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00后高職生家庭和學生的教育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伴隨著千禧龍年的來臨,很多00后孩子應運而生,歷經十幾年,部分孩子因為家庭原因,進入了高職院校,做了一名高職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些孩子看似成長之路崎嶇,又是什么原因讓他們進入高職院校之后徘徊不前,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嗎?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00后;高職生;心理;教育
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報告中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因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也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三個組成部分: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就是學生經過必要的入學考試,獲得相應學籍,在學校學習,修完預定學分,完成學業。從目前的我國的高職教育的學生生源學制來看,有兩種,其一為五年制,這些學生是初中畢業后的學生,另一部分是三年制的學生。就目前五年制入校生,從出生時間上基本為00后學生,這些學生是新世紀的產物,他們具有代表新時代的特點,留意這些高職生,基本出生在小康之家,從小被物質生活包圍,暖室里蘊育,沒有經歷苦難,自己的父母也是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左右,“”結束,一定程度上沒吃過太多的苦,等到為人父為人母時,百般呵護自己的孩子。00后的孩子是新世紀家庭的寵兒,大家認識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改革開放政策讓每戶家庭變得富裕起來,孩子在開始牙牙學語之時,就接觸到了新鮮的東西,特別是新媒體的誘導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電視進入家家戶戶,電腦人人熟悉,網絡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進入了千家萬戶,特別是手機的普及智能化提升,人們逐漸從“人腦時代”被智能化“電腦時代”代替,孩子們享受種種樂趣,一批影視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如今的高職生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是被享受思想寄托。吃不了苦,厭學逃學,考試考多少不關心,抱著無所謂態度,上課玩手機游戲,根本不把任課老師放眼里,被班主任批評了,總是無所謂,或者是尋求他人原因,“別人也這樣,你怎么不批評他”……心理承受能力弱是當今高職生普遍的特點,分析這些學生的產生原因來源是多方面的。家庭是產生孩子心理障礙的基礎,很多家庭孩子目前都是獨生子女,加上現在離婚家庭很多,孩子缺少關愛,即使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祖輩只是懂得一味的傳統溺愛,養成了孩子的養尊處優,唯我獨尊思想。有父母的孩子,有的父母整日忙東忙西,忙著賺錢,忽略了孩子的教育,總認為一切靠錢來滿足孩子,認為孩子有了錢,就什么事都擺平,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家長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成功的家長。思想上如何做人不去引導,生活習慣上養成不去培養,小時候生活百般呵護,孩子自強自信自立意志淡薄,家長賺到錢,只要孩子開口,盡可能的滿足孩子,太多的寵溺讓孩子缺少奮斗精神,考到職業院校后就更忽視了教育。家長認為到了高校,一切就是學校教育了,自認為孩子大了,照理懂事了,不必要去揪心了,殊不知高職生更是會肆無忌憚,無拘無束起來,放任自由。習慣在于養成。孩子剛出生,每個家長都希望將來自己子女學有所成,于是在兒童時代就開始了學前班教育,不同的培訓班,只要為了孩子愿意撒錢,在物質上最大程度滿足兒女要求。進入小學中學隨著學業的負擔加重,孩子開始了部分的厭學,加上家長忙碌,平時漸漸忽視了孩子教育,不太關注孩子的心理引導,偶爾和孩子說馬上要升學考試了,得抓緊了,生活上有困難我們滿足你,錢是有的,只要提出可以買。孩子有了錢買了很多是與學習無用的,他們學會了更多的享受,更多的吃喝,攀比,三個一群,五個一黨,在面臨升學考試,沒有緊張氣氛,考砸了??荚伊嗽趺崔k,家長送進了高職院校,曠課,遲到,這些現象在高職院校見多了,作業不及時完成,拿別人的糊糊抄抄就認為完成了任務,即使課來上了,也是睡覺,玩手機。期末多門掛科,無所謂。找到學生談話,問到考得不理想怎么面對,坦言說繼續努力吧,又問道是否真能考好,學生干脆回答很難回答這個問題,盡量吧。從學生的話語里可以感覺到學生的無所謂和不在乎。其實再分析他們的這些想法是原因多方面:現在離開父母,解脫了,有的以前就缺少管理,現在更沒有親人的督促,就更加放縱,有的因為曾經的學習壓力讓他在中學階段喘不過氣,今日無人管束,可以放任自由。理解高職生的情況要從學生的心理著手,這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觀點。家庭原因導致現在的高職生不愿意學,不想學,家庭富裕養尊處優是一個原因,學生吃不了苦,而學習是一個看似較苦的“差事”,可是學習又是為誰而學呢?就這個問題,也問過學生,有的學生會回答為自己學,為自己學為何不認真呢,學生回答學不好,學不會。真的學習有這么難嗎?不見得。高職院校學習就是自由支配時間,除了上課之外,可是多數學生選擇不去學,以至于選擇逃學。00后的高職生中有些屬于單親家庭,可以說這部分學生是社會的受害者,他們兒時整天是處在父母的爭吵聲中,稍大后,又在不完整的家里受到無父親或母親的關愛生活。離異家庭的高職生心理教育不是個簡單問題,曾經碰到這樣一個學生,在他的周記里這樣寫道:“我不愿接觸成人的世界,因為很復雜,看到他們很心酸,一切一切都讓我很煩很煩,也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暴躁,不喜歡人多的地方,不喜歡和陌生人接觸,不管干什么都有一種無力感,了解的越多,就越無力?!睆倪@段話,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此高職生有明顯的自閉心理,他看到別人有父母,而自己卻只有一個不理事的父親,對他不聞不問,產生了抑郁。不愿外出,不愿和別人打交道,另外還可以看到自卑,對于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幼小的心靈就受到同年人無法感受到的生活遭遇,在一個破裂的家庭,感覺自己不如別人,經常悲觀失望,同時又展現了焦慮,對于自己的生活缺乏安全感,每次回家面對不完整家庭,受到的委屈無人傾訴,只能默默吞苦水,得不到必要的“發泄”,進而產生抑郁,別人可以撒嬌,但自己卻不能,總是愁眉苦臉,在長期的學生交往中不合群,怕被人嘲笑,產生嫉妒心理,不滿現實,導致逆反心理.我們怎樣才能去正確面對這些00后的高職生呢,這些兒時養尊處優長大吃不了苦,或者是離異家庭的高職生。首先學校要高度重視,特別是高職院校的心理調查,班級要進行“拉網式”排查,高校輔導員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特別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每個學生發現問題必要矯治,及時矯正。班級安排心理委員注意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上報學校心理輔導中心。對于班級要團體必要的心理講座,適當的專題活動,心理輔導中心要組織心理問題的孩子談心,樹立他們的人生理想和目標,采取班級幫困活動,塑造班級集體團隊精神,形成良好風尚。外部條件是班級和學校,形成班級良好的學風和班風,帶動困難的學生,特別是這些茫然不知所措的高職生,內部條件是鼓勵有困難心理的學生,化解他們心理障礙,看到自己是有前途的,轉化他們靠外因和內因結合,不要批評這些厭學的學生,而是從激發他們著手,耐心勸導,養成學習興趣。學校組織專任的心理輔導員教師開展心理健康科普知識講座,讓學生學會一定的心理調節技巧,學生入校后必須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組織適當的心理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具備必要的人生價值觀,積極進取。對于心理困難或者障礙的學生要定期觀察上報學校,同時做好和家長的適當溝通,必要時候看心理醫生。都說教育離不開社會,社會更離不開家庭,而學生離不開家長和老師,學校重視了,家長也要重視,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這不管是單親離異家庭還是富裕家庭學生。學生自己也要樹立自信,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加入學校里自己感興趣的社團,融入群體。完善自己的個性,讓自己多個興趣產生,培養多種多樣的愛好,適當放松自己,不要沉溺于手機游戲和網絡虛擬空間,改善自己的自閉癥,學會和人談心,處處適當合適的朋友,敞開心扉在自己的周記里寫出自己的心聲煩惱和別人學會分享,讓別人幫你解讀,和心理輔導員溝通,聽聽輕快的音樂,陶冶自己的情操,學會一定的文學素養,調節自己壓抑的心理。00后的高職生是祖國新世紀的人才中的一部分,要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做一名優秀合格的高職生,必須學會自我調節,學校教師的關心,更要家長的關愛,我們輔導員要對于不同的高職生結合不同的學生家庭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出健康心理和有抱負的高職生。
作者:丁衛峰 單位:江蘇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