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結構調整的對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是遼寧省工業結構調整的對策。文章分析了遼寧省工業現狀,指出實施“兩化融合”,可以促進工業結構合理發展,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著力鼓勵創新企業。
關鍵詞:遼寧工業現狀工業結構調整“兩化融合”
前言
2018年9月28日,在東北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新一輪振興對于當下的遼寧來說是新的困難和挑戰。“一帶五基地”建設,既是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安排,也是遼寧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面振興和努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選擇。從“一帶五基地”的具體戰略部署不難看出,作為共和國長子的遼寧省想要涅槃重生,必須加快工業結構調整,這是黨中央的期待,也是2020年之前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2018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遼寧省各地區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精神,深入貫徹“四個著力”“三個推進”思想,砥礪奮進,經濟社會保持平穩發展。遼寧省第二產業目前成為推動其經濟發展主要動力,且以重工業和基礎工業為主。遼寧省工業結構存在高端不足,低端過剩的問題,裝備制造業利潤低,冶金行業、石化行業產能過剩,高耗能高污染型的傳統行業。工業企業規模小,工業企業的生產集中度和專業化水平也很低,企業經濟發展長期達不到理想目標。可持續發展能力差:遼寧省工業發展過分依賴自然資源,深加工能力較弱,開采后的資源大部分直接利用,產業后續發展勁頭不足,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差。以上問題主要由于“兩化融合”推進滯后、創新內生動力不足、體制機制等原因形成。目前遼寧省工業結構調整面臨兩大機遇:一是中央加大扶持力度,政策逐步落地,《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滾動實施方案(2016—2018年)》提出進一步加大對遼寧振興的支持力度;二是質量效益逐漸提升,投入項目建設力度加大,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目前遼寧省可從以下幾方面抓住機遇,推進工業結構調整。
一、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優勢產業
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開展百家企業幫扶活動,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促進企業間協作發展,給工業企業定向減稅,減稅幅度可達到30%以上。目前我國的稅收征繳體制已經很完善,單獨對工業企業減稅,并不會帶來太大影響。如果想要彌補這種稅收損失,還可以給地產行業增稅,只要是二手房交易的增值部分就必須繳納個稅,取消所有的減免規定,個稅只有在炒房盈利時才會發生,對于真正的購房剛需來說,并不會發生負面作用,不至于發生房地產稅這樣的誤傷。完善土地供應制度,給企業家們帶來巨大的經營動力。當這個國家真正啟動專門針對實業企業的減稅措施之后,整個社會無疑也將會逐漸形成尊重實業的風氣,切實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致力于培育一批“遼寧品牌”。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推進芳烴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建設。加大力度建設遼化俄油增改項目,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平衡“油、烯、芳”生產方案,提高芳烴、乙烯、環氧乙烷生產負荷。加大對芳烴及精細化工企業和項目建設支持力度,壯大企業規模,提升企業競爭力。積極拓展發展空間,為招商引資項目和危化企業搬遷提供承接力。創新芳烴基地體制機制,打造服務企業軟環境。推進鋁合金精深加工產業基地建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通過與對口省份江蘇對接,引入深加工企業,壯大產業集群。推進裝備制造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建設。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航空密封件、盾構機、高壓共軌等項目建設,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經濟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提高服務企業發展質量。推進鋼鐵產業轉型升級,支持三大鋼鐵企業升級改造,并努力延長鋼鐵深加工產業鏈。全力推進汽車變速箱、鋼琴部件、金屬粉末、風機軸承箱體等項目建設,加速鋼鐵企業轉型升級。
二、“兩化融合”促進工業結構合理發展
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推進兩化融合:政府在推進“兩化”深度融合過程中擁有負責人與服務人員雙重角色。在“兩化融合”政策方面要加大支持力度,政府需對應市場實際情況出臺一系“兩化融合”發展相關政策,通過優化“兩化融合”的政策規劃,精準發力、協調推動我省工業結構調整。企業為市場主體,若想從“兩化融合”發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需成立“兩化融合”相關服務管理機構,充分發揮相關協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在“兩化融合”標準制定、實施方案、監督管理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對于部分大企業有能力在企業內部成立“兩化融合”服務機構的,在相應協會等的協助下,加快速度成立健全的兩化融合服務機構;對于部分中小企業無法成立企業自身“兩化融合”服務機構的,可在產業園區建設企業“兩化融合”服務站或服務聯盟,為企業提供“兩化融合”技術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的咨詢服務機構。企業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從生產要素發力,推進“兩化融合”發展,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兩化融合”涉及廣、過程復雜,不同行業及領域,對“兩化融合”的需求不同,因此,“兩化融合”的人才要么是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復合型人才,要么是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套負責人員及人才。無論是哪種人才都需要資金支撐、吸引留住人才的激勵制度、及企業自身的吸引力。加大創新融合力度,政府需要設立“兩化融合”專項資金,用于吸引人才、技術及民間資本參與投資,企業應積極爭取相關資金加大“兩化融合”相關的投入力度。無論是企業、政府及金融等方面的其他團體都應立足區域經濟的生產力布局,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兩化融合”,形成科學、靈活、精準的分類推進機制,加大力度促進工業結構調整。
三、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動力和創造活力。強化科技創新: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組建“環保及芳烴精細化工產業校企協同創新骨干聯盟”、“機械制造校企協同創新骨干聯盟”等5個“校企聯盟”。與東北大學合作建設了鋼鐵共性技術研發中心,在德國、意大利合作建設了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支持慶化公司軍民融合項目規劃建設,穩步推進軍民融合項目。進一步推進科研向技術、技術向產品、產品向市場的轉化模式,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和新產品開發。加大企業創新力度: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支持忠旺集團、奧克股份投資等龍頭企業完成海外并購,鼓勵企業創新發展,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等參與的創新聯盟,全力支持科研成果轉化,積極發展科技型企業,打造一批掌握“高精尖”技術的科技“小巨人”,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企業研發新產品、新技術,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創新人才政策:積極有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落實高層次人才支持“雙百計劃”、“雙創行動促進計劃”,積極培育和引進各類人才和創新團隊,讓遼寧成為優秀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政府、企業相關工作人員、負責人從主觀意愿出發,認識到遼陽市及遼寧省工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并且積極主動地找到問題的原因,找出相應的對策,從工業結構調整的層面豐富產業經濟學的實踐基礎。新一輪振興對于當下的遼寧來說是新的困難和挑戰,遼寧省應著眼于工業結構調整,找準目標定位,確定重點任務,完善思路舉措,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著力鼓勵創新創業,形成振興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遼寧“一帶五基地”建設時間表路線圖確定.[J].領導決策信息.2018(04)
[2]姜有為.政府工作報告.[N].沈陽日報.2017(5.11)
作者:吳欣航 單位:中共遼陽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