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課程改革下農村小學語文的創(chuàng)新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通過以六環(huán)教學模式為例,探討在新課程改革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以期能夠推動小學語文落實新課程改革.
關鍵詞:六環(huán)教學;新課程改革;農村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對于一節(jié)課來說,精彩的開端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就應該設置一段扣人心弦、構思巧妙的導課內容,以此讓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對接下來的課程充滿興趣與求知欲.例如,在開展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別餓壞了那匹馬»一文時,我就創(chuàng)設了話題導入的形式,組織學生探討并思考“說謊對不對”.很多同學都義正詞嚴地說:“老師,說謊肯定是不對的,您不是教導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嗎?”我笑著點點頭說:“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欺騙,同時很多時候謊言確實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是有些謊言確是善良的,能給人帶來真誠和溫暖.”看著學生似懂非懂的樣子,我趁機說道:“你們想知道什么是善良的謊言嗎?”“想.”學生異口同聲回答.“那我們翻到課本第44頁,一同去感受那份溫暖吧!”通過這樣的課前導入,學生對課文內容充滿了探究欲,在課堂學習中也更加有效率.
二、問題導學,有的放矢
課堂提問的方式有很多,如何談得上具有藝術性就值得我們教學工作者深思.我認為提問要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那么問題才有價值,再加之學生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對老師傳授知識接納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要考慮整體性,所提問題要有層次,以便所有學生都能夠通過問題掌握所學知識.例如,依舊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為例,在學生掌握全文主旨大意后,我設計了如下思考題:1.結合上下文找出每段中心句;2.整體閱讀全文,敘述故事大意;3.文中只有殘疾青年有著美好的心靈嗎?你還看到了誰的善良和美好?4.“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時,會有什么表情,心里會想些什么,他又會怎么做?這幾個問題難度依次提升,是專門針對各個層次的學生所設計的,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引導,分層次的提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思考逐漸掌握課本內容.
三、小組合作,探究重點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學模式單一,教師往往無法及時感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情況,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知識忽略現象,尤其是對一些重點知識講解不夠深入,但是如果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就能夠有效解決.例如,在開展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索溪峪的“野”»一課教學時,我就先將學生按照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對文中的生字難詞進行內部消化,然后由學生對自己認為文章中描寫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美景的詞句分享給其他學生,同時組內探討作者采用了何種描法(先概括后具體),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感受索溪峪的美,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
四、點評展示,鼓勵參與
“六環(huán)教學”崇尚的是一種積極進取、和諧融洽的課堂文化,旨在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廣博吸納的優(yōu)良品質,行為展示作為“六環(huán)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能夠引導學生通過適當形式的表演去探尋問題的本質,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例如,在開展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后,在學生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后,我將學生均衡劃分為三個小組,提取出課文中魯濱遜和“星期五”勇救船長的故事進行即興表演.為了能夠演好學生勢必要融入角色之中,去分析和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模仿人物的語氣行為,這一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并從中體會到魯濱遜面對厄運,戰(zhàn)勝困難頑強生存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進而助力學生更好地突破學習重難點.
五、檢測反饋,學以致用
完整的課堂結構少不了檢測環(huán)節(jié),檢測能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比如表格、流程圖等來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可以就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質疑,由其他同學或老師進行合作解答.檢測反饋的核心在于學生對教材的整體把握,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此過程中,教師則需要拿著紅筆進行巡視批改,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搜集,并在課堂中再次集中講解.
六、小結歸納,強化鞏固
課堂小結的作用就是對課堂內容進行歸納總結,為學生提供一個查漏補缺的機會.因此,在進行課后總結時形式應當靈活多變,不能墨守成規(guī).當然,課堂小結并不是教師一人之事,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概括,鼓勵學生參與,展現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問題留給學生.例如,在開展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跨越百年的美麗»時,在課堂收尾時我設計了這樣一段話:“居里夫人的科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在我國明代也有一位官員,他的探索精神促進了中華民族千年前的飛天夢的實現在今朝實現.”通過這段話,我很自然地向學生暗示了下堂課的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這樣的結尾,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為下堂課的教學奠定良好基礎.總而言之,“六環(huán)教學”模式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有著重要作用.當然任何一個課堂模式的完善與成熟都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
參考文獻:
[1]莊建龍.“自學———共研”六環(huán)教學模式探微[J].教學與管理,2002(12):25-26.
[2]陳靈靈.六環(huán)三步模式———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現代農村科技,2015(19):63.
作者:夏丹丹 單位:廣寧縣橫山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