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體育課教學方法與手段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有法”是說教學有規律、有原則;“教學無法”則說沒有固定的模式,條條大道通羅馬;“教學得法”是指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安排,變換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受益。為此,在體育教學設計上,要由簡單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學生的一般發展、共同發展與特殊發展、差別發展相結合,必須充分利用形式上、內容上的特點,創新教學方法。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小學體育
一、游戲化教學法
體育游戲以它特有的活動形式吸引著兒童,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個人的品質和活動能力。運用“游戲化”教學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并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使學生既能廣泛地獲取運動知識,又能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教學的場景,誘發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它能寓教材內容于各種有益的活動情景之中,并通過創設具體場景,激起學生濃厚興趣的教學方法。一般操作的程序是:創設情境———激發運動興趣———體驗情節———產生運動樂趣。
三、兒歌教學法
教師的語言修養,是體育教育藝術的體現之一。體育運動生活氣息很濃,從客觀上給體育教學的講解提供了內容豐富、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以簡練的語言講清動作的概念和要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齊步走的兒歌:挺胸抬頭,擺臂有力,橫排對齊,豎行對正,自視前方,先邁左腳。
四、課堂常規要嚴格
體育課常常會受到場地、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干擾,嚴格規范的體育課堂常規能激發學生的意志毅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幫助學生自覺主動地排除各類干擾,進而積極高效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五、課的環節要靈活
1.課前準備要充分
課前準備就是要求教師從新穎、實用的角度出發,備足配齊上課的活動器具,精心布置好場地器材,設計好各個教學環節的前后過渡方法,以及場地轉換的行進路線等,確保整個教學過程能順利完成。
2.準備部分要新穎
教師要改變過去“整整隊,報報數,慢跑幾圈做做操”的傳統教學方法,可采用趣味練習如:“請你跟我這樣做”或“反口令練習”等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
3.基本部分要活潑
基本部分教學中應力求精講多練,教師要善于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分解動作的重難點,多提供給學生自由練習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嘗試、反復實踐中理解和掌握新授知識。
六.教材處理要恰當
1.挖掘教材趣味性
趣味性、娛樂性是體育課的一大特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一些相對枯燥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如把壘球投準練習比喻成解放軍打靶,把障礙跑練習比喻成紅軍長征,或將整節課的學習內容編成故事情景,故事內容環環相扣相連,吸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
2.同一教材不同組織
作為鞏固提高的需要,不同課次中常有一些相同的復習內容,但這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奮度。因此,對于同一教材的重復練習,教師要進行適當處理。
3.不同教材合理搭配
小學體育課的學習內容相當豐富,但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學習價值。一堂課上教材內容不可過多亦不能過于單一,要從學生能力形成的特點、促進健康生長發育等角度考慮,教材的搭配一般要做到動靜結合,上下肢協調鍛煉兼顧,柔韌與力量同步發展,體質與能力共同提高等要求。
七、學生特征要掌握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心理學研究發現,小學生注意力在課的前半部達到高峰,意志力在課的中后部達到高峰,情緒則在課的后半部達到高峰。根據這一心理特征,教學中宜將新授知識或技術性強的復習內容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利用注意力相對集中的時機提高學習效率;耐力性、對抗性練習內容宜安排在課的中后部,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力;課的后半部分則可安排一些競爭性強的練習,既能滿足學生的生理需求,又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還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2.多運用表揚鼓勵
小學生具有向師性,他們在體育課上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表揚。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多運用表揚鼓勵手段,通過手勢指揮、眼神暗示、口哨聲音等,結合教學語言的運用,給成功以肯定,給挫折以鼓勵,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許德凱 單位:蘭州大學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