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高素質設施農業生產技術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當前教育不斷改革背景下,職業院校開始注重利用產教融合的方式開展教學,通過創新教學模式,設施農業技術專業,希望能夠有效促進教育發展,培養出更多高素質設施農業生產技術人才。為此,本文從產教融合的角度出發,對如何培養具有高素質的農業生產技術人才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中職院校;產教融合;設施農業;生產技術人才
設施農業生產技術人才的培養要涉及到多個方面,不僅需要院校對該專業的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探究,還需要對當前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行業實踐內容與教育內容融合起來。在保證學生充分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保證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的提高,為其未來的就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尤其在中職院校利用產教融合開展教育活動時,教師需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設計,保證有規劃地培養學生,使其成為符合行業發展的優秀技術人才。
一、中職院校設施農業技術專業教育發展背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加大了對于農業發展的重視,針對農業經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使得農業發展步伐逐漸加快。農業發展過程不僅要注重農業工程建設,還需要注重農業人才的培養。而設施農業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業發展,各個地區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逐漸形成了以現代化農業生產為主體的農業經濟形式。農業經濟的發展使得各個地區的農業逐漸走向商品化、產業化、科學化的道路。但是經調查發現,很多農村地區農民學歷有限,無法掌握目前的相關科技,為此需要招聘大量的技術人才。在此背景下,職業院校就需要充分發揮其自身的作用,注重結合實際情況開展專業教學,培養適合農業經濟發展的設施農業生產技術人才[1]。在設施農業生產技術人才培養開展中,中職院校可以與農業發展較為迅速的地區進行合作,實現生產與教育的融合。早在2011年教育部門就針對農村發展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該意見針對中職院校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建議。中職院校在教育開展中要注重農村地區農業的發展,改善教育模式,提高學生技術能力的同時,提升其自身素質。推進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發展,培養出更多適合當前農村發展的技術人才。隨后教育部門以及農業部門聯合下發了《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試行》,此文件的下發為中職院校農業專業教育發展提供了較為明顯的方向。各個學校開始針對農業職業教育設立專門的制度,落實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注重利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方式進行教學,在此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2]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符合農村發展的優秀人才。
二、產教融合背景下中職院校設施農業技術專業發展目標
(一)加強學校與設施農業項目區的合作產教融合,顧名思義是將實際生產與教育進行融合,實現設施農業技術專業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首先需要加強學校與農村、設施農業項目區之間的合作,保證學生有機會在實際的場地進行學習,加強對于農業技術的實踐認識。另外,學校還要與農村、設施農業項目區共同建立技能人才培養平臺,讓學生在實訓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保證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得到鍛煉,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二)構建項目式課程體系中職院校要注重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尤其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學校可應加強與設施農業項目區等溝通聯系,結合教學內容建立符合人才培養的項目式課程體系,讓學生可以在具體的項目中進行學習和實踐。在溝通聯系過程中,學校從實際的教育開展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當前的實際能力,對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構建。之后為學生制定一些工作任務,讓學生可以通過實際任務鍛煉自己,實現設施農業生產技術人才的培養。
(三)學校要做好對接工作首先,在利用產教融合模式開展教學時,學校需要做好與相關企業之間的對接,保證時刻了解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其次,要與農業發展做好對接,使其生產效益得到提高。最后,還需要與相關農業合作組織做好對接,在改善職業院校辦學現狀的同時,實現合作共贏。
(四)培養符合農業發展的人才學校應從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當前農村對于技術人才的需求狀況,進行針對性培養,實現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創新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專業教學計劃
(一)從產教融合出發,創新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在教育開展中,學校要注重發揮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主體作用,注重學校與設施農業項目區之間的合作。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農業園區,并與其建立合作關系,徹底改變當前的教育模式。例如:我校與當地的蔬菜專業合作社以及當地農村的設施農業區、農村蔬菜大棚園區等設施農業項目區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合作過程中,學校、農村以及項目區共同保證教育的有效開展。在此期間,設施農業項目區主要負責對整個項目進行引導,保證學生在此期間能夠更加詳細地了解項目的相關信息,了解技術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該負責的內容等等。教師則需要與農戶進行技術方面的交流,了解農民在工作過程中應該完成哪些內容,并分析這些內容與教育之間的聯系。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學生需要全程參與其中,當地設施農業項目區會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學生應充分把握機會,了解在實際的工作開展中各項技術是如何實施的,并對問題進行總結,發現自己的不足,積極向相關專家進行詢問[3]。
(二)從行業企業優勢出發,推動課程體系發展教育內容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尤其對于中職院校來說,需要結合行業的發展情況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保證學生可以在學校期間學習到最新的知識,促進學生提高自身技能。尤其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學校可以與合作企業進行溝通,結合各個企業的主要工作內容對課程體系進行完善。比如,與學校進行合作的幾家企業主要功能可以分為農作物生產、蔬菜栽培、花卉栽培、農產品加工以及農業經營與管理等五個方面。每個功能都對應著不同的職業。學校可以從這五個方面出發,設置對應的課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設施農業項目區的發展情況進行教材內容編寫,編寫適合學生學習和實踐的教材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提供基礎保障。
(三)做好學校與企業融合工作,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當前農業經濟迅速發展,想要充分實現產教融合,需要學校與企業進行有效溝通,并保證相關內容可以得到有效融合。比如與企業合作過程中,會涉及到新品種的培育、生產試驗以及室內考種等工作的開展,在對這些技能進行學習時,專業教師要輔助學生,加強與相關工作人員的溝通,讓學生可以從中認識在各項工作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另外,還要了解實現高效生產的過程,比如,在與蔬菜、花卉種植項目區進行合作時,我們會發現,他們不僅注重蔬菜、花卉的種植,還重視其它項目的開展。較為簡單的涉及到場地觀光以及自主采摘活動等,較為復雜的則會直接開展農家樂活動、與餐飲行業進行直接合作等等。在校企合作實踐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此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就業機會,甚至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為其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四)發揮職業院校基本功能,培養新型技術人才在利用產教融合的形式進行技術人才培養時,學校不能單純地依靠企業進行教育工作,要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學校的相關職能作用。首先,學校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如師資優勢、科研技術優勢以及示范推廣優勢等等。這些優勢不僅可以保證基礎教育的開展,還能夠教授學生職業素養方面的內容,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得到較為全面的發展。其次,學校需要合理地利用企業的資源,豐富學校教育的內容。例如,學校可以與企業進行溝通,讓他們為學校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出適合企業應用的設施農業生產技術人才。
四、結語
中職院校想要充分利用產教融合,培養出適合當前社會發展的人才,需要結合農業項目區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設計,制定出適合職業院校發展的教學計劃,從而有效保證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設施農業生產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琛,邊衛東,武春成,等.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專業綜合實習的研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1):87-88+115.
[2]王偉.雙創背景下第二課堂育人機制研究——基于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01):56-59.
[3]楊娟.面向蘇州制造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1):71-74.
作者:安建軍 單位:甘肅省岷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