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以新課程改革為背景,基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展開研究。在簡要闡述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重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從組織預習開始、以趣味教學為助力、借助生活元素展開、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以差異教學為指導、借助多元教學進行拓展培養等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學習;自主能力;培養策略
近些年來,隨著人才均衡培養理念的提出以及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小學基礎教育工作開始發生變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逐漸成為新教學目標。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良好自主學習能力為基本方向組織授課。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還應不斷尋找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方法,探究行之有效的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深化其思維水平。小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提升后,自然會掌握更多科學的知識和自主探究方法,可以讓他們在學其他知識時更加游刃有余,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實現培養目標,教師需要持續引導小學生探究大量有價值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始終活躍,有助于其思維水平的正向發展。
二、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從組織預習開始培養
事實上,在小學生群體中,會預習的人往往具備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為教師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帶來了新的啟發。也就是說,培養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教師可以從組織預習開始。通過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并引導他們獨立、提前探究新知,不僅有助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還對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大有幫助[1]。然而分析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實際不難發現,大部分師生都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提前預習。一些教師不注意向學生布置自主預習任務,沒有準確指導他們提前獨立探究新知,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課堂上。受課堂時間有限的影響,對學生的培養效果有限。而從學生角度看,由于缺乏足夠的提前預習意識,他們未能主動在課前自主探究新知,僅憑課堂學習機會鍛煉自身的自學能力,其成長和積極變化是有限的。這都進一步提醒教師,為了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應利用好課前預習指導環節,有目的地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并注意培養其良好的獨立預習習慣,使其不斷在獨立預習中鍛煉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以趣味教學助力培養
傳統模式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之所以無法實現培養學生良好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未在充分尊重學生興趣的基礎上積極設計趣味課程活動。因此,以新課程改革為背景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提高對趣味教學的重視,深入挖掘學生的興趣。在了解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前設計趣味課件、課堂活動,利用生動有趣的材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激發他們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增強其自學的欲望。在該模式下,學生更容易理解趣味元素背后蘊藏的數學知識,使他們可以在課堂上獲得更多成就感,對增強其自主學習動力大有裨益。久而久之,學生在不斷的趣味學習中,會逐漸轉變對數學的刻板印象,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并能主動探究知識,通過不斷鍛煉增強相關能力。
(三)借生活元素引導培養
生活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數學源自生活,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與教材相比,小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顯然更為熟悉。因此,培養他們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借助生活元素展開。但是縱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大多數教師在這一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他們更習慣直接圍繞教材為學生講解知識,往往不注意對生活元素的合理運用[2]。在該模式下,學生對教材中的數學內容感到陌生,經常會出現難以理解相關知識的困惑,衍生出不自信等消極情緒,甚至出現厭惡、抗拒學習數學的行為。毫無疑問,這對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大為不利。為了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積極借助生活元素對他們的知識探究行為展開引導。先結合教材在生活中尋找相對應的數學教學材料,再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引導他們對照生活材料分析教材中的數學信息。這樣一來,遷移生活經驗思考并理解問題,學生會逐漸發現數學與生活現象之間的聯系,自然而然地實現高質量的自學,提高自身的相關能力,認識到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們還能更主動地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的身影,形成觀察生活并圍繞生活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這同樣有助于提升其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四)以主動學習加強培養
新課程改革不僅提出了“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的要求,更強調“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其進行主動學習”。面對這一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主動學習的關注,充分調動其在課堂上的主動學習意識,引導他們對知識展開獨立探究,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然而,教師不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填鴨式”教學、灌輸式授課等現象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仍舊存在,嚴重限制了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獨立探究,阻礙了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對此,教師必須積極調整,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在講解知識之前先調動其主動意識,再引導他們獨立探究相關內容。比如,教師可以先圍繞新課知識設計一個問題,并在新知引入階段提出該問題,使學生對與問題相關的數學知識產生好奇,形成主動探究問題答案的意識,進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獨立探究知識。通過該過程,學生的課堂主人翁地位得到尊重,其主動學習的意識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進而主動參與知識探究活動,自然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借小組合作深化培養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還需借助小組合作的力量。因為大多數小學生尚未積累足夠的數學知識,未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使得他們經常會在獨立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產生困惑。若困惑無法及時得到解決,問題逐漸積累,不僅難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還會使他們喪失探究數學知識的熱情。小組合作的合理展開,可以有效規避上述問題[3]。教師既可以鼓勵學生自由組成小組,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將其分組,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新知。在小組中,學生的思維相互碰撞,更容易產生學習靈感,突破自身知識探究的瓶頸,通過互幫互助解決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這一相互幫助、互相答疑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度自學的過程,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這再次提醒教師,在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應積極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合作狀態下自主探究知識、思考問題。
(六)以差異指導促進培養
在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還應以學生的差異為指導,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基礎知識儲備量不同、自學意識不同、知識探究能力不同、思維結構不同等差異性,這些差異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自主探究進程,使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呈現“不平衡”的特征。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這一內容,一味地向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同樣的自學要求,并以相同的方法指導他們,必然會造成“部分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無法被滿足”,阻礙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反之,若教師能根據學生在日常活動中的表現將其劃分為不同層次,再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差異為其設計更具體的教學指導方案,提出更符合其自身綜合能力的自主學習要求和指導意見,提高學生能力、需要與自學目標間的一致性,必然可以更好地促進其對知識的獨立探究,有效提高他們的相關能力。因此,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一定要重視差異化指導,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針對性指導方案,幫助學生實現更符合自身實際的自主學習目標。
(七)借多元教學拓展培養
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應局限在教材內,還應適當拓展課外內容,以便更好地開闊他們的數學視野,深化其學科思維。由此出發,教師在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能力時,還可以嘗試加強對課外數學材料的合理運用,借助多元教學拓展培養其相關能力[4]。但就目前來看,大多數教師尚未形成相關意識,只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材內的數學知識,并沒有鼓勵他們自學課外有價值的數學知識。長時間處于該狀態下,學生的自主探究范圍有限,相關能力的發展勢必會受限,甚至還會形成思維局限,出現“不主動鉆研更豐富的數學知識”等消極行為。這同時也證明,想要實現對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高效培養,教師必須積極拓展知識內容,構建多元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展開更多元、豐富的獨立探究。在不斷的拓展探究中獲得更豐富的知識,積累更豐富的自主學習經驗,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獲得更多支持,其相關能力必然能夠提升。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提前預習新知,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設計課程活動,合理融入生活元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適當組織合作學習活動等,均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上述手段的科學運用,并主動尋找其他有助于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策略,如拓展教學、差異化指導等,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效果。
參考文獻:
[1]高清文.淺探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教師,2020(8):44.
[2]楚文濤.淺談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2020(23):96.
[3]葛強.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措施[J].新智慧,2020(8):138.
[4]張登舟.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9(12):79.
作者:王小石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烏江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