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旅游管理類課程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升格成為旅游管理學科門類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對其課程體系進行優化設計必然成為其中的一項緊迫任務。文章闡明了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的基本要求,從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性教學環節兩方面對旅游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科學安排。
關鍵詞:旅游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
0引言
2012年10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旅游管理專業由原來工商管理門類下轄的一個二級專業升級為管理學科下與工商管理門類并列的一個獨立門類,并下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四個二級專業。2015年7月,國家旅游局的《2014年全國旅游教育培訓統計》顯示,目前全國開辦有旅游管理類本科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增至565所。這些變化和數據凸顯旅游學科地位的提升和旅游行業對高等級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是我國旅游產業穩步邁向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必然結果。然而,高校與行業之間的供需錯位問題仍然是一種現實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課程體系建設滯后無疑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原因。因此,在新的歷史時期,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應該成為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
1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的基本要求
課程體系是一個指向特定目標、體現特定價值、擔負特定功能、具有特定結構的“知識-技能”組合系統,其是社會需求、科學知識、專業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集中表現,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要符合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1.1契合旅游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對于任何專業而言,課程體系都必須依據培養目標來制定。現階段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表述為: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高度的旅游類專業認同感和遠大的職業抱負,掌握系統的旅游管理類專業知識體系,具備人文與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勝任旅游類企業中高級管理崗位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課程設置既要與專業所依托的管理學科相協調,又要適當對專業知識邊界進行延展,還要強化德育教育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1.2適應學生的階段性學習需求心理
合理安排不同課程的學習時序,也是課程設置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筆者基于對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認知和“以學生為本”的出發點,提出大學生學習生涯的“需求階段理論”,即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的知識需求心理會不斷的產生變化,處于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面臨的知識領域和學習興趣也不盡相同,學校提供的課程內容只有適時滿足了學生的階段性學習需求,其學習效果才能達到最佳。因此,不同年級課程設置的側重點應有所不同,一年級著重于專業指引和專業興趣培養;二年級著重于拓寬專業認知面;三年級著重于專業知識深化;四年級更多地通過長期連續的實踐來具化專業知識。當然,由于旅游管理類專業的應用型特征,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全流程設計顯得尤為必要。
1.3體現出平臺化與模塊化的特點
由二級專業上升為學科門類后,旅游管理類專業的課程設計自然也應該體現出“旅游大類”的平臺化特征和“寬口徑”的模塊化特點。平臺化是指根據不同學生的共性發展和學科特征要求來設置課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礎平臺課程和學科基礎平臺課程,屬于基礎教育和共性教育,反映了旅游管理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規格和層次要求;模塊化則是根據不同專業方向趨勢來設置課程,主要包括專業必修課程模塊、專業選修課程模塊和任意選修課程模塊,旨在實現不同專業方向的人才分流培養,解決旅游管理類專業的寬口徑和社會具體分工的接口問題。
2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方案
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兼顧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科共通性,又要體現出專業知識領域的差異性;既要形成由淺入深、梯度推進的理論課程體系,又要做好知行合一、長短結合的實踐教學安排;既要強調對學生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又要關注對學生素質與能力的提升。
2.1理論課程體系優化設計
理論課程是課程體系的主體,具有課程門類多、課時量大的特征。對于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理論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需要在國家相關政策規定的基礎上,參照教育部旅游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育人指南》或《國家標準》來進行。
2.2實踐性教學環節優化設計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為配合理論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專業訓練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而設置的教學環節。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的應用型特點決定了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重要性。就時間長短來說,實踐性教學環節可分為短期實踐和長期實踐。短期實踐性教學環節穿插于平時的理論教學之中,主要有課程設計、企業觀摩等形式,旨在讓學生對本專業的社會實際有一個感性接觸;長期實踐性教學環節則需安排一定的教學單元,引導學生參與工作模擬或企業實訓,使之進一步對專業實際有一個理性體驗。需要指出的是,不同類型的旅游院校,如部屬重點院校、省屬地方院校、具有行業背景的院校、民辦本科院校等由于政策傾向、師資力量、基礎條件等方面的不同,其課程體系設置也必然有所差異。以上方案僅為我國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提供一般性參考,每一所旅游院校都應結合自身實際,在此基礎上形成特色鮮明、體系完備的旅游管理類人才培養方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工商管理類專業育人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孫根年.課程體系優化的系統觀及系統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3劉愛利,張一凡,姚長宏.旅游管理相關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設計的規律探討———以美國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8)
4周霄.高校旅游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理念創新[J].當代經濟,2015(1)
5周霄,馬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激勵模式初探———基于需求階段理論的探索[J].武漢工業學院學報(高等教育研究專刊),2011
6馮志敏,林麒,賈讓成.“平臺+模塊”課程體系的結構及特征[J].中國高教研究,2002(11)
作者:周霄 祁華清 馬勇 單位:武漢輕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