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綠色財務管理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現代經濟活動中,所有的經濟行為都圍繞著人展開,因此環境問題本質上就是人類在發展經濟過程中產生的負向外部效應。因此,要做好環境保護問題必須規范人類的經濟活動行為。會計學是對人類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直接進行價值計量的學科,通過會計學可以直接窺探人類在經濟活動中付出的環境成本和收益。因此,企業的綠色財務管理或綠色會計是人們對企業組織進行環保監督的有力工具。本文從環境財務會計角度出發,分析我國企業在推進綠色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和對策,以期有效提升企業綠色財務管理水平。
環境會計又被稱為綠色會計,它主要是以法律法規為基本準繩,以貨幣為基本單位,來衡量和評估企業的環境污染、環境防治成本費用以及環境保護收益,以綜合評估企業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的影響。綠色會計是會計學與生態經濟學結合后產生的一門新學科,它期望通過對企業價值的維度導向,實現企業的運營發展與地方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袁廣達所著的《環境財務會計》一書作為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環境會計系列叢書”中的一種,是近年來關于綠色財務會計領域的優秀著作。全書包含了環境會計領域的七個主要方面和內容。第一章主要是對環境會計進行概述,包括環境會計的定義、基礎理論、概念框架以及中外環境會計的發展和建立。第二章主要介紹了環境會計制度,包括環境會計制度的建立、發展、基本內容和制度保障。第三章主要介紹了環境資產,包括環境資產的定義、特征、分類、確認、計量和賬務處理。第四章主要介紹了環境負債,包括環境負債的定義、特征、分類、賬務處理和負債管理信息披露。第五章主要介紹了環境成本,包括環境成本的定義、特征、分類、確認、計量、賬務處理和工業環境成本核算內容與方法。第六章主要介紹了綠色財務管理中的環境收益,包括環境收益的分類和核算。第七章主要介紹了環境會計報告和信息披露,包括環境會計報告及其意義,環境會計報表的形式與內容,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及進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
作為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升級的有效價值管理工具,綠色財務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著重重阻力,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作為責任主體的企業,進行綠色財務管理的意愿不強,動力不足。從單純的經濟學理論而言,將經濟活動的負外部效應(環境污染)內部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實際的企業運營中,當企業實施和遵循綠色財務管理時,必然面臨著環保支出增加,生產成本增加以及企業收益變小的局面。作為以營利為核心目的的組織,當綠色財務觸及企業營利底線時,必然會導致企業的消極反應。(2)企業管理層和領導者的環保意識和管理理念落后于時展。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正在積極轉型和發展的新一代文明特征和形式,這就決定這未來企業必然需要進行綠色轉型升級。但是,部分企業管理層和領導者仍然缺乏較高的決策站位和戰略眼光,未能加強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直接導致企業在綠色轉型和環保工作方面的遲緩和拖延。(3)企業綠色財務制度的建立和落實情況不盡如人意。現階段的綠色財務管理制度中,政府環保和審計部門是這一制度的直接委托方,而企業則是方,由于綠色財務對企業財務體系產生實質上的影響,因此這就導致綠色財務的委托方和方利益不一致,綠色財務制度雖然建立但是作為落實主體的企業積極性并不高,實質上出現了綠色財務管理制度在企業層面“建而不立”的尷尬局面。(4)綠色消費市場脆弱,難以使企業樹立開展綠色管理和綠色財務的信心和決心。對于市場經濟運行規律而言,有效的市場需求是驅動企業生產活動的唯一推力。從綠色產品消費市場的發展現狀而言,其市場廣度十分有限,主要集中在發達城市地區,而對于價格敏感的其他城鎮地區則基本沒有綠色產品的市場空間,這也意味著未來綠色產品的滲透和下沉空間有限。有限的市場空間,難以驅動企業開展大規模的綠色生產、綠色營銷和綠色財務等活動,這是現階段企業開展綠色財務管理面臨的最大障礙和阻力。(5)政府對企業綠色生產經營活動的監管不力。從大量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如果企業缺乏進行綠色生產和轉型的動力,那么政府的環境保護規章制度則是企業被動進行綠色轉型的最大壓力和外在動力。然而現階段的情況是,地方政府出于自身財政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往往會降低環境規制的執法力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企業進行綠色生產和綠色財務的外部壓力和動力不足,因此政府對企業綠色生產和綠色財務的監管不力也是企業綠色財務推進面臨障礙和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進行綠色財務管理轉型升級不僅僅有益于企業可持續發展,更有助于整個社會的綠色發展,因此面對企業綠色財務管理面臨的短期經濟利益損失和長期社會正向收益,需要企業、行業協會和政府三方共同協作推進企業綠色財務管理。從企業角度而言,第一是要轉變思想認識,增強環保意識和綠色發展理念。
企業管理者在生產經營管理中必然面臨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權衡博弈,就綠色財務管理而言,需要企業站在社會利益和企業長遠利益考慮,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同時增強綠色發展理念在企業戰略決策中的權重。第二是要從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出發,引導企業積極開展綠色生產、綠色營銷和綠色財務管理。誠然,追求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但是企業也需承擔其對社會的基本責任。在以追求利益為單一導向的企業中,難以產生兼顧社會利益的綠色生產和管理理念,因此企業綠色財務管理建立的根本還在于企業要多樣化目標導向,特別是在財務管理目標方面,應提升環保成本和收益的考量,轉變財務管理目標。第三是企業需要加強研發投入,提高技術水平。企業的污染排放主要發生在生產環節,為了有效地提升降低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需要企業通過技術研發和創新改進生產工藝水平,一方面有益于推動企業綠色生產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推動產品的差異化競爭,有利于企業占領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實現利潤最大化。因此加強研發投入、增強技術水平是企業進行綠色財務管理的重要路徑之一。
從第三方組織和協會角度而言,需要行業協會加強與企業、與政府及三方溝通與協調。不同行業有自身不同的發展現實和發展特點,政府一刀切地推進環境規制措施必然不利于部分行業的健康發展,這就需要行業協會主動承擔起利益維護和代表作用,積極主動與政府機構進行溝通和協調,在保證社會長遠綠色可持續發展前提下,盡可能地維護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同時,對于企業和行業的綠色財務管理轉型,行業協會同時也應該起到引導和鼓勵作用,通過適當的行業協會管理制度來鼓勵協會內企業主動加強綠色財務管理,為社會整體的綠色發展起到助推作用。從政府角度而言,第一需要加強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建設。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頒布了涉及不同污染類型和生態保護類型的法律法規,但是相較于我國不斷發展、不斷轉變的經濟模式和特點,部分領域仍然存在法律缺失和空白,特別是在一些工業生產領域,對污染排放標準和環境質量標準方面尚存在缺失。第二是加強執法和監督力度。要積極引導企業進行綠色財務管理,各級政府特別是環保部門需要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強化環保執法和監督力度,通過外在壓力推動企業開展綠色財務管理。第三是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綠色財務管理。企業進行綠色財務管理畢竟是要面臨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除了強制性的法律和行政手段之外,還可以嘗試通過經濟手段如稅收補貼、執行保證金等方式降低企業的經濟損失,以鼓勵和引導企業開展綠色財務管理。作為主要環境污染源,企業一直是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對象。在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中,企業的經濟活動往往與環境污染活動緊密聯系,而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會在企業財務會計中得到體現,相應地,企業的環境污染活動也都會直接體現在企業財務會計中。為了更好地對企業環境污染成本和環境收益進行監管和控制,綠色財務和綠色會計也就應運而生。《環境財務會計》一書是作者袁廣達對多年環境會計和審計教學科研工作的總結,它既可以作為高校本科研究生教學教材,也可以作為綠色財務、綠色會計以及環境管理科研人員的學術參考資料。
作者:廖皓杰 楊華昕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