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原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進一步提升青藏高原道路橋梁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質量,在本研究中深入闡述了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針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化改革,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對實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青藏高原;道路橋梁;工程;人才模式
為進一步實現青藏高原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目前很多院校紛紛開展教學改革,比如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內開展理論和實踐課程時長為兩年,校外頂崗實習時長為一年。根據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和降水情況,主要集中于夏、秋季開展工程施工,因此在學生頂崗實習中共構建兩個階段,三項保障和兩方管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第五學期,第六學期開展頂崗學習,進一步形成教學內容理論和實踐相交替,校企交替,季節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
1在實踐操作中兩個階段、兩方管理、三項保證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勢
目前對于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建設中不斷強化學校的內涵建設,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尤其對于道路橋梁工程專業來說是學校的重點建設專業,也是國家骨干院校建設項目的重要構成,根據專業改革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需求,構建了校企合作,雙證融通,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第一,在開展該模式時利于促進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為強化學生動手能力,要求學校應當與企業崗位進行有效對接,在我校道路橋梁工程專業技術才培養過程中,強化校內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中的所占比例,但由于受到時間、資金、場地等因素的限制,很多項目無法在項目中開展,包括路面鋪設,路基鋪設,橋梁各部位修筑等,只能夠通過施工錄像或模型來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術要點。通過在第五、六學期使學生開展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在第五、六學期由學生親自到達施工現場,參與工程建設,切實感受教學理論和實踐的融合,相比相對實現觀摩來說這種教學效果是比較可觀的。同時通過采取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利用企業資源不斷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靈活應用和掌握能力,雖然目前學校高度重視道路橋梁實驗室建設,但在實際教學中實驗課程設置很容易導致學生所學的操作缺乏實踐價值,而在實訓基地可根據具體工程要求開展實驗、檢測,所采取的實驗內容具有全面性、針對性,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實踐技能。總之,在針對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采取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能夠充分利用企業的材料、技術、項目資源、人力資源等實現理論和實踐相融合及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第二,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通過對三屆學生實訓調研,結果發現95%的學生選擇將持續時間延續8月中旬,在第五、六學期實習過程中能夠為學生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提供重要的平臺。第三,利于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對于道路橋梁工程專業來說企業重視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度和熟練度,要求學生具備上崗證,基于此,學校實施上崗證和畢業證雙證融通的制度,要求學生在畢業過程中同時獲得職業資格證和畢業證才能夠允許畢業,督促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升市場競爭力,確保學生就業率。根據調查發現,目前學校道路橋梁專業學生近三年就業率可達到95%以上。首先,通過三學期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經過三次實訓之后學生可接觸不同項目,學習內容和崗位也不同,從一定程度上能夠豐富學生暑期社會工程實踐經驗,提升職業素養,進一步提升其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其次,通過采取兩次隨崗實訓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了解自身知識結構和實際崗位需求之間的差距,增強其學習緊迫感和就業危機感,及時調整學習計劃,不斷補充知識技能,滿足社會崗位需求,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第四,利于企業節約成本,挑選高質量畢業生,在學生頂崗實訓和隨崗實訓過程中企業可以低成本雇傭學生,同時可以選擇優秀學生填充隊伍,比如目前很多學校學生在校三年期間在同一企業完成實訓,在畢業過程中基本能夠勝任該崗位,能夠為企業節約人力,培養成本,縮短培訓時間,使學生能夠盡早的接觸該崗位,融入企業文化,強化企業凝聚力。
2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分析
2.1實訓基地數量不足
當前對于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專業來說,由于地處偏遠位置,雖然設置一些實習基地,但采取這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之后,從5月到暑期,二年級學生全部參與到實訓過程中,再加上三年級學生需要開展頂崗實習,也導致學校實訓人數量較多,學校面臨實訓基地不足的問題。道路橋梁專業水崗實習和頂崗實習項目來源于三個方面。第一,是與學校簽訂協議的基地;第二由教師主動聯系的企業;第三由學生自己聯系的單位。采取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之后,由于學校實行人數較多,因此現有的實習基地無法滿足學生的實習需求,為能夠實現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的融合,要求校內的理論課程教育實訓內容相互匹配,然而在實際實施中由于學校實習人數較多,項目短缺,很難找到完全匹配的項目內容,要想解決該問題需要強化實訓基地的構建,能夠通過拓展實訓基地,進而拓展項目選擇范圍。除此之外,實訓項目與計劃不對口,學生可通過完成實訓之后觀看錄像資料進行查漏補缺。
2.2考核體系不完善
當前對于青藏高原道路橋梁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在頂崗實習管理中還處于初級階段,未能夠實現完善的考核機制,由于道路橋梁施工通常在野外,標段多,而且線路長,很多學生項目地點較為偏遠交通不便,只能通過電話與外界進行聯系,導致教師很難掌握學生目前的實際情況,這對于實訓管理來說難度較大。因此對于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在頂崗實習和隨崗實訓過程中可以采取下列管理考核措施。第一,構建頂崗實習網絡平臺,能夠要求學生按照相關實習內容進行填寫,并通過網絡與校內教師進行及時的交流匯報至少一次,如實匯報實習的情況,并由教師及時為其答疑解惑。第二,制定檢查制度,教師應當定期前往施工現場以檢查學生目前的實際情況。第三,考核匯報情況完成實習之后,需要由學生自行提交實習日志和相關書面材料,對于實習過程中的情況進行答辯,以確保高質量實訓。除此之外對于道路橋梁專業人才培養來說,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革,現有的教材內容應當根據社會發展水平和道路橋梁工程特點進行教材內容的編制,近年來我國公路建設事業的發展以及施工技術更新換代,在橋梁建設過程中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這些對于現有教材內容更新來說面臨較大挑戰。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教材內容充實和更新應當在校企合作中開展,編寫專業教材的團隊除需要有專業研究人員外還需要有企業技術人員。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對于教學來說教師是其專業指導者,尤其對于道路橋梁工程專業來說雙師型教師需要承擔理論教學,同時還具備較強實踐能力,這也是高職教學的特色。道路橋梁專業技術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能夠快速走上工作崗位,這是一線企業對現有畢業生的要求,而目前很多院校在這一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主要是由于很多教師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在企業的實踐經驗,很多師范院校或者骨干院校為突破瓶頸致力于從企業中引進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雙師型教師來擔任,搭建校企平臺,能夠依靠技術能手和專家在道路橋梁建設中不斷充實教師隊伍。
3結語
總而言之,目前對于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來說,其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同時還能夠為施工企業節約成本,進一步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互惠互利。在未來發展中需要建立完善機制,進一步優化校企合作,雙證融通,使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為道路橋梁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發揮更大動力。
參考文獻:
[1]顏長平.“3+2”人才培養模式下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研究*———以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為例[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04):1-2.
[2]陳玉潔,孫建國,王秋云,等.高職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探索與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9,(59).
[3]羅斌.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秋去春回"頂崗實習管理實證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4).
作者:王占銀 單位: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