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制造企業成本核算問題與解決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增長,制造企業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制造業的競爭程度也越來越激烈。面對同質產品的競爭對手,企業只有降低自身的成本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而企業要想降低成本就必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這就對企業的成本核算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結合制造業成本核算的現狀,從提升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創新財會體制的轉變模式、提高成本核算人員的專業素養、構建完整的成本核算控制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和解決思路,希望能對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制造企業;成本核算;可持續發展
一、制造企業成本核算概述
(一)制造企業成本的概念制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各個環節的耗費支出,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歸集,就是制造企業成本。制造企業成本包括直接支出和制造費用。其中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資以及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費用包括生產部門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以及其他費用。
(二)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內容制造企業成本核算就是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實際發生的各項成本,按照規定的對象和標準進行歸集和分配,并運用合適的成本計算方法,最終將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計算出來。
(三)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企業存在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獲取利潤,而成本則是影響企業利潤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現代社會的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技術的推陳出新很快就會被同類企業模仿甚至超越,市場上的同質產品越來越多,想要獲得價格優勢也越來越困難。因此只有通過不斷的降低成本,才能取得市場的主動權。制造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通過加強成本核算,及時準確的計算出各個產品的實際成本,從而計算出單項產品的利潤情況,才能在談判過程中守住底價,立于不敗之地。有了真實可靠的成本,才能不斷地尋找降低成本的路徑和方法,不斷地提高企業的利潤,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保證企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二、制造企業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對成本核算工作重視程度不高企業的成本核算作為企業運行發展的重要部分,對其產品結構和市場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制造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缺乏創新意識,對這方面不重視,僅僅注重業務投資等幾方面。不僅如此,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自身的成本意識較為滯后,導致企業內部成本核算工作缺乏專業的管理體系。而且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很多制造企業的職位設置重復,如成本會計和統計,總賬會計和成本會計職位沖突等等。
(二)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大中型制造企業的財會管理工作的落實力度不足,部分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較差,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但是缺乏學習和創新能力,在進行事務處理時常常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隨意性較大。有的從業人員沒有專業的證書,在具體工作處理時根本不知道成本核算邏輯和方法,結果成本計算失真,導致企業高層人員在進行決策時容易遇到數據盲點,做出錯誤決策,阻礙企業的向前發展。
(三)成本核算方法簡單,費用分攤不準確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品種法是最簡單最基礎的成本核算方法,也是現階段很多企業都使用的方法,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于小批量、新產品的成本計算以及需要多步驟生產的產品成本的計算,很多企業依然使用單一的品種法進行核算,造成產品成本核算不準確。其次,目前多數制造企業采用標準成本核算,材料、人工、折舊、能源等信息比較齊全,但是實際核算過程中,事先維護的材料定額、材料單價、人工定額、人工單價、折舊能源定額等與實際成本偏差比較大,差額通過差異分攤進行結轉。在進行差異結轉的時候,往往是根據不同產品的標準成本進行分攤的,這種分攤方法也是導致成本核算不準確的原因之一。最后,制造費用分攤簡單粗暴,有的企業將當月發生的制造費用按照當月生產所有產品的金額進行分攤,更進一步的企業會將當月制造費用先按生產車間劃分,然后同一車間產生的費用在該車間內部按所有產品的金額分攤。同一車間生產不同的產品,有的產品需要分攤制造費用,有的產品不需要分攤制造費用,有的產品需要分攤的制造費用多,有的產品需要分攤的制造費用少。簡單粗暴的分攤方法就會把制造費用按照產品金額同比例分攤,導致產品成本分攤不準確。
(四)信息化水平不高制造企業成本數據量一般較大,成本核算過程復雜。大型企業動輒成千上萬種產品,所耗用的材料、配件等物料品類規格更是繁雜,訂單數量也是根據客戶需求大小不一。想要對成本進行精準的核算,對制造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比如人工成本的分攤,設備折舊的分攤等。規模小的企業采用手工進行成本核算,不分產品規格,不分訂單差異,直接全部產品平均分攤,簡單粗放,導致成本數據嚴重失真。大部分企業雖然使用了ERP系統,但是在成本核算上依舊非常粗放,并不能真實的核算出每個產品的實際成本。
三、推動制造企業成本核算工作開展的方案
(一)提升對成本核算的重視程度企業要想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最重要的是高層管理人員要重視,總經理要清晰的認識到成本核算工作對降低成本和提升企業效益方面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貫徹思想,要加強日常經營活動中對企業全員成本核算管理思想的貫徹,無論是會議還是工作中,都要給員工樹立成本核算和節約的意識,讓每一個員工都認識到自身的工作和成本息息相關。其次,建立制度,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獎懲制度,將所有部門都納入進來,讓員工認識到,成本核算不只是財務的事,采購降成本、生產提效降成本等都是成本核算工作,并鼓勵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對降低成本的事項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從細節抓起,不斷提高成本核算管理水平。
(二)提高成本核算人員的專業素養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制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僅有生產經營活動,還會涉及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在具體項目實施時,這些業務還會面臨更加復雜的流程,使企業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開展面臨更大的壓力。在新會計制度框架下,企業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企業可以通過內部選拔、培訓,內部人員對企業業務更加熟悉,能夠更合理有效運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外部聘請高端、專業的人才,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加科學的核算方法,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收益。這樣才能保證成本核算人員勝任工作的能力,為企業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三)構建完整的成本核算控制模式現階段的財會制度是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而進行演變的,其中成本核算以及報表分析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極大消耗財會人員時間的一項工作,而財會人員因為自身精力有限,無法對其所在公司的業務發展進行全面了解,也難以掌握系統性的成本管理知識。這就對企業成本效率的提升以及企業價值的創造產生極大的制約,也進一步阻礙了企業內外部之間的企業價值的提升,導致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在處理具體業務時,要加強財務與業務部門的溝通,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共同識別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共同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在面對原有的成本核算體系時,要針對不同的機制進行創新,根據實際需求將財務部門做為核算管理中心,與其他各部門之間緊密配合,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財務部門定期將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匯總,對不同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并反饋給相關的人員,使其他部門及時做出有效的調整策略。另外,還要加強各部門對企業隱形成本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管理人員成本認知,逐漸提升員工的思想責任意識,加強內部的教育管理,逐步使成本核算模式轉向精細化,逐級的落實到各個環節上,最終通過不斷降低各項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經濟效益。
(四)促進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建設社會發展到現在,會計核算早已采用自動化的系統來生成財務報表。這就要求財務工作人員需要利用先進的電子信息化技術,提升財會工作效率,摒棄原有的陳舊觀念,實現信息技術與成本核算技術的有機結合。但是這種結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將原有的傳統模式改進,預先分析每一個環節,提升高層管理者的決策可信力度,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在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人員的能力,降低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對其產生的影響以及沖擊,這樣才能夠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為了更好地適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企業的財會管理與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一種創新的運作模式。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構建新型的信息系統,優化數據處理方式,采用自動化代碼的形式,使各項數據進行自動處理和計算,并引入金融信息管理系統,加之云計算的方法,將數據中所蘊含的財務信息進行快速提出,這樣可以提升企業財務信息的保密性和審慎性,優化財務信息的核算處理,發揮企業成本核算的作用。
(五)完善物資的使用管理體制在進行物資的使用管理時,必須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對物資進行有機使用和管理,對于某些專用物資的領用和維護必須要安排專業的人員進行物資的管控,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損耗。通過不斷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材料以及生產使用工具的損耗,提高日常物資的采購效率,延長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提升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企業的成本核算管理能力,降低制造成本,還應當結合內外部發展需求,不斷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市場優勢資源,加強技術創新推廣,最終實現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鄒瑜.分析制造業企業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智庫時代,2018(38):101-102.
[2]王大鵬.淺析制造業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J].納稅,2019,13(09):54-56.
[3]李小瑜.制造業成本管理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8(18):147-148.
[4]張仁瓊.淺析制造企業成本核算與管控[J].現代商業,2019(24):113-114.
作者:邵景濤 單位:玫德艾瓦茲(濟南)金屬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