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當代體育文學及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體育文學通過報告文學、體育故事、詩歌等形式,可重要體現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的特征。文章首先闡述了體育文學的內涵及其核心價值觀念,其次梳理了當代中國體育文學的發展變遷,最后探討了當代中國體育文學的發展路徑選擇,以期為促進當代中國體育文學的有序健康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當代;中國體育文學;發展
體育文學起步于遠古時期,透過古代典籍可發現古人以簡單明了、言簡意賅的方式所記載的當時社會的體育生活,歷經漫長歷史長河的發展演變,當代中國體育文學不斷趨于多樣豐富,并涌現出一大批新型的體育文學形式,諸如體育報告文學、體育電影、體育網絡文學等,某種意義上而言,中國體育文學歷經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發展軌跡。在此背景下,對當代中國體育文學及其發展進行探索研究顯得尤為必要。
一、體育文學概述
在馬克思看來,文學的創作及欣賞屬于是人的生活活動,而文學不論是其出發點還是其最終歸宿都是人。和文學相一致,體育也是對人的生活活動的重要體現,同時體現著人對體育該項客觀事物的認知與實踐。就好比,體育運動員的競技即為將體育文學的內在價值轉化為外在的競技過程,展現人在體育運動中的價值觀念,在這過程中,體育與文學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體育文學中涉及到深厚的文化內涵及文化理念,不論是哪種文化都離不開傳承,體育精神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形式同樣需要得到有效傳承,為此體育文學得以應運而生。體育文學主要指的是以文學的方式來記載和傳承體育,諸如體育賽事的報道、體育事件的傳播、體育文化的研究等,都需要運用到與文學相關聯的學科內容來進行研究分析1。另外,為實現對體育文化的繼承、發展,還應當對其核心價值觀念進行明確,也就是應當對體育文學價值觀念進行科學定位。在當代社會發展中,人們有著構筑和諧社會的統一訴求,并且一經上升至中國夢的高度因此文學的核心價值觀念在于——推進友誼團結與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機融合,以此進一步實現體育文學的有序健康發展。
二、當代中國體育文學的發展變遷
1.冠軍文學:當代中國體育文學發展、繁榮階段1978年至1984年,我國競技體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國際體育競技比賽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例如,在1978年第29屆馬德里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中,中國運動健兒獲得了擊劍歷史上的首枚獎牌;又如,在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首次參加的1984年洛杉磯第23屆奧運會中,中國代表團共斬獲了15金、8銀、9銅,位居獎牌榜第4名。在此背景下,中國涌現出一大批體育文學作品,充分表達了作家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敏銳的社會洞察力,這些作品主要是對優秀體育健兒、教練員的歌頌贊美,描繪了體育健兒在運動賽場的拼搏精神,展現了教練員無私奉獻、勤勤懇懇的高尚品質。例如,在由中國當代作家理由創作的《揚眉劍出鞘》中,作者緊扣馬德里賽場的比賽情景,描繪了中國女子花劍運動員欒菊杰斬獲第29屆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亞軍的事跡,歌頌了運動員頑強不屈的意志及為國拼搏的精神。該部體育文學作品作為追求審美功能的“小說式”報告文學的重要代表,其同時也掀起了“冠軍文學”創作的熱潮,在這一階段誕生的典型體育文學作品還包括有《新的高度,屬于中國》(趙麗宏)、《中國姑娘》(魯光)、《美》(陳祖芬)等。體育詩歌在這一階段也實現了長足發展,諸如由胡喬木創作的贊揚女排精神的《中國女排之歌》、由周達歌頌長跑運動員頑強不屈意志的《長跑者之歌》等,這些體育文學作品對一代人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并成為那一時期中國社會發展所不可或缺的驅動力。總的而言,這一時期的體育文學代表作,普遍是以“冠軍文學”為主題的。
2.反思問題文學:當代中國體育文學轉型、探索階段1985年至1989年,中國在世界體育賽場上屢屢失利,例如,在1985年第13屆足球世界杯東亞地區預選賽中,中國不敵香港慘遭淘汰;又如,在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中,中國運動員最終只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和12枚銅牌,在獎牌榜上居第11位,成績并不理想。面對體育賽場的接連受挫,廣大體育文學作家對體育事業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展開了反思,進而創作出彰顯時代特征、反映體育尖銳問題的作品,作品針對該時期的體育體制、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存在的相關不足進行了深刻地揭示,同時提出了反對政府過度干預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觀點;還有一些作品則秉持緊緊圍繞競技體育發展的發展思路,提出推進體育事業改革的倡議。在這一時期社會環境、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下,體育文學作品不斷發展轉變,諸如馮驥才、趙瑜、羅大成等一批作家通過對體育文學發展意義的深刻反思,以此涌現出大量的“問題文學”作品。以趙瑜創作的《強國夢——中國體育的誤區》《兵敗漢城》《馬家軍調查》為例,作者擺脫了“歌頌”“贊美”體育競技的主旋律,而是以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及對中國體育事業的熱愛展開反思、批判。首先,在《強國夢——中國體育的誤區》中,作者從體育本體觀念、中國文化傳統層面著手,剖析了體育多個層面所存在的矛盾,提出了推進體育事業改革的想法,以此還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體育報告文學創作的發展。其次,在《兵敗漢城》《馬家軍調查》中,作者以期引領廣大群眾,將對奧運會金牌的關注度轉移至全民健身上,轉移至體育的本質上,即為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達到強身健體,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目的2。這一反思與探索在那一時期顯然是難能可貴的,不僅充分展現了作者身先士卒的勇氣和魄力,還重要體現了體育文學的典型性力量。
3.體閑文學:當代中國體育文學衰落階段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市場經濟發展迅猛發展,以此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大眾文化、消費文化的發展,中國社會形成了越來越分明的大眾文化、主流文化以及精英文化。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創作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體育文學不再只是少部分人的專屬品,并不斷由過去強調宣揚愛國主義、贊頌體育精神的敘述形式轉化成大眾體閑、全民娛樂的敘事形式,并由國家的主流敘述話語轉化成滿足體閑需求的體閑敘事。與此同時,在互聯網環境下,人人都成為了體育文學作品的創作者,因而涌現出大量的體育文學作品,然而相對有影響力的作品則是少之又少。自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以來,“奧運詩歌”一度得到廣大媒體的熱捧,但終究沒能培育出具有傳誦價值的作用。
三、當代中國體育文學的發展路徑選擇
為推動中國體育文學的有序健康發展,必須要選擇科學合理的發展路徑,一方面,在工具理性選擇上,文學的工具理想價值講究通過對廣大受眾性情的潛移默化影響,進一步通過對受眾人格的塑造,以此作用于社會生活。通過借助文學直觀的手法、細節的描繪、情感的渲染等文學手段,將各式各樣體育人的高尚品質進行淋漓盡致地展現,以此贏得廣大受眾的內心共鳴,進一步在深刻領略體育人物事跡、精神中不斷提升受眾的思想境界3。與此同時,還應當加強對各式各樣文學方法的有效開發利用,記錄體育中動人心弦的瞬間,可歌可泣的畫面,將體育中的拼搏精神、進取精神、團隊精神等,以藝術的形式進行展現,使抽象、籠統的精神變得更為直觀生動,引領更多潛在的體育愛好者可通過體育文學感受到體育的美,并將體育轉變為自身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價值理性選擇上,價值作為關系范疇,主要指的是滿足人的需求的作用、屬性及意義。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以競技體育的成績評定中國體育的發展,以過度的行政手段干預體育的發展方向,未能梳理明確體育與金牌相互間的關系,以此對中國體育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4。新時期,社會大眾對體育提出了越來越迫切的需求,這同時是對大眾體育、體現體育的熱切期盼。為此,當代體育文學必須要提高對體育背后的人、人的精神的有效關注,并注重引導人們選擇理想的、健康的、有自身密切相關的體育。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當代中國體育文學的不斷發展,必須要堅持秉持科學發展觀,推動體育文學不斷向健康方向發展,建立起體育文學和諧發展的新格局。
作者:桑勇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體育教學部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