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的國際貿易創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國際貿易在全球經濟危機之后發生了重大轉變,從其格局演變可以看出其在互聯網平臺下向多樣化發展的趨勢。這一轉變一方面促進了各國在國際貿易中對于電子商務的運用,另一方面有效促進了國際貿易的創新發展。分析互聯網時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前提、必要性以及創新的可能路徑,以期為我國國際貿易創新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互聯網;國際貿易;創新;研究
以我國為出發點探討基于互聯網的國際貿易創新主題,首先要明確它的前提條件、必要性,即對該主題的探討必然要求以全球性質的國際貿易對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作為支點,從而搭建一個比較體系,以探索我國在互聯網基礎上建立國際貿易新體系的“架子”。然后以此作為結構邏輯從序列角度對主題做出由理論向實踐過渡的創新路徑分析。
一、基于互聯網的國際貿易創新前提及必要性
(一)基于互聯網的國際貿易創新前提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發生的黑客案件已經越來越受到信息技術界的關注,如以“5•12勒索病毒”“銀行卡全球無限額度取款”兩大基于互聯網的黑客事件。這種犯罪行為的發生并不會導致人們放棄對互聯網的應用,而是加強了對它的技術監控。一些發達國家在進行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活動時,利用“國家網絡”與“全球網絡”構建這種電子商務模式下的國際貿易體系。這是一種創新的體系。電子商務模式在國際貿易中是自成一體的獨立體系,并通過這種國際貿易方式帶動一系列的“環節擴展”。在電子商務模式下的國際貿易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細化與專門化都可以衍生新的服務類型與專門化業務。這是當前國際貿易中應用電子商務模式的一個重要動機,它能在促進國際貿易獲得效率的同時,完成國內經濟產業的轉型發展。為了確保這種效能的發揮,一些發達國家已經設立了技術監控部門,通過多樣化的手段,進行這種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模式下的技術監控與風險預防。因此,當前要實現互聯網基礎上的國際貿易創新發展,前提是解決技術監控,國家通過頂層設計構建一個網絡系統,再進行整體上的網絡管理,如中國擬定的“5G網絡”計劃就是具體的創新實踐嘗試及應用。
(二)基于互聯網的國際貿易創新必要性
技術是國際貿易創新的前提,實施技術基礎上的轉型發展即是推進國際貿易創新發展的關鍵。在我國發展互聯網平臺上的國際貿易的必要性:一是我國的互聯網技術與普遍化的電子商務模式基本成型,并且已參與到國際貿易的電子商務體系之內;二是我國政府提出了“互聯網+”的新思維,鼓勵企業在自身發展與“走出去”過程中通過新思維進行改革與轉型發展;三是我國的國際貿易已經失去了人口紅利與資源紅利,已不適應現代化的國際貿易市場需求,需要在這方面創新發展。明確了基于互聯網的國際貿易創新必要性之后,可以通過其功能與價值進行實證。比如,在應用“互聯網+國際貿易”之后,中國的企業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更加高效地“做生意”。企業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接單、數據處理、生產加工、直接派發完成運作,同時在數據化、云計算的推動下,企業可以通過建立信息技術部門,實施數據的收集、分析。這種新形式是當前互聯網進入3.0發展階段的重要成果,也是“互聯網+企業”之后獲得了實際利益。
二、基于互聯網的國際貿易創新路徑分析
(一)思維創新路徑
從國際貿易發展的傳統時期過渡到電子商務時期之后,大多數國家對于該模式的認知有所不足,認為它屬于一種單純的技術應用,只能實現貿易效率的提升。經過幾年發展之后發現“互聯網+國際貿易”的電子商務模式有其自成一體的獨立性,能夠在其產業鏈條的各個部門分化出諸多服務行業。進一步以國際貿易為主線,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帶動國內企業的轉型與發展,其最典型的特征是催生了產業鏈上的服務業。這種經驗表明,在實踐“互聯網+國際貿易”的過程中,既要懂得技術應用的功能,也應該對其背后所承載的互聯網思維加以理解與平移式的應用。我國在運用這種模式進行國際貿易創新實踐時,就可以挖掘其中的系統思維、分工思維、融合思維以進一步推進貿易發展。系統思維即是要通過對電子商務模式的研究,在系統論的思維模式或框架結構中構建一個互聯網路徑下的國際貿易新體系,使電子商務模式下的國際貿易可以自成一體,獨立生長。分工思維則是指要懂得電子商務模式中的產業鏈分工,利用產業鏈的微笑曲線,按照上游、中游、下游開展整條產業鏈上的部分專業化,以此實現大體系+小體系的新形態。融合思維則是指要在國際貿易創新發展中,應用互聯網的資源對接、融合思路,將國際貿易、互聯網技術、國內經濟、企業轉型等多項要素進行大體系下的要素整合,從而實現優勢之間的有效對接、融合,共同促進國際貿易的創新發展。
(二)工具創新路徑
工具創新路徑指的是在互聯網平臺上理解互聯網的更大應用范圍,將其注意力轉移到PC端與移動客戶端,從而構建多路徑下的國際貿易網絡。PC端即是要求在計算機方面建立起有線路保護的互聯網絡平臺,與其他國家統一標準,在同一平臺實施交易。我國在這個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如全球性的阿里巴巴淘寶、天貓兩大平臺就可以完全勝任這種需求,而且也可以促進其他平臺的發展,使其更好地為國際貿易服務。再如,借助移動客戶端的智能手機,可以將微信平臺、支付寶以及其他軟件進行關聯,使國際貿易變成“掌上貿易”,能快速開展下單、訂貨、發貨等業務。從當前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信息反饋就可以了解到他們在應用這兩種平臺時的便利性與有效性。這些屬于普遍化的應用,而要真正實現工具路徑下的快速發展,就要求技術標準的統一化。中國是“一帶一路”倡議國,在這種新型國際貿易格局之下要盡可能快速完成技術創新,快速在沿線設置一系列的網絡平臺標準與操作系統標準,以完成國際貿易的一體化進程。一體化中包括多樣化,多樣化在一體化的框架內獲得實現。
(三)國際貿易創新路徑
一方面,應將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做到普遍化,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使其能夠“以小搏大”,在國際貿易中發揮優勢。另一方面,國際貿易戰略要注重貿易對象的技術應用程度。如,要調研中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于這種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程度,幫助他們借助中國技術,建立一些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利用這種設點的方式建設互聯網站,全面推進這種貿易形式。將經濟戰略、能源戰略、國內戰略與國際戰略在國際貿易戰略體系的框架進行配置優化,進一步促進我國的國際貿易向著高、精、尖技術產品方面推進。
三、結語
基于互聯網的國際貿易創新發展表面看只是一種技術手段或技術工具的運用,它本質上是對技術背后思維的改變。在這種思維之下按照對接、融合等建立了一系列“大體系+小體系”的新結構。要真正在互聯網平臺上實現國際貿易的創新發展,還應注重對其所承載的思維加以研究與運用。應制定相關政策激勵技術創新,爭取在技術發明與產業構建方面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關系,為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創新提供原動力。
參考文獻
[1]李駿陽,井濤.虛擬國際貿易平臺的形成與創新———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分析[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0(4):58-69.
[2]劉清.電子商務下的國際貿易創新初探[J].中國市場質量,2016(2):120-121.
[3]于國慶.國際貿易新形勢下的對外貿易創新研究[J].價值工程,2016,35(22):31-32.
[4]陳慧.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的思考[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9(3):81-83.
[5]曹蕾,戚平.風險管理視角下國際貿易物流的創新[J].中國外資,2013(15):62-63.
作者:彭艷 單位: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