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類旅游管理品牌式建設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項目的推進,省內高職院校針對本校的熱門專業亦進行了如火如荼的專業品牌化建設。文章以旅游行業的發展導向為基礎,分析國內外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建設現狀,探索旅游管理專業品牌化建設路徑和具體方案,并得出品牌專業建設目標的實現應該是一個分階段、分步驟的程序,專業建設規劃書是旅游管理專業品牌化建設的關鍵。
關鍵詞:市場驅動;江蘇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品牌專業
一、背景分析
實施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是目前江蘇省高等教育領域啟動的一大重點工程。高職院校緊盯“品牌”這一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強化實踐實訓教學,突出教學團隊建設。通過“扶需”提升高職院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通過“扶特”培育和強化高職院校特色優勢,通過“扶強”增強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使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有根基、立得住。另外,在江蘇省旅游業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旅游業呈現出了許多新的發展趨勢,例如,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數的逐年上升,促使國際化旅游需求的驟增;科技在旅游產業中的廣泛運用,促生了智慧旅游的方興未艾;大眾化的旅游發展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新要求,自由行等個性化旅游的發展也促使江蘇省旅游業呈現出與以往迥然相異的特征。而旅游行業的新發展勢必會對旅游管理專業品牌化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只有融入行業發展的需要,才能夠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最終通過專業人才的培養反哺行業的發展。
二、高職類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的現狀和必要性
從旅游管理國內外辦學特點來看,專業的“立地性”已經成為一大特色,通過和地方旅游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相結合,突出專業的社會貢獻度;對接“國際化”要求,把實訓和行業標準引入到課程體系和內容,實現完成課堂教學和實習就業的無縫對接。校企合作上,從頂崗實習管理到實訓基地建設,從教學內容深化到實踐環節細究,均體現了旅游管理“學做行知”一體的辦學模式,學生的旅游認知度和崗位勝任度在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不斷加強。“信息化、智能化、國際化”的旅游管理專業建設將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然而,旅游管理專業在管理體制上有待進一步創新,以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例,專業品牌化建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促進校企合作的有效機制有待明確和完善
比如出臺《關于加強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創新的意見》來指導和保障校企合作的開展,出臺《緊密型合作標志型企業管理辦法》和《企業制學院管理辦法》以保障企業在經費籌措、技術應用、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吸納學生就業方面提供優惠。
(二)教師培養方案需要制度化和標準化
在教師培養方面,缺少《雙師型教師培養制度》《兼職教師崗位津貼制度》等制度性文件,無法有效推動“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缺少《頂崗實習基地考核獎勵辦法》《頂崗實習企業指導教師補償辦法》等,不能有效激勵和推動企業人員與學校教師共同參與學生的實習實訓過程。
(三)課程設置對區域經濟新業態跟進不夠
只有依據本國或本地區的宏觀經濟需求來設置專業,才能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經濟發展所需人才、推動經濟發展的社會功能。旅游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業態也在不斷涌現,如智慧旅游、國際商務會展旅游、文化創意旅游等。相比行業發展,課程設置相對滯后。
(四)專業的國際化視域有待拓展
目前專業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主要以“實習項目”為主,缺少在師資、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的交流。中外合作辦學主要以安排學生赴海外實習、研修為主,缺少和辦學點之間在學生上的互換雙向交流。
(五)社會服務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有待提升
專業教師參與的橫向課題多停留在本省范圍內,且課題延展性較弱。國內外專業標桿學校通過讓學生參與到課題中來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社會服務能力,這方面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三、高職類旅游管理專業品牌化建設的途徑
(一)設定品牌化建設的目標
通過努力,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力爭建設成為教育理念上“三化鮮明”(國際化、本土化、科技化),師資隊伍上“三百完備”(100%雙師、碩士以上學歷、旅游行業管理及國內外研修經歷),人才培養上“三型凸顯”(培養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型旅游管理類人才),課程改革上“三層遞進”(構建通識課程、平臺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層層遞進的課程體系),培養路徑上“三元并立”(中高職銜接,高職教育,高職本科銜接三元培養路徑科學),校企合作上“三共一體”(共同開發人才培訓方案、共同教學、共同評價),實訓實習基地“三點齊全”(三個重點:一個校園,一個實習基地,一個專業聯盟)行業特點鮮明,標桿作用顯著的省內杰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優秀品牌專業。
(二)探索專業品牌化建設的路徑
具體而言,教育理念上的“三化鮮明”指國際化、本土化、科技化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學工作,實現專業教育國際視野,專業建設能夠契合和引領地域性旅游產業發展,專業教育教學中網絡科技手段綜合運用。師資隊伍上的“三百完備”指本專業教師100%為高水平雙師型教師,100%具有碩士以上學歷,100%具有旅游行業管理及國內外研修經歷,從教學能力、行業實踐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人才培養上的“三型凸顯”是指本專業培養出的學生是具有高超的旅游管理類工作技能,且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強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課程改革上的“三層遞進”是指體現人文素質和創新創業教育的通識課程,注重培養學生旅游行業通用技能的平臺課程和以職業特定技能習得為重點的專業核心課程,層層遞進,多維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路徑上的“三元并立”是指針對中高職銜接學生(如對口單招、中高職3+3入學)、普通高職旅游管理類專業學生及高職、本科銜接學生(如3+2入學)采用具有針對性的培養路徑,達成共性和個性并存的培養目標。校企合作上的“三共一體”是指與行業共同開發人才培訓方案、共同教學、共同開展課程評價,使得“教”“學”“做”“評”“用”全面與旅游行業需求接軌。實訓實習基地的“三點齊全”是指打造三個重點:其一,將校園建設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點,營造整體旅游實習、實訓氛圍;其二,打造一座高水平旅游管理類實訓基地;其三,與旅游企業和旅游院校合作,建成專業聯盟,共同建設實習、實訓點,實現資源共享。
(三)創新專業品牌化建設的方案措施
1.明確教育理念目標:國際化、本土化、科技化理念融入教育教學工作。拓寬專業教師國際化視野,開展社會培訓服務,增加學院與國際院校間的合作。深入開展本專業網絡課程和教學資料庫建設,建設成果覆蓋本專業所有核心課程,實現“教”“學”信息化管理平臺。開創學生展示平臺,構建多渠道教學平臺。投入建立智慧應用系統,完善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
2.優化師資隊伍目標:實現本專業教師100%為高水平雙師型教師,100%具有碩士以上學歷,100%具有旅游行業管理及國內外研修經歷。實行校企“雙帶頭人”制“雙骨干教師”制和“雙兼職”制,培養“局長型教師”“經理型教師”,實現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比例100%。提升教師入職門檻,鼓勵教師報考行業證書。秉承“科研服務于教學”的工作態度,完善教學人才“梯級培養機制”,增加人才儲備量。
3.提升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技術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型旅游管理類人才。完成“課證融合”的建設方案。實施差異化學訓交替式的教學方案,即班級之間進行“理論學習”和“頂崗實習”學期交替的教學模式。
4.創新課程改革目標:構建通識課程、平臺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層層遞進的課程體系。完成核心課程改革,核心課程服務行業企業,確立任務驅動型教學方法和手段。完善兼職教師的管理制度,鼓勵兼職教師參與課程教學、課程設計和課程評價。舉行“兼職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開展“兼職教師教學示范課”活動,評選學院“十佳兼職教師”。
5.革新培養路徑目標:開辟中高職銜接、高職教育、高職本科銜接的培養路徑。構建“2+0.5+0.5”的學程分段、“就業、升學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旅游應用研發能力以提升校企互哺的社會服務能力,為省內外、中西部地區中高等職業院校的雙師型教師提供培訓機會,并免費提供省內外專業教師來校作訪問學者的機會。
6.堅持校企合作目標:校企共同開發人才培訓方案、共同教學、共同評價。定期召開“校企專家專業指導會議”,成立“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校企共同編撰課程教材,完善校企合作課堂授課模式。課程成績評定時實施第三方評價主體的介入,制定新的考核標準,把行業要求結合學生實際,融入平時的校內考核。
7.更新實訓實習目標:組建一個校園,一個實習基地,一個專業聯盟。依托4A級景區的規劃標準,完善校園基礎建設并優化配套設施。規劃完善旅游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基地,聯合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建“校企共同體”實習基地。切實完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立科學的學生就業質量評價系統。成立旅游管理專業聯盟,形成聯盟資源共享,聯盟內資源共享平臺,制定定期交流制度,拓展聯盟院校間的校際合作范圍。
總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品牌化建設需要宏觀的規劃。品牌專業建設應該是一個長久的、科學的、動態的、系統的過程。品牌專業建設目標的實現應該是一個分階段、分步驟的程序。專業建設規劃是專業建設方向和目標的根本行動準則。因此,專業建設規劃書也是旅游管理專業品牌化建設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趙瑩雪.基于4H培養目標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4,(11):120-122.
[2]苗耀華,李男.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思考[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1):73-77.
[3]葛麗芳.談旅游管理專業建設路徑[J].現代教育管理,2014,(10):320-321.
[4]胡章鴻,李蕓羅,朝霞.江蘇高職重點專業群建設的四維分析[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14,(09):55-57.
作者:宋立 單位: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