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我國在各領域飛速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中小企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至關重要。截止到2016年,我國約有7000多萬家中小企業,但在發展的同時,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中小企業會倒閉,60%的民營企業在5年內破產,85%的企業會在10年內消失。由于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不可或缺,所以盡快找到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會計控制
一、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
(一)內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按企業性質來說,中小企業以個體、私營企業性質的企業居多。這種性質下的企業,投資者相當于經營者,出現重大權掌握在一人手中,獨斷的行事的情況,經營者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他們根本就從未實施內部控制,甚至都沒有書面的內部控制文件,然而就算是有書面的內部控制,也只是個形式。
(二)風險管理機制不完善
與大中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往往承擔著更多的風險,但風險管理體制的建設卻不盡如人意。中小企業在我的迅猛發展應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但是缺乏正規的企業經營管理隊伍,管理人員的素質也普遍偏低,缺乏經驗、缺乏管理人才,風險管理水平落后。同時,中小企業的模式比較單一、單位內的部門機制設置的不健全,抗風險能力不強。
(三)信息溝通不流暢
高效的信息溝通使企業各個部門的人員都各司其職,使工作井然有序的進行。而完善的信息溝通程序正是一個企業常常缺少的,企業內控是否合理,存在哪些問題,都應通過信息溝通及時向上層傳遞,然而正因為這個企業常常缺少個健全的信息反饋機制,使許多重要的信息得不到及時傳達與解決。從而這使內部控制形同虛設。
(四)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
在企業運行中,由于單位的審計部門屬于企業,且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審計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的資格甚至有的更不具備基本的會計知識。即使有的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人員素質較高,但其職權上卻有一定的限制,審計部門一般以建設性的意見為主且其實質上是單位內部的一個部門,未能發揮審計職能并不令人意外。
二、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基礎環境薄弱
內部環境的完善是實施內部控基礎。一般情況下,內部環境主要包括:治理結構、組織結構設置、權責分工、內部審計等等。然而一般企業卻不重視內部控制制度,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有的企業尤其看重資源成本,在崗位設計上進行“偷工減料”,一人多崗普遍存在,比如在一些企業出納人員兼任檔案的保管、債權債務的核算等等。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參差不齊,不能完全理解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常把短期的經濟利益放在首位考慮,很少做長久打算。還喜好把有血緣關系的親朋好友令他們在公司擔任相應的職務,管理層對內部控制不重視,以至于員工更不重視,這引起了企業內部出現混亂。
(二)內部控制監督不力
1、內部溝通不順暢。內部控制信息的有效傳播是至關重要的。企業每天的經濟活動都與信息交流密不可分,并且需立即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來實現業務目標。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直接溝通這是中小企業的優勢,但它也是中小企業的弱點。信息如果處理得不好,會使企業的信息得不到良好的傳達,會影響企業的發展速度與信息流動的速度,信息交流出現問題會成為企業最大的弱點和軟肋。2、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內部控制對現代企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夠對企業自身進行檢查、約束等,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系統內部工作平穩向前推進。有效的內部監督能夠盡早發現問題并能夠及時解決問題,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重大。然而,目前不少企業出于對成本的考慮,并沒有建立合理、有效的內部監督體系。
(三)缺乏風險管理體系
眾所周知,市場具有不確定性,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能夠合理有效地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市場自由競爭的情況下,中小企業需要在戰略風險、財務風險、信息風險、不可抗力風險等方面加強控制,使各方面的風險在自己能夠掌握的范圍內,提前想好應對風險的措施,進行備案,提高企業的“抗壓力”。
三、完善中小型內部控制建議
(一)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環境包括治理結構、內部審計職責、企業文化。內部控制能否有效地發揮作用得益于內部環境是否允許其進行有效實施,所以建立現代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必須要有有效的內部基礎。
(二)建立相關的法律規范
在總體上我國并沒有統一的規劃,在內部控制各部門法律體系的建設中,應注重加強聯系,相關法規的統一,最終形成一套權威、全面、適用性強的有效法律法規體系,為企業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提供圭臬。如果長時間內沒有良好的效果,那么為了國家經濟更長久健康的發展,制定相關法律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三)加強內部會計、審計制度
內部會計制度的加強要根據不相容職務分離的規則,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形成相互制約機制。內部審計機構要保證相對的獨立性。企業內部審計各級財政活動的評估和管理活動的管理系統,包括業務政策的實施條件、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各級管理人員的績效等方面。
(四)加快信息系統建設
信息系統優化會幫助效率的提升。信息化整合業務流程和信息流程,而企業內部控制流程也是一種信息處理流程,信息系統能夠提供了一個實時獲取的大數據庫,提高內部控制的及時性和相關性。運用專業人才隊伍對信息系統進行全面開發、維護等一系列配套設施的完善,進行科學的評定。
參考文獻:
[1]高山,我國中小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2]方耀民,對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思考[J],經濟師,2008,23-26.
[3]董焱,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與治理[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作者:張麗瑩 單位:遼寧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