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得到全面普及,并成為人們日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對各個行業都產生巨大的影響,傳統行業的發展渠道得到拓展,管理工作的模式也逐漸表現出新的特征。在高校的工作當中,學生的管理工作一直是重點的工作內容,而高校在“互聯網+”的視域下結合學生的管理工作,能夠更好地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為導向不斷地推動育人工作的開展,并全面完善學生的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圍繞“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探究展開探討,以期為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究策略
“互聯網+”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求傳統行業必須積極地與互聯網進行融合發展,完成傳統行業工作模式的順利轉型。在現階段當中,高校在學生的管理工作當中普遍存在著多方面的不足,為了使學生管理工作能夠按照更加規范地指導進行,高校便必須在“互聯網+”背景下完成管理工作在模式方面的轉變,從而通過管理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性的發展。為此,如何凸顯“互聯網+”在學生管理工作當中的作用,發揮其規則與體系的優勢,便是高校重要的教育管理建設的工作目標。
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內容當中,學生的管理工作一直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設備已經成為學生日常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物品。同時,由于高校階段的學生有著思想活躍的特點,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并呈現出一種多元化交流的特征,因此高校需要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的管理展開“互聯網+”創新型的管理工作,保證高校能夠落實規范的制度體系,掌握學生更加詳細的高校生活動態。[1]同時,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不僅局限于學生事務性方面的管理工作,還涵蓋學生的思想教育、行為規范、職業規劃等,而學生由于存在個體差異的原因,家庭背景、成長軌跡、具體經歷、性格特征、為人處世等都不盡相同,因此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結構與工作內容都十分的復雜與繁瑣,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有著直接性的影響,只有在“互聯網+”視域下完成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轉型,才能夠有效地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
二、“互聯網+”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當中的優勢
1.工作時效方面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當中,最為顯著的特點便是信息獲取、傳遞、交流方面的時效性,相較于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互聯網+”能夠有效提升信息獲取速度、拓寬信息傳遞渠道、增強信息交流。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高校的教務教學信息能夠快速地通過信息平臺系統進行傳遞與互動,大幅度縮減信息傳遞所需要的時間,且所選信息系統平臺的使用者能夠將信息進行針對性的設定,能夠快速地接收到所選對象的反饋信息,有效地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時效性。
2.親和力方面
在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有著較為明顯的距離,而“互聯網+”模式憑借著其獨特特征,能夠為師生群體創作出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有效的縮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平臺的構建不僅可以提高師生之間交流頻率,還能夠拓展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愈發趨近于平等、開放,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信息系統平臺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與想法,從學生的角度調整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使其能夠更加貼合學生的喜好,并進一步推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進行。
3.管理內容方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更新與升級,網絡中的教育教學資源得到擴充,其質量也不斷提高,這種改變對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內容也有著兩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個方面,便是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門可以通過互聯網在教務信息平臺分享、獲取有關教育政策、教學內容、教學理念等方面內容,有利于教師在教務信息平臺中進行學習,并將其融入到課程教學活動當中,潛移默化的對學生展開思想教育指導;第二個方面,便是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門可以利用互聯網多元化的特點,對學生展開細致的調查,了解學生有關思想、學習的詳細信息,并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符合學生的管理工作模式,以因材施教為導向,明確育人工作的中心,提高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
1.管理模式陳舊
根據實際的調查情況來看,大多數高校普遍存在管理模式陳舊這一情況,其根本原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便是部分高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建設的過程當中已經形成固定化的上下級管理模式,因此雖然有一部分教師能夠肯定“互聯網+”模式在學生管理工作當中的重要性與意義,但教師在開展實際的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依舊會采取傳統的上下級管理模式,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目標,但無法縮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不利于教師更好地進行學生管理工作;第二個方面,便是高校在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選課、上課的背景下,難以規范的控制學生的流動性,這種不規范使得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始終較低;第三個方面,便是部分高校存在學生管理工作評價機制體系不夠科學、合理的情況,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難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管理難度較大。
2.管理觀念落后
在現階段當中,大多數高校普遍存在學生管理觀念落后的情況,這種管理觀念落后的情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便是部分高校為了使學生管理工作更加符合自身的特點,通過行政化的命令管理模式進行管理,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當中起著一定的作用,但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第二個方面,便是部分高校雖然能夠肯定“互聯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學生管理工作,但在實際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學生的自我價值無法得到重視,以至于學生缺乏發揮自我價值的機會,不利于學生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核心素養。因此,高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必須轉變自身的管理觀念,并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調整人才培養模式的結構,從而實現高校育人工作的教育目標。
3.管理隊伍素質低
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當中,管理團隊的隊伍綜合素質對管理工作的工作質量有著直接性的影響。從高校學生管理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各個高校的生源擴招規模也逐漸增加,學生校園生活的場地與宿舍條件與學生數量之間逐漸產生差異,以至于直接影響到管理團隊的綜合素質,不利于高校更好地發揮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職能,在這種背景下往往會出現兩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便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職能結構失去協調,其具體表現在管理部門在實際的學生管理工作當中,雖然能夠不斷地完善、調整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但受網絡信息資源因素所影響,輔導員往往缺乏主動開展針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導致學生管理工作實際的工作質量較低;第二個方面,便是部分管理部門的管理人員存在管理理念陳舊的情況,無法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進行創新,導致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難以得到降低,不利于高校穩定地開展教育工作。
四、“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針對網絡管理制度的保障
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生成為現階段規模最大的網絡用戶群體,但高校學生普遍缺乏足夠的網絡信息辨別能力,因此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培養學生正確分辨網絡信息的能力,便成為高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工作內容。[2]而在現階段當中,部分高校存在缺乏針對網絡管理制度的保障這樣一種現象,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個方面,便是高校缺乏針對學生的引導制度,根據實際的調查情況來看,高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都會通過要求、命令、禁止等強制性的管理模式管理學生,即在學生面對網絡輿情后進行處理,而不是在“互聯網+”背景下以預防、疏導的方式提前對學生加以引導;第二個方面,便是高校缺乏完善的技術監管制度,現如今高校的技術監管制度普遍建立在維護信息系統平臺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并沒有重視以規范制度為核心的信息篩選,以至于網絡技術管理人員在對負面信息、不良信息等信息內容進行攔截與屏蔽時,往往會因較為繁重的工作量而無從應對;第三個方面,便是高校缺乏完善的網絡安全人才培養體系,根據實際調查情況來看,高校在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員方面普遍以兼職人員為主,缺乏綜合型、應用型的網絡安全人才,而兼職人員并不具備足夠的專業能力,且在網絡信息管理工作方面難以投入過多的時間與精力,不利于高校更好地進行網絡管理工作。
2.網絡管理工具得不到充分利用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落實需要從管理工作機制、轉變管理理念、完善管理結構、優化網絡管理工具等多方面進行,但根據實際情況來看,高校普遍存在網絡管理工具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現象,其根本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便是高校的網絡管理工具普遍存在信息功能不關聯、信息內容不交流等現象,具體表現在高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不僅信息系統平臺各自獨立、學生個人信息不一致、信息交流效率低,還包含大量無效的信息,以至于高校在規劃管理決策、制定管理手段時,往往由于信息的不統一而產生不必要的偏差;第二個方面,便是高校的管理工作由于缺乏信息數據方面的統一,因此易于出現管理工作重復的現象,高校在施行上下級管理模式時,在處理如學生的課堂出勤、專業評價、違紀違規等相關內容時,往往會由于信息傳達速度慢、效率低的原因,在審核信息時出現重復工作,直接導致學生管理工作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五、“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探究策略
1.創新管理模式
在現階段當中,平臺化已經成為“互聯網+”背景下最為突出的時代特點,高校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使大數據思想內化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當中,因此高校需要通過建立學生管理系統平臺的方式,收集學生從入校到畢業這一過程當中的詳細信息數據,從而實現平臺信息數據的互通、共享。
2.轉變管理理念
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當中,理念是支撐管理者的行動導向,因此高校若想更好地進行學生的管理工作,首先便需要轉變管理觀念。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將道德與法治相融合,促進學生綜合性發展。因此高校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互聯網與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完善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管理工作當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同時,高校還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觀念,滿足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實際需求,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一個平等、開放的交流平臺。
3.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工作規范執行的基礎,高校若想更好地開展學生的管理工作,便必須完善學生管理工作的制度,才能夠有效地實現管理目標,為此,高校需要從三方面完善學生管理工作的制度:第一個方面,高校需要建立輿情引導體系,由于學生在面對輿情時易受到不良影響,因此高校不僅需要構建網絡信息監督機制,使學生在參與話題討論時能夠快速地將相關信息進行收集與反饋,還需要制定應對輿情危機的應急手段與處理流程,保證高校能夠對不良信息進行及時的攔截與處理,避免事態擴大;第二個方面,便是高校需要加強學生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如學生注冊賬號所需的個人信息等,確保學生能夠在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機制的基礎上進行網絡信息瀏覽;第三個方面,便是高校需要優化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制度與應聘制度,優秀的網絡安全人才能夠使網絡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率、高安全性地進行,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若想更好的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推動學生管理工作的進行,便必須完善管理模式、優化管理結構、提高管理團隊綜合素質,并充分利用網絡管理工具,使學生管理工作能夠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同時高校還需要調整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模式,保證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能夠做好頂層設計,使學生的管理工作長期、穩定地進行。
參考文獻:
[1]盧海林.“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探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0,No.612(11):53-54.
[2]王拯綱.“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探究[J].新絲路:下旬,2021(7):1.
[3]邵宏宇.“互聯網+”視閾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研究[J].長江叢刊,2020(2):2.
[4]李麗鵬,卞都成.移動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2021(2017-6):120-123.
作者:喻娟娟 單位:昌吉學院初等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