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間舞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傳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鮮明特征,其中,民族民間舞極具代表性。民族民間舞具有多樣性,往往流傳于民間,不同地區的民族舞蹈受當地的生存環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因素形成不同特點。民族民間舞蹈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瑰寶,相對于現代舞種來說,民族民間舞更能體現風土人情,先需要各所舞蹈高校加以傳承和保護。傳承中國民族民間舞有利于促進民族民間舞的發展,適應現代社會的審美要求,各所高校應該不斷完善本校的教學結構,更新教學模式,形成教學體系,規范民族民間舞教學,提高民族民間舞的教學質量,結合民族特點,培養同時具有民族特點和時代特征的舞蹈人才。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高校;舞蹈教學;傳承;發展
(一)不明舞蹈內涵。不明舞蹈內涵是中國民族民間舞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傳承發展出現的重要問題之一,舞蹈內涵是能否發揚民族民間舞蹈的關鍵,也可以說是民族民間舞蹈的靈魂,不明舞蹈內涵會導致學生的舞蹈空有其表,形似而神不似,不利于舞蹈的傳承和人才的培養。(二)缺少創新元素。缺少創新元素是中國民族民間舞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傳承發展出現的重要問題之一,創新是萬事萬物得以繼續發展的根本,缺少創新就會導致一切事物停留在最初形態,不適宜時代的發展。創新是發展民族民間舞的關鍵,缺少創新元素就會導致民族民間舞教學止步不前。(三)形體動作混亂。形體動作混亂是中國民族民間舞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傳承發展出現的重要問題之一,形體動作是舞蹈能否具有靈魂的條件之一,舞者動作優美,配合音樂的旋律舞動,肢體協調且位置得當,既可以豐富視覺的美感又可以體現民族民間舞蹈的內涵。形體動作混亂會導致民族民間舞蹈學習僅僅停留在表面,無法真正從肢體動作中感悟民族文化,阻礙學生繼承和發展民族民間舞蹈。
二、基于中國民族民間舞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傳承發展出現的問題策略
(一)尋求民族特色,明確舞蹈內涵。中國是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非常多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內涵,民族民間舞就是民族文化極具代表性的民族特點,具有不可忽視的歷史地位。各民族民間舞中都包含了本民族的婚喪、春耕、秋收、社戲等多種民間風情。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民族的特色,同時還要熟悉舞蹈的文化內涵,將民族民間舞蹈傳承下來,要了解民族舞蹈的發展規律和產生背景,通過肢體語言將其細化,拓展學生的民族知識,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民族背景、民族信仰、民族習慣等,并培養學生通過了解民族文化豐富自身舞蹈底蘊,把握民族舞蹈中的精髓,使舞蹈富有張力和體現力。例如,東北秧歌具有遼南高蹺的獨特風格及動律特點,體態上始終保持前傾的特征,出腳時,踢抬有力;收回時,落地快而扎實,是膝部規律性的頓挫和舞蹈翻轉時的爽利結合起來,形成了東北秧歌特殊的體態動律,體現出了東北平原鄉村人民獨特生活習俗和性格氣質。學生在了解民族民間舞蹈創作背景之后可以更好的體會民族特色,明確舞蹈的具體內涵。(二)結合時代特點,堅持與時俱進。民族民間舞蹈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具有鮮明民族特點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發展規律,例如東北秧歌舞蹈是東北人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也形成了東北人民喜歡色彩濃郁、線條粗獷的審美習慣。萬事萬物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在發展民族民間舞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創新,而這里的創新不僅僅是動作、主題的創新,而是應該在民族民間舞的基礎上繼續注重生活中民族形象、特點的累計,不斷完善舞蹈技巧,以現代的觀念批判繼承民族舞蹈,豐富民族舞蹈的精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新的民俗、民風、民情融合在民族民間舞蹈中,同時要保存原有的風格,與時俱進的發展民族民間舞蹈。(三)增加實踐課程,規范形體動作。民族民間舞作為中國舞蹈藝術中的精華,它具有地域性、封閉性、族群性、民族性、民俗性、群眾性、群體性、業余性、游戲性、自娛性、宣泄性、儀式性、表演性等42種藝術特征,它包含了各個民族的時代內涵,各所高校在傳承和發展民族民間舞的時候要重視增加實踐的課程,只有學生身臨其境,親自實踐才能把握民族民間舞的深刻奧義,更好地繼承和發展。另外,教師在進行民族民間舞教學時應該規范學生的形體動作,因為民族民間舞的關鍵就是正確和規范,規范的舞蹈動作能夠更加突出民族舞的靈魂,手、眼、心、動作融為一體,給觀眾更好的審美感受。教師可以通過想象式場景教學規范學生的形體動作,促進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由于民族民間舞蹈的起源在民間,其中包含很多民間特點,具有較為濃厚的鄉土氣息,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實地采風,在一定程度上還原民族民間舞蹈的創作環境。對于動作不夠規范的學生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糾正錯誤形體,規范舞蹈動作,增強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具有多樣性,鮮明的民族特征給民族民間舞蹈賦予內涵,現有高校應該對民族民間舞蹈給予高度重視。對于教師,學校應該進行教師崗位技能培訓,讓每個教師都清楚的了解各地民族民間舞的表現形式,尋求民族的特色,將舞蹈動作與民族特色結合在一起,明確舞蹈的內涵。教師進行舞蹈教學時應該重視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構建,結合時代的特點,將教學結構優化,了解學生的關注點,時民族民間舞蹈即具民族文化又具時代特征。另外,民族民間舞最重要的就是靈魂,規范的形體動作和對當地民俗的實地領悟是提高民族民間舞靈魂的關鍵。教師應該根據時代對民族民間舞的要求不斷完善教學結構,適合當今時代的發展潮流,為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曾禮嫄.“巍山彝族打歌”舞蹈形態及其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6.
[2]保奕帆.云南少數民族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高校傳承方式的探索——以云南藝術學院《云南民族民間舞蹈傳承與教學》課程為例[D].云南藝術學院,2012.
[3]劉德歡.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優化建議分析與研究[J].戲劇之家,2018(10).
作者:楊金莉 單位:凱里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