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碳經濟時代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低碳理念為轉變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機。低碳經濟追求低能耗、少污染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與農業生產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理念非常契合。目前,我國的傳統農業發展仍存在著環境污染、科技落后和產能無法釋放等的局限性。為此,我們應當采取走可持續發展模式、加強低碳經濟宣傳和管理的力度、促進低碳環保成本的內在化以及加強制度與法律法規建設等措施,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低碳經濟;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措施
1傳統農業發展的局限性
1.1環境污染問題
環境污染一直是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農業生產中出現的污染是構成我國環境污染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國農民群體在整體上接受的正式教育的機會有限,許多人在農業生產中都是憑借經驗和靠天吃飯生存的。
1.2農業科學技術落后的問題
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一般都不盡如人意,許多文化程度較高的年輕人都選擇了外出打工。這使得留守地的農民多是老弱病殘,這些觀念陳舊、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農民對應用新型農業技術具有很大的抵觸心理,不愿意改變傳統耕作的習慣。棄用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業機械,降低了生產效率和土地產出,也無法保證穩定的農產品品質,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1.3農業產能無法釋放的問題
在新中國的經濟發展史上,由于國家對發展城市工業的客觀需要,農業與工業之間長期處于“剪刀差”的位置。這也是造成三農問題的重要原因。為此,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我國政府提出了“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主張,新農村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廣大農村地區的落后面貌。
2低碳理念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低碳理念最早由英國提出。由于所處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發展中國家為了發展的需要努力實現碳排放相對數量的控制和減少。低碳理念是對經濟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種正面回應。實現低碳經濟,要求出臺政策措施,推動節能減排,做到經濟發展的環境友好型。低碳經濟是立足于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綠色環保的經濟形式,它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兼顧的新的發展模式。在農業生產中,低碳經濟的理念有助于應用農業新科技、提高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生產創新意識以及有效控制與減少環境污染排放,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收益、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健康性以及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1轉變傳統發展模式,實行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
從長遠看,高投入、高污染和低效率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不是一種好的選擇。為此,我們必須參照低碳理念,主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強對農民群眾農業科技的培訓和指導,更新低碳理念,優化人力資源。通過綠色農業、高效農業和科技農業等方式,應用農業新科技,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從而為農民帶來更多的穩定收入。
3.2加強低碳經濟宣傳和管理的力度
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農民群眾對低碳經濟的認知還很不到位。為此,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加大對低碳理念的宣傳力度,讓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在發展低碳農業的過程中,要培養一大批科學文化素質較高的農業致富的帶頭人,通過他們擴大低碳理念的宣傳和推廣。當地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加強低碳生產的管控力度,把低碳生產推廣、落實到位,為農民群眾帶來更多的實際利益。
3.3大力支持低碳農業的發展,促進低碳環保成本的內在化
發展低碳農業,就需要對低碳成本予以實際核算和內置化。發展低碳農業絕不能停留在喊口號上,必須出臺農業資源優化配置的政策措施,規范農業生產,做到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統一。環境成本不能只是一種政府公共產品,而應以低碳環保稅等形式成本內在化,約束破壞環境行為。3.4加強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發展低碳農業,必須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要以調查研究的結果為依據,出臺制度化法律化的體系文件,以確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可靠機制體制保證。
結束語
低碳理念的普及必然為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吹響新的號角。我們一定要發展低碳農業為依歸,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的局限性,采取各種必要的措施推動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進一步轉變。
參考文獻:
[1]丁學江.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5,(25):101-102+105.
[2]王陽,劉宇新.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6,(19):17-18.
作者:冶曉鈞 單位:青海省化隆縣種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