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問題情境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漢語言文化的載體,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有效途徑,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將問題情境引入到閱讀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和教材內容、作者以及教師進行有效的多重對話,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熱情,尤其是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對教學質量具有關鍵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從整體上進行參與和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活動,教師通過少而精、實而活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如何進行問題教學情景的構建呢?
1巧用文章題目創設問題情景
文本的題目一般都具有特殊的意義,是文章的中心或是文章情感的寄托,它是文章的眼睛,用簡潔生動的語言來對全文進行概括,既要吸引讀者的興趣,也要體現出文章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對文本的題目進行挖掘,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以此為突破口進行文章的深入閱讀,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教學的時候,在學生對文章結構和大體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通過題目為學生創設問題教學情境:文章題目“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怒”字體現了文章的中心,那么為什么杜十娘要怒沉百寶箱,起因是什么,李甲對杜十娘是真心的嗎?為什么要將杜十娘賣給孫福?這樣通過文章題目來給學生進行問題鏈的創設,可以讓學生逐步的深入閱讀,理解文章的內涵,提高閱讀效率。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與《孔雀東南飛》進行比較閱讀,感受二者的異同,從而更能深刻體會文章的含義。
2巧用文章內涵創設問題情境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名篇和精華,具有較深的內涵,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深入到課本的內涵中,挖掘作者所要體現的思想感情,運用的寫作手法以及表現手法,從而為學生創設內涵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進行高效的閱讀,實現高效課堂的目的。比如在進行《小狗包弟》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運用多媒體再現一下這個凄婉的故事,將作者的情感給學生具體的體現出來,然后結合文章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體會和領悟文本中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本文最后一句話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作者為什么要懷念包弟,文中寫了兩個故事進行對比,這樣寫有什么意義?”通過這種問題教學情景可以讓學生從多層次、多角度進行問題的探究,帶著問題進行文章的閱讀,既能體會文中所表達的豐富情感,讓學生掌握文章的深意,也能給學生積極的啟發,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
3巧用文本矛盾創設問題教學情景
學生的興趣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動力與源泉,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從教學內容出發,抓住文本的語言運用特點,通過文本中的矛盾來創設問題教學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答案的探究,更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效果明顯。矛盾問題情景是中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運用適當的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進行《記念劉和珍君》教學的時候,由于魯迅的文章都比較有深意,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教師可以結合魯迅的寫作特點為學生創設矛盾問題情景:文章中既提出了“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的觀點,同時又說“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這是為什么呢,既然有必要寫,怎么有沒有話說呢?學生也比較疑惑,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魯迅在文章中是怎樣進行感情表達的呢?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出來,進行文本的深入閱讀,互相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學生的矛盾心理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非常想弄清楚文章這樣寫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文本閱讀,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4巧用文本情感創設問題教學情景
語文是一門語言同時也是一門藝術,一種人類交流和表達的載體,因此,語言文本中常常包含有豐富的情感。教師應該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進行踴躍的表現,與文本、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這就需要教師要善于發掘教材中的情感,掌握學生的興趣,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擦出學生思維的火花。比如在進行《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的時候,由于時代的原因,學生很難對文章所處的歷史時代進行想象,這就使得學生閱讀僅僅停留在文章的字面意思,如果教師只是通過教參給學生進行故事的復述,很難讓學生達到深入理解的狀態,因此,教師可以從情感中發掘問題,設計一個具有愛心的問題情景:大堰河生活困苦、命運悲慘,但是她卻意志堅強、淳樸善良,深深的愛著乳兒,即使再苦再累也不向生活低頭,那么大家認真的閱讀一下,對大堰河的形象進行簡短的概括?學生在閱讀中,深深的被大堰河的精神所感動,對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領悟。通過文本情感來激發學生的情感,更能促進學生的閱讀效率。總之,語文教學的關鍵在于“會”,不僅僅在于“懂”。“懂”與“會”的區別在于“認知”和“體驗”。語文就是語文,絕不是數學。沒有公式,沒有訣竅。如果僅僅為了應試,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答題模式和技巧。可是僅僅有技巧和模式,沒有體驗應試也成問題。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如果“動性”十足,學生的思維就會被激活,一旦“體驗”豐富了,語文學習的目標就能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德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重難點解析[J].考試周刊,2018(17).
[2]戶其富.高中語文立體課堂的建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36).
作者:黃艷娟 單位: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經棚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