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構建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構建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對于提高管理會計各種工具運用的便捷性和集成化、促進企業廣泛運用管理會計具有重要意義。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核心要素包括管理會計功能模塊和工具庫,本文認為,構建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要在明確企業管理會計的職能定位和戰略管理、營運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和風險管理等功能模塊基礎上,結合各功能模塊的需求和企業自身實際,確定可供選擇的管理會計具體工具并形成工具庫,還要明確要素完整、標準統一、企業普適、系統集成的目標。
關鍵詞:管理會計;工具體系
一、構建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的現實意義
所謂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就是圍繞企業管理會計功能定位和企業經營管理需求而選擇不同的管理會計工具,從而形成系統的管理會計功能模塊和工具組合。構建要素完整、標準統一、企業普適、系統集成的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提高管理會計工具運用的便捷性由于我國引入和推廣管理會計時間并不長,企業一般管理和財務人員對于管理會計的工具方法掌握和運用水平參差不齊,客觀上存在對管理會計工具選擇和使用困難,相應提高了企業對管理會計運用的門檻。構建管理會計工具體系可將管理會計工具集中于一個體系,并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各種工具的自動化、系統化、集成化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管理和財務人員學習、選擇和掌握管理會計工具的壓力,使管理會計工具方法使用便捷化。
(二)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應用和普及客觀地說,當前我國企業管理會計的運用還不夠廣泛和普及,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除了企業業務需求和管理觀念因素以外,關鍵還在于沒有構建一個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來供企業便捷運用,因而限制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管理會計的運用。中小企業在我國是數量最大的群體,如果中小企業不能使用管理會計,就談不上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推廣使用。構建完善管理會計工具體系供企業直接使用,將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的應用和普及。
(三)發揮管理會計對企業的戰略支撐作用隨著現代企業對發展戰略管理越來越重視,企業更需要借助管理會計來實現戰略目標。從管理會計職能和作用看,管理會計不僅關注企業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等單一領域,還從戰略高度滲透于企業發展規劃、決策與績效評價等各環節。但是,如果沒有完整的管理會計工具體系支撐,企業在運用管理會計各種工具中將處于孤立分離狀態,導致企業管理會計不能從根本上實現對企業發展戰略的支撐作用。
二、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框架設計和工具選擇
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應包含功能模塊和工具庫兩個要素。構建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在方法論上應首先明確功能模塊要素,再結合各功能模塊要求確定各功能模塊具體管理會計工具,最后完善各功能模塊和具體工具的集成化運用機制,以此構建完成要素完整、標準統一、普遍適用、系統集成的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中功能模塊架構圍繞管理會計內部服務職能,主要包括企業戰略管理、營運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和風險管理等功能模塊,可見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中功能模塊是明確的,因此不作為本文討論的重點。本文重點討論企業管理會計各功能模塊中具體工具的選擇。
(一)企業戰略管理功能模塊工具選擇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中戰略管理功能模塊是具體戰略管理工具,應結合企業的行業特點、運營模式、管理文化等特性,選擇一種或組合選擇。結合現代企業管理要求,企業戰略管理功能模塊可選擇的工具有:①波特五力模型,該戰略管理工具是在綜合考量企業競爭狀況、供應商議價能力、客戶議價能力、替代產品或服務威脅、新進入者威脅等內外環境因素基礎上,側重通過外部因素分析管理企業戰略的管理會計工具,該工具一般用于企業競爭戰略分析,即通過五因素分析來改進和提升企業戰略競爭力;②戰略地圖,戰略地圖由羅伯特•卡普蘭和戴維•諾頓在平衡計分卡基礎上提出的,是基于企業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成長四個層面各自目標間的相互關系,從企業戰略管理角度繪制出各層面的因果關系圖,進一步細分影響企業戰略的各種因素,并在實際戰略管理中結合戰略規劃及時進行動態調整,該工具一般用于企業戰略規劃和實施。
(二)企業營運管理功能模塊工具選擇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中營運管理功能模塊管理工具的選擇應立足于滿足企業業務特點和運營管理需求,綜合選擇運用各種工具。企業營運管理功能模塊應包括以下工具。①本量利分析(CVP)。本量利分析工具是在區分企業成本屬性基礎上,著重研究銷量、價格、成本和利潤之間數量關系,并以會計數學模型來揭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銷量、單價、銷售額、利潤等變量之間內在聯系規律,為會計預測、決策和規劃提供必要信息,該工具常用于確定盈虧臨界點。②邊際分析。邊際分析是分析某個可變因素的變動能引起其他相關可變因素變動的程度。企業邊際分析一般包括邊際貢獻分析和安全邊際分析,該工具常用于評價既定產品或項目獲利水平、確定盈虧臨界點、分析營運風險、支持營運決策。③標桿管理。標桿管理由美國施樂公司于1979年首創,是促使企業不斷改進管理和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管理工具。標桿管理通過確立標桿管理實施者、標桿伙伴(標桿對象)、標桿管理項目,遵循計劃、內部數據收集與分析、外部數據收集與分析、實施與調整、持續改進等五步驟,用于實現管理提升、獲得和保持競爭優勢。④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對影響目標實現的因素變化進行量化分析,并確定各因素變化對實現目標的影響及其敏感程度。企業敏感性分析廣泛用于識別、控制和防范短期營運決策、長期投資決策等相關風險,也可以用于一般經營分析。
(三)企業預算管理功能模塊工具選擇在我國現階段,企業預算管理主要是全面預算管理。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應結合各環節重點和預算目標綜合選擇預算管理工具。在全面預算編制環節,重點是企業發展分析和預算目標確立,一般選擇運用滾動預算、零基預算、彈性預算、作業預算等預算編制工具。在全面預算執行環節,重點是執行控制和預算目標達成,在該環節一般借助企業運營管理功能模塊和績效管理功能模塊工具,進行全面預算執行分析和控制。在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具實際運用中,企業應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同時將該系統與ERP、OA系統等其他信息系統有效銜接,以此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全面的管理信息。
(四)企業成本管理功能模塊工具選擇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中成本管理工具應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即應依據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理論,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和需求,綜合運用目標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戰略成本法等成本管理會計工具。在成本管理不同階段,企業應選擇以下不同的成本管理工具。①戰略成本管理工具。企業運用戰略成本管理以提高企業成本競爭優勢為第一目標,在分析企業過去實際成本和標準工藝流程基礎上確定標準成本和目標成本,同時在執行中隨市場變化不斷加以修訂,以確保企業通過標準成本、目標成本控制來實現戰略目標。該工具一般用于事前成本管理環節。②作業成本管理工具。企業運用作業成本管理工具可以實現將產品成本細化管理到相應作業上,再通過作業管理來有效控制資源消耗,以此改善企業作業鏈、提升價值鏈。企業在事中成本管理環節一般選擇作業成本管理工具,同時輔以標準成本管理,確立相應的標準作業成本和區分有效增值作業和無效增值作業。③生命周期成本責任中心管理工具。企業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貫穿于企業產品事前事中事后整個成本控制過程,成本責任中心管理工具在作業成本業績評價報告基礎上進行成本分析,進而科學設置和有針對性地管理企業成本責任中心。因此企業通過成本責任中心管理工具可以在管理會計工具體系中實現成本管理工具與績效管理工具的有效融合。該工具一般在事后成本管理環節選擇。
(五)企業投融資管理功能模塊工具選擇在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投融資管理功能模塊中,投融資管理工具包括以下幾種。①貼現現金流工具。該工具也稱作拉巴波特模型,是基于資金時間價值理論,對企業投融資進行評估決策的管理工具,一般適用于企業與投融資管理相關的資產價值評估、企業價值評估和項目投資決策等。②項目管理。項目管理是對項目從投資決策到結束全過程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評價活動。企業項目管理一般運用成本效益法、凈值法、價值工程法。成本效益法用于投資決策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的事前控制;凈值法適用于項目實施、項目后評價等階段;價值工程法適用于項目設計與改造、項目實施階段。③情景分析。情景分析是預測各種可能發生的結果、分析未來可能發生事件的方法,即通過分析各種結果及其影響,幫助企業在投融資決策中做出正確選擇,使企業發現自身發展方向和存在發展障礙。情景分析主要用于企業的投融資決策,也可用于戰略目標制定、風險評估等。
(六)企業績效管理功能模塊工具選擇要實現企業管理會計的功能目標,選擇管理會計績效評價工具至關重要。在績效評價工具選擇上,企業可以單獨或綜合運用平衡計分卡、關鍵績效指標工具和經濟增加值工具。①平衡計分卡(BSC)。平衡計分卡圍繞企業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成長四個維度分析評價企業經營績效。在現代企業績效管理中,一般首選的績效評價工具就是BSC。②關鍵績效指標工具(KPI)。該工具是基于企業戰略目標,通過建立關鍵績效指標體系將價值創造活動與戰略規劃目標有效聯系,并據此進行績效管理的方法。企業一般根據戰略目標、價值創造模式和內外部因素,先設定企業級關鍵績效指標,再在此基礎上依次確定企業所屬單位(部門)級關鍵績效指標和崗位(員工)級關鍵績效指標。③經濟增加值工具(EVA)。該工具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建立績效指標體系,引導企業注重價值創造,并據此進行績效管理。經濟增加值是全面評價企業有效使用資本和創造價值能力的重要指標。
(七)企業風險管理功能模塊工具選擇現代企業采用的風險管理工具包括風險矩陣模型、風險清單等。①風險矩陣模型。該工具是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發生后果的嚴重程度,通過繪制矩陣圖直觀展示風險及其重要性等級的風險管理工具。企業根據風險矩陣模型綜合考慮風險后果嚴重程度和發生可能性,結合企業風險偏好,針對可忽視、可接受、要關注的和重大的風險分別進行管理。②風險清單。該工具是企業根據自身戰略、業務特點和風險管理要求,以表單形式進行風險識別、分析、應對、報告和溝通的管理活動。企業應用風險清單工具可以從整體上了解自身風險概況和存在的重大風險,確定各相關部門風險管理責任,規范風險管理流程,為企業構建風險預警和風險考評機制奠定基礎。
三、結語
結合我國企業實際需求和管理會計發展需要,構建要素完整、標準統一、普遍適用、系統集成的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在構建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過程中,要秉持開放融合的理念,一方面,要對工具體系功能模塊和工具庫建設秉持開放融合理念,讓企業管理會計功能模塊和工具選擇具有實時調整性,即保持可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進行實時調整的開放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會計工具體系架構和內容要具備兼容融合性,即應與企業ERP、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等信息化系統兼容融合,以此借助大數據管理來形成集成效應,更好地促進企業管理會計職能作用和目標追求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羅伯特.S.卡普蘭.高級管理會計(第3版)[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
[2]楊雄勝.管理會計體系之理論基礎問題探討[J].財務與會計,2015(06).
[3]周琳,潘飛,劉燕軍等.管理會計變革與創新的實地研究[J].會計研究,2012(03).
[4]蔣占華,宋家興,呂良玉.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透視與展望[J].財務與會計,2014(01).
[5]王滿,王越.價值鏈戰略成本管理[J].財務與會計,2015(07).
[6]王滿,黃波.信息化時代的管理會計:現狀•挑戰•趨勢[J].商業會計,2017(08).
作者:馬世永 單位:南京新農發展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