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環境下建設高校校園文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網絡發展對高校校園文化帶來的新的機遇
網絡以其便捷性和共享性,使得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朝向著越來越公開化的方向發展。人們不斷的接收到了來自各個高校的文化影響,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開始廣泛的關注著高校的文化建設,刺激著高校呈現更好更具有代表性的校園文化,最好能夠將自己的民族文化展現給全世界的人知道,增強我們的文化自豪感。同時,加強網絡的應用,也能與世界各地聯系起來,在建設我們國家自己的高校校園文化時,能夠借鑒國外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和優點,為我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經驗和借鑒。
二、網絡發展對高校校園文化帶來的沖擊
1、網絡文化逐漸成為校園文化中的非制度文化環境
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需要遵循一定的規章制度,亦或是受到一些不成文的規定的束縛,這些制度的規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約束學生的行為,讓他們為了建設校園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但是,在網絡環境中,一些互聯網上的組織活動,基本都是沒有約束和限制的,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做自己想做的事,帶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隨意性。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的,但是卻往往疏于控制,不能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很好的限制和管理,這就必然會影響到校園文化制度的建設和發展。
2、網絡發展逐步消磨了各大高校的文化特色
傳統的發展模式下,各大高校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文化氛圍以及文化理念,各大高校之間的文化特色是與眾不同的。而且,由于各個高校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也不是非常頻繁,受到地域和其他方面的限制和約束,各大高校文化的差異性更加明顯和特別。但是,隨著網絡的廣泛運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讓所有不同的價值理念、思想觀念、文化形態都一一呈現在互聯網上。而且,由于互聯網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使得各種價值觀念變得更加的復雜多變,各種信息混雜在一起,這樣,各大高校逐漸受到網絡發展的影響,曾經獨特的校園文化特色變得日益雷同,逐步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文化氣象,這對于高校特色文化的保持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互聯網淡化了大學生的責任心網絡的特殊性,就在于網絡是一個可以自由不受約束的空間,互聯網上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法律的約束和規范,用戶在互聯網上發表什么言論或者是動態文字,依靠的都是自己的自覺,并沒有人約束著。因此,很多人都形成了一種認識,在互聯網上,是可以不需要擔負法律或者是其他責任的。這種認識就給大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自由意識的泛濫和道德責任感的削弱,這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三、網絡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
1、堅持方法創新,拓展網絡環境下的高校校園文化
實現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更好發展的有效途徑就是堅持方法的創新,在順應歷史潮流的基礎上,積極地在網絡環境下探索適合現階段發展的校園文化建設方法。比如說規范構建校園文化、動態的構建校園文化、統籌規劃校園文化、著力建設網絡文化等各種方式。通過這些新手段、新方式,再運用這些新媒體,努力地開拓更多的方式,以便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在網絡環境下更好的發展。
2、堅持內容創新,豐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傳統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難免陳舊,不適合當前網絡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因此,要想使校園文化建設在網絡環境下更好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就必須要更加充實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體系。這些內容的豐富和充實,要切實的根據網絡環境來進行改善和創新。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將設一個優雅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所謂優雅和諧,就是指整個校園之內都彌漫著一種獨特的文化內涵和風格,讓人能夠立馬被高校的校園文化風氣吸引,這種良好的風氣在給人深刻印象的同時,還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到高校師生的觀念和行為,使師生能夠在思想上最大程度的實現和諧統一。其次,還要注意加強網絡硬件的環境建設。更新學校中的計算機設備,爭取通過各種渠道,來加強對學校計算機設備的資金投入,建成安全、穩定、高速、可靠的校園網,為網絡環境下的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安全保障、。
3、堅持管理機制創新,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我國主張依法治國,在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同樣也不例外,必須依靠相應的法律制度來進行規范和約束,只有有了相應的規定,校園文化建設才能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重視程度不夠,投入經費不足,導致教師參加企業實踐的積極性不高;三是教師已經多年習慣傳統課堂理論教學,很難接受到企業生產一線參加實踐工作。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對教師職業能力提出了挑戰,增強了教師提升職業能力的緊迫感。因此,高職教師首先要有提升自身職業能力的強烈意識,制定出適合自己情況的職業能力提升規劃,積極主動地尋找機會參加有針對性的學習、進修和培訓,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者:孫彧倩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