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時代,在信息技術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的今天,多媒體教學在中學數學中的應用意義重大,目前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不大,邏輯思維不嚴密,空間想象力不強等現象明顯,多媒體技術不僅豐富了傳統的教學手段,革新了信息傳遞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率,也掙脫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的束縛,極大地更新了人們思想觀念,使教學插上了高新技術的翅膀.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教學手段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應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演示“運動—變化”過程,幫助學生思考,為學生觀察猜想創設條件,使之成為學生認知的工具.如,在教學“銳角的正弦”時,通過動畫展示比薩斜塔的背景材料,用塔身中心線與垂直中心線所成的角來描述比薩斜塔的傾斜程度,掃除學生對一些詞語理解的障礙,為抽象出直角三角形做鋪墊.多媒體動畫展示“垂直中心線”“塔身中心線”“塔頂中心點偏離垂直中心線的距離”,顯示有關數據,并提出問題,激勵學生觀察、思考.根據多媒體演示提出問題:可以抽象出什么幾何圖形?可以抽象成什么數學問題?結合動畫演示,引導學生得出:這個問題可以抽象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實際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和斜邊,求這條直角邊所對銳角的度數”.從而可以導入新課:銳角三角形———銳角的正弦.
二、利用信息技術,在動態變換中發現圖形的性質
采用多媒體技術,充分改變學生當觀眾的局面,能夠實現對動態過程的描述,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直觀.例如,在教學“圓周角定理”時,學生通過觀察、度量,猜想∠ACB=12∠AOB,除學生動手畫圖、度量并驗證猜想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幾何畫板軟件的動態功能和度量功能進行演示,從更廣泛的角度驗證猜想:①拖動圓周角的頂點在優弧AB上運動;②改變弧的大小;③改變圓的大小后分別進行①和②的演示.引導學生發現,在演示過程中,∠ACB和∠AOB度數的比值保持不變.通過進一步的演示與驗證,在動態環境中研究圓周角與圓心角的關系,即在某些量變化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不變的數量關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與圓心角的數量關系.這樣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設置一些探究活動,讓圖形動起來,在這種運動變化中發現圖形的性質.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讓數學更生活化
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如,在教學“圓”時,教師首先可以收集一些生活中汽車、火車的畫面,讓學生觀察,學生會發現這些轉動的車輪是圓形的,不禁提出疑問:“為什么這些車輪都是圓形的呢?可不可以做成其他形狀呢?假如做成其他形狀,車子還可以行駛嗎?”通過這些形象、動感的實際畫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接著利用多媒體軟件構建虛擬生活場景,可以用flash動畫制成車輪是三角形、四邊形、圓形在行駛中的情境,解決學生提到的問題“車輪不是圓的,車子還能行駛嗎?”學生看后個個都會哈哈大笑,因為不是圓形的車輪行駛起來忽上忽下,騎車人的吃力和痛苦不堪的表情無法言表.學生對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有了感性的認識.因此,對于需要研究的問題,教師不必急于自己提出,而是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或構建生活中虛擬的場景,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發現和提出.
四、利用多媒體課件從不同角度加強空間觀念的培養
初中生的立體空間觀念不強,在講“從不同的方向看”這一節內容時,通過文字敘述,或平面三視圖,很難想象出立體圖形.運用多媒體課件,制作一些可移動的正方體,親自動手操作、擺放,通過電腦對圖形進行旋轉,從不同方向看所擺放的物體,再對照平面圖形,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加深學生腦海中的立體感.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是現代化教學的需要,應用多媒體技術有助于加強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課堂真正成為放飛學生心靈的天空.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和思考,并有助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與探究,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志根,鄭文萍.多媒體課件讓數學教學更生活化[J].中小學電教,2012(3):71-72.
[2]馬彩霞.數學課堂教學與多媒體[J].新課程,2011(9):186-187.
作者:曾國鋒 單位: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鳳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