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聲樂教育中實踐活動的作用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聲樂教學需要進行有效創新。當前,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成為了部分高校聲樂教育創新途徑,將實踐活動作為傳統教學的有效補充,也是不錯的選擇。更為重要的是,開展實踐活動對促進高校聲樂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實踐中學生也能得到更多鍛煉。本文將分析高校聲樂教育下基本課程模式,以及實踐活動的具體價值,并就如何開展好相應實踐活動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育;實踐活動
從整體上看,高校聲樂教學質量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教育創新大環境較為良好的背景下,很多新穎的理念與方式方法也在實際教學中得到了應用。近幾年,實踐教學得到了多方關注,部分高校更是將實踐活動作為“理論+實踐教育”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高校在聲樂教育中也可以開展一些實踐活動,但實踐活動質量需要得到良好提升,這也是實踐活動基本價值得以發揮的基礎。鑒于此,探尋聲樂教育層面實踐活動開展的有效路徑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高校聲樂教學的課程模式
高校聲樂教學的課堂模式相對固化,琴房作為主要的授課地點,教師則掌握著教學上的主動權,教師進行聲樂知識講解,學生被動獲取知識進行聲樂練習,則是基本模式[1]。大多數教師已經對這種固化的聲樂教學模式產生了依賴,學生也習慣了在這一模式下進行知識學習。這種教學模式相對簡單,教師的教學壓力相對較小。但這一課程模式的機械性特征十分顯著,學生也缺乏實踐的機會和平臺。現階段,這一課程模式的弊端越發顯著,其與新的教育理念之間更是存在明顯出入,為了提升高校聲樂教育的實際有效性,課程模式的調整與優化也要成為必要條件,依托教學內容豐富與形式創新帶動課程模式調整與優化的做法也十分可行。
二、開展實踐活動在高校聲樂教育課程設置中的價值
在高校聲樂教育課程中開展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不僅體現在教師“教”的層面,也體現在學生“學”的層面[2]。實踐活動可以成為一種創新教學形式,并豐富教學內容。從“學”的層面看,較好地開展實踐活動能夠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很好的平臺,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也能積累更多的表演經驗,這對于學生音樂素養和相應專項能力培養、提升等也具有很大幫助。實踐活動在高校聲樂教育課程中的價值很難充分發揮出來,這也要求高校,特別是聲樂教師對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規劃。
三、開展聲樂實踐活動的有效途徑
(一)通過模擬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開展聲樂實踐活動,教師可以將翻轉課堂教學理念融入進去,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當“教師”,進行相應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借此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高校聲樂教育專業中,很多學生的知識“輸出”能力明顯不足,這也導致其無法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加工。因此,模擬課堂教學的基本情境,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讓學生進行教案編寫,進行相應教學嘗試的做法十分可行。在編寫教案,以及具體情境中進行教學的實踐活動,學生對于聲樂教育可以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對聲樂教育理解與認識程度不斷加深后,傳統意義上的聲樂教育活動也能更好地開展下去。此外,這種形式的聲樂實踐活動對學校、教師的要求并不高,因此,模擬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也能成為高校聲樂教育中最為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
(二)參加學校及社會上的演出及交流活動高校聲樂教師在進行教育的同時,需要對教育的發展規律加以掌握,要求教師具備的職業水平能夠滿足新時代高校聲樂教學目標的需要。為此,高校很有必要對高校聲樂教師進行培訓,進而提高教師的認知能力和教學思想,使其充分認識到新時展的方向,促進高校聲樂教師從教學思想上主動去跟進演出、交流活動和學生實際需求,選用更加符合時展的聲樂教學方式和理念,進而培養出當今社會所需要的聲樂人才。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學校及社會上的演出、交流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可以在群體性活動中得到更好的鍛煉。
(三)參加聲樂比賽參加聲樂比賽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聲樂教育實踐活動。例如,高校可以定期舉辦聲樂展示與表演等相關實踐活動,設置一些具體獎項,吸引學生參與。在聲樂比賽中,比賽的過程要比最終比賽結果重要得多。對于高校聲樂教師而言,其需要對學生比賽中的狀態進行觀察與分析,除了反饋給參賽學生外,同時也要聯系聲樂教育,在教學層面進行針對性調整與優化。
四、結語
值得注意的是,實踐活動開展僅僅是一個基礎,將實踐活動在教育教學中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則是關鍵所在。在開展相應實踐活動后,高校與聲樂教師也要對實踐活動開展狀況進行科學評價,發現不足,彌補不足,積累更多的開展實踐活動的經驗,為后續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多支持與保障。
參考文獻:
[1]汪月如.聲樂教育中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的重要性——以高校聲樂教學為例[J].藝術品鑒,2018,(11):67-68.
[2]馬秀明.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實踐難點及其對策研究——評《作為實踐的音樂與音樂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21):44-45.
作者:高潔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