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工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遼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標準,在此基礎上重點論述遼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發展問題。針對現存問題,就遼寧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改革方向進行研究,以實現遼寧省職工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目標。
關鍵詞:職工養老保險;經濟發展;繳費率
一、遼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評價標準
(一)財務可持續性
遼寧省在開展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中,主要從兩方面開展,首先是財務可持續性,深層次分析當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是否能夠維持長遠。職工養老保險在繳納過程中,財政也需要支付退休人員的工資,從而形成養老保險循環發展模式。評價財務可持續性要考慮多重因素,對財務可支配資金進行衡量,只有財務系統形成可持續性,才能為遼寧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提供穩定的財務支撐。衡量財務可持續性空間中,當計算發放能力大于1時,表示財務系統具備下一階段養老保險的支付能力;當計算發放能力小于1時,則表示財務系統不具備長期支付能力,職工養老保險存在缺口,需要重新規劃保障職工養老保險的正常發放。
(二)覆蓋廣泛性
養老保險想要達到可持續發展標準,需要形成穩定的參保基礎,這樣能夠在運營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流動資金,維持養老保險正常支付。職工養老保險的覆蓋范圍情況,不僅要考慮企業內部情況,更應該兼顧企業之外的社會其他群體,兼顧數量與質量方面的因素,企業形成整體模式,為企業職工、農民工城鎮居民創造融洽的參保環境。覆蓋廣泛性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之一,具體衡量中,需要考慮未來的發展前景,預估時間周期與養老保險資金流動之間的關系。不斷擴大人數基礎后,覆蓋面更加廣泛,養老保險繳納金來源范圍不斷擴增,才能真正實現職工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二、遼寧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職工養老保險收不抵支
遼寧省職工養老保險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困境是收入難以抵付支出,財政部門不得不投入資金,給遼寧省經濟發展帶來了沉重負擔。職工養老保險發展中,退休職工數量基數龐大,而當前遼寧企業發展自動化技術普及速度快,職工雇傭數量也得到了縮減。經過調查統計結果了解到,2015年遼寧省職工個人養老保險賬戶被挪用了2.2億元,2016年挪用為2.8億元,2017年挪用為3.2億元。由此可以發現,近三年來遼寧省的職工養老保險一致處于財政支撐狀態,僅僅依靠企業的養老金回收已經無法滿足支付需求,職工養老保險發展也進入到空賬階段,可持續發展目標更是難以實現。企業發展經營理念在不斷改革,大部分勞務派遣職工以及新型農民工并沒有參與到職工養老保險中。由此可見,職工養老保險入不敷出的狀況,與當前覆蓋范圍得不到擴增有很大關系,覆蓋范圍非但沒有擴大,并且持續呈現縮減狀態,遼寧職工養老保險將陷入嚴重的發展困境。
(二)養老金繳費比率高
從宏觀層面分析,遼寧省退休職工的增長速度遠遠大于當前的入職職工數量。遼寧省歷史時期是我國工業發展重點區域,擁有大量國營企業,包括鋼鐵廠與其他化工廠。國營企業改革縮減了用人需求,而退休人員的基數卻十分大,目前遼寧省職工所承擔的在職員工養老壓力,要遠遠大于其他省份,這與遼寧省歷史經濟發展特征有極大關系,致使部分職工由于難以承擔養老保險繳納的壓力,便選擇放棄參保。崗位用人需求縮減缺乏過渡,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短時間內大量縮減就業崗位,必然會影響到養老保險的正常參保率,這一結果也造成現階段各項綜合控制任務受到影響,很難在轉型時期順利完成參保率提升的目標,轉型時期所發展的建筑目標,不斷融入到新的建設環境中。養老保險繳納金額度高,不僅影響到參保率,還影響了遼寧省經濟發展,給在職職工帶來了更大的經濟壓力,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職工養老保險,在經濟支撐力量減弱后,其他后續社會工作開展也將受到影響。
(三)養老保險金增值方式單一
養老保險金增值處于保守投資狀態,公共保險金在投資方面并沒有得到更多的利用,投資方式單一導致當前養老保險增值緩慢,僅僅依靠繳納養老保險來維持當前的支出,并不能達到最佳的利用狀態。養老保險金增值需要科學合理地投資,才能獲得更多收益滿足接下來的各項支出需求,顯然,在當前的環境狀態下,并沒有達到這一效果。養老保險要想實現增值,就需要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做好資金管理,并對資金予以充分利用,讓資金真正“活動”起來,從而充分發揮資金的作用,讓養老保險金能夠“自產效益”,實現養老金的維護,達到最佳的提升效果。但是,就當前的養老保險金增值效果來看,并不盡如人意,資金缺口很大、資金活泛性不足、資金增值也僅是通過理財方式實現,這使得養老金的利用后力不足,增值方式也較為單一,后續將會帶來更嚴重的養老金缺口。
三、遼寧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建議
(一)結合經濟發展擴大職工養老保險覆蓋面
實現遼寧省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需結合經濟發展擴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覆蓋面,作為我國的老工業發展基地,遼寧企業轉型期間出現了就業崗位大幅度縮減問題,造成此類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遼寧企業發展中,配套經濟建設并沒有達到標準。只有統籌經濟發展建設目標,合理利用資源,才能進入高效經濟發展狀態。因此,遼寧省應該加快區域經濟發展速度,通過經濟發展促進企業進入可持續發展狀態,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來保證勞動力能夠在省內就業。經濟發展進入到平穩狀態,用人崗位也會加更加穩定,這樣就不容易出現用人崗位縮減問題。同時,崗位調整需要考慮宏觀經濟的影響,充分利用現有經濟條件,保障企業員工的在崗率,使上崗人員數量與退休人員數量保持均衡,從而有效緩解在崗員工養老壓力,這樣才能進入穩定發展狀態,在崗人員繳納的養老保險才能滿足當前的支出需求,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二)增加就業崗位與財政支持降低繳費率
就業崗位的增加以及財政支持政策的應用,能夠有效彌補養老金缺口,實現養老金的增加,進而促進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政府及社會要注重增加就業崗位,讓更多年輕人走入社會,成為繳納養老金的一部分,增加養老金獲取渠道。同時,就業崗位的增加所產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如能夠實現企業的更好發展,增強社會發展活力等,從而使遼寧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財政支持,通過降低養老金繳費率,拓寬養老保險金獲取渠道。此外,針對養老保險金的應用,政府也需要制訂相關政策,讓養老保險金“流動”起來,從而獲得更好的收益。
(三)拓展養老保險增值途徑
養老保險金僅僅存放于賬戶中,雖然能夠獲得一定的收益,但其資金的利用率太低,難以讓養老保險金實現最大化增值,也不利于養老保險金后續的養老支出。而通過拓展養老保險增值渠道,能夠讓養老保險金得以更好的累積,實現資金價值增長。首先,相關部門要注重利用養老保險金進行投資,通過相應的投資創造經濟價值,讓養老金通過自身增值的方式來緩解當前的發展窘境。其次,需要對養老保險金的增值渠道做好相應的風險預估,不可盲目追求利益而將其放置于危險的增值渠道中,否則不僅會造成利益喪失,還可能造成養老保險金本金減損。最后,遼寧省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延長養老保險金的繳費年限,如果部分人員退休之后還沒有達到繳費年限,則本人可以繼續繳納,或者可以依照當事人意愿進行繳納,這樣則可以提高相關人員的繳費積極性,擴大養老保險金的覆蓋面,為后續的增值奠定基礎。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遼寧省職工養老保險金收不抵支,財政負擔加劇,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口老齡化加劇,另一方面是由于目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投資渠道單一、監管不到位、覆蓋面不夠寬泛。以財務的可持續性、覆蓋的廣泛性、可負擔性、充足性和公平性這五點可持續標準來衡量,應該通過擴大養老金覆蓋面、增加就業崗位和財政支持力度、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拓寬養老保險金增值途徑、適當調整最低繳費年限以及健全養老保險法律制度等途徑,對現有多元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有機整合,構建系統化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1]陳迪紅,鄭婉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隱形債務的精算分析——以深圳經濟特區為例[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6,30(2):79-84.
[2]任玙.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以惠州市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5(7):109-112.
[3]邊恕,孫雅娜.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保基本”的內涵回歸及調整方案[J].社會政策研究,2018(1):35-36.
[4]林直文.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率問題的調查——以尤溪縣為例[J].就業與保障,2016(9):25-26.
作者:高小宇 單位:綏中縣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