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素質教育下控制工程基礎的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素質教育在現行教育體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教學考核評價是素質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以考試成績為標準”的應試教育思維仍然存在并制約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水平。以機械控制工程基礎教學為例,分析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初步探索了一種素質教育綜合評價標準,對于改革現有的教育教學考核體系,提高教育質量及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以考試成績為標準;評價標準
控制工程基礎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由基礎知識和實踐教學兩部分組成,課堂基礎知識的傳授教是控制工程基礎課程學習的一部分。20世紀80年代,中央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概念,并明確了其目標:提高全民素質。素質教育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仍處在一些問題。由于缺乏完善的素質教育綜合考核評價標準,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以考試成績為標準”的應試教育考核體系仍占據著重要地位,以控制工程基礎為例,探索一種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學綜合考核評價標準有一定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一“以考試成績為標準”的應試教育體系
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是應試教育的起源,歐陽修曾稱贊其“竊以國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號至公。蓋累圣留心,講求曲盡。以謂王者之外,天下一家,不問東西南北之人,盡聚諸路貢士,混合唯一,而惟才是擇”。科舉制度的實施使得當時所有的文人志士都能夠有機會通過考試成為官吏,進而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給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帶來了希望,也確實產生了一大批治國安邦的大家,如柳宗元、王安石、張居正、蔡元培等。如今,對于廣大普通家庭的學子而言考上大學仍是改變他們前途和命運最直接的途徑和最重要的出路。應試教育作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于考試成績、背誦與解題的教育制度,在現行高考錄取制度下對于考取理想的大學是仍不失為一種“捷徑”。此外,應試教育不僅是一種以重復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還有一套以統一教材、標準答案為依據并且唯分數的評價制度,從而形成一種大統一、高控制、高競爭的制度模式[1]。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由于創新能力、思想道德、特長和社交能力等考核標準都是比較難以統一量化的標準,因此與考試成績作為相同考核標準具有不對等性。而考試成績作為考核標準則具有單一性,成績作為檢驗一個人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能夠比較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是一個相對公平客觀的選拔標準。因此在應試教育考核體系中,“以考試成績為標準”是一種久經驗證評價制度模式。
二素質教育體系的現狀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是針對現行教育中的“應試教育”提出來的,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也并非絕對對立的概念。
(一)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2]。1985年5月,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同年的《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在整個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必須牢牢記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這是素質教育的最初的思想源頭。素質教育的提出是中國教育教學模式的一次轉型,是對全新教育體系的一種探索。歷經三十多年的探索和發展,目前我國的素質教育正處于一個穩步發展的階段,取得豐碩的成果,然而也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
(二)素質教育考核體系
李嵐清副總理指出:“素質教育從本質來說,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標的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不是完全對立的,存在融合交叉點[3]。素質教育也需要考試,然而素質教育卻不是應試教育,考試或者說應試作為一種考核評價手段是具有價值的。在應試教育體系中,成績作為考核標準具有單一性,“以考試成績論英雄”的現象層出不窮。在素質教育考核體系中,考試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標準,但卻不是唯一的。素質教育的考核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各方面發展能力的綜合評價,一般包括創新能力、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心發展和勞動技能等幾個方面,成績作為一個參考對素質教育的考核評價起到支撐和補充作用。
控制工程基礎作為機械類學科的必修科目,以控制理論為核心,研究較為復雜的動力學問題,并進行相關實驗操作,是一門典型的需“學以致用”才能掌握的專業課。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控制工程基礎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首先學習氛圍不足,部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學習熱情不夠的現象,抱著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應付期末考試的現象。其次在實驗教學時,個別小組成員不主動參與小組實驗討論與操作,不能很好的掌握控制工程基礎課程的實驗操作部分,難以做到“學以致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上述現象主要是由于部分學生未從應試教育的思維中轉變過來,妄想通過考試前“囫圇吞棗”的學習來取得較好的考試成績,并以單一的考試成績來評價自己課程的掌握程度。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控制工程基礎這門課程的掌握,不能用“以考試成績為標準”的應試教育考核制度來評價,要針對學生各個學習過程的表現進行較為全面的綜合考核。以控制工程基礎課程為例,主要從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考試成績三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價[4]。
(一)課堂教學評價
課堂教學是教授課程理論知識的第一步。良好的教學氛圍及效果,不僅需要老師的教學內容不枯燥乏味,還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認真聽取知識并進行良性互動。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結合知識點適時的進行誘導性教學提問,讓學生進行小組內交流,并輔以其他教學手段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進行記錄。
(二)實驗教學評價
實驗教學是學生進行控制工程基礎課程學習重要一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課堂教學中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以實際的實驗操作,注重學生的創新及操作能力。實驗教學過程中,對每一位小組成員的實驗操作情況進行記錄評價。
(三)考試成績評價
考試成績不僅指課程結束時的考試,還要在日常的課堂及實驗教學過程中進行一些課程知識的考核。控制工程基礎教學要以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學習的考核,以課堂教學、實驗教學、考試成績為主要依據,并給予不同的權重系數,通過計算得到響應的達成度作為學生學習的考核標準[5]。
四結語
素質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以考試成績為標準”的應試教育思維仍存在。以素質教育要求為標準,積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對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一項持久的有意義的工作。摒棄“以考試成績論英雄”的應試教育考核體系,探索建立新的素質教育綜合評價體系對于素質教育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此文以控制工程基礎課程為核心,結合筆者自身的教育教學經歷,對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進行了簡要的介紹。明確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初步探索了一種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綜合評價標準。
參考文獻
[1]楊東平.重新認識應試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6,14(2):2-7.
[2]周中梁.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其突圍[J].阿壩師范學院學報,2017,34(3):78-81.
[3]劉朝暉,扈中平.論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對立性[J].課程•教材•教法,2005,25(10):3-8.
[4]孫忠華.素質教育下如何發揮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J].中華少年,2018(32):196.
[5]陳之騰.素質教育下的高素質教師隊伍[J].上海教育,2018(25):18.
作者:陳東菊 范晉偉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