極思考、研究新的策略來應對并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探究和實踐更合理的教學行為,使教學水平呈螺旋向上的趨勢。
五 結束語
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基礎上,并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沖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的有機結合。
現代教師發展的研究表明,經驗加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途徑。思考產生變革,變革帶來發展。教學反思,是教學實踐中一個過程的結束,同時又是新的教學實踐的開始。只要教師對教學活動堅持不懈地進行反思,就一定能不斷提高對教學的認識,發展教學實踐智慧,在“反思——實踐——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美〕布魯克菲爾德.批判反思型教師ABC(張偉譯)[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2]佐藤學.課程與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鄭金洲.教育反思——教育研究方式與成果表達形式之四[J].人民教育,2005(1)
[4]黃學友.教學反思:誤區與對策[J].基礎教育課程,2007(1)
【關鍵詞】雅思口語考試Part 3部分 備考技巧
熟悉雅思口語考試的人都知道,雅思口語考試中的Part3部分對于口語考試最終的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話題的深度與難度是眾多考生所難以料想的,回答起來沒有頭緒;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考生缺乏對眾多話題宏觀的了解,沒有掌握有效的備考技巧?;卮饡r沒有按照“套路”展開,無邏輯性的隨意拼湊內容,最終導致了考生在這一部分的成績不理想的結果。
要想在Part3部分拿到較高的分數,就必須深入了解這部分出題的規律與應答的技巧。雖然口語話題都是關于學習與生活的內容,但Part1中的話題更加側重生活化、私人的內容;而Part3中所問到的話題則較為正式,更多的將關注點放在社會、城市、國家等更深層次的內容。舉例來說,回答Part1話題時,通常以第一人稱I來作答,而在回答第三部分時,幾乎很少出現第一人稱,而更多地使用諸如involve(涉及)、concern(關注)、participate in(參與)等高端詞匯。下面將Part3中常見問題類型進行逐一分析與詳解。
1. 原因類:顧名思義,就是對某件事情或者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通常根據不同的題目可以從政府角度、經濟發展、歷史原因、文化背景、宗教特點、家庭情況、個人經歷等不同方面矸治觥4死嗵廡陀Ω檬紫壬曄齷蛑馗瓷鮮黿崧郟然后按層次分析原因,最后進行總結申述。
E.g:Examiner: Why …?/What is the reason of…? Candidate:(可參照以下表述)
Well, it is a topic that people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for quite a while. Some believe that …is the main reason why…; Others claim that it is…Well, I can’t say whose side I am on. They both make their points.
在解釋原因時,還可以采用以下句式:
The fact is ……so the main reason for that is ……
There could be a number of explanations./That’s due to the fact...
The most significant one may be...
2. 觀點類:觀點類的題型首先應該直接給出清晰的觀點,然后分幾點進行觀點支撐的分別論述。這類話題只講個人觀點就可以,但是要做到分析到位,答案飽滿,語言精準。在觀點類題目中,又可以具體劃分為兩種情況:
a、回答“solutions/ how should ...?”類型題的句型
E.g: Examiner: Should people …? And explain why.
Candidate: I suppose the answer is “yes”. As we all know, it has a lot of benefits. For starters,…And most importantly,…I don’t think there is anyone in the world who wants to see the day when…Therefore, let us…!
常用句型推薦:
I believe a range of steps should be taken, such as....
And probably most importantly, ...
The most sensible way to confront this would be...
b、回答“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時首先要熟悉替換advantages 的同義詞。比如:benefit/ merit/ positive feature
There are a number of benefit.
Clearly, the advantages include…
That is beneficial primarily because ....
disadvantages的替代說法有:drawbacks/ weaknesses/ weak points
There may be same risks involved./Apparently, some hazards may be involved.
3、對比類:這類題型是指在兩類或幾類不同人物或者事物之間進行對比??忌鷳龅蕉嘟嵌?、全方位的分析、有邏輯性的回答考官。這類話題,邏輯性與層次感是至關重要的。
E.g: Examiner: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when you choose a gift, the price or the meaning?
Candidate: I prefer the meaning for sure. Off the top of my head,… Besides, the price is nothing but a price tag, …which overshadows the price as well. Lastly, the price is not worth a thing.
起始句:
There’re a coupl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main differences I can think of are ....
接下來給出第一點區別:
The most essential one is..../Compared with.....,
接下來給出第二點區別:
Apart from that,.../A second difference would be...
While/ whereas/ by contrast/ compared with.../
結束語: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