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園林綠化現狀及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舟曲縣園林綠化的現狀
舟曲縣自2017年開始打造“花開舟曲”花卉景觀帶,主要以新老城區為核心,在“一江兩河”流域交通主干道、各鄉鎮縣鄉公路沿線、重點旅游景區、景區公路沿線、新老城區街道、公園和居民小區、濕地公園等區域種植各種觀賞花卉,其中在翠峰山景區、武坪景區和嶺草濕地公園種植花卉景觀,在峰迭新區13個居民小區分別打造木槿園、石榴園、紫薇園、海棠園、桃園、桂園、丁香園、錦帶園、梅園、牡丹園、迎春園、玉蘭園、月季園,達到“月月賞花、處處看景”的目標,以萬紫千紅的花卉帶動全縣各個領域實現“花開舟曲”,加快創建旅游名鎮,形成新的旅游景點,全面展示“大美甘南•花開舟曲”旅游新形象。a.生態優先,創新模式。舟曲縣花卉種植堅持了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綠化惠民的原則,實行“多種樹,少種草;多自然,少修剪;多品種,少單一”的“三多三少”綠化理念,全面從普通綠化向生態型、景觀型綠化轉變。景觀因區而異,鮮花改“擺”為“種”。道路綠化由單一的行道樹種植向人行道綠化、從簡單的植物配置到喬、灌、草、地被植物合理搭配。尤其是在各公路沿線、新老城區重點景區種植觀賞花卉106余hm2、栽植大樹苗1400余株、小灌木105萬余株,生動詮釋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樹要成林,花要成片,植樹成景”的生態理念。b.注重宣傳,提升理念。采取多種方式、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開展“花開舟曲”觀賞花卉種植工作的重要意義和種植成果,并廣泛利用新老宣傳媒體動員各方面力量積極投身參與種花、愛花、護花活動中,使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花開舟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打響了“山水新舟曲•藏鄉小江南”旅游品牌。c.制度保障,依法管理。舟曲縣對峰迭新區綠化美化工作進行了包片劃分,細化管護責任,建立起責權明確、管理規范的花卉苗木管護長效機制,做到樹栽有人管、苗旱有人澆、積水有人排、樹歪有人扶、雜草有人清。在后續管理與養護方面,實行綜合執法,嚴密監控,有效保護和鞏固了花卉種植成果。
2存在的主要問題
舟曲縣園林綠化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目標、要求相比,還存在許多差距和不足。a.城鎮整體綠量偏少、綠地分布不均衡。相對于舟曲新老城區近3.4km2,近5.2萬人口(常住人口)來說,綠地總量仍然偏少,與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標準還有較大差距。整個城區,特別是老城區,缺乏林蔭步道及街頭游園等多層次綠化休閑場所。綠化基礎較為薄弱,綠化建設拓展困難。b.后期管理與養護水平相對滯后。城市綠化管理仍然存在養護管理粗放,技術含量低,尤其是在老城區城市建設中綠地預留面積少,加之管理技術力量薄弱,在景觀效果保持上與新區相比有一定差距。c.全民愛綠護綠意識亟待提高。由于法規體系、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執法難度大,處罰力度不夠等原因,偷盜、踩踏等各類人為損綠毀綠現象時有發生。部分單位責任落實不到位,園內出現樹木枯死、雜草叢生、草皮退化、施工毀綠、地面裸露的現象。公路沿線由于土壤瘠薄,保水保肥性能差,澆水不及時,景觀效果不理想。
3建議
a.科學規劃。道路綠化改變以前“一條路,兩行樹”的簡單重復模式和城市道路綠化樹種單一、色彩單調的現狀,注重喬、灌、花、草的合理搭配,豐富道路綠化的層次感、節奏感。按照一定的服務半徑,均勻、合理布局綠地。建設可進入的綠地,保證綠色空間的開放性,便于人們休閑、游憩、娛樂、活動。老城區改造在“多、小、精、均”上下工夫,改造或新建一些設計精巧的小綠地、小花園,讓城區居民出門見景,抬頭見綠。積極推廣立體綠化,建設綠色庭院。鼓勵單位和個人充分利用屋頂、墻面、坡體、柵欄、溝坎等種植攀緣植物,利用走廊、陽臺等空間養花種草,通過市民捐資、義務植樹等方式綠化縣城周邊山體,形成全社會參與綠化建設的局面。b.積極探索村莊綠化的新機制。按照“誰種植、誰所有、誰收益”的原則,積極探索花卉種植新機制,以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為契機,大力支持鼓勵企業、個人參與到村莊綠化中來,轉變過去單純政府種植,管理難度大,造價高,成活率低,效益低下的弊端。c.豐富植物配置模式,營造可持續發展的特色小城鎮。應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合理配置植物,一要豐富植物種類,能正常越冬和越夏,最好是喬、灌、草相結合,按一定比例栽植混交林,避免單一種植,顯現多層園林綠化面,生態效益最大化。二要考慮花卉的季相、色相及層次感,實現季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目標。另外,在配置時,要運用多種原生態小景,如花壇、花叢、樹群、籬笆、植物棚架等,應用于各類綠地建設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風貌的可持續發展小城鎮花卉觀賞景區。d.創新機制,高效管理。要堅持建、養、管并重方針,建立健全城市綠化養護管理的長效機制,切實做到“建綠必養,管必到位”。要開展廣泛的領導任期綠化目標責任制,實行單位評比,完善考核機制。根據綠地所處環境、群眾需求和社會文明程度,合理確定建設標準和檔次。多注重生態效益,多考慮鄉土樹種,多采用簡單實惠、經久耐用的設施裝備,調整改進綠地內的灌水、排水、引水系統,建設一批節水節能型綠地。同時,要加強養管力量,加大執法力度,堅決查處侵占綠地、損害樹木和破壞綠化成果的行為,努力寓綠化、文化、美化于一體,著力構筑“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綠化格局,營造獨具人文特色、民族特色的新型城鎮美景。
參考文獻
[1]王東義,劉迪.植物配植與城市綠化[J].黑河科技,2003(2):12.
[2]李嘉瑞.園藝學概論[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韓許生 單位:舟曲縣城關鎮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