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農村經濟與金融支持體系創建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新農村的快速建設和迅猛發展,新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對我國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增長已經產生了舉足輕重積極推動作用,金融業作為資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在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針對農村發展的特定金融體系與服務也亟待完善和發展。研究分析新農村經濟與金融體系建設的問題,對于穩步推進我國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通過對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臺魚鄉葛家莊村、小水村、宅倉村、先鋒村等村落深入走訪調查發現,在一些并不是很發達的山區農村,金融業還是相當欠缺,這已經嚴重影響到部分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本文基于我國經濟與金融發展對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及構想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在此基上探討經濟與金融發展對新農村的作用機制,并分析我國新農村對經濟發展與金融業體系建設的強烈需求,然后進一步通過實踐論證我國經濟與金融對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重大的影響,通過深入調查總結出新農村發展對經濟與金融支持體系建設的現狀與構想。
【關鍵詞】新農村;經濟建設;金融支持
一、引言
在全新的歷史背景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后面臨的嶄新課題,是大時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都在農村,而重中之重又在偏遠地區的山區農村。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條件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通過多年來的發展來看,地域性經濟、人文性經濟尤為凸顯,以地域經濟來劃分可粗略劃分為兩大類:一是平原地區農村,二是山區分布的農村,從目前經濟發展與金融建設體系的走向來看,平原地區農村的經濟,特別是發達地區的周邊農村配套與服務相對比較完善,而我國大部分山村經濟的發展和金融體系建設與分布相對滯后,有一部分偏資源型山區農村除外。在河北省保定市西部山區幾個村落調查中發現:目前,原有的信用站大部分基本已經撤銷或者撤回鄉鎮,就連農民一些果品收入的錢款也必須去鄉鎮存取,一些小個體經營者、養殖和種植戶的資金往來非常困難,更提不上小額貸款的金融支持了。這已經嚴重制約了山區新農村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等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盡管關于經濟與金融對新型農村建設的支持研究還處在進一步探索和發展階段,并且沒有形成固有的服務模式,但無論是從理論方面還是實證方面,經濟與金融體系發展都是新型農村建設與發展的源動力,為新型農村建設發展提供必要條件與支持,促進經濟與金融服務體系的發展,為新型農村建設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新農村經濟與金融支持體系建設的現狀及構想
經濟與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是促進新型農村發展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全方位、多領域改革與發展。在充分認識新型農村發展的趨勢、路徑和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應更好地把握前瞻性和統籌性,不斷加快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和發展,更好地完善小微金融體系,強化金融功能,更為高效有力地促進我國新型農村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
(一)現狀。在河北省保定市西部山區走訪調查中發現,造成經濟發展與金融體系建設脫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一些山區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后,這些農村因為地塊分散,機械化程度較低,資源匱乏,甚至有的地方還是靠天吃飯,設立的金融機構(信用站)成了擺設,根本就完不成指標,所以金融機構為了壓縮開支,干脆撤掉或者撤回鄉鎮;二是隨著我國城鎮的飛速發展,大部分農村青壯年勞力涌向城市做起了農民工,即便是想設立信用站也沒有合適的人選,據一部分村民介紹:由于缺少監管,原來的信用站工作人員出現過私自放貸,挪用等非法行為,造成諸多不良的后果,由于信任的缺失,個別農戶寧可把錢埋到地下,也不肯放在信用站;三是新型農村建設中出現的新型金融機構缺少公信度,由于監管缺失,陷入非法集資,高利貸等怪圈,其中也不乏卷錢跑路的個別現象。綜上所述,建設發展具有符合新型農村經濟發展,又能保證金融機構利益和安全的途徑亟待產生。
(二)構想。在河北省石家莊政府官方網站一則報道中了解到:“千場電影進社區、萬場電影進農村”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動已連續7年被列為石家莊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活動內容。石家莊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作為這項公益活動的承辦單位,已先后與山莊老酒、古貝春酒業、河北經濟頻道、河北農民頻道、北國商城、大中電器、長城汽車、百事可樂、光大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長安區工會、裕華區工會、橋東區工會、新華區文體局、團省委等幾十家重點企業和政府行政部門合作,為社區文化建設和企業宣傳推介作出了積極貢獻。目前我國大部分鄉村已經在村村通的活動中受益,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根據走訪地區幾個農村發展的特點,不妨這樣設想一下:把偏遠山區農村的產業歸為三大類:一類是從事個體經營商戶、一類為從事養殖產業的專業戶、另一類則是從事傳統的種植產業者,這部分群體年齡偏高。而個體經商戶和養殖專業戶對金融體系完善的需求基本相同,其主要特點是長期需求。金融機構可嘗試抽調部分業務人員培訓這部分群體的網絡金融能力,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安裝存取柜員機等便捷金融設備,既方便快捷,成本也相對低廉。而種植專業戶的特點是:正如老百姓所說的,一年一個秋,也就是說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于金融機構要求的服務時間段比較集中,一是春天播種的季節,一部分農民需要購進種子和化肥,一部分農民需要購進新型農機具等耕作設備。二是收獲的季節,就是到了秋天。在走訪的幾個山區農村中,農民種植的品種大部分是:桃子、蘋果、杏、柿子、葡萄等農副產品,在調查現場看到,一輛三輪車水果,以太行山磨盤柿為例,大概是賣700元左右,每天一個農戶平均可采摘兩車,由于采收的季節性很強,在搶收期間,大部分果農都把錢存放在家里,等到秋收結束后一次性存到鄉鎮的銀行或信用機構,這不僅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也白白地損耗了資源配置。可以有針對性、季節性地設立流動金融服務車,流動金融服務車可以有針對性地在農民需求的季節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在農民播種的季節可以小額放貸,以便于農民對種子化肥和農機具的采購,在收獲的季節集中存儲,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隨著農民土地流轉政策與土地、宅基地確權的政策推行,其對于農民和金融機構來說都不失為一種最佳的發展途徑和機遇。此舉能夠完全有效地吸引民間資本,在一發達國家的農村與城鎮化進程中,各國政府都有效地運用了各種金融服務支持和手段,充分體現了資本主體的多元化,資金來源的多渠道及投資方式的多樣化,從而徹底實現了新型農村建設向城鎮化發展進程中資金融通渠道。
三、結語
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與建設,主要指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實現農民大幅增收、經濟快速發展、方便民眾的長期有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的共同富裕,努力實現城鎮鄉村和諧發展,大幅度縮小城鄉差距,所以新農村發展對經濟與金融服務支持體系建設的完善,探索新型農村經濟發展背景下的新型金融服務體系具有更深遠的現實意義。
作者:張珈晨 單位:加拿大哈德森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