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保護的環境監測作用分析及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就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中環境監測的作用進行了分析,然后主要就如何更好的落實環境監測,切實發揮出其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希望能夠為相關的工作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監測;作用;策略
引言
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了當前的一項關鍵課題,比需要積極地進行研究、討論,并付諸實踐,同時還必須要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中做好環境監測,一方面應客觀、全面認識環境監測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更要科學、有效的落實環境監測,從而將其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切實的發揮出來,提高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
工業化時代的到來,確實大大的提升了社會生產力,創造了全新的市場業態,刺激了市場經濟,就社會中個人的經濟收入而言,也明顯的增加,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這確實是社會進步的一大表現。但與此同時,工業化社會所帶來的危害也尤為的明顯和突出,如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污染與破壞,阻礙了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在認識到這樣的矛盾之后,全球開始集體轉變發展理念,積極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做好經濟建設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已經成為了各國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至于環境監測,其作為一種對環境質量狀況、變化情況的監視和測定活動,則可以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1.1為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評價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
從實際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來看,環境評價工作是最為基礎的一環,其能夠客觀反映當前的自然生態環境現狀,以量化的數據指標,真實、客觀的展示環境情況,如大氣、水體、土壤的污染程度、污染種類等等[2]。通過環境監測,在各種技術方法、儀器設備的幫助下,則可以直接、準確的獲取到相關數據,從而為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評價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為后期的相關工作提供依據、做好準備。
1.2找準自然生態環境治理、修復的目標和方向
現階段,工業生產和人類的生活互動都對自然生態環境帶來了破壞,甚至是污染。面對這樣的情況,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中,便需要將對自然生態環境的治理、修復作為一項核心要務,消除既往造成的污染與破壞。顯然,自然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必須要具有針對性,要知道污染與破壞的類型、直接原因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理、修復成效,達到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目的[3]。通過環境監測,可以非常清楚、明確的掌握環境遭受到的污染與破壞情況,如污染的類型、直接原因等,這就為自然生態環境治理、修復提供了明確的目標以及方向,避免無組織、無規劃所造成的資源浪費。
1.3為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與法律量刑提供標準
在科學化、法治化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中,不論是一般性的管理,還是法律量刑,都需要具有明確的量化數據作為標準和依據,如判斷污染排放是否超標,法律量刑是否恰當等,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觀的判斷,而需要依靠準確的量化標準,因此如何科學的制定這些標準,就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通過環境監測,可以大范圍、全面性的獲取到各類自然生態環境質量現狀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便有助于制定出科學、公平、公正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管理與法律量刑標準,使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更加規范、有序。
1.4及時獲悉、應對環境污染突發情況
不少的自然生態環境污染都具有突發性的特點,而且污染往往會迅速的擴散,造成大范圍的污染與破壞,尤其是水體污染、大氣污染。這就要求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能夠對突發的污染進行有效應對,限制污染的擴散,將帶來的破壞與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環境監測的一個主要作用則在于此,其可以通過廣泛分布的各類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動態的掌握環境質量實時情況,一旦某些指標的動態監測數據超出了限制,便能夠發出預警信息,使工作人員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環境污染的發生,從而快速的啟動應急反應策略,對突發的環境污染進行控制,防止其造成更大的污染與破壞
2基于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環境監測策略
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延續的最基本條件,一旦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污染與破壞,就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現代社會下,各個國家都異常重視自身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致力于對既往造成的污染與破壞的治理和修復,平衡經濟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而環境監測,屬于是一種對環境質量狀況、變化情況的監視和測定活動,其能夠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起到重要的輔助、參考作用,提高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這對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意義重大,應當得到高度的重視。為了更好的發揮出環境監測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價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相關工作。
2.1對環境監測數據加強分析與應用
當前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都需要以科學、準確的數據作為參考和依據,這樣才能明確污染的類型、程度和直接原因等,以采取科學、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為此,在實際的環境監測工作當中,應當對監測數據加強分析與應用,客觀的對環境質量做出評價,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成效做出反映,同時也為其他的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和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實踐中,需要圍繞監測方法具有可行性、數據及時而準確、數據傳出處理及時等基本要求,來完成對環境監測布局的建設,以此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質量情況進行全面的、動態的反映,隨時跟蹤自然生態環境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4]。而且需要注意,環境監測包括了不同的領域,如水質環境監測、土壤環境監測、大氣環境監測等等,在這些領域之下,又包括了不同的監測指標內容,對此需要根據不同監測領域、監測指標內容,設定相應的監測流程規范,確保監測數據的精確度。最后是對于所有環境監測數據,都要進行及時的匯總、存儲與分析,如與各項環境質量標準進行對比,與歷史數據進行對比,對所有數據相互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等等。
2.2健全環境監測制度
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中,要想真正發揮出環境監測的作用,還需要具有一套健全的環境監測制度,通過制度的指導、規范和約束,來使環境監測更好的輔助于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如首先是應當完善環境監測制度的頂層建設,從政策和法律法規方面著手,明確環境監測的法律責任、義務,除了環境監測單位之外,包括第三方的企業等,都需要全面的參與到環境監測中來,共同為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依據[5]。再者是需要完善基層的環境監測制度建設,從具體的環境監測工作實際情況出發,明確各項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工作要求,合理劃分環境監測的權責分配,設定具體的環境監測工作任務目標,并將目標分解,細化到各個部門、人頭,找準具體工作和任務目標的責任人,加強環境監測工作績效考核,促使所有人重視并切實做好自身本職工作,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的成效,更好的輔助于自然生態環境保護。
2.3提高環境監測的技術水平
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監測,需要依靠各種科學技術、儀器設備來實現,而且是科學技術水平越高,環境監測的精準度也就越高。所以,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環境監測工作中,應當不斷提高環境監測的技術水平,一方面要向國外發達國家學習,引進他們的技術設備,借鑒他們的科學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則需要自身加強科學技術研究與設備開發力度,使之能夠更加符合我國的實際需求。如衛星遙感技術,在環境監測當中,便具有著非常高的應用價值,其可以大范圍的監測自然生態環境變化情況,在各種類型的監測活動、監測任務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應用,如一般性的生態調查、空氣污染監測以及保護區當中的人類活動監督等等。不過需要認識到的是,決定環境監測科學技術水平的不僅是設備條件,人的影響和干預更大,因此要做好對環境監測技術人才的教育、培訓工作,既要提高他們對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科學意識,樹立其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能夠熱愛并積極投身自身工作。還要對其做好專業技術、能力方面的培訓,使其在環境監測方面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結構可以得到實時的更新,從而增強他們對自身工作的勝任能力,能夠高質量的完成自身工作。
2.4不斷完善和更新環境監測體系
最后,考慮到環境監測的覆蓋范圍廣、涉及的監測內容指標多,需要諸多政府職能部門以及社會各個領域之間的相互配合,因此需要構建起一個較為完善的環境監測體系,讓更多的環境要素都得到管理。可以搭建一個環境監測平臺,以平臺來實現環境監測數據在各個環境組織和部門之間的協調聯動。通過數據資源的共享將有助于環境監測工作與治理工作的實施,讓環境監測人員與環境治理人員之間能夠實現聯動,進而對各種復雜的環境問題進行更好的控制。還有需要意識到的一個問題是,社會生活、生產依舊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因此各種可能會污染、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的物質也會變得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既往的以下技術、設備,就可能不再能夠發揮有效監測作用,需要根據實時的工作現狀,更新設備、儀器,還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新監測制度、新監測指標。例如,工作人員必須要進一步做好對復雜污染因子或者新的污染因子監測的研究,并要積極的研發更加準確實用的便攜式檢測儀器,對各種先進的監測手段進行更為廣泛地推廣。所以,監測單位必須要不斷地改進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積極地創新監測技術工藝,做好對專業監測技術人員的培訓,采用各種先進的監測設備,增強其硬實力,為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更加有力的輔助。
結語
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關系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得到高度的重視。而通過環境監測,則能夠為環境保護提供第一手資料、找準環境治理和修復目標,并為環境保護管理與法律量刑提供標準,是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不可或缺的輔助措施和前提條件,因此只有首先做好了環境監測工作,才能提高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成效,促進與保障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橋,趙少華,封紅娥,等.國家城鎮生態環境綜合監測技術體系構建[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20(10):1922-1934.
[2]李干杰.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以生態環境保護優異成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J].社會治理,2020(02):5-18.
[3]扎尼拉提·扎依提.探究環境監測在環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01):38-39.
[4]朱靜,雷晶,張虞,等.關于中國土壤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環境監測,2019(02):1-12.
[5]劉建國,孟德碩,桂華僑,等.環境監測領域顛覆性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中國工程科學,2018(06):50-56.
作者:程雯雯 單位:天津市河西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