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互聯網+”這一形態下,高校在開展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也不斷的展現出了諸多的問題和弊端,這一現象是急需改善的。而微信這一新型自媒體的出現,也在大學生這一群體當中得到了普遍性的應用,并在潛移默化當中改變著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是在思政教育實際開展當中應該注重的一個方面。因此,高校也應借助微信的優勢,開展好思政教育,實現路徑創新,達到理想中的教育成效。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微信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微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
一、前言
在網絡媒體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使得傳統思政教育當中的一些方法和模式受到一定的沖擊和影響,要想使得思政教育的效果達到預期,教師在教育的開展當中一定要擴展視野、轉變觀念等,使得教育目標得到逐一的實現。而微信這一媒體的介入,就能使得理想中的成效得到達成,突破諸多的局限性等,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諸多便利。
二、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優勢
(一)隱藏性和時效性較強
微信這一載體的特點是非常鮮明的,具有著較強的時效性,信息傳播的速度也非常快,受到限制比較少,在思政教育的開展中存在著諸多的優勢[1]。由于微信的這些特點,就能加強教育者和高校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實現一對一、一對多的對話等,使得思政教育所具有的時效性得到彰顯。此外,微信這一平臺也具有著匿名化這一功能,使得人可以隱蔽自己的身份,自由自在的表述自己的建議和意見,使得學生和教育者間的地位持平,具有著諸多的優勢。
(二)淡化逆反性和權威性
在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當中,教師常常采取理論灌輸的方式,在教育的過程中站在較高的位置上,權威性較強,常常對學生指指點點,即使學生在表面上認同教師的觀點,也很難在心理上真正的信服,容易使得學生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等,很難達到理想中的教學成效。而在引入微信這一載體之后,就能使得這一現狀得到改善,可以借助微信獨有的朋友圈、交流平臺等,將思政教育的隱性功能展現出來,使得學生的這種逆反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淡化和弱化,使得學生逐漸的敞開自己的心扉,便于思政教育的開展。
(三)彰顯實用性和廣泛性
微信平臺的覆蓋面積是比較廣泛的,受眾群體非常多,受眾的人數也在逐漸的遞增,甚至超過QQ[2]。在借助微信來傳播知識、信息的過程中,可以真正的突破地域、時間的限制等,便于思政教育時時刻刻、隨時隨地的開展,廣泛性和實用性非常強,為思政教育的開展發揮較大的推動作用。
三、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問題
(一)促使輿論蔓延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下,很多人就會相信一些流言蜚語,一些信息呈爆炸的形態,侵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使得高校生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而微信也是這些不良信息的傳播渠道之一,再加上部分部門的監管力度比較缺乏,就導致微信當中的很多信息也變得良莠不齊、難以分辨真假,并充斥著一些不好的思想,使得學生的價值觀的構建產生影響,使得思政教育在實際開展當中面臨著諸多的困難。
(二)帶來教育困擾
微信在進行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由于一些難以分辨真假的信息,也容易引發一系列的“蝴蝶效應”,產生非常大的威力等,使得思政教育在實際的開展中遇到重重的阻礙和困難。在這樣的背景下,假如教育者在思政教育的實際開展中,很難對微信特征有一個掌握的話,就很難積極的應對這種“蝴蝶效應”,產生比較多的困惑,很難將微信的價值展現出來,真正的推動思政教育的持續、穩定開展。
四、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徑創新
(一)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應用微信
首先,應構建線上+線下的教育模式,促使傳統教育和微信的融合[3]。在思政教育的開展當中,教師應充分的展現自身的教育效用,真正的構建微信線上+線下的模式。一方面,應對大學生在微信當中展現的思想動態加以關注,并在彼此間建立友好關系,成為學生的心靈導師和良師益友。另一方面,也應對學生的生活有詳細的了解,并貼合實際的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困惑和困難,使得師生關系得到拉近,便于思政教育的開展。其次,應針對思政教育,在微信中建立起相應的平臺。在這一方面,教師主要可以從三個步驟進行下去。第一個步驟:組建好相應的團隊,可以由輔導員、思政教師、班主任、學生團委、學生干部組成,使得團隊的活力得到增強,并要在其中建立起相應的獎懲機制、健全考核機制等,使得團隊整體的凝聚力得到增強。第二個步驟:應保障微信內容所具有的多樣性,除了要有一些相關的思政理論之外,也應適當的融合一些生活新鮮事、熱點新聞、時事政治等,并可以加入校園公益等內容,與學生現階段的生活相貼合,使得微信平臺的關注度得到增強。第三個步驟:創設好微課程這一板塊。在微信平臺上對微課程這一板塊進行開發,教師應展現自身的作用,錄制一些精心準備的微視頻,并設置一些對話、留言的板塊等,使得學生在微課程當中獲取到自己想要獲取的一些知識,并能進行對話和交流等,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使得微信的價值得到開發。最后,構建層次化的管理平臺。在這一方面,教育者應該針對在思政教育中遇到的困難、瓶頸、障礙,進行合作、分析、討論等,并找尋到最好的解決方案,實現教育經驗的分享,使得思政教育的整體質量得到增強。在管理團隊這一方面,可以由學生會、班主任共同管理,借助微信促進多方交流,使得工作的時效性和有效性得到增強。
(二)提升教育者的微信應用能力
1.提升思政教師對微信的掌控和運用能力[4]在這一方面,作為一個思政教師,不僅要轉變思想、順應好時代的發展,對微信載體予以接納,也應將微信真正的運用到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中,起到一個促進和補充的作用,使得自身的認知水平得到不斷的增強,更好的達到理想中的教育效用。2.教師本身應提升對網絡的操作能力在這一方面,思政教師應對微信的功能、板塊進行充分的熟知,實現理解和運用。此外,也應對微信這一載體帶來的優劣勢進行明確,在思政教育的實際開展中,能展現自身的作用,做到趨利避害等,對于微信當中的一些信息也能進行有效的辨別,真正的熟練的操作好微信,為微信的運用提供保障。
(三)抵制微信帶來的不良影響
在人的一生當中,大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大學生處在心理和生理都非常敏感的階段,常常是感性大過理性,自我認知非常強,自我掌控能力較弱,這是在思政教育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的要點。因此,在借助微信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提升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能力,使得學生能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侵襲等,使得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使得微信帶來的不良影響得到有效的規避。例如,第一,應對心理教育的開展渠道進行拓展。在這一方面,除了一些咨詢室的建立,傳統的教育方法之外,也可以充分的借助好微信這一載體,實現一對一、一對多的對話,幫助學生減少內心的迷茫,使其朝著更加陽光和積極的道路上走下去。第二、在微信上開展傾訴平臺。在這一方面,可以成立相應的微信公眾號,可以讓學生采取匿名的方式,給教師進行留言,借助網上咨詢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自尊心進行保護,借助微信的隱蔽性功能,使得學生逐漸的放下戒備,敞開內心,真正的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第三、在這一方面,教師應充分的展現價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一些相應的指導意見等,便于學生的采納,應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下思考問題,使得學生接納、采用,使得心理教育的成效得到持續性的深化。
(四)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
1.網絡環境的優化微信平臺的運營商也應展現監管作用,保障微信信息的健康性和真實性。2.輿論環境的優化在這一方面,可以從學生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上出發,借助微信這一載體,為學生推送一些正面的事例,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充分的借助輿論的力量,來傳授、宣傳一些時效性、貼近學生生活的正面信息,做到趨利避害等,使得學生對信息的辨別能力也得到增強,使得微信的應用路徑得到真正的創新。
五、結論
綜上所述,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信息和資訊的共享速度變得更快,學生的信息拓展渠道變得越來越廣泛,使得學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侵襲,為其“三觀”的樹立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的應對這一挑戰,在思政教育的實際開展當中,教師一定要借助微信的優勢,懂得趨利避害等,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便利,使得路徑創新得到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冠軍.高校思政課:以系統整合提升大學生課堂興趣[J].高教學刊,2019(10):75-77.
[2]姚琴.陽明心學在高校感恩教育中的實踐研究[J].高教學刊,2019(10):155-157.
[3]趙少慧.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高教學刊,2019(10):158-160.
[4]謝曉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現代媒體的影響與提升方法[J].高教學刊,2019(10):164-166
作者:羅杜娟 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