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專語文教學中創新教育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水平的日益提高,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使得創新教育在中專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逐漸成為時展進步的重要特色。創新教育對于學生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培養十分注重,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為主要發展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指導下學生積極的主動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有機的結合創新教育成為廣大教師普遍所關注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創新教育;中專語文;教學;運用
創新教育作為二十一世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主要采用科學的方式致力于全方位、多層次的提高教學的質量,從而能夠更好的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即經濟發展與知識緊密相連的時代。所謂的創新能力主要是指對同一種事物能夠提出不同想法和對思維進行改造的能力,其能力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尺,在教育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創新教育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教師自身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以此來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穩步提升;另一方面,創新教育在中專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明顯,對于培養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提高語文的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中專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對語文課程的不重視
語文做好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具有扎實的語文功底對于其他學科的有效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學生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溝通能力,也有利于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但是專業技能往往在中專學科的設置中占據最主要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語文課程的地位甚至都比不上英語課程,因此直接導致學生對于語文課程教育的不重視。同時,中專職業院校側重于各專業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教學活動也都是圍繞提高學生專業基礎、技能水平以及業務水平展開的。換言之學校的工作的重心在于“專業”,從而導致許多學生在語文課程方面的學習上面大都敷衍了事,不及格的現象比較普遍。
(二)過于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
目前,在中專語文的課程教學上,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比較深,“填鴨式”式的教學方式仍然是中專語文教師普遍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往往都是教師主動的講,學生被動聽,學習效果和效率非常低。同時,中專學校的首要目標是促進就業,通常比較重視專業方面的課程,對于語文課程重視程度并不高,因此導致教師不認真備課,不能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進行,并且在授課的過程中大都是照本宣課,沒有新意。為此教師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將課堂還給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的時間,最大限度的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考核方式過于落后
中專語文的考核主要還是以傳統的閉卷考試為主,不少學生對于語文成績的要求并不高,只求及格即可,因此這種考核方式并不能起到真正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學生真正的語文水平和能力也不能夠體現出來。同時,中專生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過程中,已經全面的接觸過語文基礎知識,因此在中專教學中再遇到語文課程時并不感到新鮮,學習興趣不高,甚至不少學生還表現出對于課程學習的不耐煩。但是若及時有效的轉變語文考核的形式,考核內容加以豐富,在考核體系中納入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助于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創新教育在中專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應用
(一)在語文閱讀方面進行合理的指導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指出重要的段落并進行詳細的指導,為保證學生閱讀水平和能力不斷有效提高,可以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情況在有針對性的出一些題目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獨立自主的完成。通常情況下,學生課內學習和閱讀的時間非常有限,而閱讀量的提高與學生的理解和寫作能力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就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大量的閱讀,增長見識,教師也應該對其加以正確的引導和點評。第一,教師要嚴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外閱讀計劃;第二,將正確閱讀方式教授給學生,如默讀多思、總結性的精讀以及快速閱讀等;第三,指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閱讀能力,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實現內容與形式相互轉換、反復深化,同時學會使用工具書;第四,指導學生在每次閱讀完成后將自己的閱讀體會或者心得寫下來。
(二)促進學習渠道的不斷拓展
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單純的依賴語文教材和課堂上的授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應該致力于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渠道的不斷拓展。第一,引導學生嘗試著從校園中走出,對社會進行深入的了解。社會原本就是一個大舞臺,同樣也是學好語文的重要課堂,如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參觀工廠的形式,或者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調研等,選擇一些關于產品質量、素質教育、旅游項目開發等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話題展開討論,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與觀察,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身的感受以小作文的形式寫下來,從而有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提高以及發散性思維的發展。第二,引導和鼓勵學生多多參加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借此機會多閱讀一些有益身心的課外讀物,有利于學生視野的有效開闊和見識的增長,有利于學習文化知識,有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有利于發展發散性思維。第三,教師可以在校園里創辦與語文課程有關的閱讀社、新聞社、文學社等各種社團,或者自辦一些重要的刊物,又或者舉辦各種各樣的語文知識競賽、寫作大賽以及朗讀比賽等,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塑造,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進行中專語文創新教育的開展。
(三)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中專生大多是正在經歷青春期或者青春期即將結束的孩子,總體來說叛逆心理比較嚴重,雖涉世未深但是已經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十分敏感,甚至在某些方面非常任性,教師若不能好好的處理和他們之間的關系,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和學習成績造成非常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教師應該致力于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一方面,教師要充分有效的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與學生積極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深入的了解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上思考問題,然后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能夠沿著爭取的人生軌道發展;另一方面,教學要將教學上的工作積極主動地延伸到課外生活當中,給與學生充足的關心和愛護,然后循序漸進的逐步穩定的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不斷提升。
(四)實現考核體系的優化,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科學的評定
學生語文教學效果的評價長期以來都是僅憑一張考試試卷,這種單一化的考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將學生的真實能力和水平有效的反應出來,并且不利于學生語文興趣的激發,從而難以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急需要對考核體系進行系統化的優化,實現對學生語文能力的科學評定。第一,采用多樣化、內容豐富的考核形式。如:將考試成績、課堂上具體表現、作業的完成情況以及對教學改革的貢獻按照百分比的形式納入總成績中,還可以設置特別的加分環節,給予觀點獨到新穎的學生適當的鼓勵,從而極大地帶到學生的興趣。第二,教師在設計試卷時,盡量避開那些標準答案型的題目,多設置一些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思考的綜合性題目。第三,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視,摒棄傳統的考試形式,測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寫作、理解、表達以及朗讀能力等,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不斷有效提高。
三結語
創新教育作為時展進步的重要特色,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推行,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教師自身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以此來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穩步提升。與此同時,創新教育在中專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明顯,對于培養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提高語文的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基于目前中專語文教學中對語文課程的不重視、過于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方式過于落后等現象,在此基礎上本文從在語文閱讀方面進行合理的指導、促進學習渠道的不斷拓展、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及實現考核體系的優化,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科學的評定等方面探究了創新教育在中專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昊林.淺議創新教育在中專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7:120-121.
[2]王艷春.創新教育在中專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2016,06:106.
[3]張旭瑛.淺議創新教育在中專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S3:53-54.
[4]茹風云.中專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2:50.
[5]趙桂芬.淺談創新教育與中專語文教學改革[J].科技風,2010,12:10.
[6]王文艷.淺議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年9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2.
作者:印大可 單位:通遼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