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資源融入學校人文教育策略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其古老而豐富的藝術文化—海南瓊劇、海南黎族歌曲、黎族舞蹈、海南地方特色音樂、海南創作音樂等將得到更有力度的展示與宣傳。就學校教育與課程改革而言,海南音樂文化資源為地方人文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素材,為當地學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民族文化寶庫,其關鍵在于如何利用和拓展、發揚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近年來教育部全面貫徹教育改革方針政策,注重“立德樹人”,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放在教育目標的首位,而“核心素養”中人文底蘊、人文積淀、文化自信、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等方面的要素都與“文化”息息相關,身為一線教師責無旁貸,應積極創造條件,讓海南特色音樂文化走進校園,走進學生心中,讓本土文化一脈相傳。通過文化理解促進文化傳承、通過文化傳承提升文化自信。筆者基于自己多年團委學生工作經驗及藝術課程拓展教學實踐,結合對海南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的學習調研及資源整合,總結海南音樂資源融入學校人文教育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一、海南鄉土教材課例開發—滲透在美育課程中的人文教育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傳統音樂和反映近現代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音樂作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體驗、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珍視人類文化遺產,以利于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筆者基于海南音樂文化資源整合開發的課程包括選修課程、第二課堂、校本課程,可分為鑒賞模塊、歌唱模塊、舞蹈模塊、器樂(鑒賞)演奏模塊,戲劇模塊(海南瓊劇)、海南音樂mide制作……海南的音樂文化資源相當豐富,如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樂、瓊劇、儋州調聲、臨高哩哩美、民俗藝術文化等,在實際學校教育中,學生對于傳統的音樂文化興趣不高,他們在接受現代和外來音樂文化的同時,與傳統音樂文化漸行漸遠。設計該課型目的在于:挖掘海南地方音樂文化、創作背景、音樂要素、地域風格、方言特點、民俗風情、歌詞特點等,以作品為線索,以文化為根基,加深對海南音樂的認知和弘揚,探究其創作的藝術源泉和歷史由來,挖掘其音樂豐富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內涵。在海南竹竿舞體驗課課例“活躍的竹竿”中,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環境下既能得到身體上的鍛煉又能體會到舞蹈帶來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了解到海南黎族竹竿舞的歷史文化背景。在“走進黎族舞蹈‘三道彎'”舞蹈鑒賞課例中,選取經典的黎族舞蹈《草笠舞》《達達瑟》進行欣賞;又如“走進海南黎族民歌”歌唱課例中,教師可用海南話演唱《舂米謠》《搖籃曲》,旨在讓學生在對海南本土音樂文化的了解與欣賞、體驗與感受中,增強對黎族文化的學習興趣、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感情。
二、開展海南音樂文化進校園活動—蘊含在校園文化中的素養培育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特定范圍文化形態,它有著得天獨厚的土壤與受眾體,通過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多元化形式,對學生的價值觀、道德情操、思想內涵和行為模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較為深遠的作用和影響。筆者立足海南音樂文化資源的豐富性、人文性、歷史性、地域性、審美性、傳承性,綜合校園文化開展的屬性及創新價值,設計了多重寓教于樂、有助于提升學生人文精神和綜合素養的校園文化活動:1.組織海南特色音樂文化知識競賽—探究中學習、競技中傳播。展開多種形式海南音樂知識競賽,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探究、學習海南原生態民歌,海南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發展史,提升海南音樂文化品位,開拓音樂視野,增強人文素養,豐富音樂課堂的文化內涵。2.個人、集體才藝展示、校園歌手比賽及合唱比賽—展示中分享、欣賞中提升。挖掘更多的本土音樂資源,打造音樂平臺,傳播海南音樂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宣傳其獨特的韻味及文化內涵,繼承和發展海南音樂文化,讓其發揚光大。圍繞“海南本土音樂”主題,通過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元旦文藝匯演、主題音樂會、班級合唱比賽、校園十大歌手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藝的舞臺,通過教師指導、集體學習、家長參與、師生同臺等形式,展示海南地方特色音樂文化作品。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豐富的舞臺表現形式進行演繹,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文化傳承”的深遠意義和影響。
三、海南本土文化社會實踐—積淀于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承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地方音樂資源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及傳統,對學生增進愛國主義情感及民族自豪感,拓寬音樂文化視野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科學規劃、合理設計,組織學生以社團、社會實踐小組、校本課程調研小組的方式外出學習采風,深入民族民間音樂的發祥地,了解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優良傳統,這些課程資源不僅有助于學校音樂教育,而且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通過探訪文化古城和走訪民間藝人搜集地方素材,將搜集的素材經過細致地錄制編輯、制作課件進行展示,展示學生富有創造力的豐碩學習成果,體現新課改理念,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海南音樂文化資源進校園的教育教學實踐研究,能夠實現課堂教學與美育同時抓起、校本課程開發與學生志趣培養并重、傳統文化與地域文化共滲透,將“鄉土教材”引進課堂,將“文化傳承”根植于學生心中,在學校人文教育的熏陶下,學生不僅能體驗音樂本身的無窮魅力,更能深化對音樂文化背景與人文精神的感悟與思索。讓學生在放松身心、愉悅心情的前提下,提高自身文化修養,提升藝術審美能力,感受到鄉音鄉情的巨大內涵和感召力,能夠更多更深入地了解養育他們的這片熱土的音樂文化精華,并融入自己的理解進行創新,使得學生一生受用。
作者:劉曉楠 單位: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