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電一體化畢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工學;專業特點;模塊化;教學體系
引 言
《電工學》課程是應用型高等院校工科類非電專業必修的一門應用性的技術基礎課,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它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以后更好地學習后續專業課程以及從事工程技術工作打好電工技術的基礎,并使學生受到基本技能的訓練。
當前《電工學》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均集中在“學時越來越少,內容越來越多”上。以南京工程學院為例,各相關學科專業在制定本專業的教學計劃時,為了擴展專業面,不斷增加相關專業課,加強自然科學基礎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一再削減和壓縮《電工學》學時,總學時現已減少至112學時。理論教學96學時要完成原先至少180學時的內容,根本不可能。與此同時,以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為代表的新元器件不斷涌現,以信息的采集、傳輸和處理為標志的高新技術日益融進各非電類專業,《電工學》又是非電類專業唯一一門電類課,于是增加這些新內容就壓到了《電工學》頭上,使《電工學》教學的教師苦不堪言。如何建立符合各專業特點和要求的電工學的教學體系擺在我們面前,在保證基礎性的同時,根據不同專業的教學要求構建新的課程內容模塊,并建立與之配套的課程體系和實驗體系。
1 模塊化教學體系的方案設計與論證
1.1模塊化方案的設計
所謂模塊化指的是“一個專業內單一的教學活動組合成不同的主題式教學單位,即模塊”,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學及考核內容的透明度,從而提高整個學習的靈活度[1]。傳統電工學教學內容具有廣而全的特點,其教學內容根據章節可區分為1、直流電路部分(含電路基本概念,電路分析方法,暫態分析)2、交流電路部分(單相交流電路和三相交流電路分析)3、磁路分析部分4、電動機部分(含交流電機和直流電機及控制電機)5、電機控制部分(含繼電接觸控制系統和可編程序控制器部分)6、安全用電部分7、電工測量部分共7個大模塊,而實際上各個不同的專業,其專業背景和人才培養方案均不相同,并且開設電工學的目的也不同,所需的電專業的知識結構和層次也不相同,所以在進行模塊化的教學體系設計之前有必要研究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抓住其專業的培養特點,了解專業需求,把握專業開設電工學的目的,才能滿足各專業對開設電工學的要求。經過對我院各專業的走訪和調研,分析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發現各專業對于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要求相差較大,比如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和材料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側重點完全不同,材料工程專業培養掌握材料、機械、自動控制與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掌握金屬、非金屬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成型技術及其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寬口徑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而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培養掌握機電傳動與控制技術的專門人才,培養掌握機電一體控制技術的應用型人才。根據對如上各專業的培養方案的分析進行電工學教學的模塊化的設計,如表1。
1.2《電工學》模塊化選擇
根據各專業的特點,我們針對人才培養方案做了比較,根據電工學的知識模塊做了分析,認為
表一:各專業的模塊化設計各專業機械電子工程材料工程車輛電子工程人才培養方案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機械設計制造及其控制的基本理論與應用能力,能在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和機電一體化及相關工程技術領域從事研究、設計、制造、運營以及應用機械電子技術與設備研發等工作急需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培養具備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冶金,材料結構研究與分析,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制備,金屬材料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學和電子學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受到汽車產品設計開發、電子技術、工業自動化和試驗制造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應用計算機軟件、電子控制技術和機械制圖等基礎知識,進行車輛及其相關產品設計、制造、維修和營銷方面的基本能力。知識結構分析與模塊化設計1、直流電路部分(基礎部分必須講授)2、交流電路部分(基礎部分必須講授)3、磁路分析部分(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可以不講)4、電動機部分(完全掌握)5、電機控制部分(主要掌握機電接觸控制部分因為PLC方面將有專業課進行講授)6、安全用電部分(自學)7、電工測量部分(自學)1、直流電路部分(基礎部分必須講授)2、交流電路部分(基礎部分必須講授)3、磁路分析部分(必須完全掌握需要進行講授)4、電動機部分(一般掌握即可)5、電機控制部分(一般掌握即可)6、安全用電部分(自學)7、電工測量部分(自學)1、直流電路部分(基礎部分必須講授)2、交流電路部分(單相交流電路和三相交流電路分析)3、磁路分析部分(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可以不講)4、電動機部分(重點掌握)5、電機控制部分(重點掌握)6、安全用電部分(自學)7、電工測量部分(自學)通過對各專業方案的比較,可以知道,對于本需120課時講授的電工學即是通過增加學時數也很難實現對電工學各個章節的完全把握,如果選用模塊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大大縮簡課時,同時也可以實現比較精確的電工學教學的目標定位。我們以我校機電專業為例做了電工學模塊化的設計(見圖1)。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實踐教學中廣泛應用計算機虛擬仿真軟件EWB,盡量做到仿真實驗和實際動手進行硬件實驗有機結合,即軟硬結合,虛實結合,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在實驗課上堅持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原則,實驗中一人一組,學生自己設計實驗
圖1
線路、自己完成實驗、自己分析實驗數據。這種實驗方法可完全保證實驗效果,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模塊化教學的測試結果
測試課程:電工學 授課教師:陳巍 職稱:副教授
測試學期: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2009/2010學年第一學期
測試班級:機電061,機電071,車輛061,071,材料061,071
表2測 試數據:2008/2009(傳統教學)與2009/2010(模塊化教學)電工學考試分數對比
2008/2009(第一學期)2009/2010(學年第一學期)分數段機電061(%)車輛061(%)材料061(%)機電071(%)車輛071(%)材料071(%)50以下35241050-6014121513101060-7031353015161870-8032283348504780-9013151818192290-100752243結論:為了測試模塊化教學的成果,我們選取了3個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年級,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數據的比較,發現模塊化教學的成績有了大幅的提高,并且經過2年的跟蹤發現,采用模塊化教學的班級電知識的結構和應用均較好,完全能夠滿足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謝海濤 從中德藝術設計教育的差異看模塊化課程體系建設《高教探索》2008.3
[2]沈任元.學生主動型實驗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8):9?11
[3]倪樹范.實驗箱流行的思考, 實驗室科學與技術,2006年第5期:123?124
[4]徐樂,王淑娟,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啟發式教學模式的探討, 全國高等學校電子技術研究會論文集, 2009,19(增刊):66?67