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建設新農村的重要途徑,農村土地流轉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中所能發揮的積極作用日漸受到業界重視,相關研究也因此大量涌現。基于此,本文簡要分析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并深入探討基于農村土地流轉的農業經濟發展路徑,希望研究內容能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農業經濟;產業化
1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1.1提高農民收入
開發和管理土地進行農業生產、長期遠離家鄉外出務工屬于長期以來我國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兩種方式均存在收入來源過于單一問題。外出務工人員由于無法及時管理、利用土地,往往會導致土地荒廢;單純基于土地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民則往往難以取得較高收入。這類問題可以通過農村土地流轉予以解決。在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支持下,土地可實現更高程度的開發和利用,不外出農民的土地經營范圍可由此擴大,外出務工人員則能賺取租金,農民收入自然可得到提升。對于投資者來說,農村土地流轉可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現代新型高產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能獲得有力支持,農業生產活動的發展速度將因此不斷提升,并更好地適應現代化社會。總的來說,農村土地流轉可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推進農業經濟發展,并大幅提高農民收入[1]。
1.2推進農業經濟規模化發展
現階段,我國很多貧困地區仍存在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過低問題,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往往會受到嚴重制約。但在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支持下,農業經濟可獲得規模化發展契機,大型農業生產與收獲機械可快速推進農村生產的機械化進程。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大型農業機械可有效提高農業經營效率、節約勞動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存在的不足也能由此得以有效彌補。自主的交易和使用經營權可實現更為合理的閑置土地利用,現代化、多樣化的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可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提供規模化發展契機。
1.3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
土地集中化和規模化經營與管理模式可基于農村土地流轉實現,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可由此獲得有力支持。機械化的農業生產在生產效率、生產成本、經濟效益層面均具備顯著優勢,農民收入也能由此得到保障。同時,傳統的產業結構也在農村土地流轉下出現一定改變和調整,農業產業化發展可基于土地集中利用獲得有力支持,在市場發展的影響下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多樣化程度將不斷提升。通過市場調研與多方合作,投資者將大量涌入農業領域,充足的資金條件可為多樣化的農業經濟模式發展提供保障,農村土地流轉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由此得到證明。
2基于農村土地流轉的農業經濟發展路徑
以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曉澳鎮為例,該地區屬于傳統的漁業大鎮,耕地面積少,農業以傳統作物種植的小戶經營模式為主,共擁有202.33hm2耕地。截至2018年年底,曉澳鎮實現了130.395hm2土地的合理流轉,規模效益農業也因此實現長足發展。結合曉澳鎮經驗,本文總結了如下基于農村土地流轉的農業經濟發展路徑。
2.1建設土地流轉長效機制
為保證農村土地流轉較好地服務于農業經濟發展,土地流轉長效機制的建設存在較高必要性。因此,我國必須建設完善的農村土地流轉配套制度,以此擴大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并加快流轉速度。在我國傳統觀念中,農民大多將土地視為子女上學、養老的依靠,這一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經濟發展。因此,本文建議建立完善的城鄉統一社會保障體系,以此弱化土地社保功能,如建立重病兜底保障制度等。此外,各地還需要結合農業經濟發展需要探索轉包、出租、互換、股份合作和共同發展等土地流轉模式,并基于風險管理、人才培養、技術服務滿足農村土地流轉需要。建設農村土地產權流轉交易平臺、拓展農業融資渠道、利用期貨市場、引入風險投資等具體措施,也能較好地服務于農村土地流轉,如農產品期貨套保,但各地政府必須關注這類探索存在的經濟與法律層面的風險[2]。
2.2建立土地流轉機構和平臺
通過針對性建設土地流轉機構和平臺,即可保證農村土地流轉更好地推進農業經濟發展。土地流轉機構的建設可參考證券交易所等金融交易機構形態,以此構建全國性的土地流轉機構,這不僅能提高農民收入,還能為農村土地價值提升提供支持,近年來我國很多地區建立的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均屬于其中典型;在土地流轉平臺的建設中,各地政府必須主動承擔平臺建立的責任,為最大化發揮平臺效用,必須針對性選用管理模式,如“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模式,以此提高土地流轉的市場化和法制化程度。在土地流轉平臺建設探索中,廣州市農村產權流轉管理服務平臺屬于其中代表,該平臺主要具備供求信息、流轉信息公開、咨詢投訴、政策法規、三資公開和黨廉公開等功能,相關人員可基于該平臺快速獲取信息,更多資本能由此被引入土地流轉領域,農村經濟發展自然可獲得有力支持。
2.3完善土地產權政策與制度
土地產權政策與制度的完善存在較高必要性,農村土地流轉的基礎可由此夯實。在土地產權政策的完善中,必須設法保證市場更好地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支持。因此,本文建議各地開展農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化、農地經營規模化探索,以此化解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民土地權益安全隱患,解決農村土地流轉面臨的根本性問題,破除相關阻礙;在土地產權制度的完善中,應科學界定農村土地所有權,并貫徹“權責規范、嚴格保護、歸屬清晰、流轉順暢”原則,以此明確農民對土地的責任和權利、推進公開透明的土地流轉、界定土地財產權利、關注農民土地財產權利配置。此外,各地還應明確農村土地所有權實現方式,實施農村土地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是其中的關鍵,村民委員會與村民小組由此即可更好地參與農村土地流轉。
3結語
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較為深遠。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建設土地流轉長效機制、建立土地流轉機構和平臺、完善土地產權政策與制度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農村土地流轉路徑。為更好地滿足農業經濟發展需要,農村普惠金融的作用發揮也需要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宋向紅.新時代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J].農家參謀,2019(14):27.
[2]楊連榮.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分析[J].山西農經,2018(20):5-6.
作者:謝秀芳 單位:連江縣曉澳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