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革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教學過程中遇見的問題
1.1學生目標不明確
目前,大專生一般都是經過高考進入高校的,在高中時通常學習強度大、學習目標單一,但進入高等院校后隨著接受的新鮮事物不斷增多,大專生往往會出現學習目標不明確等現象,或出現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方法還停留在高中時期,只專注學習計算機,甚至為了獲取獎學金而專注理論知識忽視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另外,由于大學相對于高中而言,管理較為寬松,周圍學習氣氛不濃厚,從而導致他們將學習的重點轉移到其他方面,如上網不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或增強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的能力,而是利用計算機進行娛樂消遣(包括上網聊天、打游戲等)。然而,由于教學內容多,教學任務緊,課時安排少,一般任課老師不會再額外增加上課時間以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實際應用,從而誤導學生認為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不重要或忽視操作技能的培養。
1.2理論知識較為零散一方面
目前,大專院校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學習模塊多,學習任務重,并且在各模塊之間缺乏一定的關聯性,從而造成每個模塊之間形成一個相互獨立的龐大的知識體系,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另一方面,大專生大多為剛進入大學,不能在短時間內接受并掌握所有的新鮮知識,同時學生自律能力較差,從而會促使學生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模塊或只專注理論知識而忽視實際動手能力。另外,在短時間內向學生傳輸體系龐大的知識模塊,并且模塊之間缺乏關聯性,在無形中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造成學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理解不透徹,實際操作不熟練等,甚至學生理論知識不扎實,容易忘記所學內容。
1.3教學考評指標單一現階段
我國素質教育還沒完全普及,高校教學工作還沒形成一套完整的評估體系,而學生的考試成績直接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目前大多數高校教師教學評估工作僅依靠學生的考試成績,評估標準單一。豐富教學評估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主要以考試為中心,注重學生對五筆漢字的錄入、使用Internet獲取信息以及使用PPT、Excel和Word的能力進行考核,并將模塊考核成績列入最終成績。
(2)目前,大多數學生在畢業找工作時,招聘單位通常會借助學生在校時的考試成績作為參考標準,另外,學校的教學初衷是幫助學生順利通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但這種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背景,因此并不能整體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素質。
1.4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計算機在社會上得到廣泛應用,學生在中學時期就已經接觸到計算機,但學生之間計算機技術背景不盡相同。主要體現在:一些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已經學習過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并能夠進行簡單的操作,而在大學階段僅是對已學知識的重復,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厭倦。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可能只熟悉某些操作技能,并不理解其理論知識,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指導。另外,學生個人知識背景、家庭背景的不同也會影響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一些大專生在上大學前就已經擁有自己的個人電腦,而大多數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很少有機會接觸計算機,從而造成學生計算機能力參差不齊。
2改革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2.1以社會需求為主要教學目標
針對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端正學習立場,以適應社會需求為主要任務。要及時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改變學生的學習思想,并向學生闡明計算機教學的初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以及引導學生準確的進行自我定位,旨在培養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滿足社會需求。教導學生要認真對待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以跟上電腦技術日益更新的步伐。另外,引導學生學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保證其順利通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根本途徑。
2.2優化教學方法
目前,大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各模塊之間關聯性較小,模塊體系龐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方式上的改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優化教學內容。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盡可能關聯不同模塊之間的內容,以有助于學生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并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另外,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自主搜索的能力,通過搜索關鍵詞搜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2)創新教學方法。教師要不斷探索新型教學模式,以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通過做小項目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各模塊內容的理解以及模塊間的關聯性。
2.3采用多種評估指標以考核學生
的學習情況目前,教學成果評估體系主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主要參考標準,因此教師應引用多種評估標準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考核,從而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興趣。除了最終學生考試成績以外,要更多的加入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即通過學生平時學習的努力程度、學習進步的程度進行綜合考評。另外,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即將計算機最終結課考試分為兩種:筆試和上機操作。筆試旨在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上機操作旨在考察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2.4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并在課余時間多關注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在授課過程中抓緊縮短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小項目的形式培養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意識,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的興趣。通過設置分組討論、學習項目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
3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當前我國大專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在計算機教學課程中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進行分析和研究。要想做好大專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工作,首先要加強計算機應用的基礎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提升計算機教學的水平和知識層次,不僅要與時俱進,還要不斷進行創新,通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來提升大專生們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素養和操作技能,使得計算機教學適應新世紀的教育需要,也把大專生們培養成適應新時展形勢的開創性和綜合型人才。
作者:鄭康林 單位: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