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校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日前中職學生日常行為表現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探討了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質,討論了在中職教育中,重視激勵的作用,引導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強化規范。常抓不懈,促使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經常化;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配合。創造良好的行為養成環境等加強中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中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1中職學生日常表現中的主要問題分析
當前,中職學生不僅文化基礎知識薄弱,綜合素質不高,行為習慣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接受中職教育的學生相當一部分是學困生,中考的失利且長期在學習上得不到肯定和認可,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棄的學生非常普遍;另外統計發現中職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單親家庭,他們從小感受不到健全家庭的溫暖,消極心理明顯。總體來看,中職生日常表現中主要問題如下:以自我為中心、集體榮譽感不強、與人相處能力較差、理承受能力較弱、依賴性較強、逆反心理較重、不輕易接受長輩和教師的勸導等等。有的學生還有一些不良嗜好和行為,如抽煙、喝酒、說臟話、撒謊、逃學、談戀愛、沉迷網絡、夜不歸宿等等。這既給中職學校的學生管理和教育帶來了困難,更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了嚴重的不利影響。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他們從小養成教育的缺少或者抓得不嚴格造成的。因此,我們對中職養成教育要有一個清醒而全面的認識,切實抓好中職學生的養成教育,把他們在中、小學期間養成教育的缺失補起來。中職生即將踏上社會,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影響他們一生的發展。
2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質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英國小說家薩克雷有一句名言:“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我認為,養成教育就是以思想教育為基礎,以日常行為習慣訓練為契人點,運用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它雖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中職教育中卻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包含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兩個方面的內容。養成教育就是人的道德品質這一內在品質和行為習慣這一外在表象的統一。
3我校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主要方法
3.1實行準軍事化管理
準軍事化管理倡導以軍隊的紀律規范學生,以軍人的精神教育學生,以軍營的作風感染學生。轉化一個問題學生,等于拯救一個家庭,如能借鑒軍隊嚴格的管理模式,堅持以德立校,從嚴管理,重細化,促養成,對學生實行全程無縫隙管理,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形式中主動接受教育,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全面發展。我校對學生進行準軍事化管理,從周一至周五校園內全封閉管理,特殊情況確需要出校門時,必須經過班主任、系逐級審批,由學工處、保衛處備案。通過嚴格把控學生的作息時間,能夠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3.2實行學生自主管理
自我教育的過程實質上也是一種提高自我認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調節能力的過程,是一個人在道德修養上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道德教育是否有效,歸根結底取決于教育對象的“自我”作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要緊緊抓住三條管理主線:德育處-班主任-學生;德育處-學生會-學生;德育處-班干部-學生。要想使這個管理體制突出長效機制,須從關鍵環節入手,抓龍頭和核心,這個龍頭就是學生管理人員,而選拔培養一支具有團隊精神的學生會和班干部隊伍就是核心。要充分信任學生會和班干部的管理能力,放手讓學生管理學生,層層負責,分層管理。讓這些干部在管理中著眼于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能夠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充分體現教育與管理并重的原則,突出管理育人的功能。其次,對中職學生進行思想品行量化考核。有完善的制度而缺乏措施,學生的思想行為就缺乏有效的約束和規范,致使職校生管理處于被動局面。為此,對職校生進行思想品行量化考核是行之有效管理方法。學生管理人員、班主任、學生會、值班教師和任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在校內外的表現,隨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行量化考核,班主任進行思想品行量化考核記錄,每月或每周進行公布,期末將學生的思想品行量化考核分記入學籍檔案,做為今后工作安排和擇業的優先考慮依據。有了這樣的學生思想考核體系,彌補了學生思想品行考核的空白,加強了學生的自主管理,也形成了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管理體系。第三,開展自主性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成才。首先,班級管理中突出自主性,在班里人人有機會當班長,人人有機會主持班會課,人人都參與班級管理,人人都能在參與自我教育的實踐中找到自信。其次,充分利用班級活動的主陣地,開展一些突出本專業特點的實踐性活動,如:模擬招聘會,技能大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啟發,在鍛煉中成才。最后,充分利用學校的大型實踐活動,讓每位學生參與,讓學生在實踐中受磨練,長才干,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自主性活動的開展,能夠使中職生在實踐中自覺地按照應承擔的社會道德義務進行自我監控和自我矯正,從而培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3.3開展校內社會實踐活動
在注重常規教學和專業技能培訓的同時,結合職業學校的特點,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青少年實踐能力和服務精神為重點的社會實踐活動。此活動以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為宗旨,以公益勞動等為載體,充分發揮育人環境功能,培養青少年集體主義、吃苦耐勞和團結協作精神。社會實踐活動由校團委主辦,采用班級執周輪流制。每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班級的全體學生被分配到學校的各個部門,參與學校的日常工作和全面管理。學生們有的成為行政部門的辦事員,有的成為紀律檢查和衛生檢查保潔的巡視員,有的則進入食堂親身體驗“粒粒皆辛苦”。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每天要填寫工作日志,并由各部門負責考勤。每周五下午各部門主管負責為每名學生填寫考核評語和等級,社會實踐活動的成績將統計到學籍中。總之,中職學校既然承擔了為社會、企業輸送初中級技術人才的任務,就必須要對社會、企業負責,同時為學生就業成才和終身發展負責,通過各種途徑切實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目前這一特定的社會環境,針對中職學生這一特定的年齡階段,搞好中職養成教育意義非凡,需要所有的中職院校不斷的探索方法,更新教育模式,定期交流經驗總結。研究中職養成教育具有特殊的使命感,值得所有中職教育管理者思考。
參考文獻
[1]江艷.淺談中職養成教育的有效途徑[Z].
[2]孫云曉.習慣培養的六個步驟[Z].
[3]葉珊.淺談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Z].
[4]周大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芻議[Z].
作者:夏中堅 單位: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