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圖書館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Explor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Transition and Innovation
Abstract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library transition and innov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innovative practice from two aspects: management transition and service innovation. The author's proposal are as follows: improving management philosophy, breaking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learning and absorbing the advanced method and technology for service innovation, and hard innovation and soft innovation should coordinate for development.
Keywords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transition; service innovation
筆者不久前結束了美國圖書館的訪學,近距離體驗了美國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美國圖書館同行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成就令人印象深刻,觸發了筆者探究圖書館轉型和創新的沖動,這是研究的緣由之一;其次,自己身處高校圖書館,強烈地感受到當前圖書館正面臨著一場變革,圖書館未來將何去何從?好奇心驅使探究這個主題,這是研究的緣由之二;近日讀到吳建中先生在2012年出版的《超越與轉型》一書,引起強烈共鳴,這是研究的緣由之三。圖書館的轉型與發展問題,值得每個有責任感的圖書館人思考,這個宏大的主題,以筆者個人的學識和積累,恐難以抓住要旨,本文試圖從圖書館的管理轉型和服務創新方面展開研究,實為管中窺豹,意在拋磚引玉。
1 研究綜述
圖書館轉型與創新問題近年來引起圖書館學術界和實踐界的廣泛重視,國內主要的研究有:初景利[1]通過分析美國幾個典型圖書館的創新實踐,提出圖書館轉型發展建議:加強圖書館的發展定位與戰略規劃的設計;加強以用戶和服務為中心的業務布局與結構調整;改進圖書館的基礎業務設施建設;加強信息技術與圖書館業務的融合;加強圖書館統籌協調與協同的能力;加強人員隊伍的能力建設與培養。初景利[2]把圖書館轉型的外生動力歸納為:信息環境,經濟環境、教育與科研環境等變化;吳建中[3]認為當代圖書館的轉型不是功能的轉型,而是增強和完善了“以用為主”的基本功能的轉型;朱強[4]的研究認為在變革時代高校圖書館要主動尋求改變,需要制訂出圖書館未來的戰略規劃;為用戶提供精細化服務;為教學科研提供多維度、深層次的支持;注重開展多元化合作;宗霞[5]指出圖書館面臨三個方面轉型:核心價值轉型、功能定位轉型、管理服務轉型。
圖書館的轉型變革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圖書館的方方面面。上述文獻研究表明,管理轉型是服務創新的基礎和保障,服務創新則是圖書館創新的顯性成果。故本文把重點放在對圖書館的管理轉型和服務創新的研究上,其中管理轉型包括管理理念轉型、組織架構調整、組織文化重構;服務創新則包括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手段創新和服務場所創新等。
2 美國高校圖書館管理轉型
2.1 管理理念轉型
在數字信息時代,美國圖書館界積極借鑒企業管理的理論和方法,探索對圖書館管理的再認識,從原有的重視文獻資源的管理、服務業務的管理,發展到重視圖書館的全面管理,包括對圖書館使命、愿景、核心價值觀以及未來發展規劃的研究、業務流程的再造,用戶關系的管理等等。
2.1.1 引入企業管理思維 重視發展戰略規劃
很多美國高校圖書館都在其網頁上寫明該圖書館的使命或愿景,以及未來發展戰略。美國國會圖書館早在1998就開始未來發展戰略,其發展戰略主要圍繞內容戰略、用戶戰略、推廣戰略、組織戰略、人力資源戰略等方面提出[6],并在之后的時間不斷發展,與時俱進。哈佛大學2013年最新的戰略目標則強調[7]:為支持哈佛大學研究,教學和學習,實施哈佛圖書館館藏和內容開發戰略計劃;通過知識發現,整合專業知識和全球合作的網絡,有效地獲取知識和數據??的螤?a href="http://www.szkcjh.com/haowen/94267.html" target="_blank">大學圖書館最新戰略規劃中提出了七項戰略目標[8],包括館藏發展戰略、用戶戰略、學術支持戰略、空間優化戰略、文化建設戰略等。伊利諾伊大學圖書館的新服務模式戰略目標則重點強調[9]:數字圖書館戰略、學術支持戰略、圖書館評估戰略等等。耶魯大學醫學圖書館最新戰略規劃包括[10]:世界級的館藏發展戰略、服務戰略、推廣戰略、溝通與協作戰略,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總之,圖書館發展戰略重點通常圍繞資源保障與建設、融入學校的教學科研、知識發現、信息素養教育、以及組織文化建設和人力資源建設等方面而制定長期規劃。發展戰略規劃高瞻遠矚,以支持學校的學術發展為準則,對具體的業務工作有較強的引領作用。
2.1.2 重視用戶關系管理
美國高校圖書館非常重視用戶關系管理,用戶關系管理的要旨是重視用戶價值,為細分用戶提供細化服務,服務運作從“以業務為中心” 模式轉向“以用戶為中心”模式。通過關注用戶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行為,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為用戶提供精準、個性化的服務,是圖書館的服務創新的有效手段。加強用戶關系管理有多種方式,如為細分用戶提供定制書目信息、熱門圖書推薦、定題信息服務等等。此外,讓用戶參與新服務的設計是用戶關系管理的另一種嘗試。一直以來,圖書館的服務設計都是以圖書館為主,以用戶為輔,美國高校圖書館則把用戶參與放在首要位置。如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在建設讀者學習空間的時候,邀請用戶提供設計方案,用戶投票選定方案,整個過程都以用戶為主,大大提高了服務的滿意度。
2.2 組織架構調整與變革
美國高校圖書館近年在組織結構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打破傳統圖書館組織架構和部門設置,合并和重組了許多傳統部門,成立了很多新部門,使組織機構扁平化。
2.2.1 優化組織結構,成立新部門
在美國高校圖書館有很多新部門,如戰略規劃部、人力資源部、評估部、館藏發展部等。戰略規劃部負責研究學校的發展規劃,結合及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趨勢,制定本圖書館中長期發展規劃。戰略規劃部通常由館長直接領導,是館長的智囊團。人力資源管理原本是企業管理的理念,強調重視員工的職業發展,發揮員工潛能。近年美國高校圖書館效仿企業管理模式,重視提升員工素質,紛紛成立人力資源部,該部門主要負責全館人員招聘、薪酬制度、崗位設置、崗位考核、職稱評定、員工培訓等,良好的人力資源系統是完成組織使命的保障。評估部出現較晚,是在2000年美國圖書館學會(ALA)提出圖書館評估準則后,順應時代的發展而逐漸設立的部門。圖書館評估把讀者滿意度作為評估的重點,評估部負責日常的各類數據搜集,分析評估數據,定期評估報告,為圖書館個性決策提供支撐。館藏發展部是從采訪部發展而來,通常整合了采訪館員、咨詢館員、學科館員等分散在不同部門的館員,組合而成的新部門,負責制定館藏發展政策、發現用戶需求,按需統籌建設館藏等,原有的采訪部則重點放在資源的采購及合同管理等商務工作。
2.2.2 實施全面改革,重新整合機構
2011年哈佛大學圖書館改革在世界圖書館界引起轟動。當時哈佛圖書館共有八十多個分館,由于歷史原因,存在機構臃腫、協調性差、資源建設重復等問題[4],導致圖書館整體運行效率低下,已經嚴重阻礙了圖書館的發展。哈佛圖書館高層決定對原有的組織模式進行的改革,把所有的分館按照館藏發展需要、館藏內容所屬學科領域以及業務活動相似性分成五個大組,各個分館除受原來所屬院系領導外,還要受所在組負責人的領導。重組后的哈佛大學圖書館,組織機構實現了扁平化,增強了分館與總館、分館之間的橫向協作,并統一了分館借還書服務、技術服務以及數字影像服務等服務界面,使服務規范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圖書館在2007年提出“新服務模式計劃”,進行了以大學科群為基礎的整合。該計劃組織變革的重點是對原有的專業分館進行合并和重組,按數字圖書館的虛擬布局和學科化信息服務的功能,形成以學科群為基準的整合,為跨學科研究與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持,促進整個大學圖書館系統的高效和集約運行。該圖書館還將以前分散于各分館的采購、編目業務統一納入總館的技術服務部門。
2.3 組織文化重構與創新
圖書館組織文化對圖書館的價值觀、管理風格、組織架構、規范制度起導向作用,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同時對于員工具有指導作用和激勵作用,促使員工把群體價值觀念化為個人的行為準則,規范員工的行為,是打造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內在動力[11]。在轉型和變革時期,圖書館組織文化需要重構和創新,為管理轉型和服務創新提供支撐。
為適應快速變化的信息環境,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提出新的組織文化構建計劃[12],重點強調支持和鼓勵員工不斷更新他們所擁有的技術,培養員工對工作方式變化的高度敏感性。耶魯大學圖書館強調樹立對館員終身學習和教育的文化,通過給館員提供各種學習機會,滿足館員自身發展的需求,讓員工獲得職業的成功。圖書館文化重構,需要重新審視館員的作用,重視館員個人和團隊的發展,利用各種方法提高館員的進取心[13]。
3 美國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
3.1 服務內容創新:從文獻信息服務走向知識服務
美國圖書館學大師謝拉[14]說:“服務,這是圖書館的基本宗旨?!泵绹咝D書館積極探索從信息服務到知識服務的轉型,學科服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3.1.1 深入用戶的學科服務
在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擔負著新的使命和任務,學科館員成為推動圖書館服務轉型的重要力量[1]。康奈爾大學的學科服務的主要任務是[15]:院系聯絡、館藏建設、參考咨詢、教學培訓。耶魯大學學科館員的任務是:負責有關學科文獻的訂購、檢索服務和咨詢服務,以及承擔學科課題和項目。哈佛大學商學院圖書館的學科館員在嵌入教學培訓方面取得不菲成績,他們圍繞課程教學與學習提供特色服務[4],2010年參與的課程達到90多門,基礎服務包括教學準備服務、技術幫助、課程網站建設、教參資料的保留和獲取、全文鏈接的提供等;全程跟蹤的深度服務包括:信息產品和學習資源的定制、與課程相關情報收集及調研分析、課題決策參考方案、學生研究作業、項目內容設計等等。
3.1.2 嵌入科研的高端知識服務
美國高校圖書館除了大力發展普遍的學科服務,還探索“嵌入式”高端知識服務模式。近年來很多研究型圖書館承擔科研數據管理任務,為本校學者的科研項目提供從項目申報到研究成果數據管理服務工作,一般設有專人專崗實施數據管理服務。科研數據管理包括數據的組織、存儲、備份、共享、數據安全等,需要開發專門的軟件工具進行管理,為此圖書館還同技術開發商一起合作開發相關軟件產品。這項工作已遠遠超出傳統意義的圖書館業務,這是美國高校圖書館探索從傳統的信息服務向高端知識服務的轉型的典型例子。
3.2 服務手段創新:社交網絡和移動圖書館
美國高校圖書館對新技術非常敏感,及時應用新技術,有效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能力。社交網絡和移動圖書館服務是目前美國高校圖書館有影響力的服務。
3.2.1 運用社交網絡服務用戶
美國很多高校圖書館都運用社交網絡推廣圖書館的服務,建立同用戶的溝通渠道,帶給用戶全新的服務體驗。美國高校圖書館在社交網絡出現伊始,就敏銳地發覺這項應用對圖書館的重要性,緊緊圍繞這項技術開展多種虛擬服務,現在很多圖書館都擁有數量可觀的“Fans” ,年輕人是社交網絡的主要群體。美國高校圖書館的普遍采用Facebook、Twitter等方式同用戶交流和互動,圖書館Facebook主頁所提供服務的內容包括:新聞、最新通知、參考咨詢、交流園地、技術服務等,很多圖書館甚至把實體展覽都搬到Facebook上來,還有圖書館借助社交網絡平臺組織熱門話題討論活動,所以這些應用都大大增加了讀者的關注度。
3.2.2 移動圖書館得到廣泛應用
移動圖書館在美國率先得到普及和應用,移動圖書館最早只能進行一般信息查詢,如館藏目錄查詢、移動數據庫檢索、參考咨詢 、續借圖書、讀者賬戶管理、館藏分布、新聞和新書通報等,現在發展到建立社交網絡的鏈接,提供講座播客服務,預約研修室,預約移動課程等。除此之外,移動圖書館大大促進了電子圖書和有聲讀物的借閱,在促進閱讀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大學圖書館正努力擴展支持移動設備的信息環境,以方便用戶利用移動設備獲取學術資源。
3.3 服務場所轉型:從文獻中心到學習中心
3.3.1 信息共享空間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學習場所
一直以來,圖書館給人的印象是浩瀚的書庫、安靜的閱覽區。美國高校圖書館則正在顛覆這種印象。上個世紀90年代,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就率先提出將圖書館打造成信息共享空間的理念,把圖書館打造成讀者學習與交流的場所。讀者可以利用信息共享空間完成各類學習與討論交流,把傳統的書庫從原來顯眼的位置轉移到比較隱秘的地方,二線圖書甚至被移到城市郊外的密集倉儲中。信息共享空間通常分為學習共享空間和學術共享空間,學習共享空間主要提供給大學生利用,有個人學習間、小組討論學習間、設備與技術服務空間等。學術共享空間則是為研究人員提供高層次的研究與討論空間,提供多種硬件設備,如電腦、投影儀、打印機,以及數據存儲設備和文字識別設備等。信息共享空間中的設備和家具都是可移動,用戶可以根據會議或研討的需要重新布置。此外,在許多特定區域還設置了咖啡廳,濃郁的咖啡氣味,令讀者沉浸在松弛與愜意的環境中,享受學習、交流和思考的樂趣。
3.3.2 為游戲化學習提供支持
地平線[16](Horizon)報告在2012年和2013年連續兩年都提到游戲與游戲化學習將成為高等教育中廣泛應用的新技術。所謂“游戲化”就是將游戲的基本元素與教學活動相結合。在游戲化的課程中,學生能夠通過體驗有一定難度的挑戰性學習來積累點數獲得獎勵。美國許多高校圖書館正在提供游戲服務的嘗試,主要目的是吸引用戶到圖書館學習,加深用戶對圖書館工作的熟悉和理解,提升用戶閱讀粘性和信息素養。在伊利諾伊大學工程圖書館的一個中型開放區域,擺放著普通的閱覽桌椅,貼在每個閱覽桌上的九宮格數獨游戲為在此學習的理工科學生提供游戲支持,他們在學習間隙,順便完成貼在桌面上的游戲,在游戲中鍛煉思維,體會學習的樂趣。
3.3.3 學習中心的嬗變――斯坦福大學的“無書圖書館”
在場所創新方面,美國高校圖書館有很多大膽創新,斯坦福大學的“無書圖書館”就是一個創新案例。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因為空間容量限制,在2010年將物理圖書館和工程圖書館改建成“無書圖書館”,他們將大部分圖書搬運至郊外的遠程書庫,把騰出來的空間設計成“無書圖書館”。走進無書圖書館,感受到這些空間都是為“人”設計的,而不是為“物”設計的,里面有大量的沙發,一個名為“頭腦風暴島”的討論區域、電子公告欄以及一組活動空間,只有很少的書和書架。在一側顯著位置,有當年惠普公司初創時的辦公室模型、在走廊里則擺放著Google最早設立在斯坦福大學的存儲設備模型。幾臺電腦和Kindle電子閱讀器擺放在桌面上,供讀者使用?!盁o書圖書館”全Wifi覆蓋,智能手機和電腦可以隨時聯網查閱資料,這樣的空間為讀者營造出更多自由的學術氛圍,令讀者沉醉其中,成為思想的“孵化器”。
4 研究啟示
4.1 提升管理理念,突破體制限制,大膽探索組織創新
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圖書館需要變革以適應未來圖書館的發展。組織變革的前提是管理理念的提升,需要把圖書館事業放在一個相當的高度去審視,提出圖書館的愿景和使命,制定圖書館發展戰略??v觀中國圖書館界的理念創新, 步伐很小,戰略規劃大多停留在表面,或者表現為工作計劃,而不是一種組織未來的發展戰略,往往缺乏深思熟慮的高瞻遠矚規劃,加之落后的組織文化,使圖書館缺乏一種向上的力量。
美國高校圖書館具有很大的自治性、自主權,因此在體制上保證了改革與創新的順利進行。相比而言,中國高校圖書館缺乏自治性,加之歷史原因,中國高校圖書館是學校高端人才家屬聚集之所,組織內部的任何變革同個人利益沖突時,都會在內部形成強大的阻力,因此中國高校圖書館在組織創新方面缺乏建樹,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圖書館進行了嘗試。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按照大學科重新整合服務部門,形成以學科為主,融合基礎服務和高級情報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體系。浙江大學圖書館成立了研究與發展規劃部,負責研究圖書館未來發展趨勢,制訂圖書館發展規則,并根據業務線條設立了資源總監、服務總監、技術總監和合作總監崗位。
4.2 借鑒和吸收先進的方法和技術進行服務創新
國內圖書館界比較固守傳統的圖書館管理范式,缺乏對新范式的研究和嘗試,亦缺乏引進借鑒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服務創新的實踐。總體看來,圖書館的局部創新多見,系統性創新少見,很多創新本質上只是對原有服務的補充或點綴,而真正的創新則必須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重構圖書館服務,可以說中國圖書館界正是處在“微創新”的階段。應大力倡導建立圖書館創新文化,培育創新精神,從自娛自樂式的“創新”中走出來,努力尋求滿足用戶需要的服務創新。
4.3 “硬創新”和“軟創新”并重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宣傳工作 改進方式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2(c)-0255-02
高校圖書館是教學與科研的信息服務機構,承擔著為學校教育服務的重任。著名圖書館學者、教育家吉爾曼曾這樣評價大學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是大學生的心臟”。把圖書館形容成大學生學習的主動脈,可見圖書館之重要性。近年來,許多高校圖書館都在不斷加強文獻資源建設,注重服務方式,但圖書館往往出現利用率不高,借閱狀態下滑,這種情況是值得圖書館人的反思。為提升高校圖書館利用率,把知識資源真正地發揮作用性,就必須充實圖書館宣傳工作力度,讓更多讀者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資源空間,獲取更多知識能源。圖書館宣傳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圖書館資源利用的廣度和深度??傊灰ㄟ^有效改進宣傳策略,才能塑造和提升圖書館的形象和地位。
1 高校圖書館宣傳工作概念及目的
高校圖書館宣傳工作是指高校圖書館運用各種方式方法,通過報道、傳播圖書館的自身職能、資源項目、發展動態,并結合與讀者互動交流,引導讀者閱讀傾向和行為的工作。其宣傳的主要內容包括館藏狀況、使用方法、職能作用、服務手段、服務功能、服務效果等活動范圍。高校圖書館首先要認真開展業務工作,同時也要注重做好宣傳自身形象,宣傳的目的是吸引更多讀者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增強讀者的文化意識,使圖書館的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以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神圣職能,提升師生讀者綜合素質。
2 高校圖書館宣傳工作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長期以來,高校圖書館由于人力不足、工作量大,忽略了宣傳工作力度,任務式的宣傳只是過場而已,對于真正在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上起到效果不明顯。盡管現代科技信息不斷進步,圖書館的宣傳項目也隨之而增多,但宣傳手法不及時或不專一,也會漸漸拉大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程度影響到圖書館的運作。目前,高校圖書館在宣傳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宣傳隊伍不規范
高校圖書館通常下設有采編、流通、期刊、技術等幾大部門,但很少設有宣傳部門,更沒有專門設定專職宣傳人員,有宣傳任務時只是調動館內工作人員兼顧,宣傳工作在乎于定期與不定期限之間,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圖書館的宣傳質量和效率,加上圖書館參與宣傳工作的人員不一定有高的專業水平,文化素質也有偏差,在宣傳時沒能真正傳播圖書館的知識、觀點和相關的要義,使讀者難以獲取宣傳收益,造成圖書館宣傳意識和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因此,宣傳隊伍不規范給宣傳工作帶來一定的滯后。
2.2 宣傳模式單一化
目前,一些高校圖書館是仍然保留舊樣的宣傳模式,圖書館宣傳工作往往不見成效,如一般性的發送宣傳冊、欄目報道、問卷調查和學前教育等,這類做法顯得平淡而已,讀者不一定會接受和領會。從每年新生學前教育可以觀察到,圖書館老師的宣傳教育課程,是以詳細介紹館內規章制度、館藏資源、館內布局、文獻分類、紙質圖書、電子圖書以及電子資源使用等內容,學生在短時間內難以接受和理解,沒有幾個學生能聚精會神地聽課,過于長篇的授課教育容易讓學生反感,出現不耐煩情緒。這樣的宣傳教育,難以吸引讀者對圖書館的產生興趣,自然減弱讀者到圖書館的熱情。
2.3 宣傳范圍不廣
目前,高校圖書館在人手不足之際,既要保障開放窗口的正常運轉,也要顧及宣傳和多方面的工作,宣傳工作固然是力不從心,單向宣傳和灌輸,難免所起的作用不大。加上圖書館開展宣傳工作只局限于自身能力范圍,更多時候的宣傳只是一些新書推介、欄目報道、現場展書活動,宣傳空間不夠廣泛,缺少了向學生宣傳人文精神與藝術風采的展示,缺少了導讀指導,也缺少網絡資源使用的示范指導,讀者對圖書館網頁使用功能少于過問,電子資源點擊率不高,故此直接影響圖書館文獻流通和信息傳遞的速度。
2.4 忽略發動學生團體力量
高校圖書館的讀者就是校內的老師和學生,圖書館的宣傳工作就是圍繞全體師生而開展,每一所高校人數都在幾千以上或更多的學生人群,圖書館宣傳工作在緊張與繁忙當中缺少發動學生團體組織,就如學生處里有社團組織機構,也有宣傳部門,加上不少學生喜愛爭當志愿者服務工作,但圖書館忽略發動學生團體的力量,忽略了挖掘他們工作積極性和優越性,這也是宣傳力度弱少的其中原由。
3 高校圖書館宣傳工作的改進方式
高校圖書館的宣傳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與圖書館其它工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使高校圖書館持續不斷地發展,讓師生讀者有效利用圖書館的資源,不斷增大流通量和提高利用率,拓寬讀者的知識面,圖書館應重視宣傳工作,把宣傳工作納入有規劃的部署中去,并將貫穿于圖書館各項工作全過程,以推動圖書館工作的全面發展。
3.1 建立專業宣傳隊伍
在高校圖書館里建立高素質的宣傳隊伍,有效保障圖書館宣傳工作的有序開展是十分必要的。圖書館宣傳隊伍要求人員專業性強,具備高素質的知識能人,可全面承擔圖書館宣傳研究、策劃與開展,善于深入讀者群中了解讀者需求,善于總結經驗,找出工作技巧,開拓思路,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宣傳活動,加強讀者互動交流,引導讀者閱讀傾向,通過聲、視、報、刊等各種媒介以及板報宣傳,傳達圖書館的信息,實現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
3.2 規范宣傳工作,提高宣傳效率
對于高校圖書館開展宣傳工作,首先要將宣傳工作實行規范化,并堅持長期進行,圖書館宣傳工作實行規范化的開展,必須考慮周全地做出合理宣傳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籌備和安排宣傳項目,并將它納入工作計劃的日程表上,對每個時期的宣傳任務做到精心謀劃,確保宣傳質量。每次的宣傳工作,必須結合館里自身條件和結合教學需求,及時做好調查,收集讀者信息內容,宣傳工作還要適合當前形勢發展趨向,以講座、宣傳欄、知識競賽、展覽、晚會以及贈閱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引導讀者,取得讀者的依托和信任,力求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
3.3 做好新生入館的宣傳教育
新生入學教育是高校圖書館的必備一課,圖書館要做好自身宣傳教育首發的基本內容,必須認真做好宣傳教育的第一站。圖書館要體現宣傳教育的有效性,改變舊的宣傳模式,在宣傳教育的第一課里下功夫,因為讀者受教育的思想意識是先入為主,主講老師要精心籌備課件內容,突顯圖書館宣傳教育的中心要點,讓讀者簡單知曉,留下印記,把圖書館的設施布局、服務項目、使用功能、運行制度等以精化和生動的語言表達,易于讀者接納,讓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能融會貫通,明白圖書館的動作性能,特別在宣傳教育課件內容上,重點以插入圖書館攝制的影像播放,真實反映圖書館動作的全過程,吸引學生讀者注意力,自然增加讀者對圖書館產生了解和認識。為此,圖書館宣傳教育是非常關鍵,做好宣傳教育的開端,讀者就會懂得找上門來,才能提高圖書館的利用率。
3.4 發揮學生的能動力
讀者是圖書館服務的對象,要建立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橋梁作用,就要多與讀者相互聯系、相互溝通,聽取讀者反饋意見。圖書館的宣傳工作可利用與讀者相互之間的鏈接,動員和組織讀者積極參與部分宣傳工作,如開展“圖書館服務宣傳月”,“知識快車競賽”“現場展書活動”等,讓學生讀者利用業余時間加盟到圖書館宣傳隊列中,擴大圖書館的宣傳實力,另外,還可發動學生團委宣傳部成員積極參與和配合,把宣傳工作落到實處。廣東文藝職業圖書館多年來堅持建立學生管理員的服務隊伍,充分培養學生管理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和協助圖書館的各項宣傳活動,并利用學生管理員Q群互動空間作宣傳報道,發揮了學生的能動作用。
3.5 開拓宣傳工作的新思路
高校圖書館的宣傳工作需要地廣泛開展,就必須有創開新思路,依靠一定的力量來支持,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已開拓了這一渠道,在自身院校里成立圖工委,由館長牽頭、聘請教學督導委員、各系部主任、學科老師代表和圖書館部分館員作委員。學院圖工委的成立,提升了信息時代大學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個性化、網絡化和社會化,提升了文獻資源的數字化、文獻資料載體的多元化,成為特定專業文獻信息和相關文獻用戶的紐帶,充分發揮協調、咨詢、研究和指導作用。此舉動給圖書館的宣傳工作帶來的極大的成效和收獲。圖書館日常的宣傳工作也能得到專業圖工委成員和老師們的協助的引導,帶動學生到圖書館來指導用書,推薦專業讀本,有效提高了圖書館的利用價值性。
3.6 實現宣傳模式多樣化
開展圖書館的宣傳工作,實現多種多樣的宣傳手法,把宣傳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地展現各時期的文化宣傳項目,發揮高校圖書館文化活動主渠道的作用,提高圖書館文化品位。一是舉辦圖書館暢游活動,讓學生體驗圖書館服務工能的使用,深入了解和掌握利用圖書館文獻資源,增值圖書館的服務意識。二是開設圖書館選修科目,推出“館藏資源與信息檢索利用”的課程,對數據庫的使用功能進行現場演繹和示范指導,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信息的能力。三是做好書刊資料的宣傳和閱讀輔導,成立“陽光讀者協會”、舉辦“讀書會”、組織專題講座、征文、書評比賽活動,堅持“讀書心得交流會”、“演講比賽”等以讀書交流為主要內容的團體性文化活動,引導讀者的閱讀傾向,切實加強與讀者的溝通與交流。四是創辦館刊,定期編制圖書館的學術研究、發表與工作有關的學術論文,以交流形式展現圖書館的風采。五是依據各個時期形勢發展,舉辦知識競賽,活躍讀者的思維能力。六是每月制作圖書館讀書園地的宣傳欄目,及時報道新書目錄,介紹圖書館的活動安排以及知識文摘,讓讀者體驗圖書館信息報道的快訊。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圖書館特別重視校園文化宣傳工作,重點突出藝術精品項目,開展了攝影比賽,書法家比賽,將評出學生優秀作品展示出來,讓藝術院校的學子共同分享藝術成果,這樣的文化宣傳能得到全院師生贊同,是宣傳工作中的一大特色。
總之,高校圖書館宣傳工作是為讀者服務的一項重要任務,只要不懈努力地堅持做好圖書館的宣傳工作,讓館藏資源充分利用與發揮。圖書館只有做到關心讀者、了解讀者,積極為讀者傳遞科技信息,不斷地開發智力資源,吸引更多讀者走進圖書館,利用圖書館,才能發揮圖書館服務育人的職能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穎.高校圖書館宣傳工作初探[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9):12-14.
[2] 唐潔.淺談學生社團參與高校圖書館宣傳工作[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9(3):94-96,100.
[3] 武麗娜.淺談高校圖書館宣傳工作的改進[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17)1-3.
美國于2002年6月25日制定了(本土安全信息法案>,把信息共享提升到法律的層面加以考慮。隨著網絡環境的發展和國際圖書聯合會(IFLA)的不懈努力,信息共享問題不僅局限于圖書情報領域,還成為一個外延十分廣泛的重要問題①。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數字化的環境正在形成,讀者對文獻信息資源多元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以傳統的印刷型資料為主的收藏載體和以手工服務為主的服務方式,難以適應社會對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傳統的藏文文獻還有一特殊性,就是藏文文獻資料有很大一部分是木刻印刷,沒有裝訂,只宜單頁翻閱,這就增加了閱讀的困難,容易造成壞損,更不便于借閱和交流。各大寺院收藏的藏文文獻絕大部分都是用傳統的印刷術印制的,用傳統的方式管理,用手工操作方式服務。一方面,他們大量的文獻資料無人借閱,長期“束之高閣”,不能發揮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應有的社會效益,加之塵?;\罩,蟲蛀雨淋,自然風化,造成不可彌補的嚴重損失;另一方面,由于管理體制、服務方式等方面的制約,希望閱讀、研究這些文獻資料的人,又無法借閱,無處借閱,嚴重阻礙和制約了豐富的藏文文獻資源的使用。
就用現代印刷術印制的圖書來說,近年來由于圖書價格的不斷上漲,各館圖書購置經費、設備嚴重匾乏,圖書資料很難更新,尤其是基層的圖書館更是這樣,幾年、十幾年看同樣的書,是很普遍的現象。加之和其他藏區地域遼闊,交通不便,人煙稀少,圖書資料的借閱、交流和使用就更加困難,無法為讀者提供優質的信息資源服務,發揮不出圖書館在信息服務業中的紐帶與橋梁作用,不能適應數字化、網絡化的信息服務和要求。另一方面,自治區和其他藏區現有的圖書館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缺乏統一管理,沒有建立中國標準目錄(CNMARC)藏文格式處理圖書館系統軟件,致使文獻信息資源重復建設與共同不足這兩種情況同時存在,各地各個圖書館出現“你有的我也有,我沒有的你也沒有”的尷尬局面,致使國家財力、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②從觀念形態方面來講,藏族根深蒂固的部落意識,只顧自己和一個地區、一個部門的利益,缺乏大局觀念和全局意識,也嚴重影響了藏文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以自治區為例,根據我們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底,地區已建立自治區級公共圖書館l所,地區級公共圖書館4所,高等院校、研究機關圖書館(室)近10所,各級黨校圖書館(室)8所,地區級師范學校、職業中專學校圖書館(室)7所,自治區政府廳、局級機關圖書資料室33個,此外還有駐藏、武警部隊、各級醫院圖書資料室20多所,自治區級博物館1所,自治區級檔案館l所,自治區級群眾藝術館1個,地區群眾藝術館6個,縣級文化室48個,鄉級文化站200多個,村級文化室500多個,己初步形成復蓋全區的群眾文化網絡。這幾年來,隨著農村書屋的建設,農牧區基層圖書館、室又有新的發展。
和其他藏族地區的藏文文獻大量保存在各大寺院和民間私人經堂里,據有人粗略統計,傳統印刷的長條藏文典籍約有60萬函。在,藏文文獻收藏率能達到70一80%左右。③這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可見在地區,藏文文獻資源的共享已有充分的基礎和客觀條件,關鍵是共享技術與信息使用手段落后,使很多珍貴文獻無法實現應有的價值,發揮它們獨特的作用。就全國范圍來說,自治區圖書館、大學圖書館、藏醫學院圖書館、社會科學院圖書館是收藏藏文文獻相對較多的單位,他們擁有相當可觀的古籍和特色文獻資源。但是,這些圖書館很少有借助計算機作為載體的現代檢索與借閱工具,大部分圖書老化嚴重,編目方式依靠傳統方式,手工操作,不便于借閱和檢索,更不能與外單位和別的地區的讀者和研究者共享這些資源。網絡環境下藏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它是由若干個子系統組成的統一協調的復雜系統,不可能一墩而就,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對各子系統進行扎實的理論探討與深入研究,探討符合和其他藏區實際的辦法,循序漸進。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互聯網技術條件下人類共同的向往,也是21世紀圖書館事業發展的現實要求和必由之路。在信息時代,優秀的藏族文化的傳承、發展與服務藏學研究,藏區圖書館建設主要應該突出藏文文獻特色,并以圖書館數字化發展和藏學文獻網絡化發展作為發展方向。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具有珍貴學術價值的豐富的藏文文獻真正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財富,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使之得到認真保護,充分開發,科學利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把藏區之外,祖國其他地方甚至是世界各地另具特色的各種文獻資源引入藏區,彌補藏區各圖書館對現代圖書、其他民族文化信息資源收藏之不足,更好地滿足藏區各族人民不斷增長的了解外部世界、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等的要求。藏族有句諺語:“優質的木材,不能讓它爛在樹皮底下?!蔽覀儾荒茏尣匚奈墨I這一極其“優質的木材”,在落后的管理方式下腐爛。假若出現這種情況,這不但是藏族文化事業不可彌補的巨大損失,也是中華文明的重大損失,我們將愧對創造這燦爛輝煌的藏族文化的祖先,成為歷史的罪人。
二、建立分散互聯的圖書館藏文文獻信息協作網絡模式
和其他藏區的藏文文獻資源分布范圍很廣泛,有公共圖書館、高等學校圖書館、研究機構圖書館、寺院圖書館及私人收藏資料室,通過藏文文獻的分布情況調研表明,藏文文獻、尤其是新版藏文文獻基本集中在公共圖書館、高等學校圖書館、研究機構圖書館、檔案部門四大系統,而大部分珍貴古籍文獻則收藏在各大寺院里。因體制、設備、經費、管理等因素的限制,每個圖書館不可能將所有的藏文文獻收齊備全,所以,更加需要建立一個全面的藏文文獻數據庫來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從圖書館整體的發展情況看,應該更多地實現館際協作。資源共享不僅是圖書館文獻的共享,各個圖書館已編好的書目數據、建成的數據庫、富有經驗的資深館員等因素都具有共享及利用價值,應該也可以納入共建、共享范圍。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之間應更多地建立聯合編目、數據套錄、聯機檢索等技術合作,這樣就可以超越過去那種以館際互借為主的單一形式。分散互聯的圖書館界發展思路是21世紀圖書館網絡化發展的方向,更是目前藏文文獻資源共享的最好途徑,自動化與藏文文獻資源網絡化息息相關,拋開自動化就無法實現文獻網絡化,只有使用現代化手段才能把參加網絡化的各圖書館藏文文獻機構真正聯結起來,實現和其他藏區藏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由于分散互聯網絡的穩定、可靠、安全、快捷、多途徑響應等特點,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和信息訪問模式。因此,我們認為以數據的分別儲存、文獻資源的分別規劃建設、借助網絡實現文獻信息的多途徑檢索等為特征的分散式互聯網絡更為適合目前和其他藏區各圖書館藏文文獻資源共享的現狀,打破門戶之見和行業阻隔的堅冰,每個藏文文獻信息中心應對內自成一體,對外互為支援,在友好、團結、平等、互惠互利、共求發展的前提下,形成資源的共建、共享。
三、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惠,自愿參加
1998年,中國國家圖書館牽頭,籌建了“全國圖書館信息咨詢協作網”,吸納全國圖書館為網員。1999年,由中國國家圖書館發起,召開了全國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協作會議,來自全國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科技情報所等系統124個圖書情報單位共同在北京簽署了(全國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倡議書)和(全國圖書館館際互借公約)。自治區圖書館參加了協助會議,并簽署了這兩份重要文件。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強全國圖書館界跨系統、跨地區、跨行業聯合,并制定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惠,自愿參加”的方針。這一倡議得到與會成員的一致贊成和熱烈擁護,在全國也產生了強烈反響,普遍認為這對共建、共享工作是一個有力的促進和推動。這對我們藏文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事業更是一個有力的促進和推動。2001年4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歐洲少數民族語言計劃”,計劃在2年內建立基于少數民族語種的資源庫①。這件事對我們這樣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應該有很大的啟示。2001年,國家文化部啟動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幾年來,取得了巨大成就,覆蓋了文化部直屬系統的2675個公共圖書館,390個群眾藝術館,2907個文化館,42024個文化站,2217個農村集鎮文化中心和59312個圖書室,基本上覆蓋了城鄉的群眾文化網絡。和其他藏區從中受益很大。這些文化設施的建成,是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礎,也改變了人們以往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建設,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人們逐漸認識到,信息資源共享是圖書館為新時代和諧文化和和諧社會提供的優質服務,也有利于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加強各民族的團結和友誼,增進祖國大家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親和力。
目前以微軟的VisTA為代表的藏文操作系統已經形成,藏文識別技術和檢索功能也在深入研究和開發當中;大學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顯著成就。在圖書館方面,已經初步構建了全國高等教育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在此基礎上,現在要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繼續完善并構建各省市自治區范圍內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以便形成全國、各地區、各省市直至基層學校的完整保障體系。為了推動這一工作,2002年,成立了“自治區圖書館學會”,大學圖書館也是成員館。成立這個學會的目的,是要推動文獻信息共建共享事業的開展。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礎差,起點低,資金少,這一組織目前總體水平距離國內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開展的工作也很少。要建設數字化、網絡化藏文文獻資源圖書館,應有一個中心館,若干個協作成員館。不少地區(包括外省圖書館)以前成立過各種圖書館協作網組織,制定了合作章程。但是有些成員館名義上參加,實際上卻不承擔義務,協作網組織幾年也難得開展一次活動。和其他藏區,由于地域遼闊,基礎薄弱,各地區圖書館之間的網絡協作更加困難。一些非中心圖書館認為,以某某館為中心,一開始就有不平等之感。在人們的意識中,“中心”往往與“權力”聯系在一起,再加上利益沖突,使非中心圖書館對網絡建設持消極態度,這也是許多地方圖書館協作網絡難以順利開展的原因之一。從目前和其他藏區的情況看,應該著重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一)要重視聯合建設,分工收藏
全國各藏文文獻收藏機構普遍經費緊張,正常購書經費都無法保證,各館分工收藏、聯合保障一直難以解決。當前,各圖書館購書經費都是由上級主管部門分別劃撥或者靠社會慈善事業捐贈的,由于經費撥款制度各立門戶,各館的經費使用也只對其主管部門和各自的用戶負責,資金難以統一調配,各自只從本單位的需要出發,造成了各單位在文獻采購上缺乏宏觀規劃,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文獻重復購置與浪費現象。條塊分割的體制也阻礙了各館的有效合作。自治區圖書館學會的成立,在形式上學會成員圖書館于組織機構層面拉近了關系,在互利的條件下進行了一些資源共享活動,但具體到藏文文獻資源建設方面,實際上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沒有一個聯合建設與分工收藏的可持續性發展規劃。
(二)建設藏文文獻數據庫
網絡環境下,實現藏文文獻資源共享要建設一個以藏文文獻為主的大型數據庫。目前,地區各大圖書館藏文文獻信息收藏機構都沒有一個可全面有效利用的數據庫;國外一些相關圖書館藏文文獻信息收藏中心建立了規模比較大的藏文文獻資源數據庫,但是,因為版權和國內外合作協議問題,目前沒有公開使用;國內也有許多研究機構從事藏文文獻數字化工作,但目前也均未形成規模效應。2011年8月,教育部CADAL服務中心分中心在大學圖書館成立,負責組織地區高校利用CADA項日建設的數字圖書館資源,并進行特色文獻數字化以及與CADAL管理中心的協調工作,建設地區CADAL文獻信息掃描加工中心、培訓中心和宣傳中心。2012年7月,教育部CADAL服務中心分中心工作會議在拉薩召開,確定了教育部CALis、CADAL項目自治區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人選,由大學圖書館作為代表與6個成員館簽訂了服務協議,研討確定了教育部CALis自治區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和教育部CADAL服務中心分中心2012一2013年度工作計劃。鑒于當前國內外藏文文獻資源數據庫建設狀況,地區各大圖書館藏文文獻信息收藏機構可以依托“教育部CADAL藏文文獻數字化中心”,全面啟動藏文文獻整理與數字化加工,最終建成在國內外有影響的藏文文獻數字圖書館。
(三)建立完整的藏文圖書編目系統
以網絡為基礎的藏文文獻資源共享的主要形式是通過互聯網絡進行館際互借,文獻傳遞,其前提是要有一個開放、高效、便捷、準確的完整的藏文文獻編目系統。圖書館自動化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基礎,是數字化不可逾越的必經階段。為了使藏文文獻資源得到廣泛運用,要充分借鑒CALis的管理經驗與系統架構,采取“整體規劃,合理分工,聯合開發,共建共享”的建設方針,合理利用已有的基礎資源,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四)實現藏文文獻館藏信息資源的網上傳遞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資料室――作為學科建設和科研資料的重要載體,也在迎來它 “改革的春天”:很多資料室從過去的窄小教室正逐步搬遷至嶄新的寬敞明亮的新址。而搬遷過程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改變,更是服務模式、服務理念的全方位變革,如何做好搬遷工作,成為擺在各資料室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搬遷工作必須提前做好詳盡的計劃和準備工作,才能避免工作無序、混亂等,因此本文便結合實際工作,著重分析了如何進行資料室搬遷前的準備工作及搬遷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ナ紫齲搬遷前必須做好調研工作。
ノ以鶴柿鮮以詘崆üぷ髡式開始一年前,便已經確定了搬遷意向,所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了詳盡的調研:包括利用網絡收集資料、進行實地調研、開展民主討論等各種方式,詳細了解國內外圖書館、資料室最新設計情況及管理模式,緊跟國際、國內最新動向,吸收國內外資料室建設的寶貴經驗;同時,由于部分其他部分兄弟資料室與我院情況極為詳盡,并陸續已經搬遷完畢,我們便具備相當的優勢,可以與已經搬遷的資料室增加溝通并仔細調研,吸取經驗教訓,少走彎路,積極征詢他們的意見并認真采納,以便取長補短;另外,多向資料員等一線工作人員征求意見,因為這樣既可以調動他們參與搬遷工作的積極性,增加干勁,同時,因為他們比較熟悉實際工作,和其他資料員接觸較多,可以提出一些操作性較強的建議。例如在大不列顛圖書館搬遷時,就有一位管理員以他的聰明才智為圖書館的搬遷節省了大筆人力、財力,并為自己贏得的榮譽和財富。據說, 著名的大不列顛圖書館要從舊館搬到新館,搬遷預算費用為300萬英鎊!一個館內管理員聽說后,就向館長保證請命:如果把這事包給他,只要150萬英鎊就可以在規定時間內把全部圖書按要求搬運完畢.館長給他150萬英鎊,并保證:如果他能按規定要求搬完圖書,搬遷剩下的費用全部歸他個人所有,并立字為證。第二天,這位管理員打出了這樣一個廣告:自即日起凡在大不列顛圖書館借閱圖書一律免費,但一定要在規定時間內到新館送還。廣告打出后,讀者借閱踴躍,在規定時間內,舊館內90%以上的圖書就移到了新館,剩下的圖書用車搬完,整個費用還沒用去10萬英鎊!這樣140多萬英鎊的錢就進入了這個管理員的口袋。
2.設計新址圖紙。在各級領導和具體資料員確定好新資料室的定位、各功能分區后,必須制定詳細的圖紙。圖紙中應包含整個資料室的功能分區,格局布置,并精確到每個書架、辦公桌的擺放,每個電源、網絡接口等的具體布設,能夠做到,任何一家施工單位,看過圖紙,都能準確無誤的做好資料室的裝修、搬遷工作。這樣做既有利于詳細記錄資料室設計過程中的各種要求,也便于隨時發現問題,修改細化圖紙,逐步完善設計。設計好樣稿后,也方便向具體的施工單位提出設計要求,進行施工。設計期間,要注重實地調研,力爭避免出現書架不夠,位置預留不足,書籍、書架無法擺入,電源、網絡安裝不合理等影響日后辦公的各種情況。當然,設計中也必須具有前瞻性,保證資料室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發展的需要,為其日后工作預留好發展空間。
3.制定詳細、完備的搬遷工作計劃,并做好搬遷前的具體準備工作。搬遷計劃要設計合理、切實可行,具有較好的操作性,越詳細越好。從規劃設計到搬遷新址,力爭每項工作時間細致到“天”、每項工作任務細致到“人”。例如,要對現有書架圖書的書脊延米數,每個書架存書量,整個資料室藏書量等數據做好記錄。既方便統計,分配如何打包,計算所需打包繩等材料的數量,也便于新址上架,日后管理等。制定完備搬遷計劃的同時,也要按步驟做好搬遷前的具體準備工作:如聯系好搬家公司,購進適量的打包繩、編織袋、記號筆等所需材料;將歷史文獻賬本、館員個人物品等分類整理好;訂購書架及新址所需辦公桌椅、電腦等,以便搬遷后廠家及時發貨等。
グ崆ü程中,嚴格按照制定好的搬遷計劃執行,細致認真地做好每項基礎工作,時刻將實際工作于計劃內容相對照、比較,保證整體工作的順利完成。同時,在實施工程中要著重注意的兩點就是:細致、執行。細致,暨任何細節工作嚴格按照搬遷計劃進行,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否則將因為一個過程的拖沓或失誤,導致整個搬遷工作不能按時進行,影響新址啟用,導致圖書無法擺放,影響日后辦公等一系列重要問題。另一個關鍵點就是“執行”。已經確定了一流的設計,最重要的還要保證一流的執行。在搬遷過程中,無論新館的施工,還是舊有圖書的搬遷工作,在每個步驟中都要嚴格按計劃執行,保證執行力。否則,再好的設計也是一紙空談,只有好的執行才能夠把它們變成事實。當然,強調“細致、執行”的同時,任何計劃不可能完全遇見未來,百密一疏,在實際執行中難免遇到各種新情況、突發各種新問題,這時就要求學院領導和資料員能夠以大局為重,靈活處理好各種問題。
グ崆üぷ鶻崾后,必須做好總結,詳細記錄哪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以便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為今后學院資料室再次搬遷或其他院系搬遷工作提供借鑒。相信,按照以上方法,一定能夠順利完成資料室的搬遷任務,并為其日后發展提供保障。
おげ慰嘉南祝
[1]田亞麗,王俊林.《高校圖書館搬遷工作淺議》,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6).
關鍵詞:美國;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圖書館服務;創新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basic concept and important value of makerspace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kerspace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ies. 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of our country pay more attention to makerspace services: high quality librarians, good environment for knowledge exchange, and better external cooperation.
Key words American; university library; makerspace;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ve service
21世o以來,美國高校圖書館為了吸引讀者不斷推出各種優質服務,這在美國高校圖書館被看作是富有激發學術創造力的“學術手工作坊”或者“學術實驗室”。其中,創客空間服務激起了人們對高校圖書館及其館員價值的討論,進而成為美國高校圖書館的一個熱點問題[1]。有學者提出可以將高校圖書館改造成“技術車間”,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延伸了其服務范圍,創新了高校圖書館的服務類型,使高校圖書館真正強化了知識創新的功能。
1 創客空間概述
“創客”的英文名稱是Maker。《連線》雜志的原主編Anderson Chris認為創客應具備四個特點:(1)非全部技術人員團體;(2)具備一定基礎的知識技術(特別是自己的動手能力);(3)成果可以進行有效分享;(4)有創新實踐的美好愿望,可以根據技術標準將技術順利地轉換成所設計的產品。有些學者認為這是狹義上對創客的解釋,內容還不夠全面。但是一致的觀點則是,創客是具有那些特殊興趣的群體,他們堅持分享和傳播知識并實現知識創新,為追求美好的人生價值,持續努力將他們的創意轉化為現實[2]。
創客空間一般是指一個在電腦、數字、技術、電子藝術等領域分享興趣愛好并進行合作和技術創新的地方,其英文名稱有hackerspace ,hackspace,hacklab,creative space 和makerspace等。創客空間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創客空間》,該雜志給創客空間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創客空間是指同時具有加工生產與工作室功能的客觀存在的物理場所,可以作為開放交流的實驗室和技術加工室。維基百科則對創客空間的概念作了如下闡述:“創客空間是具有開放功能的工作室和加工車間,那些具有共同興趣的人們在創客空間里面共享技術知識,將他們的創意轉化為現實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講,創客空間就是這樣一個聚合體,創客們可以分享各種創意和信息技術,并積極開展合作、參與技術創新的實際場所。1981年,德國柏林出現的“混沌電腦俱樂部”可以說是創客空間的雛形,那時的社會變革激進者利用最新發明的電腦硬件和軟件用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此來推動社會變革。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廣,類似的組織不斷出現[3]。據網站數據統計,全世界共有近600家創客空間,歐美就占據了三分之二。
在我國,創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基本是參照國外的兩種定義。2012年,美國高校圖書館開始將創客空間服務付諸實踐,現在美國很多高校圖書館積極推行創客空間服務。2013年,美國圖書館協會還專門開展了一項“圖書館創客空間運動”,從此創客空間服務激起了人們對高校圖書館及其館員價值的討論熱情,進而成為美國高校圖書館的一個熱點議題。在美國圖書館協會普遍存在這樣一種共同看法,那就是創客空間在很大程度上給整個社會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也給創新改革圖書館服務項目增加了新的動力[4]。現在美國很多高校圖書館積極推行創客空間服務,如美國內華達大學的德拉梅爾科學工程圖書館、肯特州立大學塔斯卡羅瓦斯圖書館、瓦爾多斯塔州立大學的奧達姆圖書館都積極開展創客空間服務,實施效果非常不錯。我國與歐美國家相比,創客空間活動出現的時間并不算晚,但國內高校圖書館還沒有真正開展創客空間服務,亟待進一步推進。
2 美國高校圖書館建設創客空間基本實踐分析
2.1 目標設定與操作步驟
2.1.1 目標設定
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一開始都是作為圖書館延伸服務而興起的,高校圖書館不僅是知識認知的地方,更是知識創新的場所,美國高校圖書館正是基于這一點創建了創客空間服務。調查發現,美國高校圖書館對于創客空間目標(Makerspace Target)設定雖然在語言表述上有所差異,但實質內容還是體現在創新創造這一本源上,其重要使命集中于激發高校師生的創新能力[5]。
美國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的目標不是憑空設立的,而是在創建創客空間過程中依照高校的實際條件設定階段性目標,積極創造條件實現最終目標。美國高校圖書館在推行創客空間服務初期就注重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與傳統圖書館一般服務類型的區別,明確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的服務定位,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創客空間具體目標,促進創客空間對高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有效提升,以推進提高高校師生創新能力[6]。
2.1.2 建設步驟
目前大多數美國高校圖書館將創客空間作為創新服務項目的先進作法,在構建創客空間時必須結合本校圖書館的具體實際,在設計中嚴格遵守操作流程,分階段、分步驟予以推進,有條不紊地進行創建。
(1)計劃階段。學習考察其他同類型高校創客空間的成功做法,圖書館領導層組織會議共同商議構建創客空間建設的總體思路,同時擬定建設的具體細節,謀劃建設經費的來源問題,爭取充足的建設經費。調查分析客戶對創客空間各方面的詳細需求,并招聘建設圖書館創客空間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2)初始階段。制定本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各項規章制度,確保計劃階段所確定的創建創客空間經費落實到位,并擬定詳盡的各項工作計劃。
(3)實施階段。根據實際需要購買創客空間計劃采購的各種設備,按照預先的規劃具體實施創客空間的創建,布置良好的物理環境,打造實用型、復合型的多功能區間。加大本校創客空間的宣傳力度,擴大創客空間的影響力。對客戶積極開展業務培訓,根據客戶的真實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良好的創客空間服務。
(4)評估階段。按照創客區域利用率、建設與營運成本、知識交流環境等項目對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的運營狀況進行考察評估,具體評價創客空間服務對改進高校圖書館服務標準、流程和提升服務質量方面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總結以往經驗和存在的不足,并作出客觀評價,以便對今后創客空間的未來發展作出思考[7]。
2.2 籌資方式及專業人才
2.2.1 籌資方式
美國高校圖書館在啟動創客空間項目之初,必須著重考慮創客空間的經費來源和籌資方式問題。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經費可以通過服務性收費、政府撥款、學校撥款、在線自主籌款、圖書館聯盟與協會等機構贊助、非盈利性組織贊助以及企業捐贈等這些途徑積極籌集資金(見表1)[8]。
由于高校圖書館屬非盈利性組織機構,所以運營經費需要政府投入和企業捐贈。塔斯卡羅瓦斯圖書館館長指出,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建設創客空間即是昂貴的代名詞。一些圖書館在創建之初就面臨經費緊張的問題,這使得圖書館不得不降低創客空間的運營成本。經費充裕的圖書館可以購買一些與創客空間有關的高端設備,而那些經費緊缺的圖書館則會購買相對廉價的設備,或利用閑置設備,提高其利用率。如塔斯卡羅瓦斯圖書館因為經費問題就盡量使用一些閑置設備,而且還從其他有密切往來的圖書館補充了一些創客空間設備。
2.2.2 專業人才
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必須擁有專業化技術團隊作支撐。首先必須讓那些具有較強組織能力和深厚專業技術的人員擔任領導職位。Steven Pryror是南伊利諾伊斯大學圖書館數字技術的部門領導,具有深厚的信息技術,他將3D技術引入到創客空間。他在南伊利諾伊斯大學獲得計算機學士學位,在華盛頓大學獲得圖書館與信息技術碩士學位。到2016年,在南伊利諾伊斯大學圖書館從事圖書館信息技術處理工作5年,有16年信息技術處理方面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這樣的技術人才應該是建設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的骨干力量[9]。另外,高校圖書館在構建先進的創客空間時必須要有各方面的技術人才,特別需要信息技術人才,在各部門發揮最大的作用。調查發現密歇根大學的科學與工程圖書館核心專家在創客空間擔任不同的職位,他們在不同領域發揮積極作用(見表2)。
2.3 物理環境設計
美國高校創客空間除了依托網絡虛擬平臺之外,還必須設置一個實用性比較強的物理環境。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在設計物理環境時一般要達到以下要求:(1)建造復合型多功能空間,盡管創客空間的大小不一樣,但是創客空間的物理環境可以放置各種設備,建造復合型多功能空間。當然最好的做法是按照不同功能設置不同的區域,如可以設置學習交流區、多媒體會議室、技術產品車間、成品展示區和產品零售區等;(2)設計物理環境必須充分考慮圖案、色彩與透明度搭配問題,創造一個溫馨且充滿想象力的人文環境,便于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創作激情[10];(3)創客空間物理環境在設計時必須營造一種開放自由、多樣化的氛圍,幫助創客進行創作時共享,避免圖書館沉悶、封閉、單調的傳統色彩;(4)創客空間必須要有較強的兼容性,便于多學科的融合,支持不同領域技術的協作創新。
客觀來說,高校創客空間在具體設計物理環境時還必須考慮以下影響因素:
(1)噪音容忍度。進行深入討論或使用創客空間設備時往往產生噪音,這與圖書館安靜和諧的氛圍不協調,因此在設計創客空間物理環境時,對噪音大的地方增加一道隔音墻,為創客們創造一個安靜的物理環境,使創客們在一個安靜的空間環境里思考問題,免受噪音的干擾。
(2)開放程度。開放程度是高校圖書館的特征,實驗室允許不同的創客進入,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讓創客們在實驗室創作各種作品。如果創客空間的某個區域為特定技術預留的話,那么會定期開放,對客戶和人數應有所限制。
(3)固定式還是移動式。固定式創客空間需要根據圖書館空間情況設置固定指定區域,這樣便于配備家具和各種設備,充分提高其利用率,也容易進行維護和管理。移動式創客空間可以移動到任一指定區域,使用起來方便靈活,但不便于放置家具和各種大型設備。在美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的創客空間大部分是選擇固定式創客空間,也有少部分高校圖書館傾向實行移動式創客空間,如瓦爾多斯塔州立大學的奧達姆圖書館創客空間就是如此,它積極推動建設移動式創客空間,新技術人員希望將創客空間的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3D掃描儀等先進設備移動到課堂。
2.4 知識交流環境
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與傳統服務項目在很大程度上的區別就在于,可以為興趣愛好相同的創客提供一個相互交流技術的平臺,創客自己動手操作,將技術轉化為現實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圖書館非常有必要為創客營造一個良好的知識交流環境,便于創客積極交流[11]。如美國內華達大學的德拉梅爾科學工程圖書館就成立了一個 “知識中心”,成員主要來自于教育技術、數字中心、多媒體設備等部T,主要是提供知識分享平臺?!爸R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提供一個良好的知識交流環境提高創客們對知識創新的興趣和愛好。德拉梅爾科學工程圖書館希望學生通過“知識中心”快速掌握新方法、新技術,并將這些新知識用來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將他們的創意轉化為現實。
創客空間和“知識中心”是非常理想的交流互動平臺。“知識中心”匯集了很多的創新思想和技術方法,如何將這些創新思想和技術方法轉化為現實就必須需要依靠創客空間平臺的具體實踐[9]??偠灾吕窢柨茖W工程圖書館為創客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知識交流環境,為學生思想和方法的交流并轉化為實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 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思考與啟示
3.1 高度重視創客空間服務
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信息儲備,而且與其他部門相比,圖書館擁有更大的服務空間,在推進創客空間服務上存在一定優勢:(1)優化圖書館的館藏空間,將那些利用率較低的書籍集中放置于指定區域,那么就可以騰出一定空間用于創客進行交流;(2)可以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創作熱情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和提高其創新能力;(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鼓勵創客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因此,在高校圖書館積極開展創客空間服務能夠增加學生的吸引力,更好地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诟咝D書館創客空間的重要作用,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推動創客空間的建設,努力在館藏空間布置、經費支持、人才培養、物理環境和知識交流環境等方面對創客空間的構建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2 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
創客空間肩負著傳授知識和開展科研的雙重使命,在完成創客空間任務時必須要有人才作為支撐,所以高校圖書館必須嚴格遴選和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因為要指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所以要求創客空間人才必須具備相當的科研能力;因為要組織創客空間各種主體活動,所以也要求創客空間人才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便于活動的順利開展。如清華大學創客空間3位創始人都是高素質人才,其中2位是碩士,1位是博士,均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創客空間成員還曾獲得幾次技術大獎。2015年清華大學創客空間舉辦過4次主題活動,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3 注重加強外部協作
高校圖書館在建設創客空間過程中,日常工作會涉及設備采購、人才引進和日常運營等,那么就需要必要的經費投入。這樣一來,很有必要開展外部協作:(1)可以降低經費壓力,分擔成本,有效降低運營風險;(2)可以引進和培養優秀人才,帶領學生順利開展創客活動;(3)有利于促成富有前景的項目快速尋求必要的經費,并且將這些項目的成果快速推向市場,真正做到與市場對接。從國內已有創客空間的實施效果來看,加強外部協作的主要功能體現在兩個方面:有效分擔降低成本和進行項目的投融資。
3.4 創造良好的知識交流環境
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是創客們交流知識、分享夢想的地方,為此必須營造一個自由開放、鼓勵創新的文化環境。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創客們才有激情挖掘自身潛能,有膽量探索未知,有能力進行創新。為營造這種氛圍,應該不定期組織專題討論會,讓學生踴躍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對他們特殊的想法和行為持一定的保留態度。高校圖書館在具體實踐上,可以把握以下幾點:(1)將創客空間與其他區域保持一段距離或者進行隔音處理,以降低噪音的干擾,使學生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創作活動,不影響其他讀者;(2)鼓勵不同學科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創客空間主題活動并進行分享成果,讓不同的看法和思想交融在創客空間活動中;(3)鼓勵學生積極表達思想,根據設想進行動手操作;(4)由于學生在創客空間活動中使用一定的材料,高校圖書館應該盡量降低創客使用創客空間的人均成本。如德拉梅爾科學工程圖書館的創客空間和“知識中心”的有效銜接,就是一個很好的典范。
4 結語
高校圖書館提供優質的創客空間服務,能夠使創造愿景得到切實的尊重,學生創新能力得到有效發揮,促進知識文化的創新。我國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主動接收這種創客空間文化,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和信息素養。目前,我國國內高校圖書館至今還沒有真正開展創客空間服務,國內高校圖書館應該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創造條件建設創客空間,不斷創新圖書館服務項目,充分發揮創客空間的功能,有效提高高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 王嘩.從UnLibrary項目與創客空問建設看圖書館的轉型與超越[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2):24-28
[2] Balas J.L.Do makerspaces add value to libraries?[J].Com-puters in Libraries,2012(9):33.
[3] Britton L.The makings of maker spaces[J].Library Journal,2012(8):20-23
[4] Greenwalt R.T.Embracing the Long Game[J].Public Libraries,2013(2):15-16.
[5] Colegrove T.Editorial Board Thoughts:Libraries as Maker space[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2013(1):2-5.
[6] John J.,B.Makerspaces:A Practical Guide for Librarians[M].United States:Rowman&Littlefield,2014:165-171.
[7] Fisher E.Makerspaces Move into Academic Libraries[EB/OL].[2016-08-10].http://acrl /echconnect/?p=2340.
[8] 陶蕾.創客空間――創客運動下的圖書館新模式探索及規劃研究[J].現代情報,2014(2):52-57.
[9] Megan Lotts.Implementing a culture of creativity-pop-up making spaces and participating events in academic librarie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y News,2015,76(2):72-75.
[10] Angela Pashia.Empty Bowls in the Library――makerspaces meet service[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y News,2015,76(2):79-82.
關鍵詞:獨立學院;圖書館;學科館員
近幾年來,獨立學院圖書館借助于良好的發展環境,運用其辦館機制靈活獨特的優勢,同時又擁有民營資金和名校辦館經驗的雙重優質資源,多數跳過了常規圖書館的漫長發展過程,一躍而成為起點高、模式新、設備先進、高效發展的圖書館。圖書館作為知識信息的傳播中心,必須建立完善的學科館員制度,增強實力,才能更好地利用所擁有的技術和信息為讀者服務。
一、建立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方法
1.對全館人員進行培訓、考核,通過考核選出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館員,對其進行重點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技能。
2.要結合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制定崗位責任制,明確規定學科館員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但在實際工作中因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工作量的制定不宜太精確,重點在于調動學科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機制。
3.根據學校的學科設置情況,劃分大學科的工作范圍,在此基礎上劃分出學科館員的重點服務對象,并確定工作目標。在此基礎上,按照“學科館員”崗位設置要求,根據館員的自身特長和工作業績,選拔出優秀人才進行脫產或不脫產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技能,形成人才梯隊,以保持學科服務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4.學科館員應及時總結分析學科服務中的經驗問題,積極主動提供星掛相關信息服務,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服務水平。
5.宣傳、通告圖書館新增文獻資源。學科館員通過校園網、引發通告等形式及時宣傳館內新增的文獻資源和服務項目。收集讀者對圖書館資源建設和服務的建議,并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以改進圖書館的工作。
二、全面提高館員的整體素質
圖書館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文化教育機構,要履行社會教育職能,圖書館員就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覺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熟練過硬的業務技能、豐富全面的文化知識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我館目前的館員隊伍人員構成復雜,水平參差不齊,知識結構不盡合理。這種狀況導致了圖書館的服務不能完全滿足讀者的要求,與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更是相距甚遠。為此,改善圖書館員隊伍素質的狀況,使其適應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成為當務之急。
1.熟悉館藏特別是對口專業館藏,既要有豐富的圖情基礎知識,又要有深厚的某學科知識底蘊。“學科館員”必須精通圖情服務所需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目錄學、信息學等各學科知識,熟悉對口專業各種類型文獻的檢索工具書和數據庫的原理、結構、鏈接和組合方法,有立體化、網絡化的檢索概念和思維定式,能夠在對本館所擁有的各類信息資源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具備按用戶的需求將有效信息從龐大無序的信息源中提取、鑒別、篩選、整序、拓展、挖掘、再造的工作技能,還必須掌握一門專業知識并達到相當的水平。
2.要求“學科館員”具有一定的外語水平和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網絡知識?!皩W科館員”應能提供外文資料的翻譯和檢索服務;能夠熟練地進行計算機檢索服務;能夠熟練地利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進行信息搜集、組織、加工、以及信息教育,具有一定的網絡知識和網頁制作能力。
3.既要有很好的人際溝通能力,也要有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圖書館館員的工作職能要求“學科館員”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加工者,也應是知識的傳播者,因此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是做好此項服務工作的必備條件。
4.既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又要有不斷學習、勇于創新的精神?!皩W科館員”作為大學圖書館的形象代表,應能與各學科用戶保持經常性的聯系,這就要求館員在表現出高水平的業務素質的同時,也要表現出高水平的思想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牢固樹立“一切為了讀者”的工作理念;注重知識創新和工作方法創新,認真學習圖書情報界的最新思想和理論,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業務工作,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三、建立新的服務模式和工作制度
1.建立新的服務模式,實現館員專業化與館藏專業化相結合。為了滿足新時期讀者信息需求,應該建立起與“學科館員”的服務模式相適應的文獻管理模式即館藏專業化,設置專業學科閱覽室,由“學科館員”負責提供服務,實行學科專業文獻“采編及流閱一體化”的管理模式。
3.2建立在教師中聘請客座“學科館員”、在學生中聘請信息員的工作制度。在教師中設客座學科館員,加強他們的教學、科研與圖書館的聯系;在學生中設立信息員,負責收集讀者意見并及時反饋給“學科館員”,以保障文獻需求的渠道通暢。
3.在學院重點院系建立專業資料室,將專業性較強的圖書擺放在資料室,以便教師、學生查閱。并選出一名教師負責收集教師及學生的意見,以及本專業最新的信息及時反饋給圖書館,便于圖書館購進最新的圖書。
4.建立“學科館員”工作規劃制度。“學科館員”要在明確崗位職責的基礎上,充分掌握對口專業的專業文獻及教學科研現狀和發展方向,提出工作計劃,邊工作邊整改。
四、加強“學科館員”隊伍建設
目前,圖書館符合“學科館員”素質要求的圖書館員還相當缺乏,許多工作人員整體知識結構還不盡合理,知識水平也相對較低,圖書館員在工作中接受再教育的機會還相當少,圖書館中能勝任“學科館員”這一工作崗位的人才還不多。因此,實施“學科館員”制度的主要環節是“學科館員”隊伍建設。“學科館員”隊伍建設應包括人才的引進和現有人力資源的開發兩個方面。圖書館一方面應加強專業人才引進,不斷擴大和完善“學科館員”隊伍;另一方面應重視現有人力資源的開發,也就是對現有圖書館員的培養和提高,以期盡快達到“學科館員”的條件和水平。
五、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
“學科館員”制度的發展建設不僅要有人才的保證,同時也需要建立一系列相應的管理機制。如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努力改變圖書館員低收入的現狀。以“學科館員”實際工作內容的復雜性和不可替代性作為分配依據,建立一個有效的獎勵體制,對那些在工作中做出卓越成效的“學科館員”給予一定的獎勵;實行資格認證,擇優上崗制度;建立“學科館員”考核制度,定期對現任“學科館員”進行考核,以促進“學科館員”制度穩步、健康地發展。為了加強圖書館與各院部的密切聯系和信息交流,建立起更加暢通的信息“需求”與“保障”渠道,提高圖書館。
六、學科館員的具體工作職責:
1.主動與所負責院系的老師和資料室聯系,深入了解對口院系的教學科研情況和發展動態,熟悉相關學科的館藏情況,包括書、刊、工具書、數據庫的情況及其使用方法。
2.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推廣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以提高文獻資源利用效率。
3.為對口學科教師、研究生提供利用圖書館的指導和培訓,包括介紹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等。
4.協助對口學科的教師進行相關課題的文獻檢索,負責對口學科師生的參考咨詢;與對口院系學術帶頭人建立聯系,了解其專業學科的發展動態、最新成果以及研究課題的情況;為對口院系的重大課題提供文獻層面的特別幫助。
5.定期進行對口學科讀者調查,征求其對圖書館的需求意見與建議,以及對口學科對圖書館資源建設(圖書、期刊、電子資源等)和服務內容的意見與要求。
獨立學院圖書館雖然起步很快,但在館藏圖書質量方面、讀者服務、網絡學科建設等還有很多欠缺,這就要求獨立學院圖書館更要加強學科館員隊伍的建設,才能縮短與普通高校圖書館的差距,將獨立學院圖書館建立成為一流的圖書館。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圖書館技術聯盟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 數字圖書館
[分類號]G250.7
2007年12月14-15日,“江蘇省高校圖書館技術工作會議”在揚州大學召開Ⅲ,南京大學等12所大學圖書館領導與技術工作者參會,會議強調加強江蘇省高校圖書館技術隊伍整合,倡議構建“江蘇高校圖書館現代技術應用聯盟”,并討論了聯盟的合作形式與架構、聯盟的管理形式、成果的形成與轉化。會議還宣讀《江蘇省圖書館現代技術應用聯盟揚州宣言》(草案),并對章程與聯盟籌建的相關工作進行了協商。在JAUS三期建設背景下,這次會議提出了“圖書館技術聯盟”概念與內涵。筆者認為,這預示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協作的新發展,技術聯盟必將推進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邁入技術力量整合與協作的新時期。
1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面臨的挑戰與技術工作的再定位
經過十年建設實踐,我國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本質特性正逐步體現,以服務為主導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方向,也是出發點,當前形態的圖書館無法擺脫傳統圖書館的運作與管理方式,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數字圖書館將與傳統圖書館建設交叉重疊,圖書館建設更多體現復合圖書館的特征,純粹意義上的數字圖書館更多體現在概念上。
新時期,圖書館面臨三個方面的挑戰:①第三方資源提供商的崛起,如中國知網、維普、萬方、超星等以數字資源生產作為主要業務的數據庫提供商逐漸做大,并形成了新的電子資源市場,相比之下,其影響力正逐步擴大,圖書館在電子資源生產與服務競爭方面明顯處于劣勢;②公共信息平臺的服務拓展滲透,Google、百度等公共數據服務平臺提供者對數字圖書館的業務滲透已經開始,這種趨勢不可阻擋,一旦解決相關法律問題,其發展難以預料;③圖書館核心業務面臨更大范圍的整合,由商業化公司參與并以商業化形式運作的圖書館核心業務整合,如地區性或全國性書目共享、商業化的文獻傳遞、商業化的參考咨詢服務都沖擊著圖書館的傳統業務與核心業務,并對圖書館的管理方式提出變革要求。
對于一個開放的市場環境,只要存在競爭和利益,都可能產生商業化運作的可能性,就會吸引商業化公司參與。一方面,圖書館出于對運行成本的考慮,也會優先考慮以共享的方式參與這種整合;另一方面,服務外包的方式,正在被廣泛地接受,分流了原屬于圖書館自身的業務工作,對圖書館而言,只有專注于自身業務,發揮自己的特長,并充分利用社會分工,做好業務規劃與拓展,才能體現其特色,抓住網絡信息時代的機遇,不至于被邊緣化。
在此環境下,圖書館技術工作只有著眼于構建穩固的數字圖書館保障體系,加強與數字圖書館應用有關的研發與規劃工作,才是技術工作的本份。保障數字圖書館服務的正常開展,是技術部門的基本職責,也是技術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數字圖書館服務的基礎。數字圖書館環境建設與服務推廣,已經將技術部門推到了服務的前臺,所有的服務都依賴于技術部門的工作,它的保障能力、將直接關系到服務的開展。這與上個世紀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圖書館人尤其是圖書館技術人員在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角色越來越類似于服務設計者,而非直接的平臺構建與技術支撐維護者、軟件設計者、資源生產者。時代的需要促使區域范圍內甚至全國性的數字圖書館技術力量協作與聯盟運作成為必要。
2 技術力量協作整合與共建勢在必行
以JALIS為例,我國的數字圖書館聯盟建設經歷了兩個明顯階段,即本地管理軟件的同構化共建階段與廣泛的資源共知、共建、共享階段,未來必將進入第三個階段,即技術力量協作整合與共建階段。
本地化服務環境是任何聯盟均不可以直接取代的,第一階段以合作共建一個同構化的系統環境為基本目標與出發點,通過投入相對較低的成本,研發統一軟件,如“匯文系統”,迅速推廣相應的服務。經過系統整合,各個館之間的資源共享銜接更為平滑,不僅準備了符合標準化的本地業務平臺,也為后期的功能拓展提供了本地數字化服務的標準平臺;一旦在某些技術環節實現單點突破,就可以在數字圖書館聯盟內迅速推廣。在這樣一個同構化背景下,如果不想被邊緣化,就應當加入這個環境中來,否則將喪失很多機會。
第二個階段是大范圍的資源共知、共建、共享,JALIS通過“九五”、“十五”建設,在全省范圍通過集團采購布點了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三個鏡像站、超星三個鏡像站、購置了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數據庫、Springer Link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EBSCO數據庫;另外,JALIS管理中心還買斷《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江蘇省內高校的使用權,供所有江蘇高校使用。通過建設資源管理與調度平臺,實行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在省內各高校園區實現區域流通管理,并在全省推開高校通用電子借書證,形成了濃厚的共建、共知與共享氛圍。第三階段,JALIS仍將共知與共享作為要著力建設的兩大服務,并強調建設與整合三類資源(集團采購的中外文書刊及數據庫資源、存量館藏紙本書刊資源、教學數字化與專業數字化資源)。
同構化的本地服務平臺已經成熟,共知與共享在技術層面已經不存在問題,為促進服務為主導的數字圖書館環境的形成,實現現有資源服務的整合,實現單點登錄,漫游服務,打破不同類型服務之間的界限。在新時期,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協作被推進到第三個階段,即技術力量協作整合與共建時期是完全可行的,通過協作充分發揮人在技術環境中的主導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抓住技術工作變革的機遇與挑戰,通過圖書館技術聯盟形式的合作與交流,推進新業務,形成創新體系,進而形成圖書館新的核心競爭力與業務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圖書館2.0話題引發的圖林草根博客聚會(上海、廈門、杭州)、廈門大學的“泛技術團隊”活躍于各種大型會議的網絡直播現場、年輕博了技術力量整合與協作之后可能產生的效能。
3 圖書館技術聯盟的宏觀目標、具體任務與意義
圖書館技術聯盟最主要的特征是:標準、開放、合作、自下而上、自主發展。通過合作,以圖書館的整體技術力量去共同面對挑戰。
3.1 圖書館技術聯盟的宏觀目標
圖書館技術聯盟在宏觀上應強調整合多方技術力量,包括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協作體系內各類型圖書館的技術力量、商業化公司、不同系統不同地區的文獻共享體系的力量,將分散的技術力量形成具有高度凝聚力、專業化水平、分工明確的技術隊伍。必須專注于圖書館核心業務方向,加強各圖書館間的技術合作、信息溝通、優勢互補,促進形成圖書館
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的一體化平臺,并形成一個分布式的維護網絡。必須站在相當高度上,以“開放、合作、共享”的理念,以開放的標準為基礎,順應業務發展變化需求、軟件研發規律和市場規律,構建以開放為特征的創新體系,發揮以聯盟成員為核心的輻射作用,擴大應用系統影響,推動圖書館界整體的技術進步,引領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戰略視點的不斷提升。
3.2 圖書館技術聯盟的具體任務
具體任務:①通過協作,提供專業化的咨詢或解決方案,提供各類技術工作(如系統技術指標體系、招標附件、操作規程)涉及硬件軟件管理等方面的規范文本,供各類圖書館領導與技術人員參考,并成為相關行業進入圖書館領域必須接受的基準;②秉承數字圖書館聯盟注重標準的傳統,積極推進數字圖書館涉及的各類標準建設,數字圖書館通常被看作Web上的一種信息資源組織體系,應具有共性的應用需求和體系架構,這種需求與架構可能通過標準被抽象出來,成為一種可利用的“模型”或“方法論體系”,這是數字圖書館標準建設的深層次意義;③提供權威的測評及測試報告,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機構,技術聯盟可能通過科學的測評體系建設,對進入圖書館的軟件系統、資源服務系統進行有組織的用戶測試,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咨詢測評意見,同時以建議合同文本的方式,供成員館單位參考,以擴大技術隊伍在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協作中的影響力;④研發共享軟件及應用接口,要注意有所為有所不為,開展而向資源整合、面向一線服務、面向小型工具軟件的中小規模研發工作,解決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實際問題;⑤通過建構集中規劃、分工建設、遠程支持維護為主的共維護網絡,形成交流共享平臺,并通過網絡化、一體化的管理系統,建立與服務一線的溝通機制,及時捕捉來自一線的業務需求,以發展新的業務創新點;⑥建立和形成制度化的業務交流與培訓平臺,技術力量協作更主要是人自身的協作,通過網絡平臺或聯盟的定期會晤機制,技術人員可不間斷地進行技術交流與業務研討,并可以通過聯盟組織的學習考察、工作交流、業務培訓等形式增長見識,開拓視野,服務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協作與共建。
3.3 圖書館技術聯盟的意義
其意義在于:①可有效推進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標準化與規范化,以保證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戰略方向,技術聯盟以被廣泛接受的開放標準規范為基礎,著力應用層面的技術創新和服務能力一起實現自我強化,同時提升服務與研發能力,提升數字化建設的規范化及標準化水平;②促進建成完善技術創新體系,通過集群方式的技術協作,建立專業技術工作組(Task Force,TF)為基礎的創新體制,形成分工明確、相互協作的高效團隊;③通過聯盟推進技術成果的形成與有效轉化,建立類似于GPL自由軟件,“保證自由軟件對所有用戶是自由的”的成果形成、轉化與共享機制,形成開放的創新環境;④通過培養人才、擴大影響,必將促進圖書館技術力量的發展壯大,提高技術工作凝聚力,提高技術工作整體水平。
4 圖書館技術聯盟建設面對的問題
4.1 “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問題
聯盟組織形式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雖然從聯盟本身的特征、性質與任務來看,采取自下而上的討論機制更為有利,不僅有利于不停頓的業務交流與業務研討,更有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多中心體制,類似于集群方式的合作,以專業技術工作組作為創新體制的基礎。作為一種松散聯合體形式更有助于形成開放型的業務環境,這種環境主要以分布方式運作并擁有專有的平臺進行交流。但在現階段我國法律框架下,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更有利于盡快形成凝聚力,推動相關事務的貫徹與推行,有利于盡快形成聯盟運作規則、管理規則并在經費支持上有明確保證。
4.2 與官方數字圖書館聯盟項目的關系
技術聯盟的形成并不會與已有的數字圖書館聯盟項目產生重復交叉之處,主要原因在于,CALIS與JALIS等以項目為導向,是一種階段性、局部性的目標,技術聯盟所關注并要著力加以解決的是在項目架構之外圖書館技術工作的所有問題,因此兩者是并行關系,非交叉重復,技術聯盟建設可通過儲備人才,服務于各數字圖書館聯盟項目,并在這些項目中發揮圖書館技術工作者的主導性與能動性。
4.3 近期目標與長期目標
應當以圖書館業務工作產生的各類需求來確定技術聯盟的近期目標,當然也必須有明確的中長期目標,目標必須得到大家一致認可并在實踐中證明是確實亟需推進或解決的問題。技術聯盟一旦進入實際運作,必須制定近期目標(如近一兩年)或中長期目標(“十一五”、“十二五”等目標),以利于聯盟的發展與壯大,在聯盟內部,更要分小組(TF)、分年度制定更為詳盡具體的工作計劃。
關鍵詞:軟件工程;教學改革;案例教學
中文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軟件工程”作為計算機本科專業的核心教學內容之一,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求解軟件的基本思想、工具、技術、過程和方法,為后續的專業知識學習以及今后所從事的計算機軟件開發、測試與維護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軟件工程課程教學過程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既強調對理論的掌握、分析、理解,又強調理論與軟件開發實踐經驗緊密結合以達到教學最佳效果。
電大系統在1999年開設計算機本科專業之初就設置了軟件工程課程,進行相關內容的講授與測評。隨著該課程教學實踐的深入,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測評方式配置上某些深層次問題開始逐漸顯現。為切實提高軟件工程課程教學效果,本文基于電大學生的特點,通過不斷實踐摸索更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考核等兩大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實踐,總結出一套適合電大學生軟件工程課程學習的新教學模式。
2教學現狀分析
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學方式是以遠程教育為主,輔以面授輔導、教師答疑、自測與練習、課程實踐等其他形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利有弊,利是學生可以突破地域、時間限制,隨時可以進行遠程學習,弊是對于工程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必須通過加強集中學習和課程實踐方能確保教學成效。由于計算機專業課程往往包含較多實踐性內容,因此大多數課程較多采取加強實訓環節的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廣播電視大學的學生大多為成人在職學習,學生的基礎較差,工學的矛盾使學習的時間相對較少。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使學生盡快地掌握教學內容,并應用于實際工作,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為電大教師一直研究的問題。
第二,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多數應以實踐課為主,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學習和實踐,如何針對學生的特點,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也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三,軟件工程課程作為計算機本科專業的一門傳統課程,與該課程相關的教材往往理論性很強,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誤把它當作文科類課程來學習,靠記憶課本上的一些基本理論來通過考試。而實際卻恰恰相反,軟件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教學目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以實踐為主,培養學生運用工程化的思想來解決問題。
針對上述的一些問題,本文對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作一探討,并進行摸索性的改革,總結了如下的一些方法。
3軟件工程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
3.1教學方法改革
3.1.1案例教學法
由于軟件工程具有較強的工程和項目背景,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該課程的內容上常常感覺抽象、空洞,遇到具體項目時無法下手。因此,有必要研究軟件工程案例教學,研究通過案例進行軟件工程教學,不僅可幫助學生學會軟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術,而且還能加強團隊合作能力培養。
案例教學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已經被廣大教師所熟知。案例教學法得到廣泛運用,也讓廣大教師嘗到了案例教學的甜頭。在我國,案例教學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法學、工商管理、師范教育等專業獲得成功運用,以案例教學為核心的MBA課程也得到廣泛的認同。
軟件工程案例教學通過對企事業單位中的實際項目或從中抽取出的模擬項目為研討核心,為學生創造一個仿真環境,使其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實際問題和環境,從而學會在復雜條件下利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
3.1.2同一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案例教學一方面為教學過程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研討環境,另一方面對教材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為了更好地適合學生的學習,電大專門組織軟件工程領域專家重新編寫相關教材。課程大綱也對實踐部分作以增強,包括軟件工程概述、可行性研究、結構化分析與設計、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軟件測試和維護等內容。教材以一個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為分析案例,貫穿整個教學內容。例如,在結構化的分析的章節中使用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為例來進行結構化的分析,在結構化的設計階段也同樣使用這個系統;在面向對象的分析和設計中使用這個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在軟件測試和維護等章節中也是同樣使用這個系統。采用這種案例式的教學方法,并且是從同一個管理系統入手,將其剖析清晰、講明精義,可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同時,同一案例教學涵蓋從分析到設計全過程,從結構化的方法到面向對象的方法,會加深學生對系統分析和設計的理解,并對結構化的方法和面向對象的方法對比有清晰概念。例如,圖1為結構化分析的圖書館管理系統,圖2為面向對象分析圖書館管理系統。在進行軟件維護和測試的時候再次使用這個系統,可以使學生理解軟件工程的真諦,即用工程化的思想來解決問題,實現系統工程。
圖1結構化分析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0層數據流程圖
3.2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據培養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電大軟件工程課程的任務是通過講述軟件的工程化開發方法和相關的開發工具、開發過程、開發規范,使學生了解軟件工程的本質,掌握常用的開發方法,并且能夠自覺地將軟件工程靈
圖2面向對象分析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分析類圖
活地運用于實際的軟件開發和維護過程中,提高學生自身的專業素質?;谝陨系恼n程任務目標,我們在考核方面也進行了細致的探討和研究,采取了如下方式方法。
3.2.1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方式
課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時作業和上機實驗兩種形式,占課程總成績的30%;終考采用閉卷筆試的形式,占課程總成績的70%。形成性考核共安排3次平時作業,占總成績的10%,上機實驗,占總成績的20%。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采取的是小組考核法。這種考核方法不僅僅關注同一標準下每個人的考試成績,而且把眼光放在團隊總體任務的完成情況和每個人的表現上。引導學生重視實踐環節,同時要重視團隊的成績以及個人的努力。
3.2.2小組考核法
軟件的生產開發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需要項目組的所有人員共同合作完成,因此在軟件工程的形成性考核中采用小組考核的方式。將4個學生分成一個小組,一個小組即是一個項目團隊,如果項目團隊管理得法,會使得集體的業績大于個人業績的總和,即1+1>2的效果。但如果項目團隊中存在問題,將直接導致項目的失敗。因此,這種方法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團隊意識也是計算機專業所有畢業生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以下以一個項目為例:
實驗題目:結構化需求分析―大學圖書館圖書信息管理系統
實驗內容:(略)
實驗目的:(略)
實驗要求:
4人一組,分工如下:1名組長,負責整個小組的人員安排,工作計劃,文檔質量,整體項目的協調等工作;2名系統分析員,專門負責需求分析,1名分析員,專門負責系統的驗收測試用例。雖然各有分工,但大家必須協同工作。
各種圖表使用VISO工具軟件。
各種說明書使用Word軟件。
實驗結果包括:
1) 項目工作計劃書。包括項目階段劃分、任務分解、時間和人員安排、階段工作成果等。
2) 系統流程圖和軟硬件設備清單表。
3) 細化的數據流程圖和圖解說明。
4) 系統的數據字典和IPO圖。
5) 系統的ER圖。
6) 一份用于系統驗收的測試用例說明書。
7) 需求說明規格說明書。
成績評定:
組長給小組內每名成員評分,小組的成績由指導教師和設計小組分別給出,其中指導教師占60%,設計小組40%,總成績作為本實驗小組的最終成績,也是組長的成績,每名成員的成績=(組長評分+小組最終成績)/2
4實踐與結論
目前,軟件工程課程通過上述教學的改革以及一個學期的試驗教學,已取得好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一,受到地方電大老師的歡迎,老師反映教學過程不枯燥,教學效果好。第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此次改革的兩個重要方面(案例教學、考核方式改革)得到了學生普遍歡迎。實踐表明,案例教學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組考核提高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造性,兩個方法的綜合運用會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增強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軟件工程項目開發理論和方法的理解、掌握能力。整個課程改革在電大的成功實踐也達到了我們最初制定的“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一根本教學改革目的。
參考文獻:
[1] 葉俊民,胡金柱. 軟件工程案例教學[J]. 計算機教育,2007(14).
[2] 王新,王娟. 軟件工程案例教學法探討[J].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6,(6).
論文摘要:本系統以文檔管理為核心,利用先進的計算機軟件技術,有效地控制各種文檔的產生,管理文檔的存取訪問,對文檔進行有效管理。
1開發背景
辦公管理系統是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情況下推出的新概念,而在圖書館歷經了傳統圖書館和自動化圖書館開始進入數字化圖書館階段的今天,辦公管理系統的引入更使圖書館界如虎添翼。在辦公信息化的大潮下,文件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尤為重要。筆者近年經歷了本校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升格師范大學水平評估以及業內的圖書館評估,對文件管理的重要性體會頗深,大量的歷年的文件、業務檔案及不斷修訂的規章制度等,如果有一種有別于圖書分類法的一個檔案管理系統,那么我們的工作效率會事半功倍。由此筆者針對圖書館的特點申請了一項課題,組織人員研制出一套文件管理系統:海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文件管理系統。
2平臺簡介
本系統是采用當前運用最廣泛的B/S結構模型,后臺采用Microsoft Access作為數據庫。Access是微軟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桌面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RDBMS),是Office系列應用軟件之一。它提供了表、查詢、窗體、報表、頁、宏、模塊7種用于建立數據庫系統的對象,提供了多種向導、生成器、模板,把數據存儲、數據查詢、界面設計、報表生成等操作規范化,為建立功能完善的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戶不必編寫代碼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數據管理的任務。
前臺所用的ASP語言(Active Server Pages)是微軟公司為了克服CGI嚴重的擴展性問題而開發的。解決了多用戶訪問進程,有效地利用了網絡資源。ASP技術簡化了Web程序開發,支持動態Web設計。ASP只用于服務器端,執行動態的、交互式的、高效率的站點服務器應用系統。ASP以標記語言的形式嵌入到HTML中并發送到客戶端,但是,顯示在客戶端瀏覽器的只是ASP執行結果所生成的頁面,而其本身根本看不到,所以安全性很好。同時,ASP也支持腳本語言,只要服務器端裝了腳本引擎就可以方便地架構網站。
系統運行環境是微軟的l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它把World WideWebserver,Gopher server和FtPsevrer全部包容在里面。IIs能網頁,并且由ASP,Java,VBscript產生頁面,有著一些擴展功能。IIs支持有編輯環境的界面(FRONTPAGE)、有全文檢索功能的界面(INDEX SERVER)、有多媒體功能的界面(NET SHOW),IIS6.0包括許多新功能,它們旨在幫助企業、lT專業人士和Web管理員實現其網站(他們可能擁有位于單個Ils服務器或多個服務器上的數千個網站)在性能、可靠性、可伸縮性和安全性方面的目標。
ASP+Access+IIs開發中小型網絡系統一直被視為黃金組合,這樣的結合對系統的資源占用適宜,每個部分都能很好地發揮其功能,在數據的處理能力和安全性上也有很好的選擇。
3系統主要功能介紹
3.1普通用戶
3.1.1登錄驗證
為了確保本系統特殊用戶的單一性和系統的安全性,系統不設置注冊功能,所有賬號和初始密碼均由普通用戶向管理員申請。
3.1.2用戶信息查看及修改
用戶可以對自己的基本資料(如姓名、所在部門、E—mail、聯系電話等)以及密碼進行瀏覽和修改。
3.1.3查看文件
該模塊的主要功能就是對文件、檔案資料(如相關文件、工作計劃、工作總結、月報、年報等日常工作文檔)共享,由管理員負責上傳,普通用戶可以瀏覽和下載。
3.1.4用戶上傳待審核文檔
該模塊針對由下級部門擬訂的文檔提供一個審核功能,如月報、年報、讀者意見反饋、館際交流、各部門統計報告等,待審定后再上傳到數據庫。
3.1.5文件檢索
為了加快用戶對文件檔案的查找速度進而提高辦公效率,系統設計了一個專門的文件檢索功能,包括普通檢索和高級檢索。
普通檢索:可提供文件名、主題、分類號、文件號、發文單位及發文時間等檢索途徑(見圖1)。
高級檢索:提供了普通檢索所具有的檢索途徑,并進行組配檢索(見圖2)。
3.2管理員
3.2.1登錄驗證
管理員的后臺管理登錄可以通過在首頁右下角處點擊“管理員入口”,進入管理員操作界面,進行身份驗證并登錄系統。
3.2.2管理員信息查看及修改
管理員可以對自己的基本資料(姓名、所在部門、E—mail、聯系電話等)以及密碼進行瀏覽和修改。
3.2.3用戶管理
管理員可對系統的普通用戶進行分配,同時還可以對用戶的基本資料進行查看、修改和刪除用戶,以確保數據庫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3.2.4文件管理
對文件進行管理是本系統的主要目的,在文件管理模塊巾,管理員可以上傳文件、修改文件和刪除文件,同時也可以對文件進行瀏覽和下載。
3.2.5審核文件
本系統提供了文件審核功能.普通用戶上傳的文件只有經過管理員審核才能,確保了文件著錄的規范性和管理的科學性。
3.2.6文件檢索
管理員用戶是通過管理員進行區分的,對管理員來說,在日常工作中對文件的檢索也是必不可少的,檢索結果出來后可進行瀏覽和下載。
3.2.7服務器信息
為了方便管理員能實時了解服務器的信息以及對服務器的運作情況進行監控,系統設計了一個服務器實時信息反饋模塊??刹榭捶掌鞯挠嘘P參數、組件支持情況巾的IIS自帶的ASP組件、常見的文件上傳和管理組件。
4系統功能特色
4.1系統低成本性
由于系統本身的開發工具語言和運行平臺的簡單性,決定了系統在架構和運行維護上的成本都是比較低的;不僅如此,在需求分析階段,對各種需求結合開發工具設計,使得系統在最大限度上發揮了系統數據庫以及腳本語言的特色,使得系統在運行時對資源的占用相對較少,大大地提高了運行速度,為快速辦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2穩定的安全性
首先,本系統考慮到用戶是有針對性的特殊群體,每個人都能進人但又必須通過身份驗證;其二。本系統不提供注冊功能,要想得到賬號和密碼必須向管理員提出申請,由管理員統一分配賬號,預防不法者對內部資料檔案的竊??;其三,本系統在開發過程中通過對“session”變量的合理運用,防止不法者通過直接對URL的訪問來跳過身份驗證頁面進而訪問系統的其他資源頁面,一旦用戶沒有通過登錄頁面的身份驗證,系統將其他頁面進行隱藏,非法用戶將瀏覽不到任何資源。另外,系統通過對“session”變量的時間設置,一旦用戶停止操作時間過長,系統會要求用戶進行重新登錄進行身份驗證,從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證了系統內部資料的安全性。
4.3良好的交互性
系統通過在各個頁面中對各個操作步驟的人性化提示,使得一些電腦操作技能較弱的用戶也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基本的操作,從而對提高辦公效率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4.4文件管理的科學性
在需求分析過程中,筆者考慮到文件及檔案資料可由不同層次部門產生的特點(如由上級分發的文件,同級之間的函件,下級的申請,各種業務統計等),特別設計了文件審核這一流程,各種文件在前都必須經過管理員的審核,為文件著錄的規范性和文件管理的科學性提供了前提保證。
4.5組配檢索功能
隨著數據庫規模的擴大,檔案數據量增多,就必然需要一種可實現多途徑檢索的功能,為此系統專門設計了高級檢索功能,檢索途徑針對辦公文件及日常檔案的特點而設定。對字段內容比較特殊的文檔可通過普通檢索查詢,而對字段內容很普通的文檔則可通過高級檢索來進行查找,即通過對多字段的邏輯組配,并選擇相應的匹配模式,實現高級檢索。組配檢索使檢索命中率大大提高,解決了檔案管理巾存在的弊端,大大地節約了查找文件、檔案資料的時間,從而提高了信息化辦公的效率。
4.6數據信息類型多元化
本系統的數據信息包含文本、圖像、視頻、音頻或任何其他類型的信息數據。
5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