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科普宣傳在農業產業發展中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賓川縣農業農村局以葡萄、柑橘等農業產業先進、實用技術為重點,制作農業科技知識科普視頻,在“賓川科普”抖音號、“今日賓川”微信公眾號、“看賓川”抖音號、電視等載體推出,瀏覽量達40多萬人次,滿足了廣大農民群眾對農業科技知識的迫切需求,有效破解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農民科技培訓難以開展的難題,有力提升農民群眾學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抓生產、提品質、穩增收的能力和水平。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新方法,加強農民農業科技知識網絡服務工作,為全縣農業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一、農業科技網絡科普現狀
(一)農技科普視頻制作步入正軌
2021年5月以來,賓川縣農業農村局共組織制作和發布了農技科普知識視頻68個,其中葡萄種植管理技術視頻65個,柑橘種植管理技術視頻3個。農業科技知識視頻制作已經實現了常態化,視頻的知識點已基本涵蓋葡萄種植的各個方面,形成了葡萄種植管理技術的系統化,真正解決了農民群眾對農業種植管理技術的急需急盼。
(二)網絡傳播關注度得以提升
由于2021年農技網絡科普滿足了廣大群眾的切身需要,“賓川科普”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瀏覽量突破3萬;“賓川科普”微信公眾號的關注量從100多人增長至6100多人;“賓川科普”抖音號短視頻瀏覽量突破32萬人次;“賓川科普”快手號瀏覽量6000多人次;“賓川科普”頭條號瀏覽量達1.2萬多人次。賓川縣融媒體中心“今日賓川”微信公眾號、“看賓川”抖音號視頻瀏覽量達5萬人次以上。農業科技知識在全縣的宣傳覆蓋面爆發式增長,體現了網絡宣傳的巨大效果。
(三)網絡直播已成為科普主要力量
除開展農業科技知識科普視頻制作外,根據葡萄種植管理需要,開展葡萄種植管理技術網絡直播2場次,每場直播收看群眾達2000人以上。農技專家除講解葡萄種植管理知識外,還在直播活動中通過群眾提問專家線上解答的方式,幫助群眾解決葡萄種植管理技術問題20余個。
(四)農業科技網絡科普成效凸顯
通過開展農業科技知識網絡宣傳活動,打破傳統科普工作方式的局限,實現了農業科技知識多平臺、大范圍、高頻率刊播,真正實現了將農業科技知識和科普信息送到老百姓手中,解決了群眾對農業科技知識的迫切需求,為推進全縣農業產業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二、存在問題
(一)網絡科普服務隊伍力量不足
農業科技網絡科普服務工作中體現出農業科技隊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缺少一流的團隊和產業領導人才,視頻制作的規范性、針對性、系統性不強。應制定葡萄、柑橘種植標準化生產體系,按體系大綱制作科普宣傳視頻。
(二)服務產業有局限性
現階段主要是以葡萄、柑橘2個產業為主開展服務,其他農業產業還未開展。
(三)制作設備簡單落后
工作缺乏相應工作經費,制作設備簡單落后,視頻效果存在模糊不清的情況。
(四)農技專家對網絡平臺關注不夠
縣農技專家人才庫的相關專家對微信視頻號、抖音等平臺關注不夠,對農民群眾以評論、提問等方式反映的相關問題,沒能及時回復。
三、促進網絡科普宣傳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網絡科普工作的領導
縣農業農村局制定《強化農業科技知識網絡宣傳服務全縣農業產業發展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和農業技術專家組,負責各項工作的總體協調和具體推進,并從形式、內容等方面對視頻宣傳作品進行把關,確保權威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精心打造農技科普專家隊伍
圍繞全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需要,組建成立“賓川縣農技專家人才庫”,專家組負責承擔農業科技知識收集、整理、視頻講解等工作,為做好農業科技知識網絡宣傳服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確保宣傳服務質量過硬、經得起推敲、用后見實效。
(三)加大農業網絡科普基地投入
基于開展農技知識網絡科普宣傳的需要,縣農業農村局積極爭取和協調多方支持,多方籌措資金,建立相應產業新媒體網絡科普示范基地各1個,搭建網絡科普直播間1個,新媒體推廣室1個。根據作物生長周期適時開展系統而全面的農業產業生產技術網絡直播活動,以滿足全縣群眾的科技獲取需求。
(四)多渠道加大網絡科普宣傳力度
一是結合葡萄、柑橘各個生長周期,以“田間課堂”的方式將種植管理技術要點錄制成短視頻,經專家組審定后,協調聯動縣融媒體中心通過“今日賓川”微信公眾號、“看賓川”抖音號進行宣傳。二是搭建起新媒體網絡科普陣地,通過注冊“賓川科普”微信公眾號、微信視頻號、抖音號、快手號、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對制作的農技視頻進行廣泛宣傳。三是通過縣內各鄉(鎮)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及其他關聯的微信視頻號進行宣傳。四是通過“賓川科普”微信號加入到社區、村民小組微信群中,直接向廣大群眾發布科普信息,真正做到將農業科技知識送到群眾手上,并逐步將農技網絡科普擴展到其他農作物,擴大農業科技知識宣傳的覆蓋面。
作者:劉洪明 單位:賓川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