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金融農商銀行智能網點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研究背景
我國經濟的發展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由各個銀行等金融機構起著支撐的作用,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農商銀行)對經濟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然而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我國的金融體系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出現了質的轉變。我國大部分的中小型銀行農商銀行網點建設的發展由于金融體系的改變呈現出停滯不前的狀態。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農商銀行的發展需要改變現狀以適應當前的金融體系,對農商銀行的智能網點建設便是一個很好的轉型,新時代的金融體系需要建立新的銀行運營體制,從而推動我國農商銀行的經濟建設和發展。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商銀行智能網點建設現狀
經營環境日趨嚴峻
當前,傳統的運營模式下我國的農商銀行也在逐步開始轉型,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推進智能網點建設,然而從整體來說,智能網點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服務效率,但也形成了利潤下跌的狀態。加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很大部分的人群將存款轉到手機的各種理財軟件或理財產品中更為方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真正將存款投放到銀行的人很少,使得銀行的存貸比一定程度上下降。據調查,我國2019年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以及中國銀行的凈利潤數據及增幅都較低,各個農村商業銀行的情況就可想而知。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四大銀行均只能維持銀行的基本利潤率,中小型銀行所面的壓力就更加嚴峻,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大智能銀行網點的建設則將進一步降低利潤率。截至2017年,我國在農村地區已經建設了1000多家銀行,大多遵循著傳統的經營模式開展常規的金融業務,即貸款業務、賬戶管理業務以及一些理財業務。傳統業務雖然為農商銀行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隨著互聯網金融體系的沖擊,繼續以傳統的農商銀行運營模式難以滿足現階段的金融環境,而智能網點建設是農商銀行的轉型。如果仍然堅守傳統的銀行經營模式,則無法利用互網網的便利性以及智能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的快捷性,是難以在現階段適應市場競爭,無法為未來的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互聯網金融環境下使傳統業務信息化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的銀行運營模式由傳統的人工運營逐漸向智能化運營模式轉型。事實上,當前我國的銀行較多業務已經由人工智能實現,例如大量的銀行已經使用自動柜員機辦理業務。這也是我國當前進行銀行智能網點建設的主要因素之一。智能網點建設使我國大部分銀行的流水線業務實現信息化的更新。例如傳統的存款、取款在智能網點建設之前均由人工完成,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完完全全代替了傳統的運營模式。在管理手段上,實現了電子化的運營模式。例如征信查詢系統、信用貸款管理系統、綜合業務系統等均已實現管理電子化的技術。另一方面,業務的經營也實現了電子化。據統計,我國全面覆蓋智能網點建設的銀行光是中國農業銀行就已經涵蓋了兩萬多個分支機構。加上其他的銀行的分支更是不計其數。除此之外,在全國所建設的ATM機累計有一百二十多萬,所發放的借記卡約有七點二億多張,因而完成實現了業務經營的電子化的運營模式。我國的電子化業務現階段正逐漸被智能化業務所替代,例如隨著手機的普及和更新以及多功能化的發展,又相繼推出手機銀行等一系列的網上業務或者全自動柜員機在網點的投入,充分體現了互聯網條件下的銀行業務向信息化轉型的趨勢。經濟成本高,投資回收周期長無論從資產規模還是客戶質量來看,農商銀行在實力上與四大商業銀行都無法相提并論,而智能銀行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資源,因而這樣的經濟成本是否合理,也是擺在農商銀行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一是由于銀行之間的競爭,導致各銀行在智能網點建設方面都有了大量的投入,從而加重了各銀行的成本開支。特別是對于農商銀行等中小規模的銀行,這樣的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銀行的負擔,使得農商銀行在智能網點建設的投入方面不得不放緩。二是農商銀行所處的特殊環境使得智能網點的建設成本更高。農商銀行往往針對的是廣大農村地區,因而對于農村的設備的投放,銀行的服務相較于城市來說成本更高。加之農商銀行的業務量相對而言并不大,導致我國農商銀行的回收周期遠比城市的回收周期長。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商銀行智能網點建設的策略解析客戶需求,準確市場定位針對我國現階段互聯金融下我國農商銀行智能網點建設所面臨的嚴峻的環境,首先要解析客戶的需求,必須要準確市場的定位。對于農商銀行的建設,我國大部分的農商銀行建立在農村或者比較偏遠的縣城,因而在進行農商銀行智能網點建設之前,首先要結合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態投放到市場,必須先找準市場的需求。除此之外,還要提前調查該地區的產業分布特征、地方政府的政策以及對于當前金融體系下所面臨的一系列的客觀因素,這些因素均對市場的定位有重要的影響。其次,要進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確定智能化網點建設的實施步驟。在進行農商銀行智能網點建設之前,要因地制宜,結合該地區的市場需求對市場進行問卷調查,展開深度的調研活動,了解該地區客戶的真正需求,并且對于潛在的客服要進行深度的挖掘,在相應的農商銀行智能網點建設點提供基層金融室,充分調研當前的市場狀態并進行有效的營銷手段。再次,提升客戶對于智能網點的接受程度,使智能網點的業務量不斷得到提升。由于農商銀行的建立點大部分在偏遠的地區,所以大部分的客戶并不了解金融常識,對于特殊復雜的銀行業務也沒有太大的需求。因而針對這樣的狀況,在基層金融室可以設置相應的培訓,定期給客戶傳遞金融知識,并且要廣泛普及金融知識并且推薦新的金融產業和服務,使客戶產生新的金融需求。
加強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創新服務水平
由于互聯網的發展,我國現階段的互聯網企業逐漸種類呈現多樣化的形式,互聯網企業跟農商銀行之間雖然存在競爭關系,但是利用好各自的優勢實現合作共贏也是當前我國農商銀行也應該注意的問題。互聯網企業和農商銀行也可以是很好的合作伙伴。首先,面對不同的客戶需求,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有些客戶在農商銀行的管理體系中并沒有太大的作用,相反在互聯網企業中也可以實現巨大的價值用途,這個時候的資源共享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次,一些大型的互聯網企業掌握著大量的客戶數據,而大型的互聯網企業放到偏遠地區來難以發揮出應有的價值,而相應的農商銀行由于智能網點的技術性還沒有普及到農村的偏遠地區,這種技術對于農村的人群來說也比較陌生,可以結合雙方的優勢,通過大數據手段進行業務宣傳與業務推廣,實現合作共贏也是一種共利的運營模式。對于傳統的金融業務和互聯網下的新金融業務要進行有效的銜接,各個地區要針對不同客戶的產業特點和經濟條件,有效實施不同的客戶標準金融產品標準系列。除此之外,在進行市場定位后,可以與當地各種移動電信客戶端等企業合作,鼓勵客戶利用與農商銀行相銜接的各類電子商務企業軟件。
完善投資風險控制機制,縮短投資回收期
針對農商銀行的智能網點建設的投資成本高、回收周期慢這一現狀,應完善投資風險控制的機制。一是互聯網和農商銀行智能網點建設的結合雖然為銀行的轉型奠定了基礎和條件,但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在這樣的風險下,農商銀行的金融體系需要建立條理清晰的業務管理,對于銀行內部的管理系統也需要進行合理的組織結構。二是要完善對投資風險的流程管理體制,建立一道盡量減少風險的防火墻。其次是對于我國的金融風險法治法規也要進行完善,要將我國的互聯網企業的義務和農商銀行的金融業務要有明確的規定和完善的監管管理體制,建立公平公正的金融環境,以實現風險最小化。三是要做好嚴謹的經濟測算,應通過農商銀行的專業部門與專業服務機構進行該行的智能網點發展規劃,通過人、才、物的投入,逐步實現自身智能網點建設的普及,不可盲目大干快上,使收益與投入相匹配,進一步縮短投資回收期。
結語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為農商銀行的智能網點建設帶來了實質性的改變和變革。對于中小型農商銀行必然會在互聯網金融背景環境下受到極大的沖擊。當然互聯網背景下的農商銀行智能網點的建設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機遇。農商銀行要想實現適應環境的運行模式,就必須要在了解自身能力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應變措施,并且創設相應的改革理念,在當前的互聯網背景下適應不斷改變的外部環境,要能夠時刻更新符合時代特征的金融理念,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探討更好的方案從而對智能網點的建設提供條件。
作者:吳棟 單位:浙江蕭山農村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