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師范生就業價值取向的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面對經濟新常態和就業新形勢,師范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發生變化。筆者調查師范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發現一些師范生呈現如下特點:教師職業信念弱化、基層就業積極性不高、過于看重經濟利益因素、職業規劃意識和能力不足、就業心理矛盾復雜等,由此提出措施,以期引導師范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
關鍵詞:師范生就業價值取向
一、引言
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是指其在擇業過程中對職業價值追求、定位、評價和選擇的一種傾向性態度和對職業目標的追求和向往[1]。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是其人生觀、價值觀在就業過程中的現實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擇業過程和未來職業發展。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面對經濟新常態和就業新形勢,師范生的就業價值取向悄然發生變化。因此,準確把握師范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現狀及特點,提出行之有效的引導策略,對于更好地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促進其充分就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的手段對瓊臺師范學院的師范生進行抽樣調查。問卷采用自編的《師范生就業價值取向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96份,回收率為99.2%,有效問卷490份,有效率為98%。問卷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客觀信息;第二部分是正式問卷題目,分為單選題和多選題,內容主要包含調查對象的從教意愿、基層就業意愿、擇業期待、就業準備和就業心理等方面。另外,本研究還對10名師范生進行了一對一的深入訪談,以便直觀、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師范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現狀。
三、結果與分析
(一)教師職業信念弱化
隨著就業市場化,加之受當下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師范生的教師職業信念有待增強,具體表現在師范生在選擇職業時更具開放性,成為教師并非唯一選擇。調查結果顯示,24.5%的師范生表示今后不愿意從事教育工作,44.3%的師范生表示對于這個問題,自己也說不清楚,比較迷茫,只有31.2%的師范生表示非常愿意從事教育工作。從這一結果看,當前某些師范生缺失教師職業信念。關于師范生今后不愿從事教育工作的原因,從調查結果看,前三位分別為教師經濟收入低,生活清苦;責任大、壓力大;教師工作繁雜枯燥。一方面反映出當下師范生群體身上同樣存在“95后”大學生的一些通病,比如畏難心理較重、缺乏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等,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國教育行業工作壓力大、經濟收入相對較少、教師自我認同度較低等現實狀況。
(二)基層就業積極性不高
師范生基層就業積極性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基層就業政策知之甚少。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特崗教師”“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國家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政策,22.7%的師范生表示很清楚,62.5%的師范生表示聽過但不很清楚,14.8%的師范生表示不知道。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師范生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政策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二是就業地選擇傾向大中城市。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0%的師范生表示理想就業地為一、二線大城市或者省會城市。問及調查對象,如求職較為困難,是否能接受去小城鎮、農村從事教育工作,34.7%的師范生表示樂于接受,53%的師范生表示實在沒有其他機會,可以接受,12.3%的師范生表示堅決不接受。由此可見,師范生選擇在基層就業大多迫于就業壓力或是暫時就業受挫的無奈之舉,并非第一選擇。
(三)過于看重經濟利益因素
影響一個人做出選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因素,又有家庭因素、個人因素;既有經濟利益因素,又有思想觀念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在擇業過程中,師范生最關注的前三位因素分別是工作穩定度、福利待遇、個人發展。同時,近70%的師范生仍然希望在體制內工作。由此可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絕大部分師范生仍非常看重工作的穩定性和福利待遇。這一方面與師范生中女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居多,在一般情況下這兩類群體更傾向于選擇穩定度高的職業有關,另一方面與當前社會競爭激烈,生活壓力大,絕大多數師范生走向社會之后不得不考慮結婚、買房、生子等現實問題有關。
(四)職業規劃意識和能力不足
職業規劃是個人在認識自己、熟悉行業、了解市場的基礎上對自身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計劃過程。在調查中,問及是否有自己的職業規劃,28.6%的師范生表示自己有3年—5年的職業規劃,47.5%的師范生表示自己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23.9%的師范生表示感到迷茫,沒有規劃。以上結果表明,有超過半數的師范生缺乏清晰的職業定位和進行職業規劃的能力,甚至有的師范生連進行職業規劃的意識都沒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學生自身職業意識未覺醒,缺乏主動進行職業規劃、提升職業技能、實現職業理想的意識和動力。另一方面與師范生缺乏及時、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專業指導和實踐有關。
(五)就業心理矛盾復雜
面對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師范生的心理是復雜的、矛盾的,其中既包括理性的部分,又包括非理性的部分。理性部分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師范生已經從內心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理念;二是部分師范生對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預期趨于理性。關于第一份工作的預期薪酬,選擇2000元—4000元區間內的師范生占比達到85%,這與往屆師范畢業生的實際就業薪酬是基本相當的,表明師范生平時較關注和了解當前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但是在實際擇業過程中,一些師范生并不能始終保持理性的態度,尤其是在求職受挫時,仍存在“等靠要”的心理。
四、對策與建議
(一)構建科學的職業價值觀教育體系
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體系是以實施、實現職業價值觀教育目標為指向,由目標體系、內容體系和方法體系三個子系統組成,是一個整合系統結構[2]。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時,應把握教育目標體系,理解教育內容體系,運用教育方法體系[3]。其中,尤以理解好內容體系最關鍵。以往的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更側重對師范生進行就業技能和就業能力指導,忽視在思想層面對學生進行就業教育和價值引導。因此,今后師范院校在對師范生進行職業價值觀教育時,應不斷加大對職業認知、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等內容的教育力度。同時,職業價值觀教育應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領功能,引導師范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二)堅定師范生教師職業信念
師范生是未來的人民教師,是我國基礎教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進一步教育和引導師范生對教師職業的向往,對教育行業的熱愛,樹立堅定的教師職業信念,是師范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重中之重。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師職業信念是師范生未來從事教師職業的重要動機之一。廣大師范生只有具備堅定的教師職業信念,才會在畢業時主動選擇教師職業,才會在走上教師崗位后,踏實工作、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真正肩負起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三)加強基層就業政策宣傳和完善工作
師范生就業離不開國家宏觀就業政策的調控和引導。為了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長和改善基層人才隊伍結構,同時為了促進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家出臺了“特崗教師”“西部計劃”“三支一扶”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政策。如何引導師范生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身基層教育事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專場宣講會、校園網絡、新媒體等多種手段,加大對國家基層就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尤其是基層就業補貼政策、學費和助學貸款代償政策、選聘招錄優惠政策等與師范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優化基層就業政策環境,暢通基層就業渠道,不斷完善國家宏觀就業政策及相應的配套措施,不斷提升和拓展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的待遇水平和發展空間。
(四)做好對師范生的就業指導和生涯輔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生涯規劃是師范生畢業后找到理想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面對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師范院校可通過就業形勢與政策宣講、就業指導課程、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培訓等手段不斷加強對師范生的就業指導和生涯輔導,一方面要引導他們深刻認識到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就業環境,對自己未來將要進入的行業、崗位、就業地及預期薪酬有一個大致合理的判斷。另一方面要引導他們盡早了解自我,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征、氣質類型和個人性格等進行客觀分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坐標,盡早制定好職業生涯規劃。
(五)重視師范生的心理疏導和就業能力培養
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師范生在求職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產生消極心理,對此師范院校可以通過開設就業心理相關課程,在心理咨詢室引入就業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員等各項措施,鼓勵和引導師范生樹立健康的就業心態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師范生只有樹立健康良好的就業心態,才會在選擇職業時正確處理好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物質利益與精神享受之間的矛盾關系,做出正確的就業選擇。“打鐵還需自身硬”,隨著就業的市場化,尤其是教師崗位“逢進必考”的現實狀況,提高師范生的就業能力顯得尤為關鍵。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夯實教育教學基礎知識,深刻學習和領會教育教學的基本方法和規律。第二,除了普通話、“三筆一畫”等基本功之外,師范生還應該注意提升通用技能,如外語水平和計算機能力,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第三,加強社會實踐鍛煉。師范生在校期間要重視學校安排的見習、實習的機會,將所學理論和技能運用于實踐,不斷積累實際教學經驗,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發現自我短板,在今后學習中著重加強。
參考文獻:
[1]高福存,田兆富.當代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4(3):92.
[2]薛利鋒.我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82.
[3]張宏.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體系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5:145.
[4]魏澤.師范生就業價值取向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6).
[5]趙海瑩,駱雁南.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7).
作者:尚婷 申琳 單位:瓊臺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