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分析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
一、現有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現行的課程標準中,計算機基礎講授的重點有三個:第一個是計算機硬件的組成,第二是操作系統的使用,第三是Office辦公軟件的熟練使用。我們認為應該以計算思維為主線,重新規劃教學內容,并且以教學方法手段改革帶動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心聲是希望我們教師講課“好玩、簡單、能動手”,那么我們可以在計算機教學中多引入這些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案例,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更好的學習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例如在講授二進制的知識中,引入美國愛國者導彈發射失敗的案例,愛國者導彈防御系統未能成功攔截飛毛腿導彈,是由于導彈的內部內置的時鐘的誤差,從而引出使用二進制數表示的范圍和精度,學生對這些案例很感興趣。在講授計算機硬件的時候,我們在教學中組裝了個人計算機的最小系統,讓學生可以眼看手摸實實在在的CPU、內存、顯卡、主板這些部件。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親手組裝計算機,這些教學手段的改革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計算思維。此外,在office軟件教學中也可以從培養學生熟練使用軟件的層次上升培養計算思維的層次,在Office軟件教學,不僅講解軟件的使用,而且從軟件開發和軟件運行的角度去分析如何解決類似文檔排版、數據處理這樣的問題。例如在Excel教學中,通過銀行復利和按揭貸款還款的問題引出數學模型,然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中將計算思維引入教學中,培養學生這些能力。在教學中我們也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視學生討論與交流,組織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討論,重視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我們在課程中會提出一些課題讓學生討論和探究,例如我們在Word排版教學中,會找一些比較精明的文檔排版成品,組織學生討論和分析如何使用Word的相關排版技術實現,教師主要引導學生討論,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會提出制作方案,甚至進行改進,這都是以往的教學無法實現的。此外,我們還注重合作學習,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并積極使用現代教學技術,在教學中使用仿真軟件,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我們在網線制作中使用我們自制的Flash互動動畫進行網線的制作流程的學習,效果很好。
二、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可以在計算機基礎實踐教學體系中引入更加豐富的案例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在設計實驗內容時,更多的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上機實驗能力,對趣味性還是考慮的不多,忽視了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由于大學生對新鮮事物好奇,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好的實驗內容設計,要盡量趣味化,貼近生活,給學生留出創新思維的空間,強調問題抽象、求解思路和形式化描述。例如我院靠近北郊的賽格電腦城,可以給學生布置模擬裝機,認識電腦硬件的作業,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去賽格電腦城去了解各種配件的性能和價格,最終拿出幾套面向不同應用的裝機方案,在這一過程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實際拆裝一臺計算機,讓學生認識真實的計算機的組成的拆裝過程。在Word排版中,讓學生不僅僅去進行文檔排版,而且要求學生首先編寫一定實用性的文檔,然后進行排版。例如可以讓學生結合應用文寫作中涉及的不同文種,編輯招聘廣告、求職信等實用的文檔進行排版。此外在實驗內容設計時,除要求學生完成一般基本要求的操作之外,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給一些綜合的題目,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還可以提供一些相關的文獻和資料,引導學生在業余時間閱讀學習,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課程資源建設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可以引入各種教學資源,可以通過精品共享資源課建設、教學資源庫建設和新建計算機基礎教學平臺的形式將分散、無序、富于多樣性的各種教學資源整合起來,建立便于檢索、內容豐富、門類齊全的教學資源庫,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豐富可靠的信息資源支持。可以加入一些仿真實驗讓學生在宿舍的網絡中就可以做一些計算機硬件和網絡方面的仿真實驗,例如制作雙絞線、計算機硬件裝配的實驗課件可以做成flash的交互式動畫。開放課程教學的bbs論壇,讓學生在課余進行課程內容的討論,教師可以在論壇中與學生交流,回答學生問題,引導學生。
四、結束語
計算思維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概念,但就其本質來說,與目前高職提倡的素質教育是一致的,也就是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從計算機基礎課程上把計算思維的思想融入教學中,對我們目前進行的計算機教學改革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
作者:陳輝 丁春莉 孫悅 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第二篇
一、影響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效果的原因
首先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教學成本要求。我院目前設置課程的課時為每周24學時,既要滿足政治、體育等方面的課程安排,還要考慮專業課程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設置。學時相對較少,一般只能通過必修選修課和選修課來教學,對于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其次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軟、硬件水平遲遲無法提高,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如計算機機房的硬件配置、實訓課程的軟件安裝等方面存在著設備老化,軟件更新不夠及時的宿疾,同時教學課程計劃也沒有針對時代變化的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計算機基礎課程設置的目的是加強學生在計算機現代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方面的教育,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并針對各個專業的學生因材施教,培養學生對計算機軟件的應用能力,體現學生在計算機業務方面的高素質和綜合能力。雖然學校對計算機基礎教育設施投入了不小的財力,但在觀念上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認識膚淺,因而導致計算機教學的形式主義傾向。鑒于這種狀況,筆者根據近幾年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經驗,對我院計算機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推進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造成教學效果不明顯: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學不會。無法因材施教。教學內容只能滿足中間學生。還停留在傳統的班級教學模式上,而不是根據學生的能力,有針對性的劃分,實行精英教學或者基礎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為節約成本,還無法實現小班教學,還是局限在合班理論,分班實訓。但是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200來人的合班理論教學,基本就是浪費時間,教學效果收到嚴重的影響。等到上機實訓時,還得重新講解。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職院校所有專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定位應該隨著社會用人標準和計算機技術發展的變化不斷改革,并與各個專業領域的實際工作內容接軌,重點是著力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硬件感性上的認識和軟件功能的使用,培養學生根據企業工作的實際情況,利用計算機軟件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未能適應計算機技術時展的潮流,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計劃沒有在根本上得到改變。同時,教師對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基本情況也缺乏了解,只是死板機械地完成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導致一部分學生只能死記硬背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沒有掌握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就業后,還需要企業進行再次培訓,部分企業甚至可能因此辭退學生。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途徑
針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應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文化基礎及社會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進行相應的改革。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應該堅持小班教學,理實一體教學模式,教師講解以后,學生能馬上實訓,增進認知。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要將企業應用計算機的實際工作內容添加到課程當中。要改變傳統教學中Office系列軟件菜單命令的教學方法,設計一套以實踐操作為主、以理論教學為輔的教學方法,實踐操作應由淺入深,有較強的實用性、技巧性,能使學生接觸到實際工作中需要應用的內容。計算機實踐教學務必采取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針對不同的專業學生,提出有專業特色的任務,以“任務”為誘發、加強和維持學習者的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是學生學習和完成任務的真正動力系。任務是學習的橋梁,驅動學生完成任務的不是教師,也不是任務,而是學習者本身,更進一步說是學習者的成就動機。因此,任務并不是靜止和孤立的,其指向應是學習者成就動機的形成,即任務是一個由外向內的演化過程,是以成就動機的產生為宗旨的。任務驅動就是通過“任務內驅”走向“動機驅動”的過程。在實踐教學中,要以“雙師型”教師和外聘行業企業專家為主體,通過任務誘發、加強和維持學生的成就動機。從完成某一任務著手,引導學生提出實際的問題或目標,引起學生對某一實際操作的興趣,再通過討論、講解或操作,使之完成預計任務,從而學會相關的理論或技能。在這種方法的實際應用中,既可突出實踐,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消除學生對理論學習望而生畏的情緒,在師生共同研究、討論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這也符合當前的課改要求。學校應該與企業合作,針對教學,應該征求企業的建議,進行人才定位,制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編寫教材。成立職教聯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共同進步。高職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人才培養應滿足企業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方面對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求。
三、結語
教師知識、觀念的更新至關重要。很多教師都是大學畢業就當老師,多年以后,知識落后,而且實際應用能力也與時代脫軌。應該把一線教師送出去,到企業實踐一年,把最新的理念和技術帶回來,傳授給學生。鼓勵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雙師”人才。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這桶水還得是活水。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時代在變,教學理念也要改變!時代的發展要求高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積累課程教學經驗,掌握課程以外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并定時到一線企事業單位了解企業要求,從而積累更多的計算機相關理論知識,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作者:侯健群 單位: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第三篇
1計算機公共課開設現狀
(1)對教學內容不滿意。現在的大學《計算機基礎》主要是向學生介紹計算機基本理論知識和OFFICE辦公自動化軟件的操作方法。這些內容很大程度上和學生在中學學習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重復,對于從小學就開始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來說,覺得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沒有再學習的必要。
(2)對教學環境不滿意。雖然大學都有計算機公共機房,但由于這幾年大學的不斷擴招,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機房數量不足,很多學校都把《計算機基礎》課分成兩部分,一半在教室上課,一半在機房上課。對于《計算機基礎》這種以實際操作為主的課程,在教室上課學生大部分都學不好,一到上課時間學生不是玩手機就是打瞌睡。
(3)對教學方法不滿意。現在在《計算機基礎》上課時,大部分老師還是以講授知識點+演示操作為主,但OFFICE操作的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不強,學生對知識的拓展用法不明白。最終學生在學習了這門課程之后還是不知道有什么實際用途,甚至在寫畢業論文、制作推薦函時連基本的格式都制作不好。
(4)對課程評價標準不滿意。在現在的教學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作業主要以完成實驗指導書或實驗報告上的內容為主,內容統一,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造成他們相互抄襲,甚至拿別人的作業交差;在期末考試時,以類似等級考試模擬題來考核學生,讓很多學生在平時學習了OFFICE這個軟件后,只會完成幾個老師規定的作業,或者在上課時只是用來玩游戲和看電影,在期末時只是盲目的練習等級考試模擬題還沒有學以致用。
2改革建議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從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方式及課程評價體系四個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議:
(1)對教學內容進行修改。我們現在《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內容大部分是學生在中學《信息技術》課就已經學過,如果再讓學生學習這些內容,會讓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甚至覺得這門課程沒有開設的必要。因此,《計算機基礎》課教學內容就算要讓學生學習OFFICE的應用技術,也可以提高難度,讓他們以學習OFFICE的高級應用為主,比如,可以把長文檔的制作、郵件合并、常用函數的應用、利用PowerPoint制作賀卡、試卷等內容加上,甚至可能讓學生在WORD、EXCEL和PowerPoint中嘗試寫宏命令。
(2)對教學環境進行變動。《計算機基礎》是一門以實踐操作為主的課程,這門課程建議整個上課環境都在機房中進行,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是在整個機房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加強管理及引導,利用一些教學管理軟件來限制學生在上課時間看電影、打游戲等,對于學生沒有按照教師要求進行操作練習的同學,要進行嚴肅處理,其目的是讓學生自覺練習學習內容,讓他們的計算機操作技術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要學生抵制網絡誘惑;對于教師來說,每節課都要進行充分的備課,不但每次課都要有一個教學主題,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指導。
(3)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由于學生在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對計算機基礎操作都有一定程序的掌握,但不同地區的學生掌握程序不一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不用把所有的知識點都再講授及操作方法演示一遍,可以在上課時,以聯系他們專業及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提出要求他們完成的題目及制作要求,讓他們發揮創造性,對于不懂的知識可以通過自學或問教師及同學來查缺補漏,通過具體的案例制作,可以把整個軟件的操作技術進一步提高,也可以幫助學習提高制作及設計能力,讓學生通過練習把中小學學習內容進一步提升,以達到這門課程的學習效果。當然,教師的教學手段可以多樣化,借助現代教學工具開展教學,讓學生能夠充分體驗教學的魅力。
(4)在課程評價中,更加注意過程化評價。以前學生練習的內容是千篇一律的,不能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因此,在平時練習時,老師可以把教學內容以章節為單位,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和學生興趣設置綜合性案例,比如,對學師范專業的同學,設計的教學案例可以以教學為主,在WORD學習時,可以讓他們設計某一次課的教案,在POWERPOINT學習時,可以讓他們結合他們設計的教案,制作這一次課的課件。這樣,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不僅可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自主設計有特色的綜合作業,還可以讓他們對將來就業要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考試時,教師可結合整門課的知識點、學生的專業、將來的工作要求設計一個綜合性的在作業,讓他們利用一段時間來完成。在完成這個大作業的同時,讓學生鞏固所有所學內容,并對這門課程在他們生活、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認識,提高他們對這門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
3總結
通過以上改革,讓學生在學習了《計算機基礎》這門公共課程后,能夠根據工作、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合理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問題,讓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真正成為幫助學生融入社會,成為信息社會合格大學生的必修課程。
作者:石敏力 單位:遵義師范學院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