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資源配置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促進城鄉學校體育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對于城鄉間資源共享、城鄉發展一體化具有重要價值。當前,受體制、政府職能、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城鄉間學校體育教育資源配置出現了嚴重失衡現象,這已嚴重制約中國經濟新常態發展。鑒于此,如何推進農村、偏遠地區學校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成為首要問題。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優化職能,完善城鄉學校教育資源共享制度政策,合理創新規劃城鄉教育管理體制,資源共享才能共同進步,共同富裕才能均衡發展。
關鍵詞:共享發展;農村;學校體育;資源配置
1.1學校體育教育人力資源具有教育功能
體育技術課老師和理論課老師構成了體育教育人力資源的主要來源。但是從當下體育教學人員構成情況來看,專業專職體育教師所占比例較小,反而非專業非專職的體育教師占據整體體育教學人員數量的大部分比重,這是整個農村體育教育的常態,極大地影響著農村體育教學質量。農村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困境表現在專業水平不足,引發知識困境;經濟地位低下,引發發展動力困境[4]。學校教育是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責任,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牢固之外,對身心也產生各種影響;而學習是學生的任務,成長是受教師的無形影響,包括人格形成、為人處世,因此教育是社會發展進步不可缺少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不僅僅只教授學生簡單的理論知識和動作技能,更應該注重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培養,注重學生團隊精神、責任感、心理素質等整體人格的培養。這對于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來說,是最基本的教學素質。優秀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言傳身教帶給學生們的不僅只是運動技能,更多的是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這就足以說明了體育教育資源的教育功能。
1.2學校體育物理資源是進行健身的物質基礎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目標:力爭到2020年實現鄉鎮健身設施15000個,全國人均公共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m2,以緩解我國城鄉體育發展不足和失衡的問題[5]。學校體育物理資源是發展學校體育的重要物質基礎,主要包括體育場館、器材等直接物質條件。體育場館、體育器材等物理資源是開展體育教學必需的物質基礎,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物質保障,同時對于響應國家全民健身的號召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城鄉差距加大,各種資源配置都呈現出不平衡的現象,這同樣表現在學校體育物理資源的配置[6]。一般來說,體育教學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場館(地)、體育器材等,農村學校體育往往只能受限于簡陋的運動場地以及短缺的體育器材,相較于城鎮配備齊全的體育教學基礎設施,無異于天差地別。“六普”全國分系統城鎮、農村體育場地數量從我國最近2次體育場地普查的數據可以看出,城鎮所擁有的體育場地一直遠高于農村。雖然農村體育場地數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而有所增多,但相對于我國體育場地總數量的增加,依然僅占全國體育場地總數量的41.4%,而城市占比卻達到了58.6%。雖然大部分農村鄉鎮學校體育教學基礎設施條件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依然存在不少鄉村中小學的體育教學設施仍舊落后[7]。兩相對比,資源配置不平衡表現得更為突出,極大地限制了農村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
1.3學校體育信息資源具有傳播功能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已經來到了互聯網時代。在21世紀,計算機與互聯網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便捷、高效、形象的多媒體教學也被應用于現代教學活動中。隨著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對于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更形象、更直觀地傳授學習內容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對于教師豐富課堂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提供了技術支持。視覺是學生接受知識的第一道門戶,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引進多媒體教學技術,將動作技能以圖像、視頻等格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強化表象意識,進而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學習的方法。
1.4學校體育時間資源具有提供鍛煉空間的功能
學校體育對于學生的體育鍛煉、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體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凸顯。針對目前的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狀況,農村體育課程時間資源設置稍有不足,就會對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及空間產生影響。學校體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體育課程和學校整體課程、學生體育鍛煉和學生體育運動空間有最直接的聯系。從3個原因分析,首先,農村學校整體教學設施不夠齊全,這就影響整體教學質量,文化課的教學培養占據了整個教學模式的第一位,體育課時間自然被占用。體育場地被占為他用或者不會再有其他的新場地,更不會添置新的體育器材。其次,學校體育課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嚴格,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體育課興趣,更是對青少年的安全和健康負責。體育場地的大小、器材的正規,是體育課是否正規的標準,是對體育鍛煉人群的負責。第三,學校體育時間的增加,不僅是學校課程設置的均衡,更是學校整體資源配置的均衡。體育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課程設置的均衡是評價一個學校的重要因素,學好理論課的同時,健康的體魄和活潑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是青少年該有的風貌。總體來說,學校體育時間的增加,給學校和學生提供了更多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場所。
2制約我國農村學校體育教育資源配置的因素分析
2.1體制因素
制約我國農村學校體育教育資源配置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尤為重要的便是體制因素。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戶籍壁壘和不同的資源配置制度是其主要表現。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的社會資源分配并不是市場分配,而是行政性分配。在此期間城鄉之間的資源配置就已經是極為不平衡的,政府對于農村的供給更多以場地和硬件設施為主,很少有體育教育和體育宣傳等其他供給形式[8]。改革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帶領下共同努力,爭取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共享發展成果,早日打破制約共享發展的窠臼。
2.2政府因素
學校體育的良性發展離不開國家制度的保障,制度的設計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到體育教育的實施程度,對于學校體育的開展至關重要。現如今,我國學校體育發展已經取得顯著的成績,但是與制定的目標之間尚存在很大的差距。究其最根本的原因,當是我國有關體育教育的規章制度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落實。世界銀行曾在對中國的專門報告《2020年的中國》中就曾指出,中國不是缺少法律,而是執法不力[9]。目前,政府對于城鄉的體育教育管理以及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依然存有不公平的現象,尤其是許多地方政府對于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采取了漠視的態度[10],這主要體現在財政支持和制度保障方面。經濟支持弱于城市,直接導致農村學校體育基礎設施的落后、體育教師收入偏低,嚴重影響了農村體育教師的整體質量和學校體育的正常開展[11]。
2.3社會文化因素
在體育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國農村的整體教育資源配置雖然不夠完善但已經逐漸接近標準水平。農村地區因為經濟條件、交通狀況、地理位置等原因,教育資源配置不足。在這種條件下,文化課教育成為首要,體育課程被忽視。眾所周知,“教育改變命運”的觀點在大眾的心中已經扎根,但體育教育卻沒有被重視。經濟條件落后的農村地區,重視理論教育、輕視體育運動的觀點更甚。現在農村地區很多家長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對體育課程的認知淺顯。農村很多學校方面輕視體育課程,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學生們的理論知識教育上,因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我國流傳了幾千年的俗語,這在無形中就將文化課的學習擺放在了至關重要的位置。
2.4經濟因素
體育事業的良性發展與宏觀經濟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對體育事業的開展具有強力的促進作用,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始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并且這種發展勢頭并沒有消退,還會持續下去。因為,中國經濟還有繼續增長的空間以及機會。首先,我國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國民已經從滿足溫飽逐步邁入了小康社會,消費能力提升,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其次,我國自新中國建立,通過近七十年的發展,從解決最廣大人民的溫飽問題,到當下努力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黨帶領不斷創造著奇跡。目前,我國物質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城鄉之間的差距并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這就直接導致了我國農村體育教育資源配置遠落后于城市,經濟因素的制約對于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有著最直接的影響。
3農村學校體育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策略探究
3.1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推動城鄉體育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共享發展與共同富裕關系密切,相互促進,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人民幸福放在第一位[12]。共享即是資源共享,不僅有利于促進廣大人民的團結和諧,更有利于廣大人民的社會進步,進一步促進整體富裕、共同發展[13]。要實現教育公平,就要盡力縮小城鄉差距,堅持以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導,從創新農村體育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優化政府職能等維度著手努力,實現城鄉地區基礎教育資源的均衡化發展[14]。
3.2創新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努力實現共享發展成果
推動農村學校體育教育資源的配置均衡化,需要從其管理體制機制入手,轉變以往的管理方式,探索適合自身發展、具有特色的管理體制機制。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需要結合各地的地方特點,例如對農村學校進行合理性布局,以適應農村學生的需求,逐步推行統一性管理;多渠道籌資保證農村及民族地區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15],降低辦學門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積極參與辦學,開放民間辦學等措施。
3.3優化政府職能,建立健全農村學校體育教育資源共享發展制度
學校體育的良性發展離不開政府職能的實行,政府職能可以直接影響到體育教育的實施程度,對于學校體育的開展至關重要。面對目前城鄉體育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的現狀,政府應該加大對于農村的體育教育管理以及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建立健全相應的保障制度,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財政投入并加強監督,培養理論、實踐并重型體育教師[16],引進吸收優秀人才前往農村任教,提升教師待遇等。
參考文獻:
[1]葛新,曹磊,王華倬.教育公平視域下我國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困境與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0):88-92.
[2]劉旻航,孫慶祝.農村學校體育:發展農村體育的必由之路[J].體育文化導刊,2004,22(8):53-55.
[3]周鵬.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體育公共產品配置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7(04):59-61.
作者:聶夢儉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